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暉
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創新學科教學方法,是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提升學生文化認知和思想內涵的有效途徑?!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標準》)指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并在課程結構方面作出指示,指向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教學應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內容,創設具有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的英語學習活動。將深度閱讀作為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英語的主要教學策略,符合《標準》要求,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本文分析了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及原則,提出英語深度閱讀教學應以“語篇研讀”為基礎,通過“問題提出”引導深度思考,運用“思維導圖”探析閱讀深層結構,巧用“媒體技術”豐富閱讀形式,以完善高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模式,為學生打造優良的英語學習環境。
一、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一)優化閱讀教學結構
深度閱讀理念指導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強調學生在文本輸入后應對具體的語篇內容展開對比分析,包括橫向對比與縱向對比,從而深入探析語篇內容的深層含義。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會經歷文本信息整合、語言內容再加工等過程,有利于學生形成自我意識,促進綜合素養的發展。并且,深度閱讀教學往往以特定的活動情境助力學生解讀語篇內容,既能提高學生的知識獲取效率,又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認知水平,使學生在深入解析語篇內在邏輯的同時,感知文本中蘊含的豐富價值。與傳統的英語閱讀模式相比,深度閱讀教學實現了閱讀教學結構的優化,有利于學生多元發展。
(二)提升文化素養水平
作為高中階段的重點學科,英語教學應以知識點講解和綜合能力培養并重為目標。將深度閱讀融入高中英語教學,學生能夠得到教師提供的豐富的閱讀素材,有利于其開展自主探究活動,在深度閱讀中感受豐富的文化內容,促進學生認知、情感以及智力等方面的共同發展。深度閱讀有助于語篇內容之間的統籌與整合,也為開展多元化閱讀創造了有利條件,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有效方法。學生在深度閱讀中將以語言為載體,在梯度式的閱讀學習中逐步開闊視野,提升認知,實現文化素養的良好發展。
(三)發展語言綜合能力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更注重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實施深度閱讀教學需要以系統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為主,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語篇創作意圖、文化背景和語言知識等多層次內容,拓展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思路,強化其對語篇主題、語篇思想和文本結構等的探究能力。深度閱讀本質上是螺旋式上升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深度閱讀能夠找尋語篇內容的語言邏輯關系,發展高階思維,促進語言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灌輸式教學,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這有助于其在深度閱讀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閱讀學習能力。教師應將大部分教學時間放在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學習方面,而非單純地注重教材內容的講解和語法分析,轉變閱讀教學思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提升其學習能力,增強其文化意識。
(二)深層性原則
提升深度閱讀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在于,以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對語篇內容展開深度思考和研究,因此,問題設置對于高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效果有著直接影響,也決定著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應基于閱讀教學目標,結合語篇內容設置具有深度和梯度的教學問題,保證問題設計與閱讀內容的緊密銜接,體現問題的針對性,如此,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深度閱讀學習興趣,實現高效教學。
(三)靈活性原則
深度閱讀強調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這是單一、枯燥的閱讀教學模式無法實現的。對此,教師應針對具體的深度閱讀教學目標,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為深度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創造有利條件。教師要基于深度閱讀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探索更高效、科學的深度閱讀指導方法,并注重教學方法應用的靈活性以及與語篇內容特點的匹配性,幫助學生積累深度閱讀經驗,提高閱讀學習效率,構建靈動的深度閱讀教學模式。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策略
(一)深度研讀語篇,解讀核心內容
開展高中英語深度閱讀教學應注重體現英語語篇內容的整體性,引導學生從整體角度對語篇內容展開深度探究。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應在英語深度閱讀教學中明晰教學主線,確定教學思路,以開展語篇研讀活動為途徑,引導學生理解語篇,把握語篇核心內容,為深度閱讀學習打好基礎。教師應將研讀活動分為整體感知、深層領悟和仔細品味三個階段,指導學生進行梯度式閱讀,全面感知文本內容,獲取關鍵信息,發展語言綜合能力。
例如,在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一“Friends forever”一課教學中,本單元以“友誼”為主題,語篇“Click for a friend”為一篇論說文,主要圍繞過去與現在交友方式的區別以及網絡交友的利弊展開討論。
在整體感知閱讀階段,教師組織學生初讀語篇內容,結合語篇標題“Click for a friend”思考所探究的話題,并從語篇中找尋能夠支撐這一話題的主要信息。圍繞標題“點擊即可交友”的含義,學生能夠從語篇中找到“Nowadays, we can move around the world and still stay in touch with the people that we want to remain friends with.”“Social media tools let us see what our friends are up to and maintain friendships. All you need is a wi-fi connection.”等語句,證明網絡的出現使交友更為便捷,從而掌握文章的主要討論內容。
在深層領悟閱讀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語篇內容是否只圍繞“交友方式的改變”進行論述?是否還談及了其他有關交友的內容?要求學生深入探究語篇,找尋其中的核心論點。學生可以從語篇中的“But when you ‘friend people online, does this mean that they really are your friends?”一句中得出:網絡交友的不確定性是現代人們交友應重視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進入仔細品味階段,鼓勵學生思考語篇內容想要表達的觀點,領悟語篇核心議題。整合語篇中的“On social media sites, people tend to post only positive updates that make them appear happy and friendly. ”以及“A young person could be old; a woman could be a man; we could even be sharing our information with criminals.”等內容,學生能夠認識到語篇所提出的觀點是“即使我們對友誼抱有渴望,仍需在網絡交友中保持警惕性,避免個人安全受到威脅。”
深度研究語篇內容,學生可以在思考中逐步掌握語篇核心,把握中心論點,從而系統化地解讀語篇。
(二)設計核心問題,引導深度閱讀
閱讀的本質是一種思維活動,深度閱讀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活躍度,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結合語篇內容設計有效的導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指引學生明確深度閱讀學習方向。關于閱讀問題的設計,教師應立足語篇核心內容,并通過問題引導幫助學生搭建文本內容理解框架,明確深度閱讀學習路徑。因此,教師應保證閱讀問題的設計具有導向性和層次性,通過提出問題,為學生打開深度閱讀的切入點;通過思考問題,學生可以深挖語篇核心內容,真正理解文本內涵,實現對語篇內容的整體化解讀。
例如,在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二“Food for thought”一課教學中,本單元的主題語境為“多元飲食文化”以及“健康飲食習慣”,課文“A child of two cuisines”講述了“我”對兩種飲食文化的看法,學習本篇課文,有助于學生形成對多元飲食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心理。教師應在深度閱讀教學中設置問題鏈條,以具有梯度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理解語篇內容,把握核心論點,發揮語篇閱讀對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導學問題:
1.What kind of eating habits does the author's mother have?
2.What kind of eating habits does the author's father have?
3.From which sentences in the article can there be a conflic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
4.The author lives in a family with differences in food culture. How does this family solve the problem of different eating habits?
5.What are the author's views on the differences in food culture?
6.Through learning this text, talk about your views and views on the differences in food culture?
教師應通過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梳理語篇的基礎內容,了解作者父母的飲食習慣,認識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通過第三個問題使學生了解語篇寫作意圖和背景;通過第四個問題引導學生掌握語篇核心內容,積累語言經驗,鍛煉閱讀能力;通過第五個和第六個問題鼓勵學生結合語篇談一談個人的看法,使其真正理解語篇主題,實現深度閱讀學習目標。
(三)構建思維導圖,梳理語篇結構
深度閱讀要求學生深入語篇文本內容,對語篇的語言特點、文章結構、主題意義、主要內容等關鍵要素進行整合,提高閱讀學習效率,深化語篇內容理解,這需要學生掌握有效的深度閱讀學習方法。思維導圖本質上是一種用圖表闡釋知識關系脈絡的教學工具,能夠將學習思想以圖像的形式表達出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將思維導圖作為學生開展深度閱讀學習的輔助工具,指導其運用思維導圖梳理語篇內容與結構,能夠促進學生邏輯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提升深度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外研版高中英語選修一“Faster,higher,stronger”一課教學中,課文“The road to success”具有結構分明的特點,因此,在本課程的深度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梳理語篇整體結構,將各局部內容體現在思維導圖的分支中,便于學生理解語篇各部分內容的邏輯關系,鍛煉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
課文以講述NBA球星斯蒂芬·庫里的成長之路為主要內容,屬于典型的傳記類文章,學生閱讀語篇能夠初步感知文章的寫作順序為:斯蒂芬·庫里的成長背景-斯蒂芬·庫里在踏入NBA殿堂前經歷的挫折和困難-斯蒂芬·庫里憑借自己的努力在籃球運動領域取得的成就。由此,學生可以將思維導圖分為三個主要分支,分別為“Initial”“Road”“Success”。
在“Initial”分支中,學生需要從語篇中找尋有關描寫庫里成長背景的語句,如“Near the small town of Grottoes, Virginia, a narrow dirt road goes from the house of Stephen Curry's grandfather to the woods nearby.”“it was along this road that Stephen's grandfather built a simple basket by attaching a piece of plastic to a telephone pole.”了解“簡易籃筐”便是庫里籃球夢的開始,將這部分內容整合到思維導圖中。
在“Road”分支中,學生應整理語篇中關于庫里訓練籃球的環境和過程,如第二段中的“Curry practiced basketball in a tough environment and improved into his basketball skills.”和第三段中的“Curry overcame his physical weakness and followed in his father's footsteps to become a star player in college school.”等內容,都是對庫里籃球之路的敘述。
在“Success”分支中,學生應梳理語篇中關于庫里取得成就的相關內容,如“Most Valuable Player”“Led the Golden State Warriors to their first championship title since 1975”等。
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思維導圖所呈現的語篇結構特點和內容之間的關聯,感悟語篇寓意,使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在閱讀中領悟斯蒂芬·庫里的人生哲理,體會其具有的優秀品質,并將“anything is possible”作為思維導圖的核心,對深度閱讀學習進行總結。
四、結語
綜上所述,深度閱讀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重新界定了英語閱讀教學目標,實現了閱讀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優化。教師應思考如何在英語閱讀中體現“深度”,探索引導學生對語篇內容展開深層次學習的有效方法。具體來說,教師應準確把握語篇核心內容,找尋“深度閱讀”的切入點;設計核心問題,引發學生“深度閱讀”的熱情;指導學生梳理語篇結構,掌握“深度閱讀”的有效方法;靈活運用新型教學技術,豐富“深度閱讀”內容素材與活動形式。從而在多元化的深度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提升其思維品質,助力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水平的提升。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