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嵩
日前,在教育部與內蒙古自治區舉行的部區會商會議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提出要創新推進以“辦學能力高水平、產教融合高質量”為導向的“新雙高”建設。由此,對如何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的探討又一次成為熱門話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新質生產力日益凸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契合了賦能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訴求。在當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比較全面、客觀地評判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水平”,應結合國家政策要求,綜合考慮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重點審視五個維度。
一是職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職業教育的一大屬性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其專業設置要根據國家發展戰略,立足區域優勢、支柱產業和人才需求,重點對接國家、地區經濟社會需求和產業結構調整趨勢,優先考慮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新興專業的發展。同時,要面向新業態、新職業、新崗位,廣泛開展職業技術技能培訓,服務全民終身學習和技能型社會建設。
二是職業教育與產業界、行業企業的融合度。職業教育與產業界、行業企業的融合度越高,其生命力就越強。通過政府主導,積極建設與產業界、行業企業集實踐教學、社會培訓、真實生產環境、技術服務功能等于一體的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使職業教育能夠更加精準地對接行業要求,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同時,也使行業企業更加積極主動參與進來,推動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的雙向互動,形成教育與產業雙贏的局面。
三是職業學校關鍵辦學能力的提升度。職業學校要進一步實行開門辦學,廣開路子,廣聚業界精英。與時俱進,及時把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引入教育教學實踐,努力打造一批核心課程、優質教材、實踐項目等。積極推進智慧教育平臺、專業教學資源庫、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擴大優質資源共享,推動職業教育教學與評價方式變革。
四是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的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通過設立專門的職業教育師范院校和高等學校設立相關專業等途徑,培養職業教育教師。改革并實行符合職業教育特點和發展要求的職業學校教師崗位設置和職務(職稱)評聘制度。實施職業學校名師(名匠)名校長培養計劃。設置靈活的用人機制,采取固定崗與流動崗相結合的方式,引進行業企業業務骨干、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任教。
五是學生成長成才通道的寬度。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自身的體系建設,改革招生考試制度,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選擇。積極推進優質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職業學校聯合開展五年一貫制辦學、與職業本科教育的銜接培養。探索發展綜合高中。完善職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擴大職業本科和應用型本科學校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規模。完善本科學校招收具有工作經歷的職業學校畢業生制度。
(作者系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