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閣珺 于清
關鍵詞:民辦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新媒體建設;路徑探析
近年來,以抖音、快手、微信短視頻、小紅書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快速占領“00”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第一環境”,作為全媒體時代民辦院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要注重全面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五位一體”育人工程,必須充分運用“線上+線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積極探索建設新媒體平臺的有效路徑。
我國民辦院校的培養對象更側重于應用技術型人才,因此在主流意識形態塑造方面相對薄弱。黨的十八大以后,民辦院校設置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舉動如雨后春筍,但大多數實質上還是讓馬克思主義學院單一地承擔思政課程的教學工作,和學校宣傳、統戰和組織工作相結合的微乎其微[1];民辦院校特質使然使其師資隊伍和生源素質參差不齊,所以無論是學校整體發展中,還是教學過程中,更易出現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方面的偏差。另外,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課堂教學一直以來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也形成無聊乏味刻板的印象,這讓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普遍差強人意,課堂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低下。
目前民辦高校“00后”大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表達欲和活躍的思維,能夠快速融入新媒體。作為二級院系的馬克思主義學院,雖在各大新媒體平臺上注冊官方賬號,但影響力微弱[2],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
1.運營人員非專業。一般來說,民辦高校二級院系的自媒體平臺多是由老師帶領學生團隊運營的,但民辦院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往往沒有自己的學生,教師構成分散,運營人員一般由負責行政事務的學院教師兼職運營。其業務能力相對于專業工作人員十分薄弱,很難輸出高質量的新媒體產品,甚至沒有足夠的內容滿足正常的發布需求。
2.平臺內容缺乏看點。對任何自媒體平臺來說,優質的內容都是其順利運營的關鍵,就青島黃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微博平臺、微信公眾號平臺、抖音短視頻平臺發布的內容來看,發布內容對其主要受眾缺乏根本的吸引力。其文字內容大多為學院新聞或是教師理論分享,而視頻內容則是教師網絡微課,還有大量內容為轉載內容,無特色,不親切,引力弱。
3.平臺功能單一。目前民辦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自媒體平臺幾乎只有宣傳教育功能,單純地發布信息,推送文章或發布視頻,難以保留關注黏性,從而致使宣傳效果也無法達到預期。
民辦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自媒體作為官方平臺,其目的是提高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影響力,同時對學生進行課外“大思政”。現根據自媒體特征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設路徑:
1.提高平臺運營專業度。自媒體是集文字、圖片、音樂、視頻為一體的融合媒體平臺,迎合思維活躍和愛好廣泛的當代年輕人需求,所以民辦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自媒體平臺的運營人員既要具備較強的思想政治素質,還要具備一定的多媒體宣傳素質[3]。如扎實的文字功底、出眾的思維格局、一定的藝術審美,同時還要具備處理圖片、音頻、視頻的能力,如有交互操作,還要求具備大數據采集與分析能力。
2.貼合新時代大學生特性需求。民辦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自媒體平臺的受眾主要就是針對在校大學生,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線上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應當在堅持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同時也要充分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喜好來進行內容選題創作,如針對不同專業和不同學力的學生群體,自媒體平臺創作的內容也需要考慮迎合關注者心理。優質的內容需要貼近學生認知角度,富含一定趣味性。
3.提高自身傳播力度。自媒體的價值和意義在于高效、快速的傳播,民辦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自媒體平臺最有效的推廣渠道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求關注”,最有效的傳播渠道就是增加與學生的交互性。如我院舉辦的“紅色家書,我來傳誦”活動,通過教師對所帶班級布置小組任務,由各小組拍攝相關主題內容的短視頻被擇優后報送上傳至官方短視頻平臺,學生擇其所愛點贊,這不僅成功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也大大提升了自媒體平臺傳播力度。
建設民辦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自媒體平臺還需要民辦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時俱進,創新思維,積極探索,努力以多元化模式來開展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教學工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時代的順利改革。
參考文獻:
[1]張文婷.民辦高校加強“大思政課”建設的意義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3,5.
[2]卜怡.新媒體視域下“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連:大連海洋大學,2023.
[3]李建花,崔艷妮.新媒體視域下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平臺的構建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4,15(3).
基金項目:本文系青島黃海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項“全媒體時代民辦高校意識形態話語權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21SZ0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青島黃海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