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是學前教育階段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而繪本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載體。教師應提高對繪本的重視程度,通過了解幼兒的實際需求選擇繪本,而后通過觀察插圖、巧設問題、角色扮演、親子共讀等方式加深幼兒對繪本內容的理解,為他們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做好鋪墊。簡要分析影響幼兒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因素,針對具體的教學提出幾點策略,以供廣大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自主閱讀能力
作者簡介:吳佳琦(1996—),男,江蘇省南通市五山小學幼兒園。
由簡短的文字和有趣的插圖組成的繪本,與傳統意義上的圖書相比,更符合幼兒的身心發育特點,更有利于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包括綜合考慮幼兒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語言基礎來選擇繪本,根據具體的插圖或故事情節展開多元化的互動,在激發幼兒閱讀興趣的同時使他們學會思考。這對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可以起到促進作用。
一、影響幼兒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因素
(一)繪本內容
通常情況下,幼兒在繪本閱讀學習中有兩種選擇:一是閱讀自己挑選的繪本,二是閱讀教師準備的繪本[1]。筆者經過觀察發現,幼兒閱讀自己挑選的繪本時往往會更加專注,帶著更加高漲的熱情去主動分析其中的文字和插圖,從而有效提高自主閱讀能力。如果繪本內容與幼兒的心理預期不符,那么他們極易產生倦怠、敷衍等心理,無法全身心地投入閱讀。可見,繪本內容是影響幼兒自主閱讀能力提高的因素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選擇繪本,確保繪本內容能夠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踴躍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班級內部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二)閱讀方法
幼兒受思維和理解能力發展的限制,在閱讀時大都習慣從圖片中獲取信息。這說明閱讀方法對培養其自主閱讀能力具有一定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彌補傳統授課模式的不足之處,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等方式探究繪本內容,根據色彩搭配、角色表情等猜測故事主要情節,充分鍛煉幼兒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并且發揮按順序閱讀、跳躍式閱讀等不同的閱讀方法對幼兒閱讀效果提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
(三)思考過程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思考的重要性,關注幼兒的思考過程,為他們提供正確的閱讀思路。幼兒能否圍繞所讀的繪本內容展開思考,決定了其自主閱讀能力能否獲得發展。這就意味著教師要留意幼兒的課堂反饋,鼓勵他們分享自己對繪本的理解,幫助他們逐漸掌握正確的閱讀和思考方法,以此提高繪本閱讀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急于介紹繪本內容,而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幼兒結合現有的知識進行自主分析,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化理解。
(四)語言輸出情況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也是語言輸入的一種表現。與單一的語言輸入相比,將語言輸入與輸出相結合更能鍛煉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將語言輸入與輸出相結合”是指幼兒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所讀的內容,在表達的過程中有效加深對繪本的理解。由此可見,語言輸出情況也是影響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發展的一個因素。借助這個因素不僅能檢驗他們的閱讀成果,還有利于增強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因此,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語言輸出的機會,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
二、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的具體策略
(一)了解需求,根據幼兒特點選擇繪本
受成長環境、智力發育情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幼兒之間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對此,教師應全面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選擇個性化的繪本資源,為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做好準備[2]。在選擇繪本時,教師要重點關注幼兒的認知特點,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繪本讀物,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入園的時間較短,較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為小班幼兒選擇符合他們身心發育規律的童話類繪本或關于動物的繪本等,使他們在興趣的驅使下形成獨立意識。例如,閱讀《爸爸媽媽和我的一天》這本貼近幼兒生活的繪本,可以讓幼兒知道爸爸媽媽每天的日程安排以及自己為什么要去幼兒園,逐漸增強他們的自主閱讀意識。用小班幼兒易于接受的繪本開展教學,能夠彰顯科學選擇繪本對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深遠影響。
對于中班幼兒來說,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閱讀能力有所提升,他們能夠自行分析簡單的故事情節。教師可以為中班幼兒選擇一些內容豐富的繪本,讓他們在獨立思考中鍛煉自主閱讀能力。例如,《愛哭的貓頭鷹》《最好的面包店》等繪本涉及多個角色,且故事情節有趣。閱讀這些繪本可以改變幼兒對閱讀的固有認知,讓幼兒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對待繪本閱讀,使其自主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他們的求知欲十分旺盛。教師在對大班幼兒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時應適當增加閱讀難度,利用不同題材、不同類型的繪本開闊幼兒的眼界,或者可以直接詢問幼兒他們想要閱讀哪一種類型的繪本,給他們自主選擇的機會,切實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繪本閱讀的教育價值。例如,瑪蒂娜故事書共有55冊,講述了主人公在學習、交友、運動等過程中的經歷。閱讀這套繪本能夠全面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自主閱讀中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觀察插圖,通過想象傳授閱讀方法
為了實現培養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教學目標,教師應傳授相應的閱讀方法,使他們掌握提取信息、分析圖畫的基本技能[3]。在實際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帶領幼兒觀察插圖,根據畫面內容推測故事的主要情節或角色關系,而后逐漸理清閱讀順序,真正理解繪本傳達的思想感情,以此提高幼兒的自主閱讀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當幼兒剛開始閱讀繪本時,教師要合理把控幼兒觀察插圖和理解文字的時間,在恰當的時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避免幼兒出現閱讀無目的等情況。這樣一來,幼兒便能掌握正確的閱讀順序和方法,在激發想象力的同時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以繪本《當我睡不著的時候》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介紹完繪本標題后,帶領幼兒共同觀察插圖,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第一幅插圖的內容(主人公坐在一張單人床上,她的身后放著一只兔子玩偶,地板上凌亂地擺放著皮球、盒子、人偶等玩具)。而后,教師引導幼兒展開想象,圍繞“自己睡不著時會想些什么”進行自由討論。于是,幼兒紛紛說出自己的觀點。有的幼兒說自己會數綿羊,數著數著就睡著了;有的幼兒會暢想二十年后的自己;有的幼兒則說自己會想起白天發生的事情。然后,教師繼續帶領幼兒從不同視角分析其他插圖的內涵,逐步理清故事情節。可見,采用觀察插圖的方式能夠使幼兒學會根據插圖內容猜出繪本主要講述的事情,從細節入手分析故事情節,掌握更多有效的閱讀方法,充分鍛煉想象力,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巧設問題,在圖文結合中學會思考
在傳統的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考慮到幼兒聽課時的感受,省略了課堂互動環節,導致他們不能理解繪本主題,最終的教學效果受到影響[4]。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增強幼兒的探究意識,教師要轉變授課方式,根據繪本內容提出多樣性的問題,引導幼兒結合圖畫和文字展開思考。由于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因此在課堂互動環節,教師可以巧設問題,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踴躍分享自己的想法,經過探討得出結論,使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和自主閱讀能力得到同步提升,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充分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不斷挖掘他們的個人潛能。
以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為例,該繪本的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在理解繪本內容的基礎上,感知不同動物的嘴巴和牙齒形狀的差異。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繪本有關的動畫,引導他們思考“這塊看起來很好吃的大餅是誰做的呢?”“小豬在做大餅的時候,發生了什么?”等問題,以此使幼兒的注意力保持集中,為幼兒提供閱讀思路,保證后續活動的有序進行。其次,教師讓幼兒根據插圖和文字,一邊閱讀,一邊思考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大餅上的牙印究竟是誰留下的,以此引入該故事的其他角色—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再次,教師繼續提出問題:“你覺得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說說你的理由。”同時,教師在大屏幕上展示不同動物的牙印。最后,教師以“請你們一起說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這句話來收尾。可見,采用巧設問題的方式能夠使幼兒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感受到故事情節的趣味性,經歷探索真相的全過程,在無形中增強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自主閱讀能力。
(四)角色扮演,在趣味表演中深化理解
游戲是繪本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不僅能調動幼兒的閱讀熱情,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幼兒深化對繪本內容的理解,達到預期的閱讀效果。教師應利用游戲教學的優勢,根據繪本內容組織多種類型的課堂游戲,吸引更多幼兒參與其中。通常情況下,繪本故事會包含多個角色,作者會以不同情節的設計突出這些角色的特點。所以,教師可以組織角色扮演的游戲,讓幼兒自行選擇喜歡的角色,在展現故事情節之余適當加入對話,在親身體驗中與各個角色產生共鳴,切實提高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要想順利開展角色扮演游戲,需要幼兒認真閱讀繪本,掌握故事主要情節和不同角色之間的關系,并嘗試對繪本內容進行創新(但不能偏離主題)[5]。
以繪本《跳芭蕾舞的牛》為例,教師所設定的閱讀活動目標是根據角色的表情、動作等,推測角色的心理活動以及情節的變化,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在幼兒進行角色扮演之前,教師引導幼兒根據現有素材自行創編劇本,如:農場里有一頭特別喜歡芭蕾舞的牛,它常常收看關于芭蕾舞的電視節目。夜晚來臨之后,牛偷偷學起了芭蕾舞。羊和鴨子發現后告訴了其他動物,它們都紛紛嘲笑牛。而爺爺一直支持牛的夢想,還給它買了一件漂亮的芭蕾舞裙。牛在不斷的努力下終于學有所成,成為著名的芭蕾舞演員。而后,幼兒每四人為一組,進行牛、羊、鴨子、爺爺四個角色的扮演。通過在趣味表演中與組員的協作,幼兒進一步理解了繪本內容,充分體會到繪本的魅力。
(五)親子共讀,借助家長力量指導閱讀
家庭作為幼兒的另一所學校,對幼兒的成長、發育起著重要影響,而家長在這所學校中扮演著教師的角色。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并不只是幼兒園和教師的責任,還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在集體閱讀、角色扮演等活動結束后,教師應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告知家長幼兒的真實學情,鼓勵家長以親子共讀的方式鞏固幼兒的學習成果,使幼兒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在教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提高自主閱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供繪本資源,借助家長的力量指導幼兒的閱讀,促進幼兒的全方位發展。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根據幼兒在幼兒園里閱讀的繪本,與幼兒進行交流,如在接幼兒回家的路上詢問幼兒:“今天你在幼兒園里讀了哪本繪本?這本繪本主要講了什么內容?你喜歡這個故事嗎?”這樣,幼兒在復述故事情節的同時可以鞏固所學內容,起到良好的復習效果。
另外,教師還要選擇一些適合親子共讀的繪本供家長自由選擇。在閱讀過程中,家長應以朋友的身份和幼兒進行溝通,使他們展現真實的閱讀狀態。在讀到有趣的片段時,家長可以讓幼兒對角色的動作進行模仿,如模仿繪本《小熊的尾巴》中的小熊倒立、翻跟頭、打滾的動作。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幼兒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全身心投入閱讀中,高效完成閱讀任務。并且,幼兒能在家長的陪伴下切實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逐漸養成每日閱讀的良好習慣,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強化自主閱讀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教師應從繪本的選擇入手,根據幼兒特點開發繪本資源,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閱讀素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繪本為中心引發幼兒思考,關注幼兒的語言輸入與輸出過程,促使更多幼兒參與到閱讀中,并發揮親子共讀的優勢,真正促進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成溢 . 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提升幼兒自
主閱讀能力的策略[J]. 教育界,2023(36):95-97.
[2]林昱婷.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提升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師,2023(33):81-83.
[3]季璇.繪本閱讀教學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3
(7):80-81.
[4]劉靜.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提升路徑分析[J].好家長,2023(21):15-17.
[5]崔靚靚.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3(24):14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