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華
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是民族復興的基石,只有做好教育,才能真正促進我國未來社會的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教育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通過多學科融合,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只有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才能做好教育,才能進一步促進整個國家各項事業的有序發展。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在教育行業領域不斷進步,嘗試各種教育變革、更新教育觀念,目的就是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進步,特別是二十大的順利召開,我國在基礎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為今后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教育領域的各項改革與技術進步有著很大關聯,與時俱進,采用更先進的教學觀念和教學工具,實現課程的豐富性和課堂的高效性,是未來基礎教育發展的關鍵。
一、小學音樂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現階段,我國在基礎教育領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以保證基礎教育發展的均衡性和整體教育的公平性。在人才培養方面,基礎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教師應該充分遵循教育發展的新理念,從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全面創新,以適應當前社會的變化。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和審美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音樂課程作為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程,在小學階段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逐漸受到重視,成為落實“雙減”政策的一個重要環節。
音樂具有陶冶情操,提升學生情感價值的重要價值。在新課程標準視域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迎來了新的發展局面,新課標更加注重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提升,基于音樂核心素養理念設計課堂唱游教學內容,有助于實施高效音樂課堂的構建,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本文以小學低年級人音版音樂教材為例,探索如何在新課標視域下有效實施課堂唱游教學,為“雙減”背景下設計更高效的課堂教學內容提供參考。
二、新課標視域下小學音樂課堂唱游教學的基本要求
新課程標準是根據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實際狀況制定的,其內涵包括當前最新的教育內容和教育理念,是開展新時期課程教學,實施課堂教學內容的關鍵性指導。新課程標準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通過挖掘學科的基本特點,讓學科帶有現代化的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形成感受美的能力,從而陶冶情操,獲得思維和能力上的全面發展。在“雙減”政策實施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對小學音樂課堂的唱游教學做出了明確規定和基本要求。
(一)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音樂核心素養是音樂學科的根本,是課堂教育最本質的培養方向。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喜愛,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演唱技巧和一定的樂理知識,形成鑒賞音樂能力,能夠感受音樂的情感表達,進而通過音樂感受世界的美好,獲得審美能力的全面提升。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優秀的傳統音樂,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進而深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音樂技巧,讓學生在唱游中獲得音樂能力的提升。特別是在一、二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將音樂與游戲相結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更好地完成音樂核心素養的培育。
(二)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
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同樣是音樂課堂開展的關鍵所在。特別是在小學一、二年級這一低年級階段,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比較敏感,他們對音樂情緒的感受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認知。因此,教師要抓住這一時期學生的基本思維特點,以盡可能豐富的音樂課堂體驗讓學生沉浸在音樂課堂中,進而在音樂中感受美好,逐漸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一方面,豐富性體現在教學形式的豐富,如合唱、獨唱、游戲以及律動等形式互相穿插,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感受不同形式演唱的樂趣與技巧;另一方面,豐富性還體現在教學內容的豐富,按照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的安排,穿插民族音樂與世界音樂為一體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音樂語言,感受音樂沒有國界的這一特點,從音樂中獲得快樂與活力,從豐富的教學內容中真正提升音樂學科綜合素養。
(三)教學要具有創新性和趣味性
創新性和趣味性是當前新課標對音樂教學的本質要求。在這樣的要求下,教師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進行有效創新,將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技術應用在課堂唱游教學中,結合課本內容設計有趣的音樂游戲,讓學生參與其中,在游戲中感受音樂帶來的快樂,同時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這樣才能保證整個小學音樂課堂唱游教學的趣味性,進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其音樂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需要音樂教師不斷地進行課堂教學探索,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并結合學生的成長特點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與教材緊密結合,按照新課標的指導培養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三、新課標視域下小學音樂課堂唱游教學的時代意義
(一)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形成
未來社會發展需要更多優秀的人才,而未來人才的標準判斷不是單一的,而是需要具備綜合素養的人才。新課標視域下的小學音樂課堂唱游教學可以從音樂素養上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一個健康的課堂環境中成長,從而形成良好的性格,陶冶情操,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形成。
(二)推進新課程標準的順利實施
小學音樂學科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對小學音樂教學有著全面的促進作用。學校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課堂教學內容也逐漸豐富,此時做好小學音樂課堂唱游教學,是當前教育理念轉變的體現,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對于推進我國當前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三)提升我國教育的整體質量
新時代的教育培養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音樂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審美品位。在當前小學階段開展唱游教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推進我國教育整體質量提高的關鍵所在,能夠保障“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確保培養出更多符合時代發展的、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四、新課標視域下小學音樂課堂唱游教學策略
(一)深入理解核心素養,創新課堂唱游教學形式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要求學生具備的核心能力,只有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才能為未來培育出更多優秀的人才。核心素養隨著時代的進步有著不同的內涵,特別是在當前教育時代,核心素養不僅要求學生學習成績優秀,審美能力、政治素養、道德素養、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都是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小學階段是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音樂課堂唱游教學的有效性是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所在。以人音版小學音樂課本為例,唱游課程安排如下:
二年級音樂教材第一單元的主題是“春天來了”,通過音樂歌唱美好的春天是本單元音樂教程的核心所在。于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春天,教師將音樂與實際相結合,延展課堂、創新課堂,將本次唱游課堂搬到大自然中去。
一個春光明媚的上午,天氣溫暖,陽光明媚。在學校的草地上,教師帶領著二年級的學生圍坐在一起。為了激發學生對本次課程的學習興趣,課程開始前,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了一個經典的唱游活動——丟手絹,大家一邊打著節拍,一邊唱起熟悉的旋律:“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學生跟隨節拍唱起熟悉的歌謠,并跟隨旋律進行游戲,被捉到的學生要在圍成的圈中演唱歌曲。經過一番課前熱身,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于是教師引入正式的教學內容。
本次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欣賞春之歌,在春風沐浴中感受音樂帶來的美好。教師為學生播放教材中的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音樂進入心靈深處,感受春天的氣息。這樣情景交融的課堂創新有助于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的魅力,符合本單元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培育要求。
接下來是學唱的游戲環節,教師教學生演唱一首新的歌曲《大樹媽媽》,在春風沐浴下,學生認真地跟學,很快就學會了這首歌曲。在游戲環節,教師將學生分成兩個方陣,每個方陣分別演唱《大樹媽媽》這首歌曲,看哪個方陣的音準最好、聲音最洪亮。這種分方陣PK的形式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體現了將唱游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獲得了十分不錯的課堂反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很快就學會了歌曲內容,看到一張張在春風中微笑的臉龐,教師知道音樂的美好如同一粒春天的種子,在學生的內心生根發芽了。
將課堂搬到大自然,是一次有效的唱游課堂創新嘗試,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了他們音樂核心素養的成長,在日后的生活中,學生會更關心大自然、愛護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音樂的美好和生命的真諦,這是此次音樂唱游實踐課程的目標,符合新時代教育改革要求。
(二)創新課堂教學形式,提升學生審美素養
審美能力是一個人的基本能力。好的審美能力能夠改變人的性格,促使人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小學低年級是學生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在培育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構建以情感體驗為導入的音樂唱游課堂,正是塑造學生審美品格的重要形式。
人音版二年級音樂教材第二單元的主題是“難忘的歌”,這一單元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與忠誠愛黨的價值觀念相聯系,選擇欣賞和演唱的歌曲是與青少年有關的紅色歌曲。在課堂實施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唱游的形式幫助學生掌握歌曲的具體內容,同時培養青少年兒童的忠黨愛國之心。
首先,教師采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珍貴的影像,慷慨激昂的音樂將學生帶入那個艱苦奮斗的年代,讓學生在革命精神中感受音樂的魅力,為接下來的教學打下基礎。
其次,教師為大家播放少年先鋒隊的隊歌。這首歌曲是學生所熟悉的,因為在少先隊活動中,學生不止一次唱過這首歌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這首歌曲,教師在歌曲欣賞環節設置了唱游活動,讓學生通過抽簽的方式上臺演唱一首革命歌曲或者講一段革命故事,看哪個學生講的故事更精彩、演唱的歌曲更動聽,就能獲得大家的投票,最終票數最多的小組為獲勝組,能夠獲得一定的獎勵。這樣競爭性的游戲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讓音樂課堂變得有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最后,在教授本課程的兒童團團歌的時候,教師采用的是輪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分為兩個聲部進行演唱,訓練學生音樂技巧的同時,讓學生深入感受革命奮斗的激情,進而培養他們忠黨愛國的情操,真正促進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體現新課程標準下的音樂教學內涵。
(三)用情景體驗提升唱游課堂教學效率
音樂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好的音樂能夠放松心情。眾所周知,音樂是在一定的情景下產生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將課堂帶入情景能夠有效增強課堂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實現課堂效率的全面提升。
不同年級的學生對音樂課堂的需求是不同的。作為音樂教師,要在不同年級巧妙設置情景,帶有故事性地為學生導入唱游課程內容。以人音版教材為例,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學中,教師創設情景劇,鼓勵學生勇敢展示自己,通過小組討論以及教師的示范引導,學生能夠充分感受頭飾洋娃娃和小熊的特點,構建劇情人物與音樂之間的聯系。在教師的不斷啟發下,學生自編自導音樂派對,兩人一組進行表演。在表演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激發其內在欲望,讓學生覺得“好玩”“還想玩”,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充分感受、自信表現、樂于創造。這一活動點燃了學生參與表演的熱情,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感知素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育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在音樂課堂上貫徹落實新課標理念,注重課堂唱游教學的創新與發展,能夠有效推進新課程標準的落實,讓音樂陶冶學生的情操,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落實新時期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礎,確?!半p減”政策有效落地。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