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建成 鄭曉宜
摘 要:文章圍繞“雙減”政策背景下的七年級英語作業設計展開,對現階段作業負擔情況及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分析評估。結合政策對教育領域的影響,文章提出了英語作業的優化方案,力求通過作業內容與形式的創新,降低學生負擔,增強學習效率,并詳細規劃實施策略,確保優化效果的實現。研究結果顯示,優化后的作業設計在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和興趣。最后,文章總結了英語作業設計優化的必要性及其在新教育政策指導下的實踐價值,對推動初中英語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雙減”政策;英語作業設計;學習效果評估;優化方案
在當前“雙減”政策下,教育教學工作受到了一定影響,對學科作業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七年級英語作業作為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在“雙減”政策下,優化七年級英語作業設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為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具體可行的方案和建議。通過對當前七年級英語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結合“雙減”政策的要求,提出相應的優化方案,以期為相關教學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雙減”政策概述
(一)“雙減”政策背景
“雙減”政策是指減少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政策。在教育工作中,學校和教師要按照“雙減”政策的要求,合理設置學生的作業量和內容,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教師也需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和布置課程作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差異化教學,使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學校也需要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加強對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形成全社會共同致力于減輕學生負擔的良好氛圍。
(二)政策對教育領域的影響
政策對教育領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學校教育內容和教學安排的調整上。首先,政策要求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對于英語作業設計來說,可以適量減少作業量,注重提高作業質量。其次,政策鼓勵注重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因此在作業設計上,應當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非簡單的機械記憶。再次,政策提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英語作業設計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而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灌輸。最后,政策更強調學校和家庭的合作共育。英語作業設計應當注重與家長的溝通,使其更多地參與到學生的英語學習中來,共同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
二、當前七年級英語作業現狀
(一)作業負擔現狀分析
當前,七年級英語作業負擔較重,學生需要完成大量的書面作業和課外閱讀任務。據統計,每位學生每天的英語作業時間超過了學科家庭作業指導意見規定的時間。此外,一些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存在家長督促、自行查找答案等現象,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作業的質量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作業完成缺乏主動性,影響了作業的實際效果。另外,大量的作業內容重復、無意義,缺乏因材施教的特點,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此,當前七年級英語作業負擔存在較大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優化方案的探討。
(二)學生學習效果評估
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是七年級英語作業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首先,可以通過定期的小測驗來檢測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包括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技能的綜合評估。其次,可以通過課堂表現、參與度和作業完成情況等多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再次,可以利用學生的學習日志或學習筆記來了解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果。最后,可以通過家長會、學科競賽和其他學科測試來全面評估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以便及時調整和優化作業設計方案。
三、英語作業優化方案設計
(一)作業內容與形式創新
在“雙減”政策下,為了優化七年級英語作業設計,我們可以在作業內容與形式上進行創新。首先,可以引入實踐性任務,例如要求學生利用英語設計海報、制作短視頻或演講,以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其次,可以增加開放性題目,讓學生有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例如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寫作或口頭表達。再次,可以引入跨學科和跨文化元素,讓學生在完成英語作業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和文化,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最后,可以探索利用新媒體技術,如在線平臺、移動應用等,來豐富作業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通過這些作業內容與形式的創新,可以更好地適應“雙減”政策下的教學需求,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優化方案的實施策略
優化方案實施策略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特點,合理設置作業內容和數量,避免過多重復性作業,注重作業質量而非數量。二是引入個性化作業設計,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興趣愛好,設置不同難度和類型的作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三是注重作業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設計能夠促進學生英語實際運用能力的作業,如口語表達、寫作等。四是建立有效的作業批改和反饋機制,及時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和反饋,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促進學生的進步。
四、結論
在“雙減”政策下,對七年級英語作業設計進行優化方案的探討,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首先,通過減少作業量和降低難度,可以有效緩解學生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其次,結合多元化的作業形式,如口頭表達、實際場景應用等,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再次,引入個性化差異化的作業設計,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習動機和積極性。最后,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合理設置作業目標和要求,促進全面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通過以上措施的綜合應用,可有效優化七年級英語作業設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柯僖蓉.創新作業,優化方案——“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提質研究[J].校園英語,2023(05).
[2]羅朝元.“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研究[J].教育進展,2023(08).
[3]高海瑞.“敏特英語”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混合式應用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9.
[4]劉杰.“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策略探討[J].智力,2022(24).
[5]王亞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寶雞高新中學為例[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9.
[6]黃聯營.關于“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思考[J].校園英語,2022(44).
[7]王晶.“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課后作業的優化設計策略[J].英語教師,20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