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乂琳 賈志杰 吳戈
摘要:“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合作不斷深化、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對民航領域國際化專業人才,特別是管理類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強化“一帶一路”國家民航國際化專業人才教育培訓合作,既是“一帶一路”國家教育對外開放合作的重要領域,也是深化民航業合作、促進“一帶一路”民航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本文重點針對“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管理類人才培訓,從做好培訓需求分析、搭建多元培訓課程、重視課程培訓考核、完善培訓制度保障等4個方面提出了培訓方案設計框架,以期提供經驗參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民航業;管理人才;培訓方案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21
0引言
“一帶一路”建設是應對世界百年變局、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縱深推進國際合作的重要倡議。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通”領域廣泛開展合作。2023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宣布了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將“一帶一路”合作向縱深推進。航空運輸的特定屬性,決定了民航業在“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十三五”規劃以來,中國民航積極推動民航領域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多維空中走廊正在加快構建。
在我國民航的積極引領下,“一帶一路”國家對民航行業的認可度也在提高,促進區域民航業發展的氛圍也在逐漸形成,目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103個國家簽署了雙邊航空運輸協定。當前,民航業運行規模及前景趨勢正在發生巨大變化,世界航空運輸需求量總體呈周期性上升,迫切需要進一步拓展服務能力、提升服務質量,民航市場對于航空領域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目前,學者們對于“一帶一路”國家民航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航線互聯互通、合作交流、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而對于教育合作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本文分析了“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發展趨勢,梳理了民航產業國際化人才的主要需求,重點針對民航管理類人才的教育培訓進行探討,以期對深化“一帶一路”國家國際化人才教育培訓合作,特別是管理類專業人才培訓合作提供有益參考。
1“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分析
1.1“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發展概況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公布的160個“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數據。2017年—2021年,“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航空貨運量分別為1167.81萬噸、1207.51萬噸、1194.14萬噸、1011.91萬噸、1272.8萬噸,“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航空客運量分別為17.44億人次、18.54億人次、19.31億人次、6.94億人次、7.98億人次。2020年年初,發生了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民航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從民航業發展主要指標看,新冠疫情對民航客運沖擊較大,對航空貨運的影響相對較小,2021年民航業發展實現快速復蘇。
其中,2019年航空貨運量達1194.15萬噸,航空客運量19.31億人次,分別占全球民航貨運量、民航客運量的20.73%、43%。從國家收入水平來看,“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發展水平與國家經濟實力高度正相關;從地區分布情況看,東亞與太平洋地區、歐洲與中亞地區民航業發展較好,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民航業發展相對落后。
1.2“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深化推動“一帶一路”國家合作聯系更加緊密,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賦能民航產業發展,以及民航技術進步,民航業運行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發展潛力巨大。未來一段時間,旅客量、貨運量、客運距離等將進一步擴大,民航服務領域和服務范圍也將擴大,預計“一帶一路”民航業的發展前景將會非常可觀。根據IATA預計,2040年前全球將新增乘機人次39.4億人。根據波音統計,2041年全球機隊數預計達到47080架,相比2019年將增加82%。
隨著“一帶一路”民航領域合作的不斷深入,“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民航局或者空管機構計劃或者正在拓展服務能力和規范民航環境,在民航監管、空中交通管理及技術運行等方面研究設計新規范,創新運營方式和營銷模式,將進一步提升“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的安全性和運營效率,共同推動促進“一帶一路”民航業高質量發展。
1.3“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國際化人才需求分析
“一帶一路”國家眾多,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法律制度、溝通方式存在較大差異,隨著民航業合作的不斷深化和市場規模的擴大,各國民航市場對于航空領域的國際化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大。根據民航局、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時期推進“空中絲綢之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未來一段時間“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領域合作,圍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將在深化國內航空樞紐開放發展、航線網絡互聯互通、民航基礎設施領域合作、科技創新合作、規則標準聯通、人文交流合作、國際貿易合作、合作平臺建設等8個方面深入開展,需要專業化國際人才,特別是管理人才。
首先,政策溝通需要國際化高素質管理人才,在參與跨國協商、民航合作規劃對接、民航經貿合作談判等重要活動中,對具備國際化視野且具備合作規劃、市場開拓、商務談判、項目管理等民航專業能力的高素質管理人才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其次,設施聯通需要專業技術管理人才,在航空網絡、創新平臺建設等重大項目建設上需要明規則、懂技術、能創新、善經營的技術型管理人才。再次,貿易暢通需要經貿管理人才,在深化民航領域經貿合作中需要懂經濟、會經營、善溝通的專業經貿管理人才。最后,民心相通需要交往能力強的管理人才,民航領域涉及廣泛的跨區域、跨文化交流,需要有一批具有較好國際交往能力的專業管理人才。
2“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管理類人才培訓方案探討
管理類人才是“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發展的基礎,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規模的壯大,對管理類人才的需求缺口也將擴大,加強對“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管理類人才的培養和教育培訓也就越迫切,研究“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管理類人才培訓方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1做好培訓需求分析
做好培訓需求分析是高質量完成“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管理類人才培訓方案的起點。重點是要掌握培訓對象水平、掌握存在問題、明確培訓任務,有針對性地設計培訓課程,達到培訓目的。
首先要認真開展需求調研,通過訪談交流、問卷調查、培訓測評等多種方式對培訓學員進行調研,掌握學員的真實水平。分析學員的背景,包括工作內容、年齡層次、學歷層次、課程偏好、能力需求等內容,還需了解學員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精力等背景。其次要掌握存在問題,通過對前期的調研進行分析,結合培訓主題,梳理分析培訓學員在業務技能、管理、職涯發展等各領域存在的問題。最后,確定培訓任務,以培訓方需求為終點,以學員現有水平為起點,以二者之間的差距為培訓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解決問題確定培訓任務,設計和設置培訓課程。
2.2搭建多元培訓課程
管理類人才培訓不同于技術人才培訓,對學員的能力要求更加綜合,在培訓需求分析基礎上,應搭建多元培訓課程。在課程選擇上,一方面要注重民航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傳統管理學理論的學習。同時,管理學知識往往應用性較強,為了提高學員在實踐過程中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應開設一定比例的實踐課程。針對“一帶一路”國家民航業管理類人才的培訓是傳播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效平臺,是提高我國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在課程設置時應秉承讓其他國家和地區更好地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和理念的目的,開設部分我國傳統文化課程,以便進行更廣泛的文化交流互鑒。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的培訓方案構建了包括“中國傳統文化”“國際民航形勢、法規、安全基礎知識”“民航管理專業基礎知識”“管理能力專業知識”“領導力專業知識”“管理能力綜合實踐”,以及“民航運行管理及中國制造校外觀摩綜合實訓”在內的7個模塊的培訓課程,各模塊相關培訓內容如下。
(1)中國傳統文化:主要對中國國情和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進行介紹。
(2)國際民航形勢、法規、安全基礎知識:主要介紹相關民航國際組織機構及其關系,國際民航法規、發展現狀以及安全形勢。
(3)民航管理專業基礎知識:主要介紹航空公司收益管理、航線網絡以及航站樓、航空港、航空物流規劃等民航專業類的管理知識。
(4)管理能力專業知識:主要介紹傳統管理類專業知識,屬于管理類通識課程,包括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相關知識。
(5)領導力專業知識:主要介紹領導藝術的核心理念與藝術,員工勝任模型,執行力等領導力相關內容,通過理論與實踐案例的研討,提升學員的領導能力。
(6)管理能力綜合實踐:以實踐導向為基礎,主要講解管理沙盤模擬,商業數據分析,政策分析等相關實踐模擬內容,通過構建仿真的環境模擬,為學員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
(7)民航運行管理及中國制造校外觀摩綜合實訓:以實踐導向為基礎,通過對我國管理局,航空公司、機場運行的參觀實習,深入了解我國民航的管理體制,實際運作流程。
2.3重視課程培訓考核
課程培訓考核是檢驗課程培訓是否有效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國家民航管理類人才培訓不同于國內的本科、研究生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成人培訓,有其特有的特點。首先,“一帶一路”國家民航管理類人才培訓屬于國際合作培訓,培訓過程中一方面要傳遞相關知識,另一方面也要重視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其次,此類培訓的對象是即將或者已經從事行業工作的相關人員,在培訓過程中要注意行業背景和相關知識的融合。最后,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培訓方式不應局限于線下面對面的授課,可以更多考慮線上教學模式。基于這些特點,建立適用于“一帶一路”國家民航管理類人才培訓的考核模式尤其必要。
本文提出的課程培訓考核分為師資考核和學員考核。師資考核主要是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效果考核,分為師德師風、課堂實踐教學能力、研究創新能力以及綜合育人能力4個方面。分別對教師的個人品德、課堂教學表現、教學內容、形式的創新度以及對學員的相關指導等全方位進行考核,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學員考核是對參訓學員的知識掌握、能力提升考核,主要采用課堂表現、卷面分數衡量。課堂表現方面的考核比較靈活,通過學生課堂發言、實踐操作等各方面對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打分。卷面分數分為培訓前分數和培訓后分數,通過兩個分數的差額,了解學生在整個培訓過程中的變化。
2.4完善培訓制度保障
培訓制度的完善是整個培訓能否順利進行的基礎。首先,為培訓提供高質量的師資保障。“一帶一路”國家民航管理類人才培訓面對的是國外即將或已經從事民航相關工作的管理人員,在培訓師資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需要精通英語,能夠全英文授課;另一方面,教師需要一定的行業實踐經歷,更好地將行業相關知識和管理類的理論知識結合。因此,不能僅僅依靠一位老師來完成一門課程,課程組的設置能夠更好地完成此類培訓教學任務。課程組中的教師各司其職,共同開發課程教學大綱,制作課件、課程試題庫、案例集等,再由英語水平較高的教師完成授課。此方式能夠充分利用各位老師的專長,為學員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要積極尋找外來智力支持,民航局、各航空公司以及其他高校等有不少相關行業類專家,在具體培訓實施過程中,可聘請專家前來授課,豐富課程培訓內容。
其次,加強培訓后勤服務保障。“一帶一路”國家民航管理類人才培訓的學員來自海外,這也為培訓的實施帶來了挑戰,為了順利開展此類培訓,必須具備完善的后勤服務保障。一是成立培訓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師資、實踐調研等工作。二是實行班主任制度,為培訓班配置1到2名班主任,負責培訓班學員的日常管理、課程安排等。三是安排專門人員統籌負責培訓班教師、學員的交通、住宿等事宜。各方人員充分溝通協調,共同解決培訓中面臨的各種問題。
最后,完善教學管理措施。一是成立教學督導組,對課程教學質量進行管理。二是堅持小班教學,有利于教師對學員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和課堂的溝通討論。三是出臺學員管理規定,對學員的日常管理、課堂紀律加以明確,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的同時,保證他們的安全。
3結語
推進“空中絲綢之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對民航國際化管理類人才的需求將進一步加大,深化“一帶一路”民航管理類人才培訓,對于促進“一帶一路”民航合作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開設民航國際管理人才專題培訓,不斷豐富完善課程體系,對于進一步加強國際管理人才培養具有現實意義。本文提出的培訓方案框架,提出做好培訓需求分析、搭建多元課程體系、強化課程培訓考核、完善培訓制度保障,將有助于提升培訓質量、提升培訓效果、達成培訓目標,為下一步深化“一帶一路”國家管理類人才培訓拋磚引玉。
參考文獻
[1]李峰,徐兆梨.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程度測量及對策[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2(2):5057.
[2]姚勤華.中緬交通互聯互通現狀與前景分析——以云南基礎設施建設為視角[J].社會科學,2017,(5):2537.
[3]余俊杰,支宇鵬,陳禹帆,等.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測度及動態演進[J].統計與決策,2020,36(19):5659.
[4]廖曉鍵.“一帶一路”背景下中醫藥院校對外文化傳播交流策略[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7):3234.
[5]史海英.對“一帶一路”國家來華留學生的全英文課程教學策略探討——以微觀經濟學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15):24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