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文化的日益繁榮,中等職業教育中美術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美術教育的核心目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創造力的發展至關重要。在新時代背景下,中職美術教育需與時俱進,重視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基于此,筆者探究了新時期如何在中職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以供參考。
一、中職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
在中職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在中職美術教育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自然、關注日常生活等方式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讓他們發現美、感受美,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使他們更好地欣賞藝術作品,還能夠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從而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和內心世界。
其次,在中職美術教育中,教師通過開設創意繪畫、設計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不斷嘗試、探索和實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使他們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特色,更好地表達自己。
最后,中職美術教育不僅僅注重技能傳授,還關注文化傳承。在中職美術教育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引導學生欣賞我國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優秀藝術作品,能夠讓學生了解我國各地的文化傳統和藝術精髓,提升藝術素養,有助于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二、中職美術教育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現狀
近年來,中職美術教育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關注與重視。很多學校開始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情趣,加強審美教育的實踐探索,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課程設置方面,中職院校開始重視審美教育課程的設置,如開設藝術欣賞、美學原理等課程,以期通過系統化的理論知識教學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同時,美術技能課程也強化了關于審美元素的教學。例如,在繪畫和雕塑等課程中強調藝術作品的構圖、色彩、形態等方面審美元素的分析。
在教學內容方面,中職美術教育的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和深化,不僅包括傳統的繪畫、雕塑等藝術課程,還拓展到攝影、設計、動漫等新興領域,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部分教師還引入現代審美觀念,緊跟藝術潮流,引導學生關注當代藝術的發展與變化。
在教學方法方面,中職院校注重創新與實踐,教師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比較教學、互動討論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審美活動。同時,學校積極開展各類藝術實踐活動,如畫展、設計比賽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提高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
然而,中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學校對審美教育不夠重視,教學內容單一,難以全面、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相對滯后,缺乏創新性和靈活性,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部分學校的美術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不相符,使得學生在校學習的內容與現實生活中的審美需求和藝術實踐存在脫節,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中職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實踐策略
(一)豐富活動形式
在中職美術教育中,教師可以創設審美情境,引導學生融入審美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感知能力和審美理解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教師也可以利用圖片、視頻和音頻等多媒體資源,展示精美的美術作品,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藝術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激發他們對藝術的興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繪畫、手工制作等藝術創作活動,讓他們通過親身實踐感受藝術創作的樂趣,增強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增進對美的感知與理解。
此外,教師可以在美術教育中融入相關的文化背景和歷史知識,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特點和審美理念,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提高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教師也可以組織小組討論或集體觀摩活動,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通過交流和互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還可以將音樂、舞蹈等其他藝術形式與美術教育結合起來,開展主題審美活動,引導學生主動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感悟力,激發他們欣賞美的熱情。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審美偏好,給予個性化的指導和建議,以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注重傳授審美知識
在開展中職美術教育時,教師要向學生講授形式美、色彩美、構圖美等基礎審美概念,引導學生分析藝術作品中的色彩、線條、構圖等要素,使他們懂得如何從美學角度欣賞和評價作品,理解藝術作品的語言表達形式和審美標準,更好地體會藝術作品的魅力。教師還應該向學生介紹不同的藝術流派和風格,讓學生了解不同流派的藝術特色和審美理念,從而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藝術評價,讓學生通過分析和評價藝術作品形成自己的審美觀點和見解,進一步提高審美判斷力和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借助具體的美術作品和案例來闡釋審美理論,讓學生在分析和解讀具體作品的實踐中掌握審美知識,提高審美能力。教師還可以提供多樣化的藝術作品和審美資源,進而開闊他們的審美視野,并鼓勵學生展開思考和討論,以此提高他們的審美品位,增強他們對藝術的敏感度和創造力。
(三)豐富教學方法
教師可以綜合利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審美體驗。教師通過展示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能夠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增強他們的藝術鑒賞能力。教師也可以開展繪畫、雕塑、手工制作等藝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更深入地理解藝術創作的技巧和過程。教師還可以設定主題或提供素材,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從不同角度出發進行藝術創作,培養他們的審美創造能力。
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某一藝術作品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感受,通過相互交流和討論,促進他們的深層次思考,提高他們的審美分析和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教學中,通過介紹傳統藝術形式、欣賞傳統藝術作品等方式,使學生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幫助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傳統的審美觀念和價值觀。教師也可以布置藝術創作、作品評價、審美調研等具體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和提高審美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設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和任務,以滿足他們不同的學習需求,促進他們審美能力的全面發展。
(四)鼓勵學生勇于嘗試與創新
在中職美術教育中,鼓勵學生勇于嘗試與創新是培養其審美能力的關鍵途徑。教師應提供多種實踐機會,鼓勵學生勇于嘗試與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為他們審美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擺脫傳統的思維模式,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提出新的觀點。教師可以舉辦創意繪畫、設計大賽等活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發現其獨特的美,并鼓勵他們將自身的觀察和理解融入創作中,以此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促使他們在實踐中發展創新思維,提高審美能力。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欣賞各類藝術作品,分析其構圖、色彩、線條等方面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藝術評論等活動,讓他們在交流中開闊視野,提升藝術修養,為藝術審美和創造奠定基礎。
此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自主進行繪畫、雕塑、設計等創作活動,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發揮想象力,充分展現自己的創意。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和反饋,鼓勵他們不斷嘗試、改進,增強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五)加強實踐教學
加強實踐教學是在中職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舉措,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實地調查、提供創作材料、組織小組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審美能力。
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各類藝術場所,讓學生接觸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感受藝術的多樣性。在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的風格特點,了解其表現手法與技巧,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也可以提供各種繪畫材料、雕塑工具和手工制作材料,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創意選取適宜的工具和材料,通過創作實踐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此外,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合作完成一個藝術項目,促進學生之間合理分工協作,從而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審美能力。
(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觀察、交流、評估等方式,深入了解學生的個人偏好、學習方式和成長背景,并據此開展個性化的教學活動,如小組探討、互動游戲等,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提供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創意素材和參考資料,鼓勵他們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并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索獲得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提高審美能力。
此外,每名學生都具有獨特的審美觀點和創作方式,教師應鼓勵學生發揮個性,在創作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讓學生通過個性化的表達形成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審美眼光。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和感受,傾聽他們的想法,并給予積極的反饋和指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和發展。
結語
新時期,在中職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中職美術教育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不斷優化中職美術教育的內容與形式,推動中職美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從而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溫州市甌海職業中專集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