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容
整本閱讀是指引導學生閱讀整篇文學作品,而非片段或節選。這種閱讀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主題、人物以及故事情節,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文學的魅力。通過整本閱讀,學生可以在完整的語境中加強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整本閱讀。
一、小學語文整本閱讀教學的現狀
在當下小學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理解整本閱讀的意義和價值。部分師在進行教育教學的時候,經常過度依賴于教材中的內容,這就會導致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僅僅只是教材,閱讀范圍變得狹窄,降低了學習的廣度。學生也無法提高自身知識的儲備量。并且教師在進行整本閱讀教學的時候,經常會讓學生自行進行閱讀。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經常會找不到閱讀的重點,對閱讀的內容和深層內涵也是一知半解,整本閱讀并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在選擇整本閱讀內容的時候,部分教師并沒有以學生的角度出發,選擇一些學生不感興趣或者是學生不能理解的書籍,這就會導致學生失去對整本閱讀的積極性,阻礙了教師順利的進行閱讀教學。
二、整本閱讀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1.結合學生實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想要順利地開展整本閱讀,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性。教師應該以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閱讀能力挑選適合的書籍,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例如,在整本書閱讀中除了一些必讀的書籍如《紅樓夢》《老人與海》《紅巖》等,教師還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觀察,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書籍。如果學生更喜歡關于情感的書籍,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關于瓊瑤的作品,有的學生更喜歡戰爭類的書籍,教師可以為學生推進《亮劍》《保衛延安》等作品,有的學生喜歡奇幻類的書籍,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哈利波特》《納尼亞傳奇》等作品,這樣才能確保學生進行閱讀是在自身感興趣的前提下進行閱讀的,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進行閱讀。
2.深度挖掘教材,制定讀書策略。教師可以深入探究教材中的信息,將教材中的內容與整本閱讀進行關聯,使學生在教材的基礎上對整本書進行閱讀。教師在學生進行整本閱讀的時候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可以在學生進行閱讀前就為學生設計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對書籍進行思考,比如“這本書的主要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這本書的創作背景是什么?”引導學生在整本閱讀的過程中真正的學習到知識,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加強學生的積累能力。例如,在《少年閏土》這篇課文的教學時,這篇文章是魯迅先生著名短篇小說《故鄉》中的節選,教師需要深度挖掘這篇文章中的內容,使學生對魯迅先生和《故鄉》這本書有著大概的了解,之后在引導學生對《故鄉》這本書進行整本書閱讀,在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的觀察學生的閱讀方法,教授給學生在哪些地方應當精讀,哪些地方略讀即可,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逐漸了解到書中的重點內容。教師還需要讓學生學會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批注,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可以對好詞好句進行積累,學生通過批注的方法也可以更加快速的理清在書中人物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對書籍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
3.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整本書進行閱讀并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進行整本閱讀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組織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活動內容,比如有的學生喜歡表演,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閱讀書籍的內容進行舞臺劇的編排,學生在表演舞臺劇的過程中還可以進一步加深對整本書的理解。教師在進行整本閱讀指導的時候還需要與語文課程教學目標相結合,組織閱讀周、開設圖書角、設計主題閱讀活動等。例如,在學生閱讀《老人與海》這本書之后,教師可以開展《老人與海》主題閱讀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可以說一說自己對這本書的看法,引導學生寫一寫關于這本書的讀后感,在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