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味視頻”是伴隨著短視頻以及新媒體平臺的興起,在“土味文化”這樣的亞文化土壤中產生的一種視頻類型。在各大視頻平臺受到了相當程度的追捧,并成了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土味視頻”通過一種戲謔嘲諷、鄉土氣息濃厚的表現方式,向大眾傳遞著創作者或樸素或偏激的價值觀信息。但作為一種亞文化的代表,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有著亞文化相對于主流文化的缺陷與特點。不可否認的是“土味視頻”受眾廣泛,流量巨大,在價值觀傳播方面也有積極作用,因此“土味視頻”的正向發展無論對創作者、受眾群體乃至整個社會都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亞文化;土味視頻;抵抗;收編
【中圖分類號】G20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4)10-0091-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10.027
隨著2017年抖音快手短視頻平臺的興起,各式各樣的全新視頻類型開始在網絡上出現,“土味視頻”便是其中的一大代表。廣義上的土味視頻包含兩個方面,一種是以鄉村生活為背景,通過自身演繹來展現樸素鄉村生活的鄉村類視頻,而另一種則是指三、四線城市和農村青年為創作者,用夸張的妝容、行為或特效來演繹短劇。而狹義的“土味視頻”則特指后一類。其種類可分為情景劇、舞蹈類、生活展示類等。之所以稱之為“土味”,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一亞文化與中國的鄉村文化有很大淵源。“從基層看上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這是費孝通教授在《鄉土中國》中提到的中國社會的一大特征。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城鄉發展差距越來越大,“土味”一詞也更多地帶上了貶義色彩,“土”一度成為來自相對發達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的嘲弄。在互聯網中,“土味”這一詞匯也更多的是貶義含義,表達著人們對他們認為毫無格調事物的嘲弄。
盡管大部分“土味視頻”創作質量低下、內容簡單,但自出現以來,其熱度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其中一些視頻形式也被官方媒體借鑒。同時,其龐大的流量也產生了相匹配的商業價值,一方面帶動了就業,另一方面對國家鄉村振興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但在這繁榮的景象之下,“土味視頻”的發展又存在著潛在危機。
一、亞文化視角下“土味視頻”的特征
對于亞文化的定義。在芝加哥學派看來,亞文化是指在青年群體中形成的越軌文化形態,是一切邊緣、次屬文化的代名詞。芝加哥學派亞文化研究的領軍人帕克指出亞文化是傳統社會結構與道德倫理解體后的文化產物。隨后,科恩從更深層次討論了亞文化,亞文化是在探索如何解決社會問題中而產生的文化結果[1]。毫無疑問以“土味視頻”所代表的“土味文化”便屬于亞文化的一種,在這樣的亞文化視角下,土味視頻也無處不體現著“亞文化”的特征。
(一)具有明顯的階級與時代特征
在各式各樣的“土味視頻”中,其所展示與傳遞的內容無不包含著其創作者所屬階級的生活和思維特征。因此伯明翰學派中對亞文化的兩種解碼模式,對于“土味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土味視頻”也同樣適用。
首先在世代解釋模式上,“世代解釋”模式強調的是年齡差異在文化類型差異性中的決定性[2],即思維方式等一系列思想差異。對于“土味視頻”創作者而言,他們身處巨變的時代,卻成為時代騰飛的觀眾,色彩斑斕的世界被各種大眾傳媒送入了他們的眼中。大眾媒體中那些每天都在上演的城市年輕人的生活卻對他們來說遙不可及。同時在互聯網浪潮中走出的一個又一個靠博眼球上位的草根網紅又帶給他們深深的震撼;時代的發展也導致了城鄉對立的加劇,尤其在互聯網中,這樣的小鎮青年被輕視忽略,天生的抗爭心理也讓他們渴望得到認同。
其次,在結構解釋模式上,則考慮的是“土味視頻”所代表的群體與社會階級、地位的關聯。在這一模式中,伯明翰學派認為亞文化有著深刻的階級結構因素。在“土味視頻”中這一特征也充斥其中:作為土味視頻主角的小鎮青年,現實條件的限制讓他們的生活并不像大城市那樣絢爛多彩。邊遠小鎮,田間地頭便成為他們天然的舞臺,這些從小陪伴他們長大的東西也自然而然成了他們的道具。在抖音博主甘肅炎陽的視頻中,他都是以甘肅山區為背景,用自己巧思編成的語錄歌頌家鄉甘肅的魅力。
(二)與主流文化和傳統價值觀的對抗
亞文化從誕生之初就不同于主流文化,夾雜著對主流文化的抵抗心理。亞文化首先是階級結構中反霸權的結果,是次屬文化對主導文化霸權的抵抗。在我國的主流文化和價值觀中,從流傳千年的民間故事,到如今大眾媒體中各式各樣的宣傳,對真善美的追求是恒久不變的主題。對個人奉獻的強調與對物質觀念的淡泊是一種極為高尚的品德。但在“土味視頻”中卻截然不同,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對于奢靡生活的追求充斥在諸多“土味視頻”中,許多視頻創作者將唯物質主義思想毫不掩飾地表現在視頻中,“擁有金錢便能擁有一切”的思想充斥其中,利己主義成為此類低俗視頻主流。其次在就業擇業觀上,在部分土味視頻制作者的故事中,社會曾許諾他們只要踏實肯干,腳踏實地便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最后迎來的是漫長的等待甚至是背叛。這樣的故事自然引起了許多小鎮青年,乃至城市中失意普通人的共鳴,從而贏得了大量追隨者,人們在這些視頻中看到了一部分自己的影子,同時夸裝的妝容打扮又帶來了足夠的娛樂性,這也使得“土味視頻”的粉絲群體越來越廣,甚至引起了一部分群體與主流媒體與文化的公開對抗。
(三)對傳統美學的融合與反叛
在赫伯迪格看來,亞文化的美學風格就是通過現成物拼貼等手段,通過顛覆受眾與藝術家的井然有序的關系,通過對傳統美學的反叛與震撼,從而達到一種噪聲的效果[3]。
青山綠水,田地之間,這樣傳統的中式美學符號成為許多土味視頻的背景板,但與之相對的卻是奇裝異服的表演者,夸張的動作表演。再有許多對傳統田園生活的展現,但卻配以粗糙的剪輯手法,在土味視頻博主大神⑧的視頻中,他的風格都是立足鄉村身穿西裝、西褲,搭配殺馬特發型,或在水泥地中起舞或在傷感語錄后以一把水泥結束。這樣看似矛盾的方式既有對傳統美學的融合,又有其反叛的風格。
“土味視頻”所表現出來的“反叛”也是基于社會中的不平等現象,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下產生的信息鴻溝正不斷割裂著城市群體和鄉村群體,生活在城市與鄉村二元夾縫中的小鎮青年在構建身份自我認同時也難免會迷茫,新的生活方式和多元的審美取向疊加在原有的鄉土審美之上,這種審美的“拼接”使他們創造的文化風格也難逃“土洋結合”,這種“土洋結合”的新風格既保了鄉村文化的內涵,同時也融入了主流文化的價值內核。土味視頻用風格建立起文化壁壘,讓“土味”成為鄉村群體,小鎮青年的集體標簽[4]。
二、亞文化特征下土味視頻的缺陷
(一)階級印象與時代印象的固化
土味視頻創作者所處的時代與階級,既造就了土味視頻粗獷與鄉土氣息濃厚的風格,相應的所處階層與時代經歷的局限性也被帶入到了視頻之中。
首先就階層特征而言,作為土味視頻創作主體的小鎮青年用一種十分簡單粗暴的方式展現著自身所處階層的生活,甚至帶有刻板印象。不管是拍攝背景還是自身穿著,他們都刻意選擇一些“刻板印象搭配”,這樣的行為不利于增進地區間的互相了解。同時創作者們為博取流量會利用社會對于工人與農民階級的支持,刻意強調自身所處階層并加以展示刻板印象中的階層特征,用一種示弱的方式博取同情,這也加強了社會群體對于這些階層的刻板印象。
其次就時代特征而言,由于自身所處環境的局限性,他們所接觸到的世界便與其他群體有很大不同,而小鎮青年的抗爭心理也使得他們在題材選擇上會選擇一些獵奇的負面的時代特征內容,就比如“土味文化”的初代表現形式——殺馬特文化。殺馬特文化作為互聯網普及過程中誕生的文化現象,被小鎮青年作為一個時代特征在土味視頻中進行了模仿復刻并廣泛傳播,這種審丑獵奇文化的廣泛傳播也給殺馬特文化的主體——進城務工的年輕人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同時也為2008年的互聯網時代貼上了一個負面的時代標簽。
(二)攜帶價值觀的扭曲與物化
亞文化在誕生之初就攜帶的抵抗心理也使得土味視頻內容所攜帶的價值觀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產生了沖突。不同于主流價值觀強調的個人對于集體的責任感,大量土味視頻則只會片面強調個人財富自由的實現,認為自我價值的實現有且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金錢。同時,許多土味視頻中也隱含著對于暴力的推崇,在博主“你的寒王”劇情性視頻中,“兄弟”“女人”“社會”這樣的詞語也頻繁出現,這種帶有明顯叢林法則的詞語也隱含著對于暴力與權利的推崇。比如短視頻創作者“你的寒王”的作品中就充斥著這種對于“社會大哥”的權力與財富實力的展現。
同時兩性話題也是土味視頻中的常客,在這類題材中,針對消極情感色彩的演繹也是土味視頻所展現的主要內容,他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首先是對顏值片面追求,在有關兩性情感方面的變身反轉類土味視頻中,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是同樣的“丑小鴨”變為“白天鵝”最終迎娶“白富美”的劇情。比如視頻博主程亦,其所創作的作品基本都是丑男逆襲的故事。其次土味視頻中兩性對立的內容也占極大比例,主要內容為男女主角出軌,或者女主閨蜜勾搭自己男朋友等情節,同時一些視頻還存在性別歧視問題,強調男性對女性無條件的服從以及責任與義務。
(三)審丑狂歡與審美疲勞
對傳統美學的反叛使得許多土味視頻都走上了迎合審丑心理的道路。正在崛起的以網絡為基礎的“新經濟”的本質是“注意力經濟”或“眼球經濟”,在這種經濟形態中,最重要的資源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貨幣,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5]。土味視頻中引起關注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滿足了大眾的獵奇心理與扭曲的審丑心理,這不僅表現在妝容穿搭上,也表現在行為上,他們用毫無內涵的荒誕表演,以一種粗俗甚至于惡俗的形式來博取流量,歐文·戈夫曼曾坦言:“表演者卻有可能去操縱觀眾的信念,僅僅把他的表演作為達到其他目的的一種手段,至于觀眾對他本人或情境會有怎樣的看法,他則毫不關心”[6]。就比如土味視頻創作者“刀哥”“虎哥”,追溯他們的成名史,就是用口咬打火機,生吃芥末,頭開汽油桶這樣的“狠活”,吸引了一大批粉絲。在鄉村土味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審丑主體即受傳者享受拆解碎片化影像的快樂,在短視頻平臺上匯聚成被賦予了后現代主義解構色彩的烏合之眾[7]。傳播與受傳者雙方就在這樣的默契下共同助長了審丑心理的擴張。
同時,流量至上也使得那些獲得成功的作品被無數視頻博主復制模仿創作。在這樣層出不窮的模仿之下,土味視頻形式開始出現單一化,同質化問題。土味視頻風格一致化也層出不窮,在抖音短視頻“土味視頻”詞條下,相關用戶拍攝者已達上千個,其視頻風格大多也如出一轍,觀看者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感覺。
三、亞文化視角下土味視頻正向發展路徑探究
(一)正確引導,進行雙向收編
正如其他亞文化的結局一般,被主流文化收編也是土味視頻的結局,這也是對土味視頻這一積極意義與消極意義共存的亞文化產物進行引導的一個重要手段。
主流文化對亞文化進行招安和納降的方式首先是主流文化的意識形態收編,也就是主流文化通過對亞文化的界定和“貼標簽”的形式,對其進行定義,模糊土味視頻群體的“他者性”,并且將其逐步納入主流文化的矩陣中[8]。即通過首先對土味視頻所代表的土味文化進行定性然后再利用媒體對其報道來將其納入主流文化之中。在這一點上要對土味視頻中的優質與劣質內容進行區分,一方面對于土味視頻中的優質內容,官方媒體要甘做其擴音器幫助他們在互聯網中的傳播,同時對其中所包含的內容進行肯定,而另一方面,對于其中的低俗劣質內容,官方媒體要對其做出了明確的批評態度,同時采取封禁等一系列措施。同時重視土味視頻在鄉村發展中的作用。作為鄉村文化的一面窗口,“土味視頻”應該更加強調田園生活,重視情感傳播,注重傳統鄉村生活的展現,也即融入鄉村振興的大潮中。“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作為中國傳統鄉村生活之魂,也作為主流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鄉土文化應是“土味視頻”的主要精神。
其次是商業收編形式,土味視頻低俗化、惡俗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資本的逐利性與流量的無底線變現,因此商業收編對土味視頻的引導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規范資本市場,加大監管力度,加強對優質視頻的支持力度,注重土味視頻的社會價值。通過加強與優質“土味視頻”制作者的商業合作,減少對低俗視頻制作者的支持與關注以此來推動土味視頻良性發展。
(二)加強教育,關注邊緣群體
土味視頻的創作者長期作為社會邊緣群體而被社會所忽視,其所創作土味視頻也是一種話語權建構行為。因此作為長期失語邊緣群體的小鎮青年,社會各界也應分給這些邊緣群體更多的注意力,關注他們的生活,尤其是心理層面和價值觀層面,通過改善教育條件以及擴大宣傳的方式,幫助這些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此外作為一個視頻創作者,在這樣一個全民UGC的時代中,美學教育也必不可少,因此也要加強對他們審美能力的關注與提高。
同時,從內容層面來說,土味視頻長期作為“他者”被主流媒體區別開來,其所表達的內容也常被獵奇心理等其他心理所覆蓋,而在一些土味視頻中,除了田園牧歌式鄉村生活的展示以及低俗博眼球的扮丑視頻,仍有一些表達自身對未來美好向往,以及對現實生活不良風氣的諷刺視頻。因此關注其中這些社會邊緣群體所表達的問題,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也是改善土味視頻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四、結語
“土味視頻”作為一種互聯網時代下新生的亞文化產品,其在傳播鄉村文化以及社會邊緣群體的話語表達方面有著不小的作用,但就其本身而言,其視頻質量內容以及傳遞的價值觀卻良莠不齊。所以,短視頻平臺要理性地看待“土味視頻”帶來的問題,在給“土味視頻”提供傳播舞臺的同時更要加強自身的監管力度,讓每一位接收者、觀看者都成為監督者。而作為受眾群體,我們應該尊重文化的差異性,理性地看待“土味視頻”,面對那些傳播低俗內容的土味視頻我們應該堅決抵制,而面對那些形式新穎,內容優秀的視頻我們應該提供支持,共同促進土味視頻的正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勤錦.流行亞文化與縣域青年發展[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
[2]胡疆鋒.伯明翰學派青年亞文化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142.
[3]潘曉婷,王志彥.消費環境中網絡游戲亞文化的風格建構與文化反哺[J].吉林教育,2018(23):122-125.
[4]汪悅.反抗與融入:中國鄉村文化的網絡狂歡——以“土味文化”短視頻現象為例[D].銀川:寧夏大學,2022.
[5]歐陽神州.注意力經濟語境下文化創意的全球化運營——基于網絡媒介下《江南style》的案例分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6):55-60.
[6]閔媛春,王玉琦.鄉村土味短視頻“丑”的內容治理及研究[J].南昌師范大學學報,2022,43(04):83-87.
[7]李楊慧.后亞文化視角下土味視頻的表征與反思[J].新媒體研究2022,8(23):77-81.
[8]劉柳.對抗·收編·融合:土味視頻的網絡亞文化探析[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2.
作者簡介:
賈國睿(1998-),男,山東財經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文化產業管理在讀碩士生,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