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4-01-29
作者簡介:莫健偉(1992—),男,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路橋設計、省國道改建。
摘要 現階段,國內城市不斷發展與外擴,交通功能單一的國道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文章以生態文明為視角,以福州閩侯縣國道G316線洪塘大橋至旗山大道段改擴建工程為例,探討國省道改建規劃與設計的方案。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對城市規劃土地利用狀況與交通網絡情況進行了系統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從城市交通功能、技術標準、道路斷面布置、規劃河道、用地銜接等角度提出了改擴建設計方案,并對該項目進行了總體評價與優化。該方法注重交通功能與城市交通規劃的配合、技術標準與現狀道路交通特點的符合、斷面布局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對同類研究提出了有益的借鑒經驗。
關鍵詞 生態文明;國省道;改建規劃
中圖分類號 U418.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11-0037-04
0 引言
國土空間規劃是關鍵的國家治理手段,關乎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傳統的規劃理論和技術方法,雖有其歷史貢獻,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已顯露出其工程弊端。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改革和創新國土空間規劃的思維范式、價值導向、目標追求和重點任務,形成真正符合生態文明時代需求的規劃與設計方法。
1 工程概況
閩侯縣位于福建東部、福州市西南側,上街鎮與倉山區被烏龍江分隔,城鎮化發展迅速。G316線是上街鎮的主要通道,連接福州市主城區[1]。如今,上街鎮已經成為閩侯縣的一個重要衛星城,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資本流入。然而,洪塘大橋的2改8車道擴建計劃將導致此段G316線成為交通瓶頸。閩江大道和上下店路交叉口改造后效果圖見圖1。
目前,道路沿線兩側已分布了大量住宅小區、菜市場、企事業單位、學校和民營店面等,沒有閑置地塊且用地屬性復雜,土地利用混合強度較高。項目周邊的主要道路類別見表1。
根據目前所提供的信息,能夠清晰地看到項目周邊的交通路網已經基本構建完成。然而,由于交通需求復雜且數量龐大,因此在設計過程中,仍需要針對現有的道路線性進行擬合,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道路設施,對不良路線的組合設計進行優化和調整。同時,應盡量避免和減少改擴建對周圍環境和居民生活產生的不良影響。
圖1 閩江大道和上下店路交叉口改造后效果圖
2 路線線形設計
2.1 道路橫斷面設計
項目橫斷面布置需要綜合項目的交通、景觀、使用需求及門戶形象的功能定位[2]。確定車行道的寬度、橫坡度和線形。根據道路等級和交通量確定路肩寬度,并考慮設置硬路肩或土路肩。增強中間帶設計,用于分隔對向車流,通常包括中央分隔帶和左側路緣帶,其寬度根據交通量、側向余寬和防止駛入對向車道的設施等因素而定。綜合考慮道路等級需要確定路幅橫斷面尺寸—確定路基高度—路基橫斷面形狀設計—邊坡坡度確定—橫斷面面積計算及土石方數量計算與調配。可采用坐標法斷定已知斷面的各轉折點坐標(xi,yi),則斷面面積為:
(1)
斷面圖各轉折點坐標見圖2。
圖2 斷面圖各轉折點坐標圖
若相鄰兩斷面均為填方或均為挖方且面積大小相近,那么即可假定兩斷面之間為一棱柱體,其體積的計算公式為:
(2)
項目橫斷面體積計算見圖3。
若F1和F2相差甚大,則與棱臺更為相近。其計算公式為:
(3)
綜合上述考量,此路段與正在改擴建的洪塘大橋直接相接,因此,為了確保交通的順暢和安全,決定對這一路段進行全面升級改造。這一路段沒有交叉口和中間過渡段,因此道路斷面延續洪塘大橋中間雙向8車道的斷面。采用了常規的4幅路斷面方案,車道也采用了雙向8車道,保持了交通規模的延續性。路段升級改造情況見表2。
圖3 橫斷面體積計算圖
方案不僅考慮了景觀效果,也充分考慮了交通功能,綜合了道路的實際需求、效果以及交通和景觀功能。希望通過這一改造方案,能夠實現交通的順暢和安全,也為城市門戶通道的景觀形象提升作出貢獻。在改造過程中,注重細節處理。例如,對于綠化帶的設計,不僅考慮了植物的種類和色彩搭配,還考慮了灌溉系統、日常維護等問題。對于道路的材質選擇,采用了耐久性強、防滑性能好的材料,以確保車輛行駛的安全性。
2.2 道路節點分析
針對G316線與旗山大道交會的節點(節點1),采用十字信號燈控交叉口形式,化繁為簡,調整此節點為十字燈控交叉口,優化旗山大道與國賓大道的通達性。綜合考慮此節點的交通性、景觀性,確定采用平交十字交叉口方案。調整道路橫斷面,優化車道分配,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十字信號燈控交叉口方案見表3。
該設計方案通過綜合考慮交通性和景觀性,能夠確保G316線與旗山大道交會節點(節點1)的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水平。
2.3 道路平面設計
公路路線受到地形、地質等條件的限制,在平面上的形式路線會較為曲折,為了能夠確保道路的通行,在轉折處需要插入圓曲線過渡,從而提高道路行駛的舒適程度。常用的圓曲線過渡公式如下:
R=[L2+(Z+T )2]/(2×Z) (4)
式中,R——圓曲線半徑(m);L——直線段長度(m);Z——圓曲線超高(m),表示的是圓曲線的高程變化;T——圓曲線切線長(m),表示的是從直線段切點到圓曲線起點的距離。在實際的工程中,圓曲線過渡的設計需要考慮多個因素,包括道路的等級、設計速度、地形條件、地質條件等等。因此,圓曲線半徑R、直線段長度L、圓曲線超高Z和圓曲線切線長T等參數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設計和選擇。
在選取圓曲線半徑R時,要考慮道路的設計速度和地形條件。設計速度低且地形平坦時,可降低R值以增加行駛舒適度;設計速度高且地形復雜時,需增大R值以確保安全。直線段長度L也應合理設計,過短會增加曲率降低舒適度,過長會降低安全性。因此,R和L的選取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確保道路行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該方案在道路功能定位方面,將主干道定義為保證交通流暢,同時保障交通安全和效率。在橫斷面設計上,考慮綠化帶和路側停車的需求,采用了對稱式設計,并將車道數設置為雙向四車道。對各交叉口交通流量和信號燈周期進行了分析比較,以確保交通流暢安全??紤]投資制約,采用平交信號燈交叉口布置形式,減少工程量和投資成本。該方案將減少交通事故,保障交通安全,并提高交通效率。
3 項目舉措與實際成效
國省道改擴建工程中的橫斷面設計是一項關鍵任務,旨在確保既有道路橫斷面的充分利用,同時,滿足現行技術標準和安全性能要求。在國省道改擴建工程中,橫斷面布置擬合設計是關鍵環節之一[3]。
為了充分利用老路,減少工程規模,需要對既有道路的橫斷面進行擬合設計。收集既有道路的設計資料和現狀數據,包括橫斷面布置、超高橫坡值等。分析既有道路橫斷面布置和超高橫坡值不滿足現行文獻要求的原因,如建設初期的技術標準等因素。根據分析結果進行橫斷面布置的擬合設計,以滿足現行技術標準和安全性能要求。
考慮既有道路的超高橫坡值和地形條件,進行適當調整。最終取值應符合現行文獻的要求,并確保與既有道路的超高橫坡度平滑過渡。節點交通量預測見表4。
表4 節點交通量預測
交通流方向 高峰小時交通量/(pcu/h) 飽和度
G316線直行 3 000 0.8
侯官路直行 2 000 0.6
G316線左轉 800 0.7
侯官路左轉 1 200 0.85
注:飽和度為交通量與設計通行能力的比值,一般飽和度超過0.8時,交叉口會出現擁堵。
根據表4可以看出,節點的交通量較大,尤其是在高峰時,各個方向的交通量都接近或超過了設計通行能力,這會導致交叉口擁堵。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交通組織措施,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考慮遠期規劃軌道8號線的線路及站點通過節點2處,未來該節點的交通壓力將進一步加大。
因此,暫時采用平交方案一進行改造,待遠期條件成熟時再進行節點改造。根據之前的分析,節點2的改造方案有三種可選方案:方案一(平交信號燈方案)、方案三(G316線高架+地面平交信號燈)和方案四(G316線下穿+地面平交信號燈)。綜合考慮節點的交通性、景觀性以及避免洪塘大橋、洪山橋通車后再次改建的交通圍擋時間成本等因素,優先采用方案三進行改造。
最終取值應符合現行文獻的要求,并確保與既有道路的超高橫坡度平滑過渡。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以確保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4 舊路改擴建設計的建議與思考
4.1 幾何設計優化
舊路改擴建工程中,幾何設計優化至關重要。調整平縱面設計能改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平面線形設計使道路更順暢,用適當半徑的圓曲線和緩和曲線連接直線段,降低操控難度。同時,縱斷面設計需考慮地形、排水和視距,合理設置縱坡和豎曲線,避免頻繁起伏和陡峭縱坡,提高道路安全性。
4.2 交通組織改善
舊路改擴建工程還需要關注交通組織的改善。通過優化交叉口設計、設置合適的交通設施以及調整信號配時等措施,能夠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優化交叉口的幾何設計,如設置專用車道和右轉輔道,能夠避免交通沖突。同時,合理設置交通信號燈和標志標線,能夠引導駕駛員有序通行。根據交通量預測和道路等級,應合理設置護欄、標志牌和無障礙設施等安全設施。這些設施的設置應符合相關標準和規范,以確保其有效性。
4.3 環境保護與景觀提升
在舊路改擴建過程中,也應注重環境保護和景觀提升。采取環保材料和綠色施工措施,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例如,在道路建設中利用再生骨料、溫拌瀝青等環保材料。同時,考慮采用降噪材料和排水系統來降低噪聲和減少水污染。在施工過程中,實施綠色施工措施,如控制揚塵、合理利用水資源等,以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此外,結合周邊環境進行景觀設計可以提升道路的整體形象。通過設置綠化帶、景觀照明和藝術品等設施可以增加道路的美觀性和文化內涵。
5 結論
國省道改建工程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需要考慮眾多因素。該文以福州閩侯縣國道G316線洪塘大橋至旗山大道段改擴建工程為例,探討了國省道改建規劃與設計的方案。最終實現了與既有道路的超高橫坡度平滑過渡。再往后的規劃設計與優化過程中,需注重交通功能與城市交通規劃的配合、技術標準與現狀道路交通特點的符合、斷面布局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在節點改造方面,選擇平交方案進行改造,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同時,還需要加強交通組織和管理,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適性,為同類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鑒經驗。
參考文獻
[1]鄒宇, 曾志敏. 貴州省普通國省道公路設計規劃符合性中常見的問題與解決方案[J].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20(2): 46-47.
[2]仲崇謹, 陸振波, 王樹盛. 國省道兩側建設項目出入口規劃設計[J]. 西部交通科技, 2008(5): 39-42.
[3]梅基賢. 國省道改擴建工程道路擬合設計的方法與探討[J]. 廣東土木與建筑, 2019(7):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