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朝翎
很多人,從普通員工晉升成管理者后,發現做管理真的有點難。
做業務時,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每個月業績可以干得很好;一旦走上管理崗,就抓瞎了。只會要結果,其他該怎么干,無從下手,有點力不從心……
從宏觀上講,這層轉變不單單只是被管人到管理者的身份轉變,從本質上來看,是管理思維的轉變。
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并非易事,需要經歷漫長而艱難的3次蛻變。
很多優秀的員工晉升成為管理者,往往會遇到第一個挑戰:過去你是“單槍匹馬”沖入戰場,拿下一個又一個的單子。如今你要排兵布陣、協調指揮,帶領團隊“攻敵營”。

假設要開拓杭州市場,自己做業務時,你只需要把自己的業績做好。但成為管理者,你要對團隊的業績目標負責,需要體系化的打法。
杭州每個區域的打法是怎么樣的,需要做多少投入,人員配比是怎么樣的?如何帶團隊“攻陷敵營”?你要有2個認知。
1. 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
很多管理者帶不好團隊,根源在于喜歡直接拿結果。過去自己做業務,是直接拿結果。拿到結果以后,會產生“我真厲害”的內心獨白。現在成為管理者后,當看見員工簽單效率低下,會擼起袖子自己上手干。
這對員工的成長有幫助嗎?答案是否定的。
員工是沒有成長的,更不用說他能獲得成就感了。久而久之,他會越來越沒有歸屬感。里德·霍夫曼曾說,不管你的頭腦和策略多么出色,單打獨斗永遠贏不了團隊作戰。
一個人單打獨斗,你最多只能贏得100個客戶;但靠團隊作戰,你可能會贏得1萬個客戶。優秀的管理者,并不是凡事親力親為,而是發揮團隊每個人的優勢,將1+1發揮出大于2的效果。
2. 功勞是大家的,責任是你的。
當團隊取得成功時,你會把功勞給誰?很多管理者,很容易好大喜功,喜歡跟員工搶功勞。
“這個客戶,是我簽回來的,我一出馬就解決了……”
“是我打開了客戶的大門,成功擺平了潛在客戶的異議,使得業務順暢進行。”
員工呢,干好了卻拿不到錢;干不好還得背鍋。業績沒完成,全是員工不努力、不加班。拿不到結果,就是能力不行。
合格的管理者,會把過往熟悉的戰場和舞臺交給員工,會把團隊的成功視為自己的成功,給予每個人應有的肯定。
員工是主角,讓他們在臺前盡情發揮,收獲鮮花和掌聲。同時,還要成為員工的堅強后盾,“打妖怪你來,背黑鍋我去”。當他遇到困難時,會毫不猶豫地站在他身旁,和他一起面對困難,會把責任,歸到自己身上。
我分享過一個觀點:管理是通過別人拿結果的;而領導是鼓勵員工主動幫你拿到結果。管理側重于控制,通過制定規則和流程,提升團隊的工作效率。而領導則更注重激發團隊的潛力,引領團隊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
那怎樣成為一個好領導?
一是做教練,成為員工能力的放大器。
電影《面對巨人》中,教練為了激發隊員的潛能,鼓勵背著160斤重物的隊員,爬完了足球場的全場。
這名隊員原本以為自己最多能爬50米。但為了讓他戰勝自己,教練給他戴上眼罩。
在爬行過程中,教練為了讓他超越自己,喊了13次“YSE(對了)”,35次“Come on(加油)!”,23次“Dont stop(不要停)!”,48次“Go on(繼續向前)!”這種源源不斷的鼓勵,最終使得他的能力被激發出來。
如果沒有教練,他最多只能發揮出5-6分的能力。但有教練的幫助,他就可能發揮出8分的能力。
可見,一個優秀的教練會成為員工能力的放大器。
二是“賦能”團隊,大膽授權。
曾鳴教授曾提出過一個觀點,“未來組織最重要的職能是賦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勵”。
什么是賦能?就是管理者通過提供資源和支持,讓員工的能力得到提升,讓他們完成想要完成的事。
他們不會事無巨細地控制團隊的工作,而是給予他們足夠的自主權,鼓勵他們大膽嘗試和創新。大膽授權,讓員工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更大的成就。
正如《賦能》一書中所言:“賦能的本質,就是將權力和責任下放給團隊成員,讓他們成為自己工作的主人。”
三是使眾人行,帶團隊打勝仗。
2002年2月,我剛加入阿里,馬老師在臺上吹牛忽悠,我直接從后門溜出去跑業務了,為了賺錢,先跑一單業績再說。
一年半以后,馬老師再開會,我全程聽完,連尿都憋住。因為他說的每一句話最后都實現了。
領導力從何而來?就是一場場勝仗打出來的。
員工之所以愿意跟著你,是因為他們相信跟著你能獲得想要的結果。比如收入、榮譽感、成長。
你需要在一場場勝仗中,向大家證明你的能力。勝仗打多了,員工才會愿意跟著你。
管理中有三種境界。最差的管理者,凡事自己承擔。優秀的管理者,通過別人拿到結果。
而卓越的管理者,則是將管理力提升為領導力,帶領團隊從現在的地方,到達還沒有去過的、美好的地方。
他們不僅擁有出色的領導能力,還具備寬廣的胸懷和格局。能把個人的追求和團隊的發展,緊密融合在一起,和團隊一起創造美好的未來。
那如何從“優秀”走向“卓越”?
首先,心中有愛;唯有利他,才能收獲人心。
稻盛和夫曾說過,極致的利他,才是最好的利己。
但很多管理者在管理中,卻是極致的利己主義者。老板交給他一件事,永遠想的是做這件事對他是否有價值?
眼中只有他自己,沒有別人,不去想如何幫助團隊。人心都是相通的,你怎樣用自己的心對待別人,別人就會用怎樣的心對待你。
美國前總統里根曾說:“一個好的領導者,不是成就自己的完美,而是成就他人的完美。”
你一個人強是沒用的,團隊強才是真的強。卓越的管理者,會成為價值創造者。
什么是價值創造者?顧名思義,這件事做好了,能為整個團隊創造什么價值?
會想清楚三個關鍵問題:第一,能為員工創造什么價值?第二,能為團隊創造什么價值?最后,能為自己創造什么價值?
永遠把員工排在第一位,最后才是自己。
其次,扛得住委屈,耐得住寂寞。
一個人坐到管理的位置,委屈是常伴左右的。因為你上有老板,下有員工。承受委屈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作為管理者,很多時候你需要做很多不被員工理解,需要力排眾議才能落實的決定。寂寞一定是常態,你要學會耐得住寂寞。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一定會有被冤枉、被員工錯怪的時候。
沒有經歷過波折,你肯定長不大。也難以讓更多的人信任和依靠,也很難成事。“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就是這個道理。
你能忍受多大的委屈,就能成多大的事。沒有一個將才,是不會經歷委屈和寂寞的。經歷過挫折,你才能成長為一個將才。
最后總結一下,管理是一條不歸路。你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需要經歷漫長而艱難的蛻變過程。
從“我”到“我們”,從“管理”到“領導”,再從“優秀”到“卓越”,不斷成長,你才能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帶領團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