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野
世間可能再無《教父》。
由索尼和PE巨頭阿波羅組成的超級財團,正式向派拉蒙提交一份價值260億美元的現金收購要約,成為今年全球最大一筆現金收購案。
輝煌遠去,這家曾出品過《教父》《泰坦尼克號》《變形金剛》等無數經典電影的好萊塢巨頭,又將易主了。
在此之前,各方財團虎視眈眈。
而一段隱秘插曲是,2016年萬達集團也曾開價談判,差點將派拉蒙收入囊中。
派拉蒙由已故傳媒大亨薩姆勒·雷石東的女兒莎莉掌控,而她早已決定賣掉這家公司。
最新消息,派拉蒙同意與索尼-阿波羅財團展開正式談判。
每一筆收購背后,總少不了精彩博弈。
2024年5月1日,一份來自索尼-阿波羅財團的報價函擺在派拉蒙面前:260億美元,包括了承擔債務的部分。這是一個幾乎讓人無法拒絕的價格。以目前公司約90億美元的市值來看,這筆出價大概能買下3個派拉蒙。
對于這筆收購,全球四大PE之一的阿波羅覬覦已久。今年3月中旬,消息傳出阿波羅與派拉蒙進行接觸,探討收購的可能性,其中,阿波羅扮演的更多是資方角色。
但根據新報價的條款,真正主角則是索尼——將持有多數股權,成為控股股東,而阿波羅擁有少數股權,并讓出運營控制權。
這份260億美元的報價出現的時機剛剛好。
此刻,正逢派拉蒙與另一家競購方Skydance Media(天空之舞)的談判進入拉鋸階段。這是由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里森之子領導的媒體公司,早在半年前就放出消息收購派拉蒙。
為此,天空之舞先找到派拉蒙現任掌舵人——莎莉·雷石東。她在2020年繼承父親的股份。天空之舞單刀直入,提出將溢價收購控股方雷石東家族的股份。雷石東家族心動了,但派拉蒙的其他股東不買賬,同時敦促派拉蒙考慮其他報價。
最新消息,派拉蒙特別委員會啟動與索尼和阿波羅的交易談判。
博弈之下,派拉蒙收購案被推向下一個高潮,但這場拉鋸戰遠沒有結束。
實際上,對派拉蒙感興趣的豪門不止于此。2023年12月,另一家投資集團紅鳥資本和天空之舞同時被曝出考慮收購派拉蒙控制權。報道稱,財團看重的是IP和派拉蒙影業的控制權。
很快,另一競爭對手出現——華納兄弟的首席執行官大衛·扎斯拉夫在紐約與派拉蒙首席執行官鮑勃·巴基斯會面,初步探索可能的合并事宜;隨后,傳媒大亨拜倫·艾倫也提出收購要約。
更早之前的2016年,來自中國的萬達集團也曾進行磋商,計劃收購派拉蒙49%的股份,彼時派拉蒙估值為80億~100億美元。但最后這筆交易不了了之。
時間一晃,如今派拉蒙即將締造2024年度最大收購案的紀錄。
巧的是,就在剛剛結束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同樣提到了派拉蒙。不過他感嘆這是自己一筆失敗的投資,“我們已經全部賣掉了,損失了不少錢”。
而當芒格還在世時就曾反對過這筆投資,直言“紐約百老匯舞臺劇是投資者的噩夢”。
即便對派拉蒙再不熟悉的人,想必也看過以下至少一部電影——《教父》《奪寶奇兵》《變形金剛》《泰坦尼克號》《碟中諜》《古墓麗影》……這些留名影史的作品皆由派拉蒙出品。而它的故事,遠比電影精彩。
派拉蒙成立于一個世紀以前,創始人阿道夫·朱克出生于匈牙利,早年靠經營雜耍劇場起家。在那個年代,電影常常在又小又舊的屋棚里播放,只能吸引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移民觀看,朱克下決心要將電影帶進中產圈子。
于是在1912年,他與影院巨頭丹尼爾·弗羅曼和查爾斯·弗羅曼兄弟聯手創建了電影公司,口號為“著名演員的著名戲劇”。這便是派拉蒙的前身。
直到1916年,日后享譽電影界的派拉蒙公司正式成立。早期派拉蒙擴張異常迅猛,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已經一躍成為好萊塢首屈一指的影業大廠,但后來幾經浮沉,一度陷入破產窘境。
轉折點是1966年。石油資本集團買下派拉蒙,接下來的20多年間,派拉蒙出品了《教父》《奪寶奇兵》等一眾經典電影。
1993年,娛樂業巨頭維亞康姆公司和已經離職的前CEO為收購派拉蒙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廝殺,最終,維亞康姆以100億美元天價贏得了這場戰役。
緊接著,派拉蒙迎來好萊塢歷史上第一位領導八大電影集團的女性——雪莉·蘭辛,在她的管理下,《勇敢的心》《阿甘正傳》《泰坦尼克號》《碟中諜》《楚門的世界》等經典電影相繼上映,派拉蒙進入又一個繁榮時代。
此后,派拉蒙與夢工廠合并不到三年再次分家,又經歷母公司維亞康姆高層的多年內斗,行業早已大變天。
停不下來的高層內斗,不斷分手的合作伙伴讓派拉蒙出現了大問題。
派拉蒙的《變形金剛》系列是其目前旗下影響力最大的IP。2006年,派拉蒙以1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斯皮爾伯格于1994年創辦的夢工廠,但這次收購并不包括夢工廠中最賺錢的部分——夢工廠動畫。

在斯皮爾伯格與派拉蒙合作期間,派拉蒙誕生了一系列口碑票房雙豐收的作品。而2008年,派拉蒙和夢工廠正式分家,雙方在分家時敲定了40余個發展項目的聯合協議,作為“分手費”之一。派拉蒙與夢工廠最終放棄合作的原因是前者對夢工廠拍攝自主權以及雙方利潤分配間的嚴重分歧。
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派拉蒙失去了一系列重要合作伙伴的內容支撐之外,對業績下滑還起到“推波助瀾”的是高層的動蕩。內耗令這家影業公司失去了創新力、冒險精神。
2009年6月,派拉蒙影業集團總裁與制作總裁雙雙被炒;2013年,派拉蒙開除了100名員工;2015年,擔任派拉蒙電影集團主席6年的亞當·古德曼離開;2016年9月,派拉蒙副主席羅伯·摩爾在維亞康姆高層的施壓下離開。
終于,派拉蒙母公司維亞康姆的高層內斗浮出了水面。2006年至2016年,恰好是維亞康姆集團前董事長菲利普·道曼掌舵派拉蒙的10年。
2016年2月,因派拉蒙的業績持續下滑,道曼公開表示考慮引進戰略投資人,但遭到雷石東家族的強烈反對。這次對于戰略投資人的招募便是日后人們津津樂道的“萬達收購派拉蒙”。
比較迪士尼與派拉蒙這十年的經歷,不難發現,內容庫的更新與否是造就這兩家影業公司境遇不同的根本原因,而在背后讓迪士尼大刀闊斧豪擲千金引入新內容的則是管理層的團結和CEO的企業家精神。與之相對的派拉蒙高層與其母公司高層的內耗當然令公司整體束手束腳,最終導致差距不斷擴大。
2019年,盡管與另一家媒體巨頭合并后改名為派拉蒙全球,但此后派拉蒙股價連年下跌,也很少出品過經典的影視作品。
時至今日,派拉蒙掌控在莎莉·雷石東手里——一位典型的二代接班人。
她的父親便是喊出“內容為王”的傳媒大亨薩姆勒·雷石東。曾幾何時,能與薩姆勒·雷石東相提并論的只有另一位傳媒界大佬:默多克。
2020年8月,97歲的薩姆勒去世。在此之前,在派拉蒙的控制權上就已出現多次內斗,薩姆勒的前妻、子女和好友都不歡而散,甚至對簿公堂。最終女兒莎莉挺過多年內斗,終于將這個龐大的傳媒帝國握在自己手里。
過去幾年,在內部權力斗爭中勝出的莎莉·雷石東不得不面臨更棘手的麻煩——派拉蒙的市值在過去兩年中下跌了一半。不僅有線電視用戶流失導致收入下滑,重金投入的流媒體平臺坐擁6 000多萬用戶和大量熱門劇集,也始終難以扭虧為盈。
由于流媒體的沖擊,好萊塢傳統電影公司的格局早已難以為繼,無論是迪士尼收購福克斯,還是華納兄弟與探索頻道合并,并購潮未曾止歇,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面對激烈變化的行業格局,相當多的一線從業者感到憂慮,他們擔心未來好萊塢的壟斷情況如果繼續加深,將會導致從業者在面對巨頭時更加弱勢,并進一步惡化整個行業的生態。
與此同時,美國監管部門也一改上一周期內“自由放任”的策略,開始與娛樂相關產業大規模的并購行為針鋒相對。
對于通過家族公司全美娛樂公司控制派拉蒙的莎莉·雷石東而言,派拉蒙在流媒體視頻領域一直處于落后地位,內部增速正在放緩,并制造大量虧損。外部Apple TV+枕戈待旦,而Amazon Prime Video也正變得越來越有威脅。沉重的財務壓力讓她自父親那里繼承來的事業看起來不那么有吸引力了,她希望更專注地打理自己的風險投資公司。
對于一家超大型的企業來說,公司治理結構當然并不系于一人之身,但在創意產業里,企業家和藝術家一樣,CEO的遠見與其充分的權力配置又確實深刻影響公司的命運起伏。
這樣的一幕我們并不陌生。
由于中國百強家族企業創始人平均出生年份在1950年代末,如今他們大多數到了60至70歲左右的歲數,陸續走到了交棒的節點。
有投資機構曾統計一組數據,未上市的家族企業中,只有15%準備讓后代接班;已上市的家族企業中一半以上在上市5年內就出現控制權轉移。大部分家族企業家都決定在退休前出售企業。
沒有一個二代能輕易接好一代的班。
在時代的巨幕下,賣掉公司體面離場,有時也是一種很好的故事結局;而把公司交給更合適的人管理,或許才是對它們最好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