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傳統主旋律影視作品以“新主流”形態火爆出圈,獲得廣大青年學生的青睞。思政課教師將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思政課教學中,對提高思政課吸引力和親和力、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厚植學生家國情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但是,對影視資源的運用,思政課教師需要把握一定的度,文章通過對廣西幾所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和學生進行抽樣調查,針對當前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從“用之有度”“練好內功”“與時偕行”三個方面提出應對策略,旨在為更多思政課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主流影視作品;思政課;教學融入;高職院校
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建設和創新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1]。基于高職院校生源的特殊性,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應在確保教學內容理論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適當降低難度,更加突出親和力、感染力。在產業變革、媒介更新的大背景下,傳統主旋律影視作品以“新主流”形態火爆出圈,不僅詮釋了主流意識形態的核心內涵,也弘揚和傳播了新時代最需要的正能量以及主旋律,獲得廣大青年學生的青睞[2]。因此,思政課教師應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將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從而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為充分了解新主流影視作品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現狀,文章通過對廣西幾所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和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分析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應對策略,為更多思政課教師提供參考。
一、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
(一)有助于提高思政課吸引力和親和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這指明了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前進方向,即以理服人、以理啟人、以理感人。而思政課教師要想講活思政課及其蘊含的道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并非易事。在本次調研中,許多學生能夠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但是枯燥無味的授課方式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合了青年文化,摒棄了傳統主旋律影視作品“故事老套”“重說教”等生硬呆板的敘事方式,在審美追求上更趨向以藝術感來獲得市場認可。在本次調研中,針對“你認為近年來新主流影視作品與傳統主旋律作品相比,進步之處有哪些?”問題,眾多師生選擇“故事情節更具有吸引力,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劇情”(教師占87.50%,學生占79.32%)和“劇情更加接地氣,更加突出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形象”(教師占75.00%,學生占71.89%)選項。可見,新主流影視作品不拘一格的創新敘事方式和對主流價值觀以及重要時代節點的精準把握,獲得了眾多師生喜愛,其所蘊含的價值觀念也更能得到他們的認同。
新主流影視作品與青年文化之間的鴻溝正在逐步縮小,它們賦予青年“進行式”的符號意象,與父輩“過去式”的傳統觀念形成鮮明對比。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融入這些作品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拉近學生與思政課的心理距離。在本次調研中,當學生被問及“新主流影視作品對思政課學習有何幫助”和教師被問及“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思政課教學有哪些優勢”時,幾乎所有師生一致認為新主流影視作品能夠“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學生占84.48%,教師占90.00%);大多學生還認為新主流影視作品能夠“真實再現歷史史實,增強我們對思政理論知識的理解”(學生占72.47%);大多思政課教師則認為新主流影視作品還能夠“調節課堂氛圍,增強課堂互動,提高‘抬頭率’”(教師占85.00%)和“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占80.00%)。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徹底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思政課所涉及的理論本身是徹底的,但是其教材具有高度概括和抽象總結的特點,這就需要思政課教師來還原思政理論的徹底性,以此來說服學生。但是,倘若思政課教師照本宣科,學生勢必提不起學習興趣,甚至會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思政課教師需要突破教材限制,對教材進行內容轉化與語言再造。在課堂教學中,一個生動真實的故事,勝過一堆枯燥刻板的說教[3]。因此,思政課教師將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不僅能夠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思政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有助于提高思政課的吸引力和親和力。
(二)有助于傳播主流意識形態
馬克思文藝理論認為,文藝作品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識形態的屬性,體現一定的價值判斷和利益傾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對年輕人吸引力最大,影響也最大。新主流影視作品作為我國文藝作品中的一個重要類別,不僅把準了時代脈搏,緊扣主流價值觀,也圍繞黨和國家的大事要事進行創作,積極回應大眾關切的現實命題,實現審美與情感的共振。新主流影視作品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載體,對引領主流價值觀、抵御錯誤思潮滲透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年,隨著我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部分學生出現理想信念的困惑和偏差,因此高校亟須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基于此,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理論教育和思想引導,思政課教師還可以通過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融入新主流影視作品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新主流影視作品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優勢在于內容豐富且更加直觀生動、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熒幕中正能量的角色和故事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還可以激發學生對國家、對民族、對人民的深厚情感,從而自覺抵御意識形態滲透,堅定共產主義信念。
(三)有助于厚植學生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人才的根與魂。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思政課的教學使命是在立德樹人的整體格局中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和國家命運需要緊密相連。在新時代,新主流影視作品正不斷與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融合,將個人情感與國家主流文化、民族形象緊密聯系,形成一種獨具中國特色、民族氣質的意識形態表達體系。值得一提的是,新主流影視作品雖然延續了民族精神的敘事主題,但是摒棄了傳統影視作品通篇謳歌民族精神的表達方式,轉而巧妙地利用年輕人的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將個人意志與民族精神緊密聯系,彰顯年輕人的審美意趣。在此次調研中,針對“你從教師播放的新主流影視作品中學到了什么?”的問題,80.57%的學生選擇“正確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與理想信念,激發了奮斗的力量”;61.81%的學生選擇“民族精神、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力”。可見,思政課教師將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又打破了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之間的界限,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接受了新主流影視作品所傳達的民族精神與家國意志。
二、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未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思政課教師將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本意是提升思政課的趣味性,讓概念枯燥、說教性強的理論通過情感豐富的影視作品表達出來,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增進對思政理論知識的理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思政課教師在運用新主流影視作品時存在大篇幅或者單純只播放影視作品的情況,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次調研中,針對“課堂上思政課教師在運用新主流影視作品的過程中有哪些情況?”問題,大多數學生(58.03%)表示,部分思政課教師在課堂上引入新主流影視作品時只是單純地播放影視作品,并沒有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部分學生(32.79%)表示思政課教師在播放新主流影視作品前并未介紹影視背景,沒有鋪墊,導致自身由于不了解影視背景難以理解影視作品內容;還有部分學生(31.85%)表示思政課教師在播放新主流影視作品后僅進行簡單的概括,沒有引導和組織學生深入討論探究。究其原因,部分思政課教師沒有深刻意識到新主流影視作品所蘊含的教學價值和道德教化功能,僅把其作為活躍課堂和吸引學生注意力、強化學生學習動機的工具,并沒有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剖析影視作品中所傳達的教育價值,削弱了新主流影視作品的思政教學效果。由于高職院校生源的特殊性,有的學生本身基礎薄弱,倘若缺少思政課教師在新主流影視作品播放前后的引導,就有可能只看到影視作品中有趣詼諧的片段,或者被震撼的場面所吸引,忽略影視作品所傳達的真正內容。因此,這種看似貼近學生興趣點但又沒有充分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的教學方式,實際上違背了思政課教師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融入新主流影視作品的初衷,出現了本末倒置、淺嘗輒止的娛樂化傾向。
(二)對新主流影視作品的運用比較單一
將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成為大多數思政課教師喜歡的教學方式。但是,在本次調研中,部分思政課教師對新主流影視作品的運用較為單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運用新主流影視作品進行教學的載體單一。在本次調研中,絕大部分思政課教師運用新主流影視作品大多采用多媒體播放的模式,每堂課的流程幾乎一成不變,即“觀看視頻—提出問題—學生回答—教師講解”。這種傳統模式在起始階段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新鮮感,但是長此以往,則很難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高職院校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更需要思政課教師采用多樣靈活的教學模式,以延長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提升教學效率。第二,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教學環節的方式相對單一。在本次調研中,思政課教師通常在課堂知識點引入環節運用新主流影視作品,但是在課堂小結以及課后作業布置環節中運用新主流影視作品相對較少,這不利于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整體把握。第三,新主流影視作品選取方式單一。部分思政課教師過分依賴網絡篩選新主流影視作品,其主要參照B站、抖音、微博等默認瀏覽量大、點擊率高的視頻進行篩選,導致新主流影視作品選取方式較為單一。此外,部分思政課教師通常把下載好的新主流影視作品原封不動地插入教學PPT中,缺少對作品的篩選、剪輯、整合,導致新主流影視作品不能很好地匹配教學內容。篩選、剪輯、整合一個優質的新主流影視作品,需要思政課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然而,大多思政課教師教育背景主要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對此類知識接觸較少。這導致部分思政課教師即便有創新的想法,也往往因為技術能力的限制而無法充分實現。同時,篩選、剪輯、整合優質的新主流影視作品需要前期做很多準備工作,思政課教師由于面臨教學任務、科研、行政、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較難抽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加工和創作。在此次調研中,針對“您在運用新主流影視作品中遇到哪些問題?”的問題,67.50%的思政課教師表示“影視作品選取和剪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55.00%的思政課教師表示“視頻剪輯、合成技術有限”。
三、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策略
(一)用之有度:立足學生主體需要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相統一
思政課教學的目的是實現立德樹人,在實際教學中,思政課教師應努力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但是不能簡單地把“以學生為中心”理解為“以學生抬頭率為中心”,不能只局限于滿足學生的偏好。思政課教師將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絕不是帶著學生“追劇”,也不是淺顯單一地講故事,更不是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將其加工成課堂教學的“娛樂點”,而是要通過運用新主流影視作品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總的來說,思政課是要不斷提升抬頭率、點頭率,但絕不能簡單地以抬頭率、課堂熱鬧程度來衡量一堂思政課的質量,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應該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因此,思政課教師在運用新主流影視作品時,要注意影視作品主題與教學目標是否契合,注重影視作品所反映的內在思想,使價值觀點與教學內容保持一致。優秀的新主流影視作品承載著國家意志和社會規范,傳遞著深刻的時代內涵,蘊含著豐富的思政理論知識。思政課教師將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目的在于挖掘新主流影視作品的思政理論內容,引領學生從“看劇情”到“悟道理”,在觀影中拓寬視野,增強愛國情感,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
(二)練好內功:深入挖掘,不斷創新兩者融合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4]。對思政課教師而言,要想教學內容跟上新時代,滿足學生不斷變化的需求,需要不斷培養發散性思維,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此次調研中,針對“你認為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哪種教學手段在思政教學中融入新主流影視作品?”問題,選擇“創設主題情境”的學生占比79.62%;選擇“影視案例討論”的學生占比61.40%;選擇“影視角色扮演”的學生占比53.71%。這要求思政課教師打破傳統思維定式,創新新主流影視作品的呈現模式。例如,思政課教師可以開展情境模擬教學,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深入體會和感悟新主流影視作品中蘊含的價值觀。再如,思政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為新主流影視作品配音,使學生通過模仿影視作品中角色的語氣和表情,揣摩他們的心理變化,從而產生情感共鳴。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該書第二章提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三大法寶”—武裝斗爭,那么,為什么必須要武裝斗爭?書中指出:“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總是憑借著反革命暴力對革命人民進行殘暴的鎮壓。”但是,由于學生距離那個年代較為遙遠,因此很難產生共鳴。而思政課教師通過引入《建軍大業》片段,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觀看影視作品中敵人肆意殺戮中國革命者和老百姓的場景,感受拿起武器反抗的必要性;另一面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而更好地感悟革命先輩的英雄氣魄。這種情景模擬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也可以增強思政理論知識的感染力,讓學生感悟革命前輩的家國情懷和斗爭精神。
(三)與時偕行:不斷提升影視運用能力,構建影視資源數據庫
現代社會信息化高速發展,思政課教師必須“因時而進”,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提升篩選和分析新主流影視作品的能力。思政課教師在篩選、分析新主流影視作品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其一,在信息化時代,傳統模式下師生教學場域的邊界正逐漸被消解,學生的文化反哺能力顯著提升,師生關系開始轉向了學伴關系。在此基礎上,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打破“信息繭房”,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重構師生共同的話語體系和知識場域,并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角度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新主流影視作品。其二,思政課教師在選取新主流影視作品時,必須要保證其歷史真實性。思政課教師一定要對新主流影視作品中的故事情節以及提到的歷史事實進行認真嚴格的把控分析,確保史料的真實性。倘若把握力度不足,多細節不求甚解,就會降低思政課的嚴肅性,影響教學效果[5]。由于思政課教師篩選、剪輯、整合一個優質的新主流影視作品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高校建立一個系統、完善的影視資源數據庫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次調研中,大多數思政課教師希望高校搭建新主流影視作品的學習交流平臺,構建優秀影視資源數據庫,方便大家學習交流。高校在建立影視資源數據庫時,應從以下兩個方面提高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一,在收集整合影視資源的過程中,高校要以正確的價值導向、政治立場為前提標準,以滿足學生的健康成長需求。第二,高校要提供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在部分優質新主流影視作品無法免費下載時,就需要高校撥款一定的資源庫活動基金。
四、結語
新主流影視作品作為意識形態的傳播載體,對提高思政課吸引力和親和力、傳播主流意識形態、厚植學生愛國情懷具有重要作用。新主流影視作品思想性和欣賞性并存的特質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審美需求。因此,思政課教師主動、巧妙地將新主流影視作品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能夠用新主流影視作品點亮思政課,讓思政教育真正入腦入心。
[參考文獻]
[1]全面推進中小學思政課改革創新: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就《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答記者問[EB/OL].(2022-11-11)[2024-03-28].https://www.gov.cn/zhengce/2022-11/11/content_5726112.htm.
[2]牛夢笛.從“主旋律”到“新主流”在共情中感悟影視作品的價值魅力[N].光明日報,2021-10-26.
[3]潘紅濤.主旋律短視頻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方式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03):84-87.
[4]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5]許昕.用主旋律影視作品點亮大思政課[EB/OL].(2023-03-14)[2024-03-28].https://www.gmw.cn/xueshu/2023-03/14/content_36429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