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海燕
摘要:農業是支撐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農業建設水平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為了解決目前現代化農業建設中經濟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理念落后以及信息化水平較低等方面的問題,文章基于農業現代化管理理念,提出相應策略。文章從農業現代化管理對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入手,提出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強化現代化農業水平、加強農業現代化創新、構建可持續發展模式以及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的策略。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農村經濟;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作為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對我國整體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關乎全中國人民的福祉。據統計,2022年,我國糧食產量高達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全年豬肉產量5541萬噸,各類農副產品仍保持全面增長的趨勢,蔬菜水果供應充足,農產品價格平穩,完全可以保障城鄉居民的日常消費。在新時期,農村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發展趨勢,這就需要在開展經濟建設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各類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夠推動對農村地區的農業資源進行合理使用,實現農業生產資源進行不斷優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發展理念的體現。農村地區是保障城鄉居民日常衣食住行的非常關鍵一環,在人們對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認識不斷加深的今天,人們對農業的經營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將其從傳統農業轉變成現代化的經營方式。從農業經濟的發展狀況來看,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長期性的特點,從播種到成熟再到售賣是一個長期過程,傳統農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成本。而進行現代農業的推廣,投入現代化農機設備,建立健全信息平臺,將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智能化,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人工成本,并將資源實現最大化。此外,相關部門要進行政策指引,發揮指導作用,采取科學合理的手段,提高農業現代化管理的水平,完成資源合理化配置。
一、農業現代化管理對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一)解決農村資源發展需求
中國的土地面積很廣,農業是支柱性產業。目前,我國鄉村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資源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不僅限制了鄉村經濟的發展,而且還導致鄉村資源的大量流失,嚴重影響了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傳統農業的影響下,農民為了獲得更加高產的農作物從而得到更多收益,往往使用過多的化肥和除草劑,而這些藥物和肥料的大量使用,導致了耕地的肥力降低,土壤中的元素含量超標,不能很好地涵養水源,從而更容易導致水土流失、土壤沙化和沙漠化等問題,導致耕地面積減少。同時,由于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導致了一系列的農業用地變成城市建設用地,加蓋樓房和道路,使得我國的農地資源日益緊缺。這些問題都將直接導致農村資源發展需求得不到滿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應該采用更加科學的農業經濟管理手段,對鄉村的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鄉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現代化管理可以實現對土壤進行科學化管理,讓傳統的農業耕作模式發生變化,最終達到對農業用地進行合理的規劃和使用,這樣不僅可以降低對土地長期耕作的損傷,還可以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產業與農村經濟的融合發展,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
(二)創造良好經濟發展條件
由于地域條件、基礎設施條件差等原因,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農村地區由于條件較為艱苦,教育水平較為落后,再加上大量年輕勞動力流出,使得農村地區發展較為緩慢。在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下,由于經營觀念和制度的陳舊,農民的專業水平較低,不但會影響到農業生產的效率,還會導致農業資源的品質下降,對地區的生態環境產生極大的破壞,從而限制了農業的穩定發展。將現代化管理理念引入到農業生產中,可以將農業生產過程變得更加清晰簡潔,各個階段都能得到控制和調整,減少不必要的化肥和藥劑投入,將土壤恢復成可持續生產的狀態。此外,現代農業器械設備的使用,可以給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減少傳統農業中由于自由職業過少,導致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流出的現象。政府通過頒布各項鼓勵政策,提供多個智能化管理崗位,使得年輕人不必去城市務工,在鄉鎮地區就能順利就業,避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嚴重的現象,提高農村地區生產效能的同時,解決了新一代的就業問題。在新型鄉村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農村地區教育系統,加強課后實踐活動的推廣,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新型科技人才,達到農村地區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激發農村地區經濟活力
目前,在許多鄉村地區,由于機械化水平較低、產品的宣傳不到位以及交通不便等原因,由農民進行自主生產的行業并不多見,這就導致了部分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滯后。農村地區具有產出農副產品的條件,但是由于缺少勞動力,很少有進行產品深加工的大型企業,增加了倉儲和物流的成本,相對來說減少了農民的收入。農業現代化管理手段可以將產品的播種、種植、收獲以及售賣等階段連接起來,實行動態管理,進行產品溯源,打造良好口碑,在提高當地農產品銷量的同時,有利于后續其他農副產品推廣銷售。政府還可以引導涉農企業進行農副產品精加工,對農產品進行再處理,獲得增值遠遠高于原產品的產品或副產品,既能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使農戶獲得更高的收益,又能使農產品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需要。通過這一途徑與舉措,可以使鄉村總體經濟水平得到提高,對于推動鄉村工業的發展和鄉村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在安徽某農村,以水果種植為主要產業,在傳統農業生產中,受氣候影響非常大,多雨洪澇的氣候會導致成熟的水果減產甚至腐壞,收入無幾。政府通過引入現代農業建設管理體系,將果園進行智慧化管理,通過智慧農業云平臺,進行環境和氣候監測,采用物聯網及無線傳輸技術,實現定時定點灌溉,并且可以根據土壤狀況進行定時定量施肥,可以節約人工投入,節約用水50%,節約肥料40%,極大程度上提高生產效率,增加收入。此外,還可以將不易運輸的成熟果實制成果醬及果干等加工產品,提高產業的經濟價值,為該地區注入經濟活力。
二、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經濟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一)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不健全
對我國農業經濟領域的現實發展狀況進行分析,盡管目前我國的農業發展有著很長的歷史,但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上,卻仍然處在一個相對滯后的狀態。要保證在農村地區的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高水平高效地進行,就必須要有健全的監督系統來支撐,這樣才能對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但是,根據現實工作的現狀可以看出,由于缺少健全的監督機制,沒有進行規范的管理,工作人員對監督工作不夠關注,導致了農業經濟管理中出現了不規范的問題,這也會嚴重地制約著農業發展的步伐。中國的經濟體制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以小農經濟為主,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農業規模化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有很多農村剩余勞動力選擇離開農村去城市務工,造成留守農村進行農業作業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女性,這部分人群的體能和專業技能比較薄弱,缺乏專業知識,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當前的農業經營制度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相脫節。另外,由于農產品加工公司本身的發展水平還不夠,難以有效地促進農產品的整體加工水平的提高。
(二)農業經濟管理觀念落后
從古至今,農業很大程度上都影響著社會和經濟發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改變,農業的經營觀念也要進行一些創新,在當今的社會中,傳統的農業經營理念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在快速發展的社會,因為這種傳統經營模式具有一定的滯后效應。雖然,我國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提出了與農業經濟管理有關的理念,并且已經在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進行了廣泛宣傳。然而,根據數據顯示,在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國農業信息管理水平仍然處在相對滯后的狀態,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大部分的基層工作人員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相對滯后,沒有意識到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業現代化的推動作用。對于某些農村地區,沒有進行網絡宣傳,到了售賣的時期卻因為知名度不高而無法在最佳時機售出,減少了農民收益。此外,受落后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影響,相關農產品的深加工行業以及副產品宣傳都受到限制,使得農戶的收入來源較為單一,不利于生產效率和收益的提高。所以,轉變農業經濟管理理念是解決目前現代農業發展問題的關鍵。農村地區可以根據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結合產業特點,設計出符合當地的特色產業鏈條,充分開發產品的附加價值,在提高產品知名度的同時,增加農戶的收入,提高收益。
(三)農業管理信息化水平較低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模式發生了變化,從而使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生活的便利程度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各個行業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在農業生產中運用信息技術是一種必然趨勢,也是實現現代化農業的必然選擇。在國家對農業進行了大量支持的情況下,我國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農業管理的信息化體系。但是,在目前階段,我國仍然處在一個相對滯后的階段,特別是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信息化程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管理信息化程度的薄弱,主要表現為對信息化的認識水平不夠,相關農業部門及農民并沒有真正地認識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還僅僅停留在建設網站等初級的水平上,并沒有進行全面的信息網絡平臺設置。因此,在開展農業生產的時候,由于農業生產信息較為分散,農戶很難將實時信息有效地利用起來,無法將信息的實用性和實時性完全發揮出來,其次,由于缺少相應的處理機械裝備,缺少對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的能力,加之缺少安裝、調試和使用的專門人員,這些都制約著我國農業信息化的發展。
三、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背景下實現農業現代化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
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科技對農業的促進效應越來越顯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使我國的農業生產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必須改變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實行現代經營方式。傳統農業生產主要以家庭承包為主,經營面積存量較大,不利于進行統一采購和管理,生產規模較小。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的建設過程中,要積極推動農業經濟管理體系的改革,對農業經濟管理模式進行創新,提升農業生產的品質。在我國進入現代社會之后,可以將雙層經營體制引入農業生產中,與家庭承包經營體制有機融合,符合國家的農業發展方針的需要,達到現代的管理水平。例如,在東北地區某農場,經過大量數據研究,制定出符合該地區的現代農業經營體制的策略,實現智能化生產水稻。該農場的經營管理體制主要由農業分工體系和農業行政組織體系組成,給家庭農場提供全面的智慧服務,設置從事農業服務的種子供應站、氣象監控站以及現代農機設備站等部門,實現對水稻種子集中育種和收割,減少了農機供應緊張的情況,對種植水稻的大棚進行精準控溫,保證秧苗的質量。此外,由于用法治的手段解決家庭戶主和雇傭員工之間的矛盾,減少了矛盾糾紛。
(二)強化農業管理現代化水平
農業活動是一項具有長期性高投入特點的生產活動,要想進行農業現代化管理工作,就必須要具有更高的管理意識,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等都會對政策和管理體制的實施產生影響。作為基層管理者,一定要增強自己的經營觀念,充分了解到農業現代化經營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當地的農業監管部門也要做好自己的監管工作,確保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達到對農業經濟進行精細化和科學合理化管理的目的,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并提高創新水平。身為底層的管理者,一定要有強大的執行能力,認真執行國家的方針和上面的指示,讓政策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從而對農業現代化的管理起到指引作用。此外,在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農民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要加大對農民的宣傳和教育,讓他們對農業現代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并與基層的管理人員進行合作,從而提升農業現代化的管理水平?!吨袊鴶底粥l村發展報告(2022年)》中指出,截至2022年6月,全國的農業信息化監管能力已經得到全面提升,可實現食品安全追溯的產品達到24%,并實現農藥產品100%可追溯,并實現全國共3882個污染斷面監控,對農業生產地區實現資源全面監控。加強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監管,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食品安全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推動我國的現代農業建設進程。
(三)加大現代農業建設科技投入
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在于提高有限的資源在生產要素之間的有效分配,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創造效益。在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型進程中,科學技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利用科技,對農業經濟管理活動進行強化,最終達到提高相關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目的。同時,利用科技手段,對市場進行監督和指導,最終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加強科技投入,主要從培養科技人才入手。農學專業的高校學生由于課程設置缺少實踐活動,學生容易出現畢業即失業的情況,導致農業缺少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現代農業建設計劃將智慧農業納入高校專業中,據統計,從業人數從2016-2018年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在邊疆地區某院校的智慧農業專業培養方案中,將傳統的理工學科與農學專業相融合,優化教學體系,并結合政府和當地產業的需求,由高校和企業對接,按照企業的用人需求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新農人才,推動我國現代農業事業發展。除此之外,加強科技投入,還需加強對農業生產經營的科技研究與開發。采用產學研一體化的方式,強調將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并通過對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宣傳和培養,來促進農業的現代化。伴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農機新技術不斷涌現,使傳統的農機操作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農業機械中運用自動控制技術,能夠使機械設備按照預先設置好的軌道進行自動化生產,顯著提高了機械設備的可靠性,大大減輕了農戶的勞動強度。比如某農機割草機,就可以實現麥稈的全自動裝卸,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很好地解決傳統的手工收割麥稈所造成的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的問題,全面提升麥稈收割工作的效率。
(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中國的各個農村地區由于自然條件各異,從事不同的農業生產活動。在此基礎上,發揮當地的優勢,采取適合當地實際的經營方式,對提升當地的農業生產效率,推動當地的經濟振興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結合區域發展特點,調整鄉村產業結構,通過多種途徑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我國傳統產業結構以糧食生產和種植業為主,對深加工的投入不夠,導致產品的經濟附加值較低。對于種植業而言,受氣候影響較大,成熟的農產品若不及時運輸售賣則會導致囤積,無法正常售賣,加之沒有深加工設備,無法將成熟的果蔬進行加工成半成品,無法將產品價值最大化,限制了該地區農業發展水平。所以,相關政府要對鄉村的產業結構進行不斷地優化,推動農業經濟的可持續和健康發展,同時還要對鄉村的產業結構進行最優的分配,從而更好地展現出當地的農業特色。例如在青島某生態田園農業綜合體,政府首先明確該田園綜合體的準確定位,以河流為基礎,把農作物養殖、水產養殖和生態旅游有機地融合在了一起。構建出一條完善的生態鏈條,既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產量,也可以增加旅游業收益,樹立起一個很好的品牌形象。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又可以提高當地的環境質量。對農村地區而言,設計符合當地特色的產業鏈是提高農民收入最直接的辦法,可以加快推進我國農業經濟現代化進程,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建設的水平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本文首先強調了農業現代化管理對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目前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經濟管理的現狀及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策略。政府要繼續加強農村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設立相應的信息服務網站,讓農民對目前的農業的有關政策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并合理分配和使用農業資源,優化當地產業結構,加大現代農業建設科技投入,從而可以更好地推動鄉村的經濟發展,真正提高農民的總體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王麗華.農業現代化建設中的經濟管理現狀、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河南農業,2021(29):6-7.
[2]吉磊.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經濟管理協同發展研究[J].種子科技,2020,38(06):124-125.
[3]李天池,梁金池.助力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形成良性循環[N].黑龍江日報,2023-07-18(003).
[4]董立強.試析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山西農經,2021(21):65-67.
[5]劉海艷.芻議農村農業經濟管理與發展[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04):96-98.
[6]張玉龍.對農業家庭承包經營與適度規模經營的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20):78-80.
[7]夏柱智.雙層經營體制與中國農業現代化[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1):75-82.
[8]李萬君,顏廷武.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J].宏觀經濟管理,2023(08):45-52.
[9]申奧,唐瀅.新農科背景下邊疆農業高校智慧農業專業的探索與實踐——以X農業大學為例[J].智慧農業導刊,2023,3(15):11-14.
[10]華新安.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分析[J].南方農機,2023,54(10):68-70.
[11]繪就鄉村振興齊魯新畫卷青島萊西市大沽河生態農業田園綜合體探索特色發展之路[J].新型城鎮化,2023(07):75-76.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