王申 陳慧
摘 要: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網絡文化消費已經涵蓋文化消費的各方面。但由于受到消費主義的影響,產生了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本文重點介紹了網絡文化消費的主要內容、現狀分析以及大學生在其中的消費行為,最后從改善文化產品質量、提升主流價值意識、大學生個人精神追求的提升和樹立理性消費觀四個方面來引導大學生的網絡文化消費,滿足青年精神追求,凈化網絡文化消費環境。
關鍵詞:網絡文化消費;大學生;引導對策
一、網絡文化消費的主要內容
網絡文化是“以互聯網為載體、以互動交流為特質的文化形態,通常指網絡中以文字、聲音、圖像等為樣態的精神文化成果”。當前,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發展迅猛,促進文化內涵、文化價值等精神層面的內容以具象化、影視化、符號化等形式展現出來,使之成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化體驗,不斷滿足大學生的精神文化需要。當今網絡文化消費的內容多樣,但也具有兩面性,主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電視劇、電影以及短視頻文化。當今許多導演潛心學習中華文化,深耕其中的文化價值與內涵,借助新媒體等傳播手段,創造性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為各類影視作品,促進了文化的影視表達;二是游戲、動漫、二次元中的網絡文化。它們通常以獨特的美學風格、精致的畫面、豐滿的人物形象等為特色,強調視覺與聽覺的表達,使年輕消費者在虛擬世界中得到美的享受與情感的寄托;三是表情包、網絡熱梗與流行語文化。在網絡發達的時代,語言傳播表現出迅速、娛樂性的特點。有些網絡熱梗脫離文化思想情感,被隨意腦補、傳播,這種以戲謔方式消費經典文化的行為是值得深思的。
二、網絡文化消費市場的現狀分析
在網絡文化消費盛行的時代,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憑借自身內容豐富,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快速滲透到了社會文化和價值觀念中。雖然網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的精神需要,但也存在著不少現實問題,這對大學生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長產生了威脅。
(一)網絡文化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在消費主義下的網絡文化,具有與生俱來的功利性,有些網絡文化生產者將高點擊率、高轉發量,以及話題熱度作為衡量網絡文化價值的標準,把網絡文化的消費數額視為首要任務。因此,他們不論文化內容質量的好壞,不區分傳統文化的精華和糟粕,不惜以低質的媚俗內容去炒作,或以荒謬浮夸的方式去表達文化,制造噱頭,迎合大眾的趣緣。還有一些生產者只是觀察市場風向,對市場中的優秀熱點文化進行模仿跟風,直接套用,造成網絡文化質量的泛化。
(二)網絡文化的娛樂性傾向。對優秀經典文化的思考有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但是有些網絡文化過分強調對“本我”的滿足,為引起消費群體的興趣和關注,把網絡文化消費的重點放在了是否嘩眾取寵上面。在文化中攝入過多的無腦娛樂成分,或將文化進行簡單粗暴的組合疊加,甚至戲謔地使用與表達文化,其內容呈現嚴重的出無原則、無內涵的娛樂性傾向,這是對經典文化的消遣,對大學生精神層面的侵蝕。
(三)網絡文化符號化的片面追求。大學生決定網絡文化消費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追求文化產品所展現出的新型符號。因此,一些網絡文化的商家,將傳播文化價值、滿足消費者精神需求的功能性轉變為過度追求文化外在符號化,從而忽略了文化的內涵,重點關注文化符號是否絢麗、新奇、與眾不同,引起消費者的消費欲望。
三、大學生在網絡文化消費中的行為研究
(一)娛樂性傾向明顯,深度思考能力逐漸瓦解。網絡文化消費中充斥著娛樂性的內容,而大學生處于價值觀的完善時期,對于一些損害自身價值觀層面的內容不能夠準確辨別,熱衷于追求感官的滿足及當下的即使快感,反而忽略了文化涵養、文化引領,提升自身等本質的意義。同時,碎片化的信息,使青年習慣于接受分解完畢的文化碎片,相較于思維嚴密的經典文章,他們還是更喜歡接受幾秒鐘的短視頻。這會增大青年的思維惰性,不僅對文化內容的認知浮于表面,而且對于一些問題現象的思考上只有“短視”想法,大學生的深度思考與判斷的能力逐漸瓦解。
(二)網絡文化消費中存在盲目性且欠缺理性意識。大學生在網絡文化消費市場中,往往追隨市場風向,對于新出現的“文化熱詞”一哄而上,對于這些網絡文化現象表現出盲目從眾行為。這些網絡文化存在于在情緒先行的網絡世界,感性理念體現在多方面,個體客觀辯證看待事物的思維方式、批判性精神、理性的思維習慣得不到重視與鍛煉,甚至是忽略、放棄,最終導致人的理性思維的喪失。
(三)大學生個性化意識的沉淪。網絡文化消費環境中的文化符號看似各種多樣,但其中的大多數都是對某一范例的趨同,是經過同批量、流水線生產的工業產物,大學生在盲目追求這種同質化的文化產品的過程中,不注重自身個性的追求,習慣于接受、追求被泛化的文化產品,致使個性化意識的消泯。其次,部分大學生長期享受網絡文化的虛擬美感,重視虛擬美感帶來的感官體驗,因此掩蓋了文化的深層含義,導致自身審美情趣的平庸,個性化意識的趨同。
四、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的引導對策
(一)提升網絡文化產品質量,改善良莠不齊的市場現狀。網絡文化應該把重心放在文以載道、以文化人上,而不是一味追求文化帶來的經濟效益。網絡文化生產者應該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優化網絡文化的內容供給,提升大學生思想素養和價值追求。杜絕庸俗低層次網絡文化的蔓延,也不要出現片面的文化拼湊,從源頭上阻斷不良文化的擴散。相反,他們應該進行深度的市場調研,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價值需要,用心挖掘出既符合時代潮流,又具有積極內涵的高品質文化內容。同時,政府應該嚴把網絡文化的準入端口,加強對市場的不良行為監管力度,為大學生提供積極的文化市場環境。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領,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認同。重視主流價值對于青年的影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網絡文化中的積極作用,幫助青年樹立正確的精神內核,輔之以必要的媒體手段,持續壯大網絡文化市場的主流思想輿論。并且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引導大學生辨別網絡文化消費市場中的各種文化信息,批判性地看待市場中出現的新奇事物,敢于與錯誤思潮作斗爭,弘揚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做出正向的網絡文化消費行為。
(三)大學生注重提升自身精神追求和文化涵養。大學生在網絡文化消費的過程中,杜絕推崇“娛樂至上”的理念,不要將精神的滿足僅僅寄托于虛幻的感覺體驗和畸形的網絡文化上面,如歪曲經典文化的段子等,這會造成自身思想的庸俗化;應該堅持思維底線,對于戲謔傳統文化、編排真實歷史等行為堅決抵制。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主動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要勤思考、善思考,擺脫思維惰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涵養。
(四)堅持理性思維,樹立正確的文化消費觀。受消費主義的影響,現行網絡文化消費市場將盈利作為首要目標,網絡文化的市場主體抓住了大學生求新求異的消費觀念,以及追求潮流、或者攀比的心理,對大學生的“錢袋子”發起了攻勢。所以大學生應該從自身真實文化需要出發,以提升主體素養為網絡文化消費的主要目標,樹立科學的文化消費觀念。培養理性思維,對于低級庸俗文化不買賬,做有獨立思維和健康心態的理智青年。
參考文獻:
[1] 蔣夢真.當代青年網絡文化消費:特征、成因與引導[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23,33(05):81-86.
[2] 顧桂華.網絡空間中的文化消費主義思潮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23.
[3] 陸書劍,程倩.網絡文化消費主義影響下的青年精神生活透視[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110-116.
[4] 栗蕊蕊.大學生網絡文化消費的樣態分析與引導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20,(10):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