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文
摘要:基層治理是國家整體治理的一個重要部分,以提升網格化管理能力為切入點,推動基層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帶動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是新時代需要思考的問題。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中網格化管理存在網格員隊伍建設落后、網格化管理平臺有待完善、部門之間聯動機制有待銜接、對網格管理認識不到位等問題,從配齊配強網格隊伍、完善網格平臺建設、加強宣傳動員力度、健全網格管理制度、推進“無訟網格”模式等方面提出優化對策。
關鍵詞:基層矛盾糾紛;網格化管理;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10
推進多層次多領域基層治理,提升社會治理水平,要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陳輝指出,“網格+調解”是指在特定的網格地域空間內,通過說情、講理等相對柔和的方法,以平等溝通為基礎化解群眾之間產生的矛盾糾紛,矛盾雙方自愿達成彼此認可的調解協議,運用網格使基層矛盾糾紛得以化解的治理模式。網格化管理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中起著重要作用,如何規范網格化管理,推進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1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中網格化管理的現實需求
1.1基層矛盾糾紛的特點
1.1.1矛盾糾紛數量多
2020年,Q縣法院共受理各類訴訟案件2640件,民事案件2200件,占比83.3%。2021年,Q縣法院共受理各類訴訟案件3650件,民事案件3120件,占比85.5%。2022年,Q縣法院共受理各類訴訟案件3342件,民事案件2828件,占比84.6%。與2021年相比,2022年民事案件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占比依然較高,矛盾糾紛數量仍然比較多。
1.1.2多元化解矛盾糾紛不順暢
近年來,群眾的意識逐步增強,基層治理方式漸趨多樣化。Q縣雖然對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進行了探索,但各個化解矛盾糾紛的參與主體之間存在溝通配合不順暢,缺乏強有力的主體進行統籌,矛盾糾紛不能及時得到化解。基于這種現狀,各主體可能存在推諉扯皮現象,最終激化矛盾,不利于基層治理。
1.2網格化管理助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的優勢
實現社會治理重心、資源向基層一線下沉是進行網格化管理的初衷,通過源頭治理,使得基層群眾的真實訴求和組織的關切得到反映、回應,在基層發生的矛盾糾紛得到解決,將風險化解在萌芽狀態,提升社會治理的精準性。網格員了解且熟悉網格區域的基本情況、人員底數、家庭戶數,這是基層矛盾糾紛得到有效化解的保障。
2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中網格化管理現狀
2.1搭建網格化平臺
隨著網絡的全面普及,智能手機在生活中應用越來越普遍,群眾通過手機獲取外界信息,也可以向外界分享信息。為有效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滿足人民群眾對網絡化、便捷化的需求,充分發揮“大數據+網格化”的社會治理作用,Q縣搭建網格化工作平臺,建設網格化服務管理系統,鄉鎮負責網格力量配備,明確村干部為網格指導員、村書記為網格長、村兩委副職為專兼職網格員,村小組長等為輔助網格員。鄉鎮派出所、司法所、社會律師等多力量先后入駐,聯動辦公;輻射管理所轄行政村,基本形成“鄉鎮管村、村管網格”的二級體系,實現矛盾糾紛調解、民生事項辦理等工作一站式辦理,及時掌握更新基層動態信息。
2.2組建網格員隊伍
目前,劃分城鄉網格1523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4595人;劃分專屬網格1152個,配備專屬網格員1152人;劃分專項網格425個,配備專項網格員307人,通過“看、采、收、管”方式,實施基層治理,這些網格員摸排基層矛盾糾紛并及時進行有效化解。
2.3建立網格管理制度
在深入基層調研、征求多方意見的基礎上,制定《關于全面深化Q縣網格化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有條不紊開展網格化管理工作。出臺《網格化助力訴源治理的實施細則》,為網格員參與矛盾糾紛化解提供了制度支持,為推進訴源治理工作向縱深開展奠定了基礎。
3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中網格化管理存在困境分析
3.1網格員隊伍建設落后
在鄉鎮層面,網格員隊伍承擔著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等繁雜任務,用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的精力有限。同時,擔任網格員的多為編制外人員,綜合素質與編制內人員相比有很大差距。在村級層面,網格員普遍存在年齡比較大、文化程度低、信息技術水平低等問題。如S鎮村民小組長擔任網格員的情況比較多,普遍為初中文化,有的網格員運用智能手機的能力不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有比較先進的網格管理系統,網格員的作用也很難充分發揮。
網格員隊伍因種種因素的影響缺乏穩定性。定位模糊。從身份自我定位上看,網格員承擔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其選拔和聘用由組織部門或政法部門全權負責,在身份的自我認定上并未想過真正深入群眾內心。社會認可度低。網格員直接對接群眾,但由于群眾不了解這一職業,網格員采集信息時難以獲得他們的配合、支持和理解,工作進展不順導致網格員對自身社會地位缺乏信心,有礙治理工作的推進。缺少專業化培訓。在基層,由于網絡、人員等條件的制約,缺少職能部門對網格員進行培訓和指導,網格員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也較為落后。對于新納入網格的網格員而言,對基層情況不了解、業務不熟悉;對于有經驗的人員而言,管理方式比較傳統,缺少動態更新網格的理念,工作責任心不夠,沒能切實做到為群眾提供優質的網格化服務。
3.2網格化管理平臺有待完善
網格化管理是網格員利用網格化工作平臺摸排基層矛盾糾紛并及時進行有效化解,但由于都是人工錄入,有時很難做到各項信息非常精準。群眾配合網格員工作的少,所在轄區的戶籍人口有變化時,群眾不能及時報備,網格員也未能主動實地檢查,網格平臺更新慢,導致矛盾糾紛化解信息摸排不及時。綜治中心是進行網格化管理的載體,上級管理部門未能有效統一調度網格化管理,引發各部門對網格化管理的輕視,彼此之間信息孤立和行業壁壘的問題比較嚴重,難以形成管理合力,無法形成整體共治的格局。除此之外,網格化管理平臺依然以上級需求作為研發導向,個別功能設計嚴重偏離村內實際需求,整體上不利于網格化平臺的深度拓展和應用。
3.3部門之間聯動機制有待銜接
林暉以福清市為例,指出網格化治理存在“塊”的問題,各部門之間形成的合力不夠。具體表現在網格化治理過程中,橫向部門之間存在各自為政的情況,各部門之間的管理體制難以理順。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中,網格化管理有綜治部門的工作人員、派出所的警務人員、法庭的審判輔助人員、司法所的調解員、村內的網格員等多種角色,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網格與綜合網格管理尚未融為一體,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在矛盾糾紛化解中既浪費了人力,又沒有形成聯動合力,調解工作也難以落地見效。
3.4對網格管理認識不到位
Q縣推行網格化管理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讓群眾能夠融入網格,便于表達自身的訴求,提高生活質量,增強所在地區的歸屬感。在實踐中,Q縣并沒有對網格化管理進行充分宣傳,群眾不了解甚至從未聽說“網格化”這一治理新模式,群眾對自己具體屬于哪個網格、找哪個網格員辦事、有事情如何找到網格員并不清楚。群眾對網格化管理認識不到位,參與基層治理的意識淡薄,缺少矛盾糾紛就地化解的主動性與積極性。Q縣網格化管理的成效也將影響網格基層治理人員的積極性。
4提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中網格化管理對策
4.1配齊配強網格隊伍
網格員是基層治理工作落到實處的保證,因此有必要構建一支職業素養高且穩定的網格員隊伍。要有針對性地提升網格隊伍水平,設計專門的課程強化網格員培訓,使得專職網格員隊伍能積極履行工作職責,同時具備較高的與群眾溝通的能力。應該定期向重點網格選派年輕干部,使之得到鍛煉。群團組織與群眾聯系密切,要鼓勵、動員其參與網格化管理服務,為之提供參與網格化管理的多元渠道、途徑,進一步明確群團組織在網格化管理服務中的職能、定位,在構建“部門+智慧網格”工作機制中認真聽取和采納青年網格員、巾幗網格員、“兩代表一委員”的建議,不斷拓寬群團組織參與網格化管理服務的渠道。目前很多網格員已與時代相脫節,缺乏信息化意識,多是因為其素質能力差、學歷水平低、年齡偏大造成的,應該盡快補充高學歷且懂信息化建設的人才,尤其是年輕社會工作者。全面落實“優先”政策,優先考慮將表現優秀的網格員發展成為黨員,或是作為村“兩委”后備庫,在不影響公平性、公正性的前提下,招錄鄉鎮工作人員、事業編、公務員時適當傾斜網格員,以達到對專職網格員進行激勵的作用,使之自始至終專注于本職工作、開拓進取、主動學習。鼓勵網格員利用業余時間提升學歷水平,同時在資金、政策上給予網格員幫助、支持,切實增強其綜合素質。
4.2完善網格平臺建設
逐層落實網格化建設工作,保證每位網格員都清楚自己的定位。在我國社會管理體系中,網格化管理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組織建設得以穩步推進,社會管理不斷前進的基石。作為政府管理的補充,網格化管理能夠增加政府處理各類社會問題的主動性,通過在基層化解群眾訴求減輕上級政府的社會治理壓力。網格化管理建設要取得成果,就必須保證信息報送的暢通性,這就要求網格員認真對矛盾糾紛進行排查。在網格化管理建設期間,各級網格長要定期對本網格內的社會綜合治理情況進行溝通、上報,定期進行聯席會商,為工作的持續推進指明方向。網格員是與群眾接觸最多的基層層面,要提醒他們利用此優勢,通過提供便民服務、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宣傳政策知識等手段及時發現和化解矛盾。對于復雜的矛盾糾紛,應先上報。網格化管理平臺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基礎上,基層群眾的基礎數據較為豐富,應進一步深挖數據庫信息的價值,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健全信息化的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網格體系,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服務下沉到基層,群眾的基礎信息全部覆蓋到網格。
4.3加強宣傳動員力度
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網格化管理需要網格員、群眾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確保群眾能夠及時了解上級的政策信息,精準表達自己的訴求。一方面,加強網格化管理宣傳力度。充分發揮網格員宣傳作用,開展“我的網格我宣傳,矛盾糾紛我化解”專項行動。利用村內廣播、宣傳欄等宣傳政策。另一方面,打造網格化管理宣傳陣地。利用各村微信群,傳播政策聲音,加強群眾與網格員之間的溝通交流,采取“線上解答、線下辦理”的方式,提高為群眾辦事的效率,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與此同時,可邀請群眾參與監督,增強群眾對自身角色的認識,明確自己在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中參與網格化管理的重要性,主動配合網格化管理工作。
4.4健全網格管理制度
在“楓橋經驗”指導下,形成黨委統籌全局、協同其他各方力量,政府整合資源,形成共治共管的格局,使得網格化治理中心指揮協調的權威性得到充分體現。實現網格化管理與相關制度的結合,還要突出其在各年度組織工作重點的地位,確保承擔網格化工作的各責任部門在規定的時間內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年末基層黨建述職評議應包含網格化管理成效內容;定期對基層黨建和網格化管理工作進行專題研究,第一時間對相關問題進行研判、處理。立足農村工作實際進行網格化管理,進一步明確相關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組織結構、網格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工作標準、工作流程、監督考核等,以規范網格化管理工作,提升其精準性。
4.5推進“無訟網格”模式
探索嘗試“無訟網絡”模式,改善化解效果。每一個村居網格都應該對矛盾糾紛做到事前預警排查,對于已經發生的,要第一時間調處,形成“無訟網絡”。通過法官等政法部門人員與網格員結對,改善網格員矛盾調處效果。在不影響村民自治、鄉村振興工作的基礎上,在當地消化矛盾糾紛。在基層社會治理框架下,通過協同合作,于訴外化解糾紛矛盾,降低訴訟率。合理劃分縣、鄉、村、組四級網格,為群眾提供便民服務,使得人們出門就能找到化解矛盾糾紛站點,形成一種“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矛盾糾紛化解網絡。
參考文獻
[1]陳輝.“網格+調解”何以化解基層矛盾?——以南京市為例[J].行政論壇,2023,30(03):5663.
[2]梁崇.網格化管理中多元社會主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存在的難題與破解——以K市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3,35(04):3843.
[3]林暉.網格化治理的基層實踐研究——以福清市為例[J].福州黨校學報,2022,(04):9296.
[4]伊慶山.基層治理中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實踐經驗與問題破解[J].領導科學,2022,(02):9297.
[5]萬華穎.新時代基層網格化治理的運行邏輯與優化路徑[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3(06):104112.
[6]徐華.基層社會治理視角下的網格化管理與服務研究——以海陽市為例[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21,(0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