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劉芬 張東旭
摘要:建立并實施科學有效的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提升課程教學水平的關鍵舉措。本文結合安徽大學高級財務管理課程特點及教學質量管理實踐,對如何構建基于PDCA模式的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進行系統分析和總結,以期彌補現有文獻對課程層面教學質量管理研究的不足,也可為校內其他課程以及兄弟院校的同類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級財務管理課程;PDCA模式;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55
0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適時啟動并且積極推進國家“雙一流”建設,將“培養一流人才”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雙一流”建設的基本目標。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對培養一流人才方陣提出具體要求:“建設一流大學,關鍵是要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重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庇纱丝梢姡嫣岣呓逃|量是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核心任務,也是高等學校發展的生命線。學術界及各大高校圍繞如何建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進行了大量研究、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果,但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現有文獻大多關注學?;驅I層面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缺乏對課程層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探究。
課程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只有確保每門課程的教學質量,才能保障高校的整體教學質量及最終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張彥春和王孟鈞,2012)。因此,課程是保障和提升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是教學質量邏輯鏈條的起點(潘懋元和周群英,2009),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應以課程建設為基礎。課程建設是指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根據課程體系設置及各課程特點,通過合理配置及培養課程教學團隊、科學設計及組織安排教學內容、恰當選擇或建設教材及參考資料、正確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及手段等一系列建設活動來提升課程教學效果。為了確保課程建設順利進行并取得良好成效,需要構建一套科學合理,兼具可操作性的基于課程層面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1基于PDCA模式的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構建
PDCA模式最早由美國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現已被廣泛應用于企業等組織全面質量管理。P、D、C、A4個英文字母分別是PLAN、DO、CHECK、ACT4個單詞的縮寫,代表全面質量管理的四大環節,分別是計劃(包括活動目標的確定及規則標準的制定)、執行(針對計劃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并運行)、檢查(監測計劃執行的情況、評估效果并找出問題)、處理(對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改進)。PDCA模式秉承循環控制的思想,建立了一套周而復始、循環往復、不斷改進、逐步提升的產品質量控制體系(李貞剛等,2018)。與企業產品生產經營類似,高校課程建設也需要以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人才為導向、以社會及用人單位滿意為遵循、以教學服務質量及品質的持續提升為目標。因此,本文嘗試借鑒PDCA模式構建高校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具體而言,基于PDCA模式的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課程規劃。首先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課程教學質量標準進行建設,其次根據課程教學質量標準對課程建設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手段與方法、教學團隊、課程資源、考核方式等方面作出全面規劃并開展審查論證。
第二,課程教學。課程教學是課程建設規劃的執行過程,是教學質量形成的第一環節,也是影響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最關鍵因素。一方面,教師應根據課程特點及學生情況,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及手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完美呈現課程內容。另一方面,教師是教學質量保障的首要責任人,教師應關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分析其中的原因,不斷提升課程質量。
第三,監控評估。監控評估指相關責任主體對課程教學過程及成效進行常態化或專項監測、控制及評估等,是高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監控評估主體包括課程建設領導小組、教學督導組、校院系領導、教學評估專家、教師及學生群體等;監控評估方式有聽課、檢查、督導、評教、監測等;監控評估內容包含大綱教案等教學準備情況,方法手段、課堂組織及學生表現等教學過程,學生成績及能力提升等教學效果,教學設備、網絡及信息化建設、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制度文化等教學條件。
第四,反饋處理。首先,對監控評估獲得的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匯總、整理、分析,反饋至各教學參與方。其中,教學建設及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反饋至教師,學生學習態度、風氣等問題反饋至學生,管理制度、教學政策、教學條件及學生管理等問題反饋至學校相關部門。其次,各教學參與方針對反饋信息,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改進。此外,為了更好地調動各方參與課程建設的積極性、提升教學各環節的質量,學校應該設立相關的激勵約束機制,根據監控評估信息對相關人員或部門進行獎勵或問責,真正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落到實處(馬喜珍,2011)。
2基于PDCA模式的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實踐
2.1安徽大學高級財務管理課程概況
高級財務管理是會計學專業的高階核心課程,通常面向三年級及以上學生開設。安徽大學會計學專業始設于1992年,是安徽大學工商管理學科設置最早的本科專業之一,2001年被列為安徽省唯一的高級會計人才繼續教育培訓基地,2003年獲會計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會計碩士專業學位(MPAcc)授予權,2014年起在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招收資本市場會計與財務方向博士研究生,現為國家級本科一流專業建設點,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學校重點建設專業。經過近30年的發展,安徽大學會計學專業已是具有深厚辦學積淀和底蘊的綜合性大學多學科交叉優勢專業,為本課程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夯實的學科專業基礎。
高級財務管理課程一直依托安徽大學會計學專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及財務管理、財務學原理(雙語)、投資學等相關課程持續開展建設工作,其中財務管理、財務學原理(雙語)均獲得2020年省級質量工程項目“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立項,本課程獲得2022年校級質量工程項目“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立項。目前,課程組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教學及案例資料,團隊主講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工作經驗,歷年來高級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生教學測評基本都在優秀行列。
2.2基于PDCA模式的安徽大學高級財務管理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實踐
第一,課程規劃。安徽大學高級財務管理課程目標為培養學生剖析財務行為背后深層次邏輯和機理以及靈活運用財務管理理論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管理決策水平、創新性思維、國際化視野和思想品格;課程內容包含概論、資本結構與融資戰略、股利理論與政策、資本預算與投資戰略、內部財務理論與營運資金戰略、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企業并購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現代信息技術與財務管理9個部分;教學手段與方法根據課程內容進行選擇,具體包括教師講授、專題講座、課堂討論、企業調研、案例分析、課題研究、小組匯報等;教學團隊由校內教師、企業財務總監、IT專家組成;課程資源除課程簡介、教學大綱、教材、授課教案、思考題及參考答案、教學課件PPT等基本教學資料外,還包括引入及自編教學案例庫、國內外相關學術成果匯編、課外補充資料、課程思政材料以及大數據智能財務教學軟件系統等;考核方式采用過程評價(40%)與期末評價(60%)相結合,其中過程評價對學生出勤、課堂討論參與、企業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報告、課題研究成果、小組匯報及期中考核等情況進行打分,期末評價主要指期末考試成績。
第二,課程教學。針對課程每章節的重點難點內容,教師提前布置相關案例,給出思考題目,讓學生課前通過預習、查閱資料等方式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課堂上,根據不同章節內容合理安排師資和教學方法,如第一章概論,主要由校內教師講解基礎概念,并適時引導學生對相關概念進行辨析和延伸;第二章至第八章涉及企業投融資戰略、股利分配、營運資金管理、集團財務管控、并購重組、國際財務管理等理論與實務內容,首先由校內教師對財務管理相關理論進行梳理、剖析、總結,其次邀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財務總監舉辦專題講座,其中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穿插課堂分組討論、章節案例分析、專題實證研究、小組成果匯報等環節;第九章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財務管理交叉內容,也是新文科背景下高級財務管理課程的重點建設方向,需要引進計算機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教授并做好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高級財務管理課程之間的融合。此外,在考核方式上,突出過程評價的比例(40%),針對學生出勤、課堂討論參與、企業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報告、課題研究成果、小組匯報及期中考核等情況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
第三,監控評估。廣義上課程監控評估包括自控和他控兩方面。高級財務管理課程自控指在教學過程中,課程組教師根據課堂教學情況及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評估課程規劃合理性和實施效果,據此不斷對課程目標、內容結構、教學方法等進行調整和優化。除了課程組自控外,課程建設還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實現持續改進和提升。安徽大學以教務處為核心管理部門,構建了校、院、系三級教學質量監控評估體系,形成了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長效機制(王樂樂,2019)。校級質量監控評估組織由學校教務處、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學校教學督導組、學生信息員以及畢業生反饋構成,院級質量監控評估組織,包括學院教授委員會、學院教學督導小組以及學院教學辦,系級質量監控評估組織主要指各教學系(教研室)。各級教學質量監控評估小組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教師座談會、畢業校友座談會,開展大綱、教案、教材、試卷等專項檢查,組織聽課、教學評議、學生評教、用人單位問卷調查等,對高級財務管理課程教學質量進行監測、評價和控制。
第四,反饋處理。首先對監控評估獲得的數據信息進行匯總整理,一方面提煉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建設中好的做法或經驗,另一方面分析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按照問題來源分別反饋給各教學參與方,其中教學規劃及實施問題反饋至課程組,學生學習態度及風氣問題反饋至學生,教學制度條件問題反饋至學校相關部門。其次,針對課程建設成功經驗,需要在后續工作中繼續保留,爭取進一步推廣至其他課程;對于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各教學參與方結合反饋信息,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成因,在區分客觀原因及主觀原因、可控因素及不可控因素、自身原因及他方原因等基礎上明確責任歸屬、相互協調支持,聚焦問題、精準施策,提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教學質量。此外,為了保障課程教學質量,安徽大學出臺了多項激勵約束制度,包括《安徽大學課堂教學優秀獎評選辦法(試行)》《安徽大學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安徽大學本科教學質量管理辦法》等,有效調動了各方投入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2.3安徽大學高級財務管理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實施效果
經過幾年的建設,本課程已形成如下主要特色及成果。
第一,研究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復合型課程定位。一方面,本課程通過梳理財務管理經典理論并凝練國內外相關學術研究成果,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財務學研究方法、深入剖析財務行為背后的邏輯和機理,激發科研創新潛力;另一方面,本課程全面吸收中國企業財務的實踐經驗并結合案例教學模式,鍛煉學生運用財務管理理論解釋或解決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能力。
第二,適時適度適當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針對不同專題內容精心設計思政教學目標、主題、內容及相關案例等,將立德樹人理念貫穿本課程教學全過程之中,實現所有專題涵蓋思政內容,賦予本課程價值引領重任。
第三,與時俱進的課程內容體系構建。基于實踐中企業財務行為的新變化和新趨勢,主動迎接現代信息技術對財務管理理論的挑戰,對本課程內容體系進行動態調整,增加“現代信息技術與財務管理”等前沿專題,基于課程層面為會計學專業新文科建設提供支持。
第四,多元化教學手段及模式創新。創新教學模式,將信息化手段引入課堂,積極推進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借助藍墨云班課APP和雨課堂等平臺,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視頻資源、圖片資源以及各種教學軟件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豐富和演繹多媒體教學,探索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教學新體系。
第五,優秀的課程教學團隊。課程負責人及成員長期從事財務管理相關的教學研究工作,團隊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講師1人、雙師型講師1人,曾主持幾十項省部級和校級教研科研項目,具有豐富的教學及科研經驗。
3結語
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是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核心任務,也是高等學校發展的生命線。課程作為保障和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的核心環節,是教學質量邏輯鏈條的起點。本文借鑒PDCA模式從課程規劃、課程教學、監控評估、反饋處理4個方面構建了課程層面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并對安徽大學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基于PDCA模式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實踐進行經驗總結及進一步思考,旨在提升課程建設水平,從課程層面為高層次會計人才培養貢獻力量,為安徽大學會計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提供重要支撐,同時也可為校內其他課程以及兄弟院校的同類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張彥春,王孟鈞.基于課程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構建與運行[J].中國大學教學,2012,(8):7375.
[2]潘懋元,周群英.從高校分類的視角看應用型本科課程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09,(3):47.
[3]李貞剛,王紅,陳強,等.基于PDCA模式的質量保障體系構建[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8,(2):3240.
[4]馬喜珍.PDCA循環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3133.
[5]王樂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構建——以安徽大學為例[J].科教文匯,2019,(10):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