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利芳 毛建青
摘 要:如何在“雙減”背景下有效地提升教育質量,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是當今教育理論工作者和一線教師應思考的問題。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獨墅湖實驗小學在此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并獲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獨墅湖實驗小學的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探討了一些影響教育質量的因素,給出了一些結論和建議。
關鍵詞:“雙減”政策;學校教育;調查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蘇州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雙減背景下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編號:2021/Q/02/139/06)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蔡利芳(1986—),女,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獨墅湖實驗小學。
毛建青(1972—),男,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獨墅湖實驗小學。
一、研究背景
隨著《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出臺,如何在“雙減”背景下有效地提升教育質量,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成為當今教育理論工作者和一線教師應探討的重要課題。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獨墅湖實驗小學在這一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獲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進行深入理論研究的基礎上,筆者所在課題組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獨墅湖實驗小學發展的現狀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與分析,并給出了相應的結論與建議。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研究以江蘇省蘇州市獨墅湖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我校”)全體教師、學生,2022屆六年級學生家長為調查對象。
(二)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文獻包括《獨墅湖實驗小學學校主報告》《獨墅湖實驗小學學校學科報告》和《獨墅湖實驗小學學校相關因素報告》;問卷包括《小學生德育教育現狀調查問卷》《小學生美術學科學習現狀調查問卷》《小學生勞動教育現狀調查問卷(教師卷)》《小學生勞動教育現狀調查問卷(學生卷)》。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增值肯定:學校課堂教學行為的積極影響
《獨墅湖實驗小學學校相關因素報告》中相關因素指標得分情況顯示,課堂教學行為的分數為0.46[1],這一數值充分肯定了我校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結合對本校教師課堂教學工作的調研,我們總結了以下幾個積極的方面。
1.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教師能夠清晰地闡述教學目標,并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掌握重點知識。這能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課堂教學內容恰當。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并能夠將復雜的知識點進行分解,降低知識學習難度。這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建立系統的知識框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3.課堂教學方法靈活。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講解、討論、演示、實驗、游戲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這樣能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并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
4.課堂教學組織有序。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合理安排教學時間,使課堂教學有序進行。同時,教師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資源,提高教學效率。
5.學生課堂參與度高。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問、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這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培養批判思維和創新精神。
6.評價方式多元。教師能夠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作業、測驗、觀察、作品展示等,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全面評價,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這有助于學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學習策略。
7.教師人格魅力強。我校教師具有較強的人格魅力,他們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能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這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二)學生水平變化:水平I、II占比下降,水平III、IV占比上升
報告數據顯示,我校水平I、II的學生占比下降,水平III、IV的學生占比上升,這說明我校在教育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這主要是因為我校采用了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資源,以及構建了更好的教學環境。在這一背景下,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積極開展差異化教學和個性化輔導,這為學生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學習支持。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水平I、II的學生能逐漸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和任務;而水平III、IV的學生則會展現更強烈的自我提升的意愿,能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不斷提升綜合素質。
在科學學科方面,我校的變革尤為明顯。我校增加了對科學教育的投入,引入了更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技術。在此基礎上,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提升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同時,學校還提供了豐富的科學教育資源,如先進的實驗設備、豐富的圖書資料等,并搭建了科技比賽平臺,這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
(三)學校學業質量:高成績與高增值下的高負擔與高焦慮狀態
數據顯示,我校學生處于高成績、高增值但高負擔、高焦慮、低創造的狀態。
1.高成績和高增值意味著學校提供了高質量的教育,表明我校已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且高成績和高增值也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成就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2.高負擔和高焦慮意味著學校教學內容過多、學生學業負擔過重、課外活動過多,學生很難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所有學習內容,這導致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學習壓力。過大的學習壓力可能會引發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消極影響。對此,我校應積極思考如何減輕學生課內外學業負擔,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3.低創造意味著學校教育觀念較為傳統,缺乏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夠寬松和自由的教育環境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能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和自由探索的機會。同時,過大的學習壓力也會讓學生無法放松心情,使得學生難以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
(四)學生作業負擔與效能分化:完成時間長,效能出現兩極化現象
《意見》提出,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應超過60分鐘[2]。相關數據顯示,我校學生校內作業平均完成時間略超60分鐘,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在1小時內完成校內作業。但與區域平均作業效能相比,我校學生作業效能更高。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校教育質量和學生個人因素起到積極作用。一方面,學校的教育質量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因素。優質的教育環境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發展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學生的專注力、自制力、學習意愿和興趣、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等個人因素,都有助于提升其作業效能。
2.“雙減”背景下精選的作業設計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提升作業效能的關鍵。我校從作業內容、形式、數量、難度等方面制定了明確的作業規范和標準,要求教師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計劃和方法,選擇具有代表性、靈活性和實用性的作業;同時要求教師在批改作業時,給出具體的反饋和評價,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此外,學校還組織了定期的作業檢查和評估活動,對優秀的作業進行展示。這些措施有效激發了學生的作業完成動力,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
3.“雙減”背景下以學生個性為基礎的分層作業布置有待科學落實。數據顯示,我校不少學生的作業完成時間超過1小時,這表明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能更多地參照了優秀生的作業完成效率,而對大部分中等生和少數學困生的評估不足。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和需求,布置差異化作業,也沒有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導致一部分學生感到困惑和無助,覺得學習負擔過重,進而造成作業完成效果不佳。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教師要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布置作業,以便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
4.“雙減”背景下教師對“減負”的認識不足。為了更好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一線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沉重的課業負擔對小學生的負面影響。過多的書面作業會導致學生缺乏休息和娛樂時間,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進而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時,過多的書面作業也會阻礙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我校“減負”的力度還需要加大,要嚴格控制書面作業的量,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有足夠的時間休息。教師需要深刻認識到“減負”的重要意義,運用多種方式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5.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基礎不夠好。學生作業效能低下可能與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基礎不夠好有關。對此,為了提升學生的作業效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訂合理的作業計劃,并讓其安排好作業完成時間和順序。此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參與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動并給予其更多的支持,讓其感到被理解和尊重,從而提升其完成作業的能力和動力。
四、結論與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為促進“雙減”背景下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從課堂教學質量、學生個性化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和作業優化等方面進行改進,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一)提升教師教學品質,共筑高遠教育之夢
1.注重教師專業培訓。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討,分享教學心得和經驗,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2.鼓勵教師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鼓勵教師靈活使用互動式教學、情景模擬教學、項目式學習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3.提升教師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吸引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我們應該鼓勵教師展現自己的個性和特點,提升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二)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優化課程教學方法
1.課程設置多元化。除了開展基礎課程教學,還要開發校本課程,組織社團活動,讓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得以發展。
2.教學方法個性化。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興趣和學習風格,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利用多媒體、網絡等手段,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引入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學習、欣賞經典之作。
4.關注學生反饋。定期收集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
(三)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幫助學生舒緩焦慮情緒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詢支持,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2.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合理安排課程內容,避免讓學生超負荷學習,同時采用更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3.增加學生課余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放松身心,減輕學習壓力。
4.加強家校合作。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成長環境。
(四)優化作業設計,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1.優化作業設計。教師設計的作業要契合課程目標,與教學內容相匹配。同時,教師要設計多樣的、有趣的作業形式,如實踐操作、小組討論、創意設計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要控制作業量和難度,避免過多或過難,確保學生在完成作業時不會產生過重的負擔。
2.分層作業布置。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力差異進行分層作業布置,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練習,從而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3.提升教師對“減負”的認識。定期開展“減負”專題培訓,讓教師了解減負的意義和實施方法;鼓勵教師探索有效的減負措施,如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等教學方式。
4.加強家校溝通。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讓他們了解學校的減負措施和目的;鼓勵家長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不要過分追求學習成績,以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
結語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深入研究了我校的現狀,并進行了相應的分析。通過本次調查研究,我們認識到我校在減負、提質、增效方面仍需不斷努力。為了實現學校教學的高質量發展,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同時注重家校合作,與家長共同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我們相信,只要學校、教師、家長和社會齊心協力,一定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成長空間。
[參考文獻]
蘇州市教育質量監測中心.蘇州市吳中區獨墅湖實驗小學相關因素報告[R].蘇州:蘇州市教育質量監測中心,2022.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2024-02-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7/t20210724_54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