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制造業基礎較好,科教人才資源豐富,要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4月22日至24日,在重慶考察時強調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探索發展現代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形成地區發展新動能。
2024年4月23日,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強調
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要一以貫之抓好黨中央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一系列政策舉措的貫徹落實,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力譜寫中部地區崛起新篇章。
2024年3月20日,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強調
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具備良好的條件和能力。要突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重點,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使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2024年3月5日,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要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農業強國等戰略任務,科學布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
2024年1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我們堅持敞開大門搞建設,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已經宣布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
2023年11月16日,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書面演講
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規律,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2023年9月22日至23日,就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要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扎實推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傳統制造業升級,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全面提升三次產業,不斷優化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2023年9月8日,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
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2023年9月7日,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強調
要把堅守實體經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強省之要,鞏固傳統產業領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3年7月7日,在江蘇考察時強調
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走脫實向虛的路子,必須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廣東要始終堅持以制造業立省,更加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3年4月13日,在廣東考察時強調
隨著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推進,我們將為世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為世界提供更大規模的中國市場和中國需求。
2023年3月15日,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
傳統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2022年12月15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要時不我待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只爭朝夕突破“卡脖子”問題,努力把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制造業掌握在我們自己手里。
2022年8月17日,在遼寧考察時強調
高端制造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必須加強技術研發,提高國產化替代率,把科技的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國家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2022年6月28日,在湖北武漢考察時強調
我國是制造大國,要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向制造強國轉變。中國要強大,各領域各方面都要強起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還會面臨許多激流險灘,要勇于迎接各種風險挑戰。
2022年6月8日,在四川考察時強調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更是重中之重。
2021年4月26日,在廣西考察調研時強調
技術工人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要完善和落實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考核機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勵政策,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
2020年11月24日,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為全國服務的產業鏈供應鏈。
2020年11月14日,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現在,國際上汽車制造業競爭很激烈,信息化、智能化等趨勢不斷發展,對我們來講有危有機,危中有機。一定要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們要立這個志向,把民族汽車品牌搞上去。
2020年7月23日,在吉林省考察時強調
實體經濟是基礎,各種制造業不能丟,作為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和實體產業要以自己為主,這一條絕對不能丟。
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
本刊編輯部?資料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