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素娟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要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強化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著力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景,培養學生關鍵能力。同時也提出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創新教育教學方式,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運用項目式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運用項目式學習的意義
1.落實《新課標》的課程理念。項目式學習是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規劃和解決項目任務的學習方式。它強調以項目為單位,通過學生分組合作的方式,在創設的學習情境中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探究學習實踐,最終采用作品呈現的方式進行實踐的展示和交流。項目式學習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區別在于它強調學生的主動性與自主性,通過讓學生在自己設計和實施的項目來完成任務,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是都是小學生所必備的關鍵能力。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開展項目式學習是能夠符合這個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同時學生也具備一定的小組合作、探究能力,能夠通過項目式學習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學生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溝通交流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
2.有效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在新一輪的課程教學改革中,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不管是學校還是教師,應該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對于語文教師個人職業發展而言,項目式學習可以拓展教師應對未來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路,整合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不論是對教師工作還是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都有極大的提升。
二、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課堂中開展項目式學習,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開展教學(見圖):
在分小組的時候,應當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和自主權,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探究問題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如果學生分組后出現高層次或者低層次學生過于集中在某個小組時,教師應該遵守“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調整,讓每個小組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
學生在實施項目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并不是袖手旁觀,而是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展開有針對性的過程指導,了解學生大致的學習成果,對于出現的問題予以點撥。
“課程評價”是21世紀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體現,《新課標》強調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長期以來紙筆的評價不足以體現學生的發展,而且也不能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根據項目的不同階段對學生各方面的語文學習表現進行多元評價。
三、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運用的策略
1.設置學習主題,創設真實而又有意義的學習情境。真實、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能夠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實踐空間。例如,統編版教材五年級語文下學期第三單元《遨游漢字王國》,學生們每天都在學習和使用漢字,但是卻時常出現寫錯別字的現象,這個現象的確給不少的師生帶來了困擾。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學習現象作為契機,創設以“遨游漢字王國——了解中國漢字”為單元項目主題,制定項目計劃,引導學生對漢字文化進行了解,激發對漢字的興趣,感受漢字之美,增強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從而達到規范使用漢字的目的。由于項目創設來源于學生真實的學習生活,因此學生在項目驅動下探究目的性就更明確,自主主動地開展閱讀的興趣就更濃了。
2.拓寬學生閱讀的廣度與深度,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例如,在開展“民間故事探索之旅”的項目學習時,由于該單元的語文閱讀要素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復述故事”,旨在讓學生把故事講得更生動具體,更有吸引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因此學生只是借助教材提供的課文學習創造性復述故事的方法,要想成為民間故事宣講員,單靠教材提供的民間故事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得從課外閱讀中了解更多的民間故事,豐富自己講故事的儲備。在閱讀和搜集民間故事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在數量上充實了講故事的素材,同時也在搜集的過程中發現在我國不同地域之間民間故事也存在著異同,即時是中外民間故事在內容和表達上也有區別,通過大量的閱讀也就豐富了學生對民間故事內涵的了解。
3.關注過程性評價,以多元評價表促進學生素養能力的提升。“立足于核心素養的整體性發展”是語文教育評價改革的基本方向。過去的教學評價都是通過紙筆測試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分數來定奪一個學生素養能力的高低。紙筆檢測只能反映學生的應試能力,但其思維水平、創造能力、合作精神等等的能力與品格是無法通過紙筆檢測具體呈現。然而在項目式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既能有學生能力的介入同時也有品格等心理因素的加入。因此,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通過生生、師生互評等方式,對不同階段、不同類型學生的語文學習表現進行評價。為了達到“評價”與“教學”一體化的觀念,以評促教,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收集學生過程性的學習評價,通過分析提煉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優勢與問題,并給予有針對性的輔導與支持。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引入項目式學習,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同時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也提升了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其閱讀能力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使用項目式學習時,要注重項目式學習是否與學生的現實生活需求項目結合,充分考慮學情與教材內容的相融合,有意識地豐富和積累學生學習實踐經驗,從而引導學生活用知識、提升學習能力的同時也促進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