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軍
【摘要】數學閱讀是數學學習中的一項基礎活動,而數學閱讀能力則是數學思維發展的基石.在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為提高初中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性,文章深入探討了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可以通過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創造優質的數學閱讀環境,豐富學生的數學閱讀內容,以及建立全面的閱讀評價體系等方式落實閱讀能力培養.同時,文章總結了數學閱讀在解題中的具體應用,旨在通過這些措施,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閱讀能力;數學思維
引 言
數學,作為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其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過去往往被忽視.然而,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數學閱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分析、思考,深入數學的抽象層面,增強對數學題目的理解,從而迅速提出有效的解題策略.然而,當前部分學生在參與數學閱讀學習時,仍面臨積極性不高、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薄弱等問題.為解決這些難題,教師需要深刻認識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積極尋找適合初中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方法.
一、初中數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一)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核心手段之一.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數學的應用領域愈發廣泛,生活中也愈發頻繁地出現數學語言.因此,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應高度關注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還能實現技能的訓練,對其后續的學習乃至日常生活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
(二)符合新課程改革內在要求
良好的閱讀能力對學生成功解決問題至關重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顯得尤為關鍵.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有效手段,為學生提供情境化的閱讀材料,借助語言這一媒介,使學生在閱讀與思考的過程中不斷發展思維.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更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內在要求.
(三)符合中考命題趨勢
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化,近年來中考試題的閱讀量顯著增多,同時考題中也頻繁出現生活化的情境,這使得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逐漸提高.例如,2023年湖南長沙中考數學的第10題,詳細描述了春節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重要性及其豐富的節日風俗.學生在解答這道題時,需要認真閱讀題干,理解顧客在節日期間領取禮品的情況,并據此求出領取禮品的概率.再如第16小題中引用了毛主席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一詩,通過這首詩傳達了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學生在解答時,需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計算出火星的周長.從這些考查形式可以看出,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順利解決問題,更好地適應新中考的變化.
二、初中數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一)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認知
由于外部因素的影響,學生往往將大部分時間用于理論學習,從而忽視了數學閱讀的重要性.這種傾向導致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常容易出現答案計算錯誤的情況.為了切實落實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需從根本出發,端正學生的閱讀學習態度,并改變他們對閱讀學習的認知.只有當學生以積極飽滿的學習狀態參與到數學閱讀中時,他們才能真正從中受益.基于數學閱讀能力培養的相關要求,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進行指導.
例如,教師在組織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冊“勾股定理”教學時,首先利用學生的向師性特點來引導學生.在導入階段,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分享畢達哥拉斯這位數學家的故事,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從故事中尋找畢達哥拉斯是如何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的某種數量關系的.這樣,通過故事閱讀創設情境,教師可以自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接著,教師結合教材內容,指導學生閱讀關于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的特殊關系的內容,并鼓勵學生運用簡潔的數學語言對數學原理進行描述.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出本課的重點:“斜邊的平方等于兩直角邊的平方和”.同時,在鍛煉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始終遵循以生為本的教育原則.當學生在閱讀或理解上出現問題時,教師不急于直接解釋,而是逐步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誘導學生主動閱讀,將文本信息轉化為數學符號和原理.例如,根據“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則a2+b2=c2”這一猜想,學生可能會引發如何證明此命題的思考.此時,教師可以誘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中提供的關于“趙爽弦圖”的文化資料,驅動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獲得答案,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從而提高對數學閱讀的重視程度.
通過上述案例,教師圍繞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認知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并從教材中獲得答案.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在理解學習內容的同時提高成就感,更能驅使學生形成主動閱讀的良好習慣,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石.然而,目前部分學生在參與數學閱讀學習時,容易存在題目內容閱讀粗略、馬虎等問題,這導致他們難以根據題干中的已知線索快速建立數學模型.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在教學指導中需要靈活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并規定閱讀時間,確保他們能有邏輯地參與數學閱讀,從而提高自身的問題分析能力.

通過上述案例中的有序閱讀指導,教師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對他們閱讀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通過長期的指導,學生可以獨立完成復雜題目的閱讀與篩查,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數學閱讀能力.
(三)營造良好的數學閱讀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情緒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為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需要充分重視環境的作用,積極建設數學閱讀的精神環境,幫助學生深入思考,并使他們深刻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此外,教師還應努力豐富數學閱讀的物質環境,如在教室內設立專門的數學閱讀區域,從而在班級內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助力學生開展有意義的閱讀活動.
例如,教師在組織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全等三角形”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內容作為閱讀材料,并精心挑選適合學生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第31,32頁的內容作為閱讀材料,并借助現代教育技術輔助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圖片信息,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在閱讀后,可以開展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分享從教材中獲得的知識信息,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他們對數學探究的興趣.為確保閱讀的有效性,教師還應注重將閱讀與思考相結合,圍繞閱讀內容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比如可以提問:“重合的兩個三角形是否就是全等三角形?”“兩個全等三角形重合在一起時,重合的頂點應該叫什么?”“兩個全等三角形經過平移、旋轉后是否還能保持重合?”這些問題的提出能夠充分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教師可以圍繞核心內容設計有針對性的練習,為學生進行深度數學閱讀提供機會,從而促進他們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改進傳統的機械性講授方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提升數學思維,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意義.
(四)建立完整的閱讀評價體系
初中數學教學中,評價環節具有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的關鍵作用.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課堂中,教師應充分重視評價的重要價值.當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應針對他們在課堂中的閱讀表現進行全面評價,指出學生在閱讀環節中存在的不足,并結合知識內容布置課后閱讀任務.這有助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完善知識結構,為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師在組織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整式的乘法”教學時,會引導學生學習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整式的乘法等相關內容,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使他們能夠結合題干信息對問題做出正確判斷.在完成基礎教學任務后,教師應對學生的閱讀表現進行評價,查閱學生在課中完成的閱讀筆記,根據其閱讀學習情況以及對問題的分析情況,合理判斷其閱讀能力.為確保評價的真實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自主評價,讓他們總結自己在閱讀中的收獲,提出對數學閱讀學習的相關建議,從而確保數學教學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上述案例充分說明了評價的重要性.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借助評價的現實功能來助教導學,幫助學生在反思中不斷完善自我,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初中數學閱讀能力的應用案例
在實踐中,利用數學閱讀能力來解題,有以下幾個步驟.首先,學生需要仔細閱讀題目并找出題干中的明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明確本道題目的考查方向;其次,要找出題干中的隱藏信息,在復雜的條件背景下尋找可以用于解決問題的線索;接著,學生需要按照所求問題整理題干信息,為后續解題做好準備;最后,學生要結合所學知識,借助數學思想與數學模型,創造條件用于解決問題.上述案例已經說明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具體策略,下面筆者將利用真實教學場景復現學生巧用閱讀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真實情境.
例題:小華最近正在裝修新房,他打算訂做一款長度為3m,寬度為2.2m的長方形木板用作餐桌,然而,小華發現圖紙上顯示他家大門的內門框長度為2m,寬度為1m,這讓他犯了愁.請你幫助小華計算這塊長方形的木板能否順利從門框內通過.(如圖1)
解題思路 結合生活經驗,學生在完成題目閱讀后,首先明確了本道題是判斷木板能否從門框中通過.有的學生嘗試提出橫著或豎著將木板插入的方法,但根據題目中給出的已知信息,內門框的長與寬均小于木板的長與寬,因此這種方法并不可行.在無法直接通過此種方法解決問題后,學生開始探尋題目中隱藏的線索,分析是否可以嘗試使木板斜著通過門框.結合所學知識,學生發現門框對角線AC的長度是木板斜著能通過的最大長度.于是,他們決定求出AC的長度,并將其與木板的寬度進行比較,以此來判斷木板是否能通過.
因為AC大于木板的寬2.2m,所以木板能從門框內通過.
類似地,對于要求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解決的數學題目,教師都可以指導學生按照先閱讀、再分析、尋找核心關鍵點的步驟進行解題.這樣的方法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避免在解題過程中因馬虎而出現失誤.
結 語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初中數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教師應不斷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基于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能力,合理設計教學方案,以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逐漸掌握閱讀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這些努力將促進學生數學思維及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國英,齊慶彬.初中數學深度閱讀的教學實踐與方法提煉[J].教育藝術,2022(12):74.
[2]張相亞.學情分析視閾下培養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35):2-4.
[3]錢宇瓊.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2(17):89-91.
[4]李娜.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策略[J].理科愛好者,2022(4):100-102.
[5]張金霞.改變初中數學課堂中學生“零閱讀”現象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22(2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