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劉越山
2019年5月27日,一條消息由西安傳向世界。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呂毅教授帶領的肝膽外科肝移植團隊和“外科夢工場”團隊共同實施的磁輔助快速肝移植術,將肝移植手術的“無肝期”由國際上報道的30分鐘至40分鐘銳減至9分鐘,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從往日這個領域的空白到世界的遙遙領先,西安交大一附院通過一個個醫工交叉科學技術的突破創新,解決了一個個重大的臨床需求難題。難題的解決源自個體優秀醫生、優秀團隊安下心、沉下心,追夢醫學路、勇闖“無人區”的創新突破。
從“外科夢工場”到領先世界
1984年從西安醫科大學畢業留校成為一名外科醫生,呂毅不斷地在未知中探索新的研究方向。1992年他轉到肝膽外科,接觸到器官移植。器官移植中的肝臟移植是腹部外科最大的手術,新肝進入患者腹腔要完成肝臟附屬管道的吻合重建,其中,從病變肝臟的門靜脈、肝上下腔靜脈、肝下下腔靜脈切斷到新肝臟和患者的門靜脈、肝上下腔靜脈、肝下下腔靜脈吻合完成并開通血流的這段時間稱為“無肝期”。“無肝期”越長,意味著患者下半身無血時間就越長,危害也就越大。而當時,即便是縫合技能很高的外科醫生,完成上述血管吻合也需要30分鐘左右的時間。
如何把患者的“無肝期”從30分鐘縮短至10分鐘,甚至更短?這個領域的許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偶然的機會,呂毅受電視上看到的一個飛機空中加油的畫面的啟發,“軟管之間的銜接難道不就像血管之間的銜接嗎?”促使著他對磁環相吸的研究。通過不斷探索,呂毅帶領團隊研發的磁輔助快速肝臟移植創新技術通過“磁環快速開放,再將血管縫合,最后把磁環拆掉”的模式,將“無肝期”時間銳減至9分鐘,成為世界第一。
也是一個被呂毅稱為“偶然的機會”,某次他出國參觀時,看到有醫療器械公司的工程師就待在手術室里收集醫生的臨床使用意見,工程師再去不斷改進器械,讓他再次受到啟發,燃起了他建立“外科夢工場”的火花。2010年,“外科夢工場”正式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掛牌。自此,醫生常和理工科教師聚到一起,通過學科交叉,醫學研究人員從臨床問題入手,確定初步解決方案,理工科研究人員再從材料、模型、工藝等方面入手,反復進行實驗研究,從而將所需的醫學器械從“想法”變成現實。
在磁外科的發展中,中國磁外科可以說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迅猛。呂毅項目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倡導、構建了以磁壓迫吻合重建技術、磁錨定技術、磁導航技術、磁懸浮技術、磁阻斷技術為代表的磁外科學體系,為臨床外科技術創新注入了新活力。
如今,10多年過去,“外科夢工場”已從最初的兩個人發展成為一支匯聚激光物理、生物醫學工程、納米材料、蛋白質組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等研究領域人才的“聯合艦隊”,突破現有醫療技術的局限,引領世界磁外科學的發展,呂毅教授團隊也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強強聯手展現醫工交叉醫企合作新成效
2022年5月20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再次傳來好消息。繼世界首臺30W藍激光手術設備成功研發并投入臨床使用之后,賀大林教授團隊與藍極醫療穆力越博士團隊雙方強強聯手再創佳績,成功研發大功率200W藍激光手術設備,并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這也是當前世界上軟組織汽化切割效率最高的一款激光能量平臺,充分體現了激光手術的各種優勢,同時避免了其他激光能量平臺汽化切割效率低的劣勢。設備的成功問世,展現出醫工交叉、醫企合作、成果轉化的巨大成效。
仁德大愛,醫者本心。對外科醫生而言,手術器械和設備對順利完成手術特別是微創手術至關重要,而我國大多數外科新型手術器械曾較長時間主要依靠進口,這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關鍵瓶頸。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的。西安交大一附院醫工交叉的引領者對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個面向”的總體要求,走醫工交叉、高質量自主創新之路,攻克外科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有力打破國外壟斷。具有“汽化效率高、手術時間短、手術風險低、易學好掌握、適合復雜病例”的藍激光手術系統,能夠大大縮短手術時間,對高齡、合并多種疾病的復雜高危患者可以顯著降低麻醉要求,進而降低手術風險,使高齡、高危患者能夠順利完成手術治療。
這項領先世界的技術可謂醫工交叉的“杰作”,是賀大林教授團隊與藍極醫療穆力越博士團隊強強聯手的佳績。
長時間以來,我國醫療設備行業比較閉環,工程師們不知道醫生需要什么,而醫生又不會做醫療設備,從而形成毫不相干“兩張皮”,而醫工交叉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兩難之題。
賀大林教授從醫從教40年,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尤其是臨床診治方面成果豐碩。出生于1962年的穆力越博士1987年碩士畢業兩年后,進入美國激光領域最好的大學之一——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羅切斯特大學擁有世界頂級的激光能量實驗室,被稱為世界光學中心。穆力越博士利用所學的知識,于1999年在美國硅谷創辦了一家公司,主要業務是研發生產包括綠激光、紫外激光、固體激光等激光產品。2006年,他和同事發現激光產品在醫療領域前景廣闊,尤其是綠激光可以為男性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提供有效治療手段。當時利用激光器做前列腺手術在國內市場還是空白,于是,他結合團隊技術積累,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激光科技公司,主要研發生產用以治療前列腺疾病的綠激光手術設備。
2010年,在一次全國泌尿學術會議上,穆力越和賀大林相識成友。2016年開始他們探討如何用新的激光技術治療膀胱腫瘤及前列腺增生的話題。能否研發一種成本更低、應用更廣泛的新型激光設備成為他們共同的夢想。最終他們選擇了半導體藍激光作為攻關方向。2021年11月,歷經5年技術攻關,他們自主研發的30W藍激光手術設備正式取證并投入臨床,這是世界首臺30W的藍激光手術設備,也是藍極醫療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該設備在全國各大醫院投用后,無論是醫院科室還是患者本身,總體反饋很好。利用藍激光進行手術切割,不僅速度快效果好,而且還能保證患者手術全程幾乎不出血。更為重要的是,藍激光可實現日間手術,既縮短了患者的治療時間,也大幅提升了醫院的床位使用率。此后,他們又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步伐,研發出一款最大輸出功率為200W的高功率藍激光手術設備。與此同時,他們發明了一種新型的手術光纖,將原來使用壽命僅有1分鐘左右的手術光纖,改善到了可以持續使用數小時,完全滿足了臨床需求。2022年4月,200W藍激光手術設備順利拿到國家批號獲準應用于臨床。經臨床對比,200W藍激光手術設備在汽化能力、止血效果、手術時間及操作難度等方面,都有了更為明顯的進步。因此,產品一上市便廣獲泌尿外科醫生和患者的好評,迅速打開了西北和全國市場,同時還幫助公司獲得來自多個機構的新一輪融資。
雖然取得良好成績,但他們并沒有止步,正在將藍激光手術設備應用于膀胱腫瘤的早期診斷領域,同步實現早期診斷、手術治療和術后預防等全流程的整合。這不僅是藍極醫療的能力體現,更是中國醫學界的重大突破。
從技術工程師到企業創始人,從美國硅谷到中國西安,穆力越雖然有著較強的激光專業背景,但他愛好廣泛。用他的話說:他保持了對知識的渴望,一直都在學習,無論是物理學、醫學還是文學、歷史,他都盡全力去鉆研。他說,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不至于人云亦云,不至于被某些觀點輕易誤導。也只有這樣,才能追上時代的步伐,去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難題,在創新中創造價值、實現價值。
面對人民的生命健康,包括西安交大一附院的無數醫學工作者,正在攜起手來,在醫療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探索更為廣泛的深度融合,創造世界領先的醫療設備研發、制造新高地,在世界上發出中國醫學科學家、中國醫學的響亮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