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婷 范永敬



冬日的韶州大地,天藍、地綠、水清,處處綠意盎然、生機勃勃,這是韶關全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豐碩成果。
數據顯示,2023年韶關市區環境空氣質量AQI優良率98.1%,全省排名并列第5;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2.4%,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7;臭氧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8.7%,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1。23個地表水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良率為10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全市河流(省考以上斷面)綜合污染指數排名全省第2,與2022年同期相比,污染指數改善了4.76%,改善幅度全省第1。仁化縣成功獲評全國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23年以來,韶關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綠色是韶關的底色,生態是韶關的名片。保護好韶關的生態環境,筑牢粵北生態屏障,既是韶關服務全省發展的責任擔當,也是韶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2023年,作為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韶關市生態環境局牢牢把握生態環境保護“國之大者”,在省生態環境廳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全面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363”工作安排,堅持底線思維和產業思維,按照“守底線、騰容量、保發展”的工作思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設成果。
示范攻堅全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2023年是廣東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開局之年。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韶關生態環境系統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發力。鎮村建設做得好不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重要的衡量指標。
2023年韶關市緊扣省委“1310”具體部署,全面深入貫徹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要求,以民生實事辦理為抓手,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前污水都直接往馬路上排,現在全部用管道送到污水站處理了,環境好多了。”樂昌市長來鎮昌山村村民這樣開心地描述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開展前后的變化。
韶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市領導帶隊下沉到各縣(市、區)開展檢查督導,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
“針對早期污水收集管網建設不規范、設施運行不正常等問題,各縣(市、區)動真碰硬,強化問題整改。”韶關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樂昌市累計投入1億余元對700余個自然村實施提升改造,各村污水收集率由不足60%提升至85%以上,同時進一步落實運維管理,制定運維考核細則,將運維成效與運維費用掛鉤,落實“按效付費”;仁化縣長江鎮采用“一戶兩井三管”模式,入戶井采用全密封井蓋,并增設兩個存水彎,有效提升污水管網密閉性,解決污水返臭問題;翁源縣周陂鎮合理鋪設暗渠試點進行污水分散消納,強化資源化利用路徑。韶關完成2023年省、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實事辦理任務,全市11122個自然村中有6891個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為61.96%。
展望2024年,韶關將繼續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堅力度。1月18日,韶關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印發實施《韶關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攻堅行動方案(2024—2025年)》,成立以市委書記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的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攻堅領導小組。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進展情況納入“百千萬工程”城鎮建設專班考核指標,每季度上墻公示,全力推進示范攻堅行動。
“我們將充分結合韶關市自然村小而散的特點,大力推廣無動力處理設施、資源化利用和有效管控等治理模式,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實現‘花小錢、辦大事的效果。”韶關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一村一策”新建治理工程臺賬,韶關尚未完成治理的自然村,超過60%擬采用資源化利用模式,大大壓減了建設資金需求。此外,韶關將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動PPP項目、EPC項目等歷史遺留問題破解。印發《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調整論證報告(參考提綱)》,規范統一治理模式優化調整流程,對現有治理低效、運維成本高的處理設施科學合理實施資源化治理模式優化調整工作。
下一步, 韶關市將以落實“百千萬工程”重點任務和民生實事辦理為抓手,以生態治理和資源化利用為重點方向,多方籌措資金,加強督導幫扶,抓好項目建設、運維管理和考核評價,積極打造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攻堅示范市,力爭到 2024年底,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大提升。
改革創新探索實施執法“觀察期”制度
一手抓環保監管,一手抓主動服務。2023年,韶關市生態環境局以生態環境保護為“主旋律”,聚焦制約韶關市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領域中的關鍵問題,進一步堵塞管理漏洞、規范權力運行、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在嚴守生態環境底線的基礎上,強化生態環境要素保障,提前介入、主動服務,提高項目審批及企業服務效能。今年,韶關市辦理各類新建項目環評審批95件、許可證365件,順利完成183家小水電環評手續完善整治工作。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改進執法方式、推進包容審慎監管,2023年,韶關市生態環境局印發《韶關市生態環境局實施執法“觀察期”制度工作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探索實施執法“觀察期”制度,為新興企業和中小企業創造更包容、更寬松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企業的成功孵化和快速成長,助力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執法“觀察期”制度是對現有首違不罰、公開道歉從輕處罰等執法政策的補充完善,在現有政策框架內,充分挖掘政策潛力,提升執法效能,減輕企業負擔。為環保信用良好、環境污染小、違法情節輕微等企業提供改正的機會,符合行政處罰法“輕微違法不罰”“首違不罰”“無主觀過錯不罰”法治精神,也是科學執法、公平公正執法的體現。
“執法‘觀察期制度的實施,為企業提供一定的糾錯空間。對個體工商戶、中小微企業和新興企業的輕微違法行為,優先適用警示告誡等柔性執法方式,在‘觀察期內改正違法行為的,依法不予處罰。”韶關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防止市場主體濫用執法“觀察期”制度,規避法律責任,《指引》明確,違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禁止性規定,將危險廢物提供或者委托給無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其他生產經營者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活動,無許可證或者未按照許可證規定從事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的經營活動等23項環境違法行為不適用于執法“觀察期”制度。該制度的實施也為韶關市小水電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有效解決途徑,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按時完成了整改。
守護綠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廣東將“綠美”繡入發展藍圖,正在開啟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作為粵北生態發展區的中堅力量,韶關扛起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賦予的任務。
近年來, 韶關市持續“ 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行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始終把不斷改善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的重任記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 守護碧水——韶關市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強化重點斷面水質目標管控,推進入河排污口和沿江岸線排查整治,保持地下水環境質量考核點位達標,健全流域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嚴苛治“氣”——深化工業污染源、移動污染源、大氣面源污染治理,及時啟動污染天氣管控措施;保衛凈土——強化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管理,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落實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隱患排查;印發《韶關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5年)》,推進“無廢城市”創建。
同時,韶關市大力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通過市委、市政府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專題會議壓實推進整改工作任務,制定整改清單化調度臺賬,每月調度督察整改進展情況。全市17項督察整改任務已完成6項,2023年重點完成了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置短板問題和打擊非法洗砂洗泥問題整改任務,其余任務按時序推進。
系列舉措下,韶關空氣、水各項指標均位列全省前列。“生態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這是韶關很多居民的共同感受。
綠色映底蘊,山水見初心。綠色發展的新征程上,韶關將扛起建設綠美廣東的韶關責任,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聚焦生態環境保護各項目標任務,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