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燕
摘 要:文章概述了數字人文的概念及其發展狀況,深入分析了圖書館發展所受到的影響,探討了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轉變,提出了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發展的有效途徑,以期圖書館能夠更好地應對數字人文時代的挑戰,實現服務創新開展的目標。
關鍵詞:數字人文;圖書館;歷史資源;服務模式轉變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24)05-0089-03
1 背景
數字人文是人文學科領域的一大熱點和重要發展方向,它將人文學科與數字技術緊密結合,從而為人文研究和社會實踐帶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隨著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和組織深刻認識到數字人文的重要性,并積極致力于探索其在學術研究和文化領域的廣泛應用。如何高效處理海量的數據、推動圖書館與數字人文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提升圖書館服務的質量和效果,進而實現數字時代圖書館的持續發展和創新,這些議題對于數字人文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來說具有重要意義[1]。
2 數字人文的概述及現狀
數字人文是指利用計算機和數字技術對人文學科進行深入研究與表達的跨學科領域。它融合了人文學科與計算機科學,旨在借助數字技術深入探索、精確分析并生動呈現人類文化、歷史、語言、藝術等方面的內容。研究的核心目標在于利用計算機和數字技術挖掘人文學科領域的潛力和價值,以增進對人類文化遺產的理解[2]。
目前,數字人文領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眾多學者開始積極將數字技術應用于人文學科研究,通過文本分析、數據挖掘、可視化展示等方法,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層信息,為研究提供全新的視角。在社會實踐中,數字人文在文化遺產保護、數字圖書館建設、歷史文化教育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公眾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文化參與方式和知識獲取途徑[3]。
在學術研究領域,數字人文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通過數字化手段對海量文本進行深入分析,精準提取關鍵信息,發現文本間的關聯與模式,從而為人文學科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研究者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算法和技術,從龐大的數據中發掘隱藏的模式、規律與關聯,以支持人文學科領域的深入研究與分析;借助可視化技術,將復雜的人文數據以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幫助用戶理解和解讀數據。此外,數字人文工作還包括對傳統的文獻、檔案等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提供在線訪問和檢索服務等[4]。
在社會實踐層面,數字人文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利用數字技術對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重建與傳播,通過在線展覽和虛擬體驗等方式,增強民眾對文化遺產的認知;建立數字化的圖書館和文獻資源庫,提供在線閱讀和檢索服務,使用戶能夠更便捷地獲取和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利用數字技術為用戶提供生動的歷史文化教育內容,如虛擬博物館、在線歷史課程等,促進歷史文化的傳承與普及[5]。
3 數字人文對圖書館發展的影響
3.1 拓展知識服務的廣度和深度
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除要提供傳統的館藏資源服務外,還要利用數字技術拓展知識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一方面,圖書館應致力于收集、整理并提供豐富的數字化人文資源,如數字檔案、數字化文獻和數據庫等,提供便捷的檢索和訪問服務;另一方面,圖書館應加強與數字人文機構和研究者的合作,共同推動相關項目的實施。此外,圖書館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數字化服務能力,打造具備數字人文知識和技能的專業人才團隊,滿足用戶在數字時代對知識獲取和利用的新需求。
3.2 優化館藏資源結構
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應對館藏資源結構進行重新評估,對館藏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以滿足數字時代用戶獲取和利用知識的需求,推動自身的轉型發展。圖書館需要深入分析館藏資源的質量、價值和內涵,凸顯數字化人文資源的重要性,為用戶獲取資源提供便利。
3.3 加快知識普及的速度
數字人文背景下,數字人文學科的發展加快了圖書館知識普及的速度[6]。圖書館通過創新的方式和技術手段,為知識傳播和普及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圖書館通過對館藏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豐富了館藏資源類型,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內容。圖書館通過舉辦虛擬展覽、開設在線課程等方式,為用戶隨時隨地通過數字設備獲取知識提供了便利,加快了知識傳播的速度。
4 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服務模式的轉變
4.1 嵌入式學科服務
嵌入式學科服務是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服務的新模式,其核心在于將圖書館的服務與學科研究緊密融合,將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深度嵌入學科研究全過程[7]。該模式能突破傳統圖書館服務的邊界,將圖書館納入學科研究的生態系統中,為學科研究提供資源、技術服務。在該模式下,圖書館可與學科研究團隊密切合作,為其提供數據管理和分析服務,助力研究者高效處理和分析海量的學科數據,根據研究者的具體需求為他們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服務和支持。同時,該模式也積極支持學科交叉研究,能夠為研究者提供跨學科的資源和知識服務,助力學科交叉發展與創新。
4.2 集成化知識服務
集成化知識服務是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服務的重要模式[8],其核心在于圖書館對各類知識資源和服務進行有機整合,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知識服務。在集成化知識服務模式下,圖書館把館藏紙質資源和數字化資源集成起來,創建一個統一、便捷的知識服務平臺。該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在綜合性服務、個性化服務、多渠道訪問及多功能平臺等方面。圖書館不僅可通過整合各類資源,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知識服務,還可根據用戶的興趣和需求,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推薦服務,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促進知識的共享和創新。
4.3 數據分析服務
數字人文背景下,數據分析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9]。數字人文研究涉及大量數據,圖書館可采用先進的數據分析方法和技術,探尋人文學科的關聯、模式和趨勢,協助研究者處理和分析大規模的數字人文數據,為他們提供新的研究視角,推動數字人文研究的深入開展。圖書館可為研究者提供數據清洗和整理服務,如去除噪聲數據、統一數據格式、進行數據標注等,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用性。此外,圖書館還可為研究者提供數據分析方法和工具的指導和培訓,幫助他們熟練掌握數據分析的操作流程;對數據分析的結果進行可視化呈現,以便研究者更直觀地向他人展示和解釋研究成果。
5 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發展途徑探究
5.1 創建數字人文平臺,豐富數字館藏
數字人文背景下,創建數字人文平臺成為圖書館發展的重要途徑。數字人文平臺作為集數字化的文獻、檔案及數據等于一體的數字人文資源在線平臺,為用戶提供了便捷的訪問與利用途徑[10]。圖書館要注重收集和整理數字人文資源,對館藏紙質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做好數字化轉換、元數據標注和內容索引等工作,豐富數字館藏;創建數字人文平臺,為用戶提供數字人文資源的訪問和利用服務;注重用戶體驗,為用戶提供直觀的界面和高效的檢索方式,方便用戶瀏覽和搜索所需資源;提供在線閱讀、數據分析、可視化呈現等服務,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
5.2 建立服務評估體系,引進國外先進理念
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應建立科學的服務評估體系[11],明確服務目標,確定評估范圍和重點,設計包括用戶滿意度、資源利用率、學術影響力、數字化服務等在內的評估指標,客觀評估自身的服務質量,發現不足,及時改進,提升服務水平和競爭力。圖書館可引進國外先進的服務理念,注重以用戶為中心,通過用戶調研、反饋和參與等方式,深入了解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服務;強調數字化和創新技術的應用,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推動服務創新,提升用戶滿意度。
5.3 培養專業的技能人才,增強團隊凝聚力
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應致力于培養專業技能人才,增強團隊凝聚力,滿足數字化服務的需求。館員不僅要掌握傳統的信息管理、館藏管理和讀者服務技能,還要掌握數字資源管理、數字化技術應用、數據分析和知識產權等專業知識和技能。數字人文項目往往涉及多個學科、多個部門,團隊合作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圖書館可把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才匯聚起來,打造專業的服務團隊,以實現資源的整合和優勢互補,提高項目管理和執行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數字人文服務;打造學習和交流平臺,引導館員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為開展數字人文服務提供有力支持;通過培訓、實踐、合作等方式,提升館員的數字素養和團隊合作能力,為開展數字人文服務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6 結語
數字人文為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面對數字化與知識爆炸的時代背景,圖書館要積極運用數字人文理念和技術手段,構建面向未來的新興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不斷增長的知識需求。
參考文獻:
[1] 白雁翼.數字人文時代公共圖書館經典閱讀推廣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7(6):5-7.
[2] 陳海珠,包平.創新人文研究范式的數字人文:基于數字人文在史學研究領域應用滲透的文獻考察[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3):11-16.
[3] 陳苗,劉晗月.數字人文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的斷面考察:以《數字人文季刊》和《人文學科中的數字計算》為中心[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0(1):10-16.
[4] 歐陽劍.面向數字人文研究的大規模古籍文本可視化分析與挖掘[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6(2):66-80.
[5] 賈磊磊.數字化時代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展現:中美文化論壇文集[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7.
[6] 李雷晗,魏胤巍,李文化.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地方特色文獻數字人文研究:以海南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2023(4):8-15.
[7] 舒鳳.“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MOOC資源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0(6):61-64.
[8] 左娜,張衛東.面向數字人文的檔案資源整合模式構想:解構與重組[J].檔案學通訊,2020(3):29-37.
[9] 夏翠娟.面向人文研究的“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試論圖書館學對數字人文的方法論貢獻[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0(3):24-37.
[10] 蔡迎春.數字人文視域下的圖書館特藏資源數字化建設:以“民國時期文獻目錄數據平臺”為例[J].圖書館建設,2018(7):31-36.
[11] 黃紅梅,任廣慧.國外高校圖書館數字人文服務實踐與啟示[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2(5):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