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芳 張茜
“雙減”政策指出,教師在減輕學生們過重學習壓力和課業負擔的同時,還需要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從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標。在此背景之下,數學教師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同時,實際上也是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因此,數學教師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能夠更好地完成減負增效這一教育目標?
一、精準備課——“智慧”教學的前提
(一)解讀課標。2022年版《數學課程標準》著重凸顯數學學科的育人價值,全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在于“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因此,數學教師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在于加強自身學習,根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提高研讀和分析教材能力,從而為精準備課提供必要保證。
(二)鉆研教材。教材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大重要媒介,教師課前對教材準備充分,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起到關鍵作用。因此,教師應當根據2022年版新課程標準,充分利用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更加科學地、靈活地使用教材,使得數學學習更具創造性,挖掘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拓展學生有限的課堂發展空間。
(三)研究學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精準備課需要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從學生的年齡特征、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出發,學生的需求被精準定義,才能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備課。
二、巧用手段——“智慧”教學的途徑
(一)靈活設置情境,引入有趣課堂。如:一年級下冊《找規律(例1)》一課中,在課堂引入環節,給孩子們講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廟里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個廟……這個故事,既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還讓學生們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熟悉的故事,在故事中尋找數學知識,創建生活和數學的聯系,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巧用信息技術手段,建設高效課堂。如:六年級下冊《比例的意義》一課中,在課堂探究環節,可以先讓學生將一塊大草坪畫在方格紙上,然后在小組討論后的分享活動中,改變常用的投影的方式,改用粵教翔云平臺數字教材的內嵌資源,可以讓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利用平臺直接畫圖,不但可以讓全班學生看到臺上分享的同學畫圖的全過程,而且讓分享更直觀、更高效。
(三)巧用數學游戲,建設精彩課堂。1.合作游戲,激勵探究。如:一年級下冊《找規律(例1)》一課中,在鞏固練習環節,通過合作游戲:以1名男生、2名女生為一組,依次重復排列在講臺前面,激勵學生探究規律,內化所學知識。2.創編游戲,激活思維。如:一年級下冊《找規律(例1)》一課中,可以設計了兩個創編游戲:第一個游戲是邀請女生(自創一個動作)、男生(自創一個動作),以這樣為一組,邀請下面的同學上來做動作,使得形成有規律的排列。第二個游戲是創造規律美。涂一涂向日葵的花瓣,將其變成有規律的圖案。3.競爭游戲,激起斗志。六年級下冊《統計與概率——整理和復習》一課中,設計搶答游戲環節,利用希沃平臺的計時器功能,結合游戲選項卡學具,讓學生在搶答游戲的情境中復習鞏固各種統計圖表的特征及合適的應用場景,以搶答的方式提高練習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4.互動游戲,激活思維。如:《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中,在學習了小數的讀法后,如果教師僅僅解釋小數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的讀法不同,學生可能難以理解或是記憶不深刻。為此,可以設計互動游戲:超級接接龍,讓學生們挑戰小數接龍游戲。
三、分層作業——“智慧”教學的保障
為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將學生分為基礎型、拓展型和個性型三個層次,并依據這三個層次布置作業。如: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認識》一課中,22頁第8題進行選編和改編,設計基礎、提高和挑戰題。基礎題通過觀察長方體,讓學生在“體”中找“面”,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同時感受每個面與長、寬、高的關系,為表面積計算打基礎。提高題通過“平面”想“立體”,這樣的想象練習,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會長方體的特征,從而為下一階段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表面積的學習作好鋪墊,也為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打好基礎。提高題增加變式練習,把立體圖形抽象成只有三條棱的示意圖,也就是相交于一個頂點上的長、寬、高三條棱可以確定長方體每一個面的大小。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