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的數據透露出消費者對廢舊手機的處理意愿:目前一部手機的平均壽命在2.2年左右。我國平均每年產生4億部以上廢舊手機,廢舊手機存量超過20億部。該協會研究數據還顯示,手機廢棄后,約54.2%被消費者閑置留存,只有約5%能夠進入專業的廢舊手機回收平臺、“以舊換新”活動等回收渠道。手機“以舊換新”的意愿低,卡在了哪里?
“正規軍”的艱難滲透
中國的二手手機回收史,幾乎就是一條持續近20年的“打怪升級”之路。
公開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手機總銷量8533萬部,其中諾基亞銷量超2000萬臺。然而,諾基亞方面對用戶進行的廢舊手機回收情況調查卻顯示,中國廢舊手機回收率僅為1%。
“2005年始,有部分手機廠商相繼推出回收業務,但整體而言,回收行業的大部分市場仍掌握在流動商販、街邊店手中。行業格局分散紊亂,處于無序競爭階段。”中國舊貨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常大磊告訴記者。
那時候,二手手機的主要交易來自傳統的線下市場,在信息極其不對稱的情況下,整個市場都還沒成型。轉變發生在2007年后,iPhone成為刺激二手手機市場交易量提升的重要角色,年年換新機成為“果粉”的標志之一,淘汰掉的二手iPhone形成了龐大的市場。
深圳華強北,一度成為國內二手iPhone最大的集散地。這里交易的二手機里八成以上都是外版手機,而基于龐大的銷售規模和復雜的流轉體系,華強北掌控著渠道和定價權,同時還從事維修、拆解和翻新等工序,被認為是灰色地帶的中心。
不過,這種情況逐漸在改變。到2013年,首批智能手機開始產生置換需求;與此同時,智能機的流通保值率提升,而新機價格越來越高,購機者的消費壓力日增。這也導致后續蘋果、安卓的高端產品,許多消費者都是通過“以舊換新”的形式年年換手機。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不少人開始針對舊手機的處理來尋找創業突破口。大約在2010年前后,二手手機回收電商相繼成立。有業內人士認為,正規回收渠道和不正規回收渠道從這時真正開始了較量。作為二手手機交易平臺發展的縮影,過去十幾年,愛回收等平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根據相關機構統計,二手消費電子賽道排名前五的企業共占到22.8%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整個行業集中度并不高。
“在國家政策利好的刺激之下,舊機的供給將會增加,同時在以舊換新的商業模式中,這些舊機將會流向規范的平臺中,而進入平臺是良性循環的開始?!敝袊h經濟協會秘書長郭占強認為,這意味著廢舊手機回收利用行業門檻不高的局面將有所改變,不再是有把螺絲刀就能從事的行業。
環保處理才是終點
據估算,每噸廢舊手機可以提煉約200克黃金、2200克白銀、100公斤銅以及可再生材料等各類資源。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固體廢物控制與資源化教研所所長劉建國分析,一般工業品位的金礦,黃金的含量也就是每噸幾克左右。如果一個廢舊手機通過拆解、分類、提煉和再利用,就能夠產生極高的附加值。
郭占強解釋,廢舊手機通常有三種利用途徑:一是對整機進行整備再造后作為二手機進行再利用;二是精細拆解后獲得的顯示屏、攝像頭、芯片、內存等電子元器件進行再利用;三是拆解破碎后進行材料化回收。如果廢舊手機和拆解后的電路板,流入個體小作坊進行人工拆解和非正規的貴金屬提煉,人工拆取手機上的主要元器件后,線路板殘留元器件和錫膏通過高溫加熱的方式脫落,這種操作對工人的身體危害極大;同時對環境負面影響巨大,且資源回收率較低。
2016年3月1日,最新版《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實施,手機首次被納入其中?!稄U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循環經濟促進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實施,促使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產業發展逐步規范。
然而在真正的循環利用中,廢舊手機仍有多數落入小作坊中?!皞ハ柚袊庇?005年進入中國市場,那時候中國正處于制造業發展初期,電子廢棄物成為必須處理的問題。“當時有兩個技術派系,一個是非正規的,比如粗放式的、家庭作坊式的處理方式;另一個則是我們通過分類拆解,將拆解后的物料結合物理和化學處理方式,提煉其中有價值的金屬和非金屬的方案。” “偉翔中國”負責人王意中提到,這個方案的好處是最大限度地將有價值的成分提取出來,同時用破碎等工藝還可以最大限度保護這些產品生產商,保護他們的信息安全和知識產權。
在他看來,環保是一切廢舊手機回收利用產業的終點。如果能夠將廢舊產品輸送到規范的回收體系中,最終會產生經濟效益,讓這個產業鏈條受益。“我們甚至可以把提煉出來的金銀銅再供給到供應鏈前端制造新產品,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循環。”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