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艷 鄧奎霞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德育工作有了新的標準與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柱,其在小學德育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將中華傳統民俗文化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對學生進行精神品質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引領,成為了當前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將深入探討小學德育工作與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的有機融合以期為小學德育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 傳統民俗文化 ? 小學德育 ? 文化滲透 ? 文化傳承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小學德育工作有了新的標準與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支柱,其在小學德育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將中華傳統民俗文化融入到德育工作中,對學生進行精神品質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引領,成為了當前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小學德育工作中滲透中華傳統民俗文化,要結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立足教學實際,研究傳統民俗與德育培養之間的聯結關系,探究豐富的民俗文化學習形式及融合策略,引導學生在多樣化的德育培養中獲得真切、豐富的情感體驗。
一、課堂融民俗,抓牢育人陣地
學校引導廣大師生牢固樹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充分發揮課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學之中,開展學科德育滲透教育活動,充分挖掘本校教育資源和教材中中華傳統民俗文化中的德育資源,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以及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傳統藝術等傳統文化素材,將這些資源融入德育課程和活動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課程。在課堂中,我們巧妙地將中華傳統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如在教學《清明》這首古詩時,讓學生通過查閱清明節由來的故事資料,結合文中注釋及詩句知曉清明節有掃墓、踏青等習俗。清明節是一個祭祀祖先、表達對先人緬懷之情的傳統節日,清明掃墓是一種文化傳承,通過代代相傳的儀式,學生被教導要記住自己的根源,無論走到哪里,都應記得自己從何而來,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歷史的深厚沉淀,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通過深度挖掘教育資源和德育資源,在課堂上以生動的故事、趣味的手工活動以及富有民俗特色的歌曲和舞蹈,使小學生對傳統民俗有了直觀的認識和了解,重點讓學生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培養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二、活動融民俗,實踐道德風尚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撥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為了更好地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講話精神,全方位提升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為了進一步增強小學生的道德觀念,確保德育工作中傳統民俗文化的滲透效果,我們注重在德育工作中創新方式方法,特別是加強實踐性和體驗性。學校每學期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民族優秀思想文化為方向,以中國傳統節日為教育契機,結合高、中、低年級不同學生的能力和興趣特點,舉辦了一系列與民俗文化相關的綜合性活動。例如,我們組織了“小小民俗講解員”活動,讓學生擔任講解員,向游客介紹當地的民俗文化,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指導開展“走進傳統節日”的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傳統節日的由來、習俗有關的詩詞;在端午節期間,我們組織學生親手包粽子、品嘗粽子,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氛圍;在中秋節期間,我們組織學生開展賞月、猜燈謎等活動,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組織學生進行“春節”傳統民俗實踐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們不僅對中華傳統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同時也在實踐中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
三、經典融民俗,傳承中華文明
為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我們結合實際,挖掘資源,創新活動載體,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在經典育人“五個一”的優秀傳統文化特色育人課程體系基礎上,將經典誦讀與民俗文化相結合。如選取《三字經》、《千字文》《中國民俗故事》等經典篇目,結合當地的民俗文化進行講解和誦讀。這樣不僅讓小學生們熟知了經典,更讓他們在誦讀中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下,潛移默化接受優良文化的熏陶,強化正向引領,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濃厚氛圍。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加強家校合作,形成德育合力,能進一步確保德育工作和民俗文化教育有機結合。從學校教育走向家庭,營造良好的的德育氛圍,我們意識到家校合作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積極推動家校合作。比如,在春節期間,我們倡導家長與孩子一起貼春聯、包餃子、拜年等,讓孩子在家庭中也能感受到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的氛圍。通過家校合作,德育工作得以延伸到家庭中,形成德育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品德發展。
此外,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保障德育質量也是實現民俗文化與德育融合的有力舉措。教師是德育工作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我們注重提升教師的中華傳統文化素養和德育教育能力。通過組織教師進行相關培訓,總結研討和交流活動,使得教師們能夠更好的將中華傳統民俗文化融入德育工作中,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德育工作中,讓學生了解傳統民俗文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將民俗文化融入德育工作中,使學生了解了民俗文化的魅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德育以及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從而實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需要深入挖掘傳統民俗文化的精髓,積極探索德育與民俗文化融合策略,多管齊下,實現傳統民俗文化與德育的有機融合,達到文化育人之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曉明,經典誦讀:教育價值與文化傳承[J],中小學德育,2016(11)
[2]何文梅.《發揮德育培養在班級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商業文化,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