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對信息素養及閱讀推廣的內涵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究了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即目標協同、技能互促、共同發展。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案例,文章提出嵌入閱讀推廣活動的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實踐策略,包括理論課嵌入閱讀推廣元素、實踐課深入閱讀推廣環節、運用多元的測試評估方法及舉辦系列講座活動等,以期推進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及信息素養教育工作雙向協同發展。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閱讀推廣活動
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高校圖書館憑借豐富的信息資源、專業的人才設備等優勢,成為校內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及閱讀推廣活動的主要陣地。而閱讀推廣活動與信息素養教育之間存在不可忽視的內在聯系:閱讀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途徑,還是其收集、處理信息的過程;反之,信息知識及信息技能的掌握程度往往會直接影響閱讀的內容、效率及效果。基于此,我們不禁思考,高校圖書館是否可以基于閱讀推廣活動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如果可行,又該如何實施?文章簡要回顧了信息素養及閱讀推廣的內涵,探究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最終提出嵌入閱讀推廣活動的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實踐策略。
一、信息素養及閱讀推廣的內涵
“信息素養”一詞最早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指出,信息素養是“利用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資源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技術和技能”[1]。2000年,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發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將信息素養定義為“能夠識別何時需要信息,能夠查找、評價和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2]。2015年,ACRL發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指出,信息素養包括對信息的反思性發現,對信息如何產生和評價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創造新知識的一種綜合能力[3]。該定義擴展了傳統信息技能的范疇,涵括了參與式數字環境中的協作生產和信息共享,即學生不僅是信息消費者,還是信息創造者。2021年,我國教育部發布的《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指出[4],信息素養是個體恰當利用信息技術來獲取、整合、管理和評價信息,理解、建構和創造新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識、能力、思維及修養。這一定義體現了信息素養的深層內涵,它不僅僅局限于技術層面的能力,更要求個體在信息時代能夠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積極投身知識創新和問題解決的過程。從信息素養概念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到,雖然信息的檢索、獲取、評估、管理和應用等基本技能依然是信息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現代信息社會背景下,批判性思維、解決特定專業領域的信息問題以及創造能力成為了信息素養教育的關鍵要素。
閱讀推廣是圖書館的主流服務之一,關于閱讀推廣的概念,學界已有眾多研究。例如,范并思認為閱讀推廣就是對閱讀進行推廣或促進……其主要目的是使不愛閱讀的人愛上閱讀,使不會閱讀的人學會閱讀,使閱讀有困難的人跨越閱讀的障礙[5]。張懷濤提出,閱讀推廣是社會組織或個人為促進閱讀這一人類獨有的活動,采用相應的途徑和方式,擴展閱讀的作用范圍,增強閱讀的影響力度,使人們更有意愿、更有條件參與閱讀的文化活動和事業[6]。謝蓉指出,圖書館閱讀推廣是圖書館利用其信息資源、設備設施、專業團隊和社會關系等各種條件,鼓勵各類人群成為圖書館讀者,并培養其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或提升其信息素養的各種實踐[7]。綜上,筆者認為閱讀推廣是一系列旨在提升閱讀興趣、培養閱讀能力、強化閱讀思維的實踐活動。其中,培養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導讀者選擇優質讀物,幫助其利用各種工具和方法提升閱讀效率是閱讀推廣的基礎;而引導讀者對其閱讀的內容開展批判性思考、促進知識消化、傳播與共享是閱讀推廣的核心。
二、信息素養教育與閱讀推廣的關系
(一)目標協同
信息素養教育與閱讀推廣具有共同的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激發其終身學習的熱情。在信息爆炸時代,信息素養教育的重點已不再局限于簡單地教授學生如何檢索信息,更強調培養他們獨立篩選、評估、分析信息的能力。這樣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海量信息中辨別真偽,深刻理解信息的內在含義,進而形成獨立而有深度的見解和判斷。同時,閱讀推廣活動也在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接觸不同類型的文獻資源,學生不僅能夠增強對多元觀點和思想的認知,激發對新知識的濃厚興趣,還能夠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評估、開展批判性思考;通過深度閱讀,學生可以培養自主學習、獨立判斷的能力,促使其具備面對復雜信息社會的必備素質。
(二)技能互促
信息素養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使學生能夠更高效地查詢并獲取自己所需要的閱讀資源,包括圖書、期刊、報紙等,有效滿足其閱讀需求。除了信息獲取能力的提升,信息素養教育還致力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管理、評估和分析能力。這意味著學生在接觸到各類閱讀資源時,能夠運用多種工具進行高效閱讀,并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和分析。此外,當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時,他們更有可能深入學習信息技能,更好地理解信息的獲取、分析、評估、管理、利用和交流的過程,并在閱讀過程中實現個人信息技能的持續更新與提升。
(三)共同發展
信息素養教育與閱讀推廣活動均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業務工作,均基于圖書館豐富的資源開展,因此兩者可以共享教育材料、閱讀資源和技術平臺,以實現更為緊密的協同發展。在共同發展的過程中,信息素養教育與閱讀推廣活動相輔相成,形成疊加效應:高校圖書館不僅持續穩定地開展多種類閱讀推廣活動,將優質的文獻資源推介給學生,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而且完善了信息素養教育體系,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提升其閱讀能力和閱讀效果。
三、嵌入閱讀推廣活動的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實踐策略
從信息素養及閱讀推廣的內涵及關系的分析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兩者相互交織、相輔相成、共同發展,因此高校圖書館實施嵌入閱讀推廣活動的信息素養教育實踐策略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3年9月,內蒙古師范大學圖書館成立閱推及教學服務部,負責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及信息素養教育工作。目前,該圖書館向全校大一新生開設通識課程—信息素質綜合訓練,面向大二、大三學生開設通識課程—網絡信息檢索,面向研究生開設嵌入專業課程的講座。
(一)理論課嵌入閱讀推廣元素
教師在信息素養相關的理論課程中嵌入閱讀推廣元素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拓寬閱讀視野,掌握閱讀技巧。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將閱讀推廣元素嵌入課程中。第一,拓展理論概念,引進經典書目。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論述“信息”“信息資源”等專業術語時,不僅可以引用香農、維納等科學家提出的有關“信息”的經典概念,還可以挖掘這些概念的原文出處,引出相關科學素養的經典書目并為學生進行介紹。這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概念的理解,而且為其提供了更加深入學習的方向。第二,深入數字資源,關注推薦書單。在圖書館數據庫理論學習章節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在數據庫中進行檢索、分析的基本操作,還要引導學生關注各類數據庫的推薦資源,如每月主題書單、熱讀榜單等,以激發學生對不同領域文獻的閱讀興趣以及幫助他們更好地利用數字資源進行信息獲取和閱讀。第三,結合專業背景,加入閱推元素。例如,在面向英語專業學生的信息素養理論課中,教師可以加入英語分級閱讀測評體系的介紹,包括Lexile測評系統、AR測評系統等,幫助學生了解如何根據自身水平挑選適合的英文原文書籍。
(二)實踐課深入閱讀推廣環節
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以內蒙古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其在信息素質綜合訓練、網絡信息檢索等課程中均設置了較多比例的實踐課時。因此,在實踐課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元的教學方法將閱讀推廣元素巧妙地融入信息檢索、分析、評估、管理、利用、分享交流等全流程中。第一,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查詢獲取閱讀書單。以網絡信息檢索實踐課為例,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site、inurl等搜索引擎命令,查詢所指定的高校中某一專業的教學大綱等文件,從中獲取不同高校同一專業的推薦讀物,并進行對比,幫助他們了解不同高校在同一專業領域的教學特點和文獻推薦偏好。第二,掌握閱讀管理工具,提升閱讀效率。教師應引導學生安裝使用各類型文獻閱讀管理工具,如Endnote、Zotero等,并討論該類工具的優缺點;指導學生嘗試使用AI輔助閱讀工具,如Scispace、Claude,并總結這些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項等。第三,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加強閱讀分享交流。在實踐課中,教師應布置小組共同閱讀的學習任務,使各小組成員均有機會站上講臺分享自己的閱讀書單、閱讀心得等。這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交流和分享知識,還能夠增強他們對所閱讀內容的深層次理解。
(三)運用多元的測試評估方法
第一,教師可以設置基于閱讀場景的信息任務,評估學生在解決該類問題中應用信息技能的能力。例如,教師應鼓勵學生創建作品集,記錄他們的閱讀經歷、閱讀心得和信息技能應用的過程。第二,教師可以設計口述報告和展示評估環節,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在準備口述報告過程時,學生需要綜合運用他們在信息素養課程和自我閱讀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對某一主題進行深入閱讀和分析,開展批判性思考,最終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舉辦講座活動
講座活動與競賽通常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能吸引更廣泛的學生群體,為他們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體驗;有助于在實踐場景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他們的信息技能。目前,內蒙古師范大學圖書館開設了系列品牌講座,包括“師·書開講”“師說·書韻”奶茶學術沙龍等,結合信息素養教育及閱讀推廣元素已開展多場活動,如組織“以一個首席編輯的視角分享新知識和新發現”“怕什么真理無窮,知識無涯,進一寸自有一寸的歡喜”等講座。
四、結語
閱讀推廣和信息素養教育均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業務工作,二者之間既有目標協同的緊密關系,也在技能發展中呈現顯著的互補性。嵌入閱讀推廣活動的信息素養教育策略為高校圖書館注入新的活力,通過理論課嵌入閱讀推廣元素、實踐課深入閱讀推廣環節、運用多元的測試評估方法、舉辦講座活動等多種舉措,高校圖書館不僅可以穩定持續推進閱讀推廣活動,而且為信息素養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帶來變革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1]PAUL Z G.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s and Priorities[EB/OL].[2024-03-29].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100391.pdf.
[2]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EB/OL].[2024-03-29]. https://www.ala.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content/standards/InfoLit-Chinese.pdf.
[3]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EB/OL].[2024-03-29]. https://www.ala.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content/standards/framework-chinese.pdf.
[4]教育部關于發布《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的通知[EB/OL].(2021-03-16)[2024-03-2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103/t20210322_521675.html?eqid=f2330eff00039d1c00000002642fc956.
[5]范并思.閱讀推廣與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問題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05):4-13.
[6]張懷濤.閱讀推廣的概念與實施[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5(01):2-5.
[7]謝蓉,劉煒,趙珊珊.試論圖書館閱讀推廣理論的構建[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05):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