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大陸首次臺胞身份“兩證”互認在福建平潭落地。臺胞今后在平潭辦理相關業務時,只需要出示臺胞證或臺灣居民居住證,即可便捷辦理相關業務,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辦事便利。
這是福建加快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持續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一個生動縮影。近期,一系列支持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在促進閩臺人員往來、便利臺胞在閩居住生活等方面,已取得積極成效。
政策更實
“以前在大陸辦理醫保、金融等業務時,由于臺胞證和臺灣居民居住證信息不互認,常常需要同時出示兩個證件。有時出現證件信息不一致,還需人工注銷或申請更改注冊信息,很麻煩。”2024年5月8日下午,在福建平潭政務服務大廳,首位“兩證”互認的受益者臺胞鄭女士說,現在辦理醫保業務,她用居住證或臺胞證都可以。
臺胞身份“兩證”互認后,臺胞持臺灣居民居住證在平潭政務服務大廳辦理相關業務時,可自動歸集臺胞身份信息,核查其使用臺胞證辦理業務情況,實現“一人兩證”關聯。這是平潭繼福建率先實現臺企營業執照“全程網辦”后,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的又一重要舉措。
不僅是在平潭,今年以來,國家多部委陸續發文支持福建探索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新機制新路徑,福建省也先后發布首批“四個方面15條政策措施”和“22條實施意見”、第二批13條政策措施,為臺胞提供可操作、能落地的舉措。比如,國家移民局出入境管理局在2024年初就出臺了支持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十項出入境政策措施,臺胞在福建持用臺胞證可享受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諸多便利。
據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朱鳳蓮介紹,自相關政策實施以來,閩臺往來人數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4月底,臺胞在福建辦理5年期臺胞證的人數9萬人次,同比增長56.4% ;辦理一次性臺胞證的人數1.1萬人次,同比增長2倍;自福建口岸入境的臺胞達23萬人次,同比增長2.6倍;5.4萬人次來閩臺胞享受便捷通關服務,4400余艘往來閩臺船舶享受7×24小時全天候通關服務。國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服務平臺已經為66.4萬人次在閩臺胞提供免費實時身份核驗服務。目前臺胞在閩持用臺胞證可享有交通、金融、電信等16個領域242項服務便利。
“這些政策措施的推出讓包括我在內的廣大在閩臺胞倍感振奮,也更堅定了在大陸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廈門臺商協會榮譽會長吳家瑩表示,福建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一直先行先試,作為“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成色越來越足。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臺胞臺企線上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拓展臺灣居民居住證在就業、就醫、住房、金融等領域應用范圍,為臺胞提供更多便利化服務舉措。”平潭綜合實驗區行政審批局局長林良明說。
服務更細
5月9日,福建省首個設立于高校的臺灣居民出入境服務站在位于福州的福建理工大學揭牌成立。福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福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福建理工大學港澳臺辦三方簽訂了臺灣居民出入境服務站共建協議,將常態化為臺灣同胞提供便捷證件辦理、快捷通關和臺胞證“網上申報”“口岸申辦”“集中代辦”等服務,建立日常聯絡、熱線電話咨詢、定期講座等9項制度,打造一站式出入境政策咨詢和引導服務。
“以前只能在出境、入境的時候見到驗證臺上的邊檢民警,這樣與邊檢民警面對面的交流還是第一次。如今學校成立了臺灣居民出入境服務站,以后還有定期講座,這對大家很有幫助。”福建理工大學臺灣教師張胤唯說。
為落實落細臺胞在閩求學研習、就業創業、社會參與、便利支付、醫保社保、基層治理、法治建設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福建不斷提升優化相關服務措施,讓兩岸融合發展成果為民眾帶來實惠,讓臺胞放心來、融得進、發展好。
比如,在提升臺胞出入境服務方面,朱鳳蓮介紹,福建省公安出入境服務窗口全部設立“臺胞臺企專窗”,為臺胞臺企辦理出入境證件、定居落戶、政策咨詢等業務,并在10個臺商臺企協會設立臺胞服務站點。國家移民管理機構12367服務平臺全天候為臺胞臺企服務,并提供閩南語話務服務,今年以來已經提供涉臺電話咨詢服務3.6萬人次,及時回應解決臺胞在出入境領域的所需所盼。
4月28日,福建省出臺第二批13條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從便利臺胞來閩交流和工作生活到扶持臺資企業發展,再到鼓勵臺胞來閩就業創業和培訓實習,持續聚焦臺商臺胞臺企所需所盼。
其中,在便利臺胞來閩交流和工作生活方面,4條措施是:在閩政通APP設立“臺胞專區”,首批推出28項政務服務事項,為臺胞臺企提供辦事服務、政策解讀、臺海資訊等一站式服務;在平潭綜合實驗區工作的臺灣同胞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免申即享”,臺胞登錄閩政通APP即可辦理;健全完善“臺胞醫保健保福建線上服務平臺”;面向馬祖同胞推出“福馬同城通”卡,馬祖同胞可持卡享受福州全市范圍公共交通及指定酒店住宿優惠、入住臺胞免租房、子女入學等便利。
福建省委臺辦副主任陳志勇表示,以上政策措施涉及的部門都已做好工作準備,將同時公布各政策措施的辦事窗口、聯系人及聯系方式,進一步方便廣大臺胞享受政策利好。
信心更足
5月11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出臺《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林草融合發展新路的若干措施》,從五個方面提出18項支持性措施,包括支持臺胞臺企參與福建林業建設、促進閩臺林草產業融合發展、深化閩臺林業科技創新合作、支持閩臺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交流合作等。
“18項惠臺新措施為在閩臺胞臺企參與林業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具體的支持,讓我們對大陸林草行業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也為自己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扎根福建省三明市從事油茶和黃花菜種植的臺商林秀瑩說,他已在四川、貴州等地建了6個種植基地,正在尋找新的基地,計劃擴大種植規模。
“很欣慰看到福建省出臺新一批13條惠臺利民措施中,‘扶持臺資企業發展方面的6條新措施,從各個維度不斷優化廣大在閩臺商臺企的營商環境。”在關注到福建省出臺第二批13條惠臺利民政策措施后,吳家瑩如是說。
吳家瑩所說的6條新措施,即設立臺商海峽兩岸產業投資基金,由全國臺企聯發起設在廈門,由大陸臺商自發募集,首期已募集7.86億元人民幣,重點投資科技與消費行業;依托海峽股權交易中心“臺資板”進一步服務臺資企業;在福州、廈門、泉州實施對臺跨境貿易便利政策;加大對臺資農業企業金融服務支持;支持閩臺航運船舶和企業發展;推動閩臺共同開展標準共通合作,以閩臺合作形式在電子信息技術、農產品、服務業、新能源等4個重點行業領域推進兩岸標準共通。“這些新措施可感可及,將進一步助力臺胞更好地與大陸發展同頻共振、共享機遇。”吳家瑩表示。
數據顯示,2023年福建省新設立臺資企業2100多戶,實際利用臺資規模70多億元人民幣,兩項均居大陸首位。閩臺貿易額累計突破1.5萬億元。臺灣品牌首次加入大陸老字號“大家庭”,“正新”“太祖”等4個臺灣品牌被授予廈門老字號牌匾,臺胞臺企在福建可以共享全方位發展機遇。
福建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郭寧寧表示,未來福建將加快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專門為臺灣企業和企業家策劃生成更多閩臺融合發展重點項目,讓臺胞臺企到福建有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也讓發展成果為兩岸民眾帶來實惠。
汪靈犀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