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竟也悠然。春日里的人才公園,紫色風鈴木團團簇簇掛滿枝頭,大沙河長廊親水平臺上,消暑納涼的居民感受著樹蔭。
秋意漸濃時,南山四海公園落羽杉華麗“換裝”;冬日繁花繞碧水,中心河公園河畔兩岸紫色風鈴木再次綻放。
南山,生態之窗也是發展之窗。登上南山孖洲島,你會發現南頭半島生機勃勃,前海自貿片區高樓林立。
這座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半島,秉持著“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原則,正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以優質的生態環境彰顯城區魅力品質,提升綠色競爭力,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不斷塑造南山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高標準推動邁出生態建設新步伐
1月24日,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南山管理局榮獲“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本次表彰是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成立以來的首次全國性表彰,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經中央表彰委員會同意,對全國117個生態環境先進集體和45名先進個人予以表彰,規格高、分量重、含金量十足!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南山管理局是深圳市生態環境系統唯一獲表彰集體,也是廣東省唯一入選的區級生態環境部門!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是深圳薪火相傳的城市基因,也是閃閃發亮的時代標識。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南山管理局秉承深圳改革創新基因,賡續弘揚特區精神,堅持以更嚴格保護助力轄區高質量發展,從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表彰的“廣東省大氣污染防治攻關攻堅工作表現突出的集體”,到廣東省人民政府表彰的“廣東省生態環境保護先進集體”,再到這次的“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先進集體”,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南山管理局持續擦亮名片,為塑造生態文明建設“南山樣本”添磚加瓦。
在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南山管理局高質量、高水平、高效能的推動下,五年來,南山區獲得生態環境部、工信部、國家氣象局、國家林業局和省政府等省部級榮譽近10個,全國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國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首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城市實踐基地”等多項榮譽,記錄了南山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足跡。
高水平保護譜寫綠美南山新畫卷
五年來,南山區經濟持續高速增長,跨越4個千億級臺階,連續6年位居全國百強區榜首。南山區環境質量逐年改善,空氣質量優良率從86.3%提升至96.7%,PM2.5從24.5降至18.2微克/立方米,臭氧濃度從164降至135微克/立方米,優良河長比例從57.6%增至97.3%,居全市前列。在轄區高強度開發建設過程中,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底線、生態保護紅線,走出了一條以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兩山”轉化新路徑。
五年來,南山區生態建設成效顯著。鐵桶式保護飲用水源,投入37.6億完成飲用水庫水質保障工程建設,大沙河成為廣東省生態修復和美麗河湖十大范例之一,華僑城國家濕地公園獲全球首批“濕地教育中心星級獎”。南山區成為全省第一個同時獲得“兩山”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雙稱號”城區,并獲評中國氣候宜居城市國家氣候標志,全國首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城市實踐基地”,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南山示范”。
五年來,南山區著力構建“黨建+生態文明教育”實踐體系,累計建成國家、市級自然學校5所,省、市環境教育基地6個,綠色學校150所;創辦“南山區自然藝術季”活動并連續舉辦6屆,累計超過20萬人次關注,1500多人次、60多家學校和機構直接參與,榮獲國家林業部科普教育最高獎項“梁希科普獎”,廣東“十佳公眾參與案例”,深圳“最受市民歡迎獎”,綠色行動體系頻頻出圈。
高質量改革服務綠色低碳新發展
為確保高位推動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南山區高規格成立區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由區委書記兼任第一主任,區長任主任,涵蓋區委、區政府、區人大、區政協共58家成員單位。召開全市首個環委會工作會議,進一步夯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率先謀劃部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協調解決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重點難點問題,構建齊抓共管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格局。
南山先行先試,創新制度保障雙碳目標。全市率先完成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摸清碳排放底數。2021年,印發全國首個區級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碳排放管理實施指引,將低碳全過程管理納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硬要求。生態環境部門作為牽頭部門,對轄區總投資約700億元的132個政府固投項目提供低碳建設指導,督促落實降碳緊約束要求,從制度層面保障城區建設和減污降碳高效協同。
充分發揮資金扶持的杠桿和撬動作用,南山率先出臺全國首個區級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扶持措施,發布全國首批綠色低碳企業、產品3個地方評價標準,對轄區綠色低碳企業和產品,以及綠色低碳項目、管理和活動進行綜合性扶持,積極推動了產業生態化。在政策鼓勵下,首批扶持企業包含全球500強及多家行業龍頭,21家企業參與,10家企業主動開展碳披露。
2021年,南山率先開展了深圳首次綠色金融政銀企對接會,2023年8月舉行綠色金融合作簽約會,政府搭臺,推動建設項目綠色低碳管理、綠色金融創新和綠色技術攻關,實現產業集群綠色化、低碳化“加速跑”。推動完成國內首單碳資產證券化項目簽約,企業閑置存量碳資產盤活變現,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獲批3000萬元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碳資產證券化ABS業務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高效能監管構建智慧治理新體系
依托南山區雄厚的科技創新優勢,構建數字生態文明治理體系。全市率先搭建生態環境全要素監測網,融合CIM數字底座和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全國首創“環境+氣象”“生態+環境健康”和實時交通碳監測,實現了轄區生態“一網統管”。項目榮獲工信部第六屆“綻放杯”5G智慧城市專題賽一等獎、全國總決賽二等獎,是生態環境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項目。
為激活區域環評試點“改革池水”,南山以簡政惠企、優化營商環境為目標,在南山區西麗湖國際科教城范圍內實施區域環評改革。共劃定8大類39個評價單元,不同區域實施差異化準入要求,提出重點行業與重點片區碳排放管理要求。目前已發布片區環境管理清單,建成智慧交互管理平臺,豁免90%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手續,為企業落地提供了“綠色標尺”,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南山區獲評“2023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區”。
南山管理局堅持黨建引領, 凝心聚力、全力化解區域臭氣、噪聲擾民等民生問題。搭建政企居交流溝通平臺,與轄區22家涉VOCs企業、16家施工單位以及社區黨委、居民小區黨支部、重點監管企業黨支部結對共建,創新建立“黨建+政企居”“黨建+低碳環保先鋒工地聯盟”“黨建+大氣減排聯盟”,化解臭氣、噪聲等“達標擾民”鄰避難題,全區噪聲投訴下降30%,信訪總量實現“三連降”?!包h建+”治理模式入選深圳市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十大創新案例”。
“生態”為筆、以“綠”著墨,構成一幅山水相映、藍綠交織的綠色發展圖景;滾石上山、久久為功,這是一段目標清晰、不斷接力的綠色航程。五年征程再出發,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南山管理局將進一步激揚生態環境鐵軍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更高水平保護支撐更高質量發展,努力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進程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