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康
青石板街由東而西,自然而成一條甬道。到了夏天,太陽直射著,一點遮掩也沒有,陽光轉(zhuǎn)換成熱浪,就在這窄窄的甬道內(nèi)翻轉(zhuǎn)。青石板已曬得發(fā)燙,人是不能赤著腳在上面行走了,只能側(cè)著身子沿商鋪屋檐的余蔭彳亍。這時只要一場雨,那青石板就會驟然降溫,由炙熱炙熱變成沁涼沁涼。這時候,你赤著腳在上面摩挲,涼意由你的腳底慢慢地傳遍全身,甭提有多么舒爽了。
暑熱難耐,那時沒有電扇,更沒有空調(diào)。一首童謠說得好,“扇子扇涼風(fēng),扇夏不扇冬。有人問我借,要過八月中”。扇子是人們消夏解暑的唯一工具。白天熱,夜晚也熱。夕陽西下時,家家都搬出竹制的涼床,擺在青石板街上,一家家的涼床如接龍似的,幾乎無間隙地連接,中間只留下僅容一人行走的通道。
各家各戶的生活就這樣在青石板街上“公開化”。晚飯時,誰家吃肉,誰家吃魚,都明明白白地擺在涼床上了。飯后,聚在一起的人們,古往今來,山野村趣,扯起了閑篇。扯累了,夜也深了,便在這青石板街上過夜乘涼。小鎮(zhèn)民風(fēng)淳樸,一夜到天亮,男男女女相安無事,酣然入睡。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边^了九月,南歸的燕子紛紛應(yīng)時而來?!盎ㄍ蕷埣t青杏小,燕子來時,綠水人家繞?!边@條小街的店鋪不少,至少也有四五十家吧,每家商鋪高高的房梁上都是燕窩,那是它們的家。春去秋歸,燕子很有歸屬感。房梁上已經(jīng)寂靜了很長時間,如今又嘰嘰喳喳地吵鬧起來。
雛燕更是吵鬧得不行,特別是老燕子為它們覓食未歸的時候,燕子窩里的雛燕大概也是餓了吧,一個個呱噪不停,甚至打鬧起來,稍不留意就被從窩里擠兌出來,掉落在柜臺上。翅膀未硬的雛燕在柜臺上蹦跶著,一副失落哀憐的樣子。店員小心翼翼地用手托起雛燕,搬來長梯,搭在房梁上,輕手輕腳地把雛燕安然送回梁上的燕子窩。
商鋪的主人從不因燕子的吵鬧生厭,反而因它們筑窩高興。中國人向以燕子筑窩為吉祥、和諧、添丁,祈愿燕子的到來給他們的生意、事業(yè)和家庭帶來興旺、發(fā)達和平安吉祥。
到了冬天,最美莫過紛紛灑灑的雪花、晶瑩剔透的冰凌。和后街的泥土地不一樣,青石板街上的雪不易融化,所以不一會兒的工夫,街上就積了厚厚一層,連道路都看不清了。雪只要一停,孩子們就會蜂擁著走上街頭,堆雪人,打雪仗,手凍得如紅蘿卜,可玩得特別歡實。
一夜過后,開門就見一根根冰凌掛在屋檐下,齊齊整整,甚是壯觀。它們都有五六十厘米長短,由東往西,兩旁的屋檐下掛滿了冰凌,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恍如行走在水晶宮中。
那時,街上沒有路燈,到了晚上整條街黢黑一片。白天房門打開,鄰居互相走動,到了晚上卻都關(guān)上了房門。姐姐比我大七歲,她小時候喜歡看熱鬧,常在皎月滿天的夜晚,和母親扯個謊,拉著我走出家門,到青石板街上看高懸藍天如圓盤般的月亮。
月光灑在青石板街上,柔柔的、亮亮的,非常溫馨。我問姐姐:“今晚的月亮怎么這樣圓哇?”姐姐告訴我,因為今天是十六嘛。她還順口念出了童謠:“初一看,一條線。初二三,眉毛彎。初五六,掛銀鐮。初七初八,像小船。初九初十,切半圓。十五十六像玉盤。”
這一晚,姐姐帶著我由西街走到東街,又由東街走到西街。發(fā)現(xiàn)月亮一直跟著我們走,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我不解地又問姐姐:“月亮怎么老是跟著我們呀?”姐姐說:“月亮在照應(yīng)我們啊,要我們回家了?!被丶业穆飞?,姐姐教我又念了一首童謠:“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袋里裝著兩只蛋,送給月亮當早飯?!?/p>
故鄉(xiāng)的青石板街,是我們這些與共和國年齡不相上下的人難以抹去的記憶,它早已先后被三合土路、水泥路所替代,轟轟烈烈地走入了歷史,成為一代人的夢中風(fēng)景。寬廣平坦的馬路,當然勝過狹窄的青石板街?;貞浽?jīng)的青石板街,是在回憶走過了的櫛風(fēng)沐雨的歲月,回憶自己曾經(jīng)擁有過的錦瑟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