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2019年以來,非凡的五年,天津市薊州區用驚人的變化譜寫著靚麗傳奇,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非凡的五年,在天津市教育兩委的關心指導下,在天津市薊州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薊州區教育局黨委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和創新,實現了歷史性新跨越,使全區教育面貌發生了格局性的變化。非凡的五年,每一位師生作為薊州教育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無不感到振奮和激動、驕傲與自豪。本刊編輯部推出天津市薊州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花宜春關于“錨定教育強國目標,展現薊州教育之為”的思考與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近年來,薊州區教育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新時代教育方針,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錨定教育強國目標,積極打造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教育事業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
一、明確區域教育發展新思路
(一)探索新的發展路徑
2019年薊州區教育局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針對存在的“五唯”頑瘴痼疾和教育教學理念落后、管理辦法陳舊等情況,出臺了“加強五個建設,打好教育改革創新五個攻堅戰”的“雙五”戰略舉措和“一個提高、三個增強、五個全新”的工作新要求,明確了薊州教育發展的總體思路,為薊州教育改革創新樹立了鮮明的導向,堅決從根本上破除阻礙教育發展的短板和瓶頸問題,破解體制上、機制上的障礙和結構上的矛盾,完善立德樹人的落實機制,強化“五育”并舉要求。
新思想、新戰略深入人心,得到廣大干部教師的高度認可和鼎力支持,并變成教育系統上下的自覺行動。廣大干部教師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實現了由“育分”向“育人”的本質回歸,廣大干部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轉變。
(二)強化師德師風建設
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來,始終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隊伍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堅持全面從嚴管理和樹立正面典型“兩手抓”,努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第一,嚴格管理。先后制訂出臺《薊州區教育系統關于建立師德承諾書和師德檔案的管理辦法》《薊州區教育局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的實施辦法》《薊州區教師禮儀規范細則》等多項制度規定,將師德評價作為教師年度考核的核心內容,考核結果計入教師檔案。
第二,樹立正面典型。每年開展“我贊身邊好黨員好教師”演講比賽,挖掘身邊優秀教師典型,宣傳先進教師事跡,目前已舉辦十屆。組建優秀教師師德宣講團,在全系統進行事跡巡講報告,弘揚高尚師德,讓廣大教師學習有榜樣,追趕有方向。編輯《樹師德、正師風、鑄師魂——向身邊先進模范教師學習》專刊,定期刊發優秀教師事跡,展現廣大教師師德情懷。加大師德先進典型評選力度,每年評選師德模范10人、師德標兵50人、師德先進個人100人,弘揚正氣,激勵先進。
(三)徹底轉變工作作風
針對學校管理和隊伍建設中的短板弱項,堅持問題導向,靶向治療,精準推進,堅決打擊干部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管理松散、工作緩步不前等問題。
第一,全面加大學習宣傳力度,掀起頭腦風暴。建立“薊州教育”訂閱號,借助新媒體平臺形成高密度、高質量宣傳態勢,弘揚正氣,營造濃厚的政治氛圍。五年來,訂閱號的關注人數達到76300人、編發稿件3000余條、閱讀量達800萬次。
第二,堅持用規矩管人,用制度管事。先后制定完善資金使用管理、人事管理、招生政策及紀律規定等一系列制度規范10余項,局黨委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對所有“三重一大”事項,全部按照程序集體討論決定,堅決避免“一言堂”,教育系統行風愈加規范,實現了社會對教育的看法由負面向正面的積極轉變,樹立了教育在百姓心中的威信。
二、構建全面發展育人新體系
認真遵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堅決扭轉把考試分數和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辦學質量唯一標準的錯誤傾向,打破學科壁壘,堅持把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與課程建設相結合、與學習生活相結合、與薊州實際相結合,從而解決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第一,堅持把思政教育與薊州紅色資源有機融合,構建全面育人新體系。制定出臺《薊州區教育局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工作方案》《薊州區教育系統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實施方案》等文件,組建4個骨干教師思政課工作室,構建“兩縱四橫”思政課育人體系,形成市域內與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高等院校開展思政課一體化共建,區域內幼、小、初、高中各學段思政課同研同學縱向推進,以29個聯合學區為依托,幼、小、初、高中四個學段內部實現城鄉學校思政課建設的“手拉手”橫向融通模式,形成了薊州區獨具特色的城鄉學校思政一體化建設格局。依托薊州區162處紅色教育資源、30個紅色教育基地和5條精品紅色教育線路,在全區中小學大力開展愛黨、愛祖國、愛家鄉教育,集中編印下發了《我愛你薊州》《歷史文化》和《紅色記憶》三冊愛國主義教育讀本。新華社、《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先后以較大篇幅報道了我區的做法。
第二,堅持把學生體質健康教育融入課堂、融入課間、融入競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抽測中,我區連續六年保持全市第一。桑梓鎮初級中學學生牛馨冉在第十九屆世界中學生運動會上,獲得女子柔道78公斤級冠軍。新華社、《中國教育報》《天津日報》《天津教育報》等媒體先后報道我區典型經驗。
第三,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全面落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學校美育工作要求,深入扎實推進文化傳承工作,讓津沽文化得以活態傳承。第十二屆“津沽文化日”暨薊州區美育實踐工作坊在我區啟動,11個主題、近2000件藝術類作品充分展示師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藝術的追求。舉行的“鑄忠魂 展風采 立新功”師生千人歌詠大會是我區有史以來規格最高、水平最高、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大型紅歌盛會,13萬余師生通過網絡直播共上這堂特殊的紅色思政大課。
第四,堅持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勞動教育。全區建成455處校內勞動教育基地,144處校外勞動教育基地,遴選建設24處校外勞動教育合作基地。在天津市勞動技能大賽中,我區連續多年獲得優異成績,位居全市前列。
三、取得“雙減”落地新成效
堅定不移抓好“雙減”政策落實落地,在全市做到了兩個“率先”:
第一,在全市率先建立教育執法體系。2019年,我們在全市率先成立教育執法科,并針對教育培訓機構違規問題開出了全市教育執法的第一張罰單。同時統籌推進、多措并舉,不斷加大對學科類違規培訓的排查整治力度,使違規開展學科類培訓的行為得到全面遏制。2021年至2023年,“雙減”工作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案例。
第二,在全市農村地區率先啟動義務教育階段課后托管服務并實現全覆蓋。“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我們以對黨、對人民、對事業、對未來高度負責的態度,主動當闖將,努力做標兵,在全市農村地區率先啟動課后托管服務,并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和參加課后服務學生兩個“全覆蓋”,確定了20余種課后服務套餐,為學生及家長提供“點餐式”服務,受到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四、形成管理方式變革新機制
為了改變以往零散式、碎片式的管理方式,我們把教育教學管理、教師培訓、校本研修高度整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點實施了“2366”工程和提質增效“三項工程”,打造科學化、系統化管理模式,從體制機制層面推動教育管理方式整體變革。
第一,實施“2366”工程。針對薊州區教師培訓形式單一、渠道匱乏的情況,2021年在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薊州區與和平區、河東區和天津一中開展教育合作交流共建,即“2366”工程。選派20名校(園)長、30名中層干部、60名班主任、60名學科教師分別到兩區一校參加一個學期的跟崗實踐,旨在通過優質教育資源的示范帶動作用優化薊州區學校辦學特色,豐富辦學內涵,增強辦學活力,提高薊州區整體辦學水平。參與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長、覆蓋范圍之廣前所未有。此項工程開闊了干部教師視野,提升了干部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對全區學校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第二,實施提質增效“三項工程”。針對“雙減”工作開展以來教育形勢和任務發生的深刻變化,薊州區教育局黨委準確識變、主動求變、積極應變,經過認真研討、反復論證,在“2366”工程的基礎上,于2022年啟動了提質增效“三項工程”。
首先是以優質均衡為目標,實施教育管理全面升級暨集團化學區化辦學工程。按照“以城帶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原則,以區第一中學、第一中學初中部、第一小學和第一幼兒園為集團理事長,分別組建直屬高中、直屬初中、直屬小學和直屬幼兒園4個教育集團,以區直屬高中、初中、小學和幼兒園為龍頭,分別組建31個聯合學區,學區內資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融合、管理一體,建設互動共贏的學校發展共同體,整體帶動提升鄉鎮學校的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縮小城鄉校際差距,全面增強學校辦學的活力,穩步推進全區基礎教育均衡、優質、特色、持續發展。目前此項工作已經形成常態化機制,集團內、學區內各項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極大地促進了全區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其次是實施教育交流與合作暨“2366”升級工程。在和我市兩區一校繼續合作的基礎上,引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集團和北京明遠教育書院等高端優質教育資源,打造薊州教育交流與合作“2366”升級版,每學期繼續選派20名校(園)長、30名中層干部、60名班主任、60名學科教師參加京津兩地高端教育培訓和跟崗實踐活動,全方位開展校長園長、骨干教師和班主任研修培訓,不斷提升校長專業化辦學水平和教師教書育人本領。
再次是實施教師素質專項提升工程暨“大教研、大培訓、大比武”三項行動。依托區4個教育集團和31個聯合學區,在全區大力開展層次分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大教研、大培訓、大比武”行動,打造以區級研訓為引領,以集團、學區研訓為示范,以鄉鎮級研訓為重點,以校(園)本研訓為基礎的研訓體系。
三項工程自實施以來,極大地開闊了干部教師視野,有效提升了干部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對全區學校辦學水平的整體提高和城鄉均衡一體化發展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五、邁出教育教學改革新步伐
幾年來,我們堅持從政治上看教育、從民生上抓教育、從規律上辦教育,構建了全新的管理體系,使薊州教育從體系到面貌,整體發生了實質性變革。在天津市教育滿意度調查中,薊州教育位居全市前列,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29重要講話精神、實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啟動教育強國建設的開局之年。
薊州區教育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到天津視察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錨定建設教育強國、教育強市、教育強區目標,在六個方面邁出新步伐,不斷加快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一是在教育主動謀劃作為、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方面邁出新步伐。在與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培訓中心、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天津市“兩區一校”的深度交流合作的基礎上,加強與薊州周邊河北省地區教育部門的協作,有效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二是在促進和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邁出新步伐,更加系統和富有成效地開展科學教育,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是在更加主動自覺地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方面邁出新步伐,充分利用教育部門的優勢和資源,在招商引資和服務重點項目上有更多作為,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教育之力。
四是在發展文化事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方面邁出新步伐,進一步挖掘和利用好本地歷史文化資源和紅色教育資源,提升文化育人的成效,打造薊州區紅色育人特色品牌。
五是在加強教育的社會治理方面邁出新步伐,主動與區委區政府相關部門及鄉鎮街道開展工作協作,積極推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加強民辦幼兒園管理,進一步優化育人環境和育人生態。
六是在堅持立德樹人、全面育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方面邁出新步伐,以“薊州學校課堂革命”為抓手,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優化課后服務和作業設計,引領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全面提高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全面育人質量,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路雖遠,行則將至。建設教育強國是新時代新征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薊州教育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堅定不移地走好教育強國建設的歷史新征程,辦好教育強國事業,努力為建設教育強國、教育強市作出更大貢獻,在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展現薊州教育之為。
(焦?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