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任飛
摘? ?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因其活動內容及過程對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要求較高,主觀上限制了學生及教師開展活動的熱情,又因其活動對象或地點難以保障,從客觀上限制了活動的開展。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在“實踐”二字上做文章,大膽整合、充分準備、善于指導、鼓勵探究和多元評價,探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深度探究;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4)16-0029-02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旨在讓學生走出課堂,在真實、開放的情境中進行考察、實驗、探究、設計、操作、制作、服務等活動,通過發現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了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筆者從大膽整合——充分準備——善于指導——鼓勵“深究”——多元評價五方面入手,探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發展之路。
一、大膽整合,還學生實踐的天空
縱觀八冊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用書,遺憾地發現:每冊書里都有二至三個,甚至四至五個課題因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如愿開展。如五年級下冊“參觀造紙廠”“生活中的藝術”與六年級上冊“走進茶場”“參觀果園”等,就因參觀地點的距離或經濟條件等因素被擱置。但這并不影響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正如教學用書里編者的話:對書中的主題素材,各校可以根據本校的條件和周邊課程資源每學期選擇2~3個主題使用,也可以此為藍本,結合各學校的課程資源和社區環境,師生攜手,對主題素材進行拓展充實。可見,編者在編寫教學用書時已充分考慮到各方面的要素,故教師可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行整合。如五年級上冊“家鄉特產”,因本區家鄉特產多為嶺南佳果,故設計課程時可與六年級上冊“嶺南佳果”進行整合,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更充分、更深刻地進行探究。又如,三年級下冊“我們去郊游”可與學校的秋游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背景下計劃、設計、收集、記錄相關的郊游知識,以達到實踐探究的目的。
二、充分準備,供學生實踐的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課大抵有六課型——選題課、開題課、活動策劃課、方法指導課、期中匯報課和成果展示課。無論哪種課型都要有充分的課前準備。包括物質、工具以及實踐活動所需素材與知識上的準備等。現以三年級上冊“我愛我家”為例,就課前準備的積極意義做出論述。
三年級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對教學用書提供的“幸福家庭應該是什么樣?家居環境;住房建筑特點;家族社會關系;家庭經濟來源”等參考課題里出現的一些名詞、概念理解不到位。因此,筆者于選題課時作了“幸福家庭的意義講解”“日常住房建筑類型簡介”“家族概念明示”三方面的準備,同時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并加上學生喜歡的課題。因準備充分,選題過程十分順利,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三、善于指引,促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
教師恰到好處的指導在任何時候、任何環節都相當重要,尤其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按一定的規則選擇相應的策略,有序高效地進行指導,是課程成功實施的基本條件,減少了盲目性,保障了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
(一)前期指導階段
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前期要做很多籌劃工作,如建立實踐小組,選好研究課題,做好人員分工,定好研究方案等,教師的指導性意見能給予學生莫大的幫助。如在進行四年級第下冊“身邊的動物”課題實踐時,筆者就在“選好研究課題”與“做好人員分工”上作了重點指導,解決了第一、第四小組課題過大、過難與第二、第五小組任務分配不當的問題。通過恰當的點撥、指導,五個小組均有了出色的表現。
(二)中期研究階段
中期研究階段持續時間相對較長,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在此階段,教師的指導尤為重要。教師的有效指導可提升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信心,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
(三)后期總結階段
表面上看,后期總結沒什么可指導的,而實際上,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整理成果、展示成果、推廣成果,能使學生的實踐價值得以充分體現,顯著增強其再實踐的興趣。
四、鼓勵“深究”,養學生實踐的品質
借助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深入探究的良好品質是活動最重要的情感目標。一般情況下,學生對選題、開題、活動策劃、成果展示類的課型興趣較濃、參與積極性也高。但在研究過程中,因研究時間長且研究內容深,學生總會遇到各種難題,而當問題出現時,大部分學生會出現畏難情緒。此時,教師及時采取措施,以小組的進步、收獲等作為切入點加以適當指導,學生深入探究的積極性被再次喚醒,推動了活動進程。
五、多元評價,體現綜合實踐的魅力
綜合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科學、多元的評價是促進活動主題目標達成的重要環節,也是課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實踐活動中起著導向及監控作用。
多元性評價,即參與評價的主體全面,評價的內容與手段多樣。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根據實踐內容的不同作出相對應的評價體系,讓學生在自評與他評的過程中得到肯定與滿足,并不斷反思、改進。綜合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評價通常用以下三種方式——記錄性評價、展示性評價、終結的等級性評價。記錄性評價指的是對每位學生、每個環節中的表現進行記錄,包括優點與不足,其目的是細致地、全方位地記錄學生的表現,以便更加公正地進行評價;展示性評價指的是以學生的展示成效為評價對象,從其小結、報告、小制作或其它實質性作品中評價其成績;終結的等級性評價指的是對整個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情感、能力三方面的目標作最終的、等級性的評價。三種評價方式聯合運用,具體且真實,全面且到位,將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收獲與不足充分展現。此時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有著別樣的魅力。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程。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需要在“實踐”二字上作文章,通過不斷地思考與探索,把孜孜不倦的實踐精神帶到課時中去。相信在教師的不斷努力下,五點成線,定能上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