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CiteSpace的國際供應鏈中斷研究演變與趨勢分析

2024-06-24 16:01:34李鳳趙珊珊張璐郭燁鋒
供應鏈管理 2024年5期

李鳳 趙珊珊 張璐 郭燁鋒

關鍵詞:供應鏈中斷;可視化分析;CiteSpace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934(2024)05-0030-14

一、引言

在市場全球化和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的推動下,供應鏈管理實踐與外部要素和環境的互動性越來越強,日益呈現出多元化和復雜性的特點,要求低庫存量的連續流程處理、均衡、準時生產以及跨站臺操作的準確運輸調度,從而實現更具成本效益和響應性的供應鏈[1]。供應鏈的復雜性使得其能夠最大程度地整合各方資源,以提升效率和效益[2]。然而,正因為其復雜,供應鏈也更容易中斷,從而使得供應鏈中斷風險逐漸從微觀企業或上下游層面擴展到宏觀產業或國家經濟體系層面[3]。“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如全球金融危機、國家政治沖突、自然災害等,都證明了供應鏈中斷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例如,2020年年初爆發的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導致許多國家采取了封鎖和限制措施,在醫療用品、食品和零售等行業中斷影響尤其嚴重[6]。2022年2月俄烏沖突愈演愈烈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升級,全球供應鏈的中斷風險依舊存在。因此,了解如何有效預防、管理和應對供應鏈中斷已經變得至關重要。供應鏈中斷不僅對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產生影響,還可能對全球供應鏈網絡和社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7]。

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同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進制造業補鏈強鏈,強化資源、技術、裝備支撐,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能夠促進全球分工和合作,提高整體生產效率。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由此可見我國對供應鏈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重視,加強對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預防供應鏈中斷,減少中斷風險造成的不良后果越來越重要。

隨著國際社會對供應鏈中斷問題的重視,該領域的研究不斷深入,涌現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對供應鏈中斷的概念界定、模型構建以及優化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已經初具規模。然而,國內對供應鏈中斷的研究尚處于發展階段,現有綜述類文章研究總體缺少對整個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系統性、全面性的總結,鮮有文章對供應鏈中斷領域發展脈絡和研究演進進行歸納總結,本文以Web of Science(以下簡稱“WOS”)數據庫的相關文獻為研究對象,利用CiteSpace軟件6.2.R4版對國際上有關供應鏈中斷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并繪制知識圖譜對其從多個視角進行可視化分析。由此挖掘目前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研究演進及趨勢,為國內供應鏈中斷領域的學術研究和實踐提供有益的見解和啟發,以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分析所使用樣本文獻數據來源于WOS數據庫,且以收錄在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和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XPANDED)的文獻進行檢索,主題為“supply chain disruption OR supply disruption”,文獻類型限定為“Article”,語種為“English”,時間跨度為2003—2023年(2023年數據選取至9月30日)的管理類文獻,人工篩選刪除與供應鏈中斷相關性不大的文獻并使用CiteSpace軟件去重后共檢索到783篇文獻。因此,本文研究樣本為783篇文獻。

(二)研究方法

運用CiteSpace軟件6.2.R4版,對WOS數據庫中的供應鏈中斷領域文獻進行計量分析,并討論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及未來發展趨勢。CiteSpace軟件基于共引分析理論和尋徑形成網絡算法,對特定領域的科學文獻進行定量分析,繪制可視化圖譜,直觀呈現科學知識領域的全景信息[8]。

本文分別從“表”和“里”兩個層次繪制圖譜并進行分析,其中“表”包括對發文量,關鍵詞,以發文作者、發文機構和發文國家為主的科研力量的分析總結,對國際上目前有關供應鏈中斷文獻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里”包括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找出研究要點;關鍵詞時間線圖譜以探究研究的演進脈絡;利用突現關鍵詞對研究前沿進行分析,以此對國際上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進行全面分析和系統評述[9]。

三、供應鏈中斷可視化分析

(一)供應鏈中斷可視化分析之“表”

1.供應鏈中斷活力分析

分析發文數量是了解供應鏈中斷這一研究領域動態、評估影響力、發現熱點話題和規劃研究策略的重要手段。通過統計WOS數據庫中近20年的發文量可以看出,2003年前后國際上的學者開始注意到由于供應過程中斷所引發的交易成本上升的問題,雖然管理者更傾向于把供應鏈中斷當作是一場危機事件處理,但是越來越多學者認識到了中斷風險可能會導致整個供應鏈系統支付高昂的代價,于是開始了對供應鏈脆弱性和供應鏈中斷風險的研究[10]。自2003年后每年發表文章數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供應鏈中斷問題隨之獲得了更普遍的關注和研究。

2003—2023年的樣本文獻數量的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2023年的數據則截至2023年9月30日,與新興學科或研究領域指數增長的特點相符[9],該模型如下。

y=αeβx

上式中:y為樣本文獻的累計數;x為樣本文獻發表年份;α和β是參數。在2003—2023年這一研究周期內,發文總量呈現出顯著的指數級增長(擬合曲線R2=0.6756,表示具有持續增長的趨勢),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方興未艾,且呈現出明顯階段性特點。總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03—2013年是供應鏈中斷研究的初始階段,發文量穩步增長,年均發表文獻9.3篇;2014—2018年是供應鏈中斷研究的穩定成熟階段,發文量穩定且總體呈上升趨勢;2019—2023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地緣政治沖突等各類突發事件對世界各地的供應鏈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挑戰,諸多行業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實體經濟遭到嚴重打擊,在此大背景下,提升穩定性、降低突發事件對供應鏈的沖擊,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因此,國際上對供應鏈中斷問題的研究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趨勢[11]。

圖1 2003—2023年供應鏈中斷研究文獻數量分布

2.供應鏈中斷熱點分析

關鍵詞通常反映了在某一研究領域中的關鍵概念和術語。關鍵詞是從文章中提取的要點和精華,頻次越高的關鍵詞,越能代表該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12]。為此,本文對樣本文獻中的關鍵詞進行了統計分析,并根據其出現的頻率排序,以進一步研究供應鏈中斷領域熱點主題與研究方向,前10個關鍵詞及其中心度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2003—2023年供應鏈中斷領域前10個關鍵詞及其中心度情況

目前在國際上學者們對供應鏈中斷研究主要圍繞績效、管理、中斷、模型等展開。中心度是衡量共現網絡節點重要性的指標,節點的高中心度通常意味著其在連接不同領域中所起到的關鍵的樞紐作用,具有較強影響力[13]。由表1可知,中心度大于0.05的節點中共9個,其中中斷、管理、風險、供應鏈管理、戰略、模型等中心度較高,是國際供應鏈中斷領域研究的重點,對整個領域的研究演進具有重要貢獻。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熱點如下:

①內容層面上,當前研究側重于供應鏈中斷所產生的績效作用、影響以及未來采取的風險管理措施等方面,如關鍵詞績效、影響、風險管理等。

②應用層面上,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應對供應鏈中斷風險的實施框架、模型以及戰略同樣是國外學者研究的熱點,如關鍵詞框架、戰略、模型等。

3.供應鏈中斷重要科研力量分析

以發文作者、發文機構、發文國家為對象對國際上各地區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科研力量進行數據統計[14],以了解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者的身份和專業背景,以及地理分布情況。這有助于形成全球性的研究網絡,推動國際合作和知識共享,從而更全面地理解和解決供應鏈中斷問題。

(1)發文作者。科學研究的核心主體是作者,通過對在供應鏈中斷領域已發表文章的作者及其協同網絡進行分析,可確定在此領域具有重大學術影響力的專家,并進一步識別核心作者群體及其之間的合作關系。發文量排名前三位的作者分別為Blackhurst Jnnifer(美國,12篇)、Craighead Christopher W(美國,11篇)和Bode·Christoph(德國,8篇)。如表2所示。

表2 2003—2023年供應鏈中斷研究作者發文量統計

供應鏈中斷領域研究學者眾多,樣本文獻中共有431位作者,目前形成了相對集中的核心研究團隊,呈現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網絡密度為0.0028。以Blackhurst Jnnifer與Craighead Christopher W兩位學者為首,形成了節點密度較大的作者群。以Blackhurst Jnnifer為核心學者的研究團隊注重探究造成供應鏈中斷的成因和影響中斷傳播的因素,并認為通過重新進行資源配置且不斷進行供應鏈設計策略的調整以提升供應鏈彈性,將有效提升供應鏈中斷的應對及恢復能力[15]。而以Craighead Christopher W為核心學者的研究團隊認為供應鏈都存在固有風險,傾向于將整個供應網絡視為研究供應鏈中斷的分析單位,管理者應超越單個企業和功能分析,更系統、更全面地理解供應鏈網絡[16]。兩位核心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應鏈中斷的前因上,并且團隊之前也開展了相應的合作研究。而以Bode Christoph為核心學者的供應鏈中斷響應研究團隊側重于研究供應鏈中斷后的應急管理和響應策略,該團隊應用信息處理和資源依賴的視角來確定對供應鏈中斷的戰略反應的全部內容,進一步研究供應鏈中斷后的響應管理流程[17]。

通過協作網絡分析可知,以核心作者為中心形成了高度協作的研究團隊,合作次數達261次,且團隊內部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并達成了相關合作研究。其他學者之間也形成了許多相對獨立的小型研究團隊,但團隊之間聯系較少。個別作者之間有合作關系但整體上學術聯系并不密切。故表現為在該領域研究主體數量較多,但多數研究缺乏深入探究,學術合作氛圍融合度不夠。為此,學者間應加強深度交流與合作,推動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向縱深發展。

(2)發文機構。使用樣本文獻的發文機構作為節點類型進行合作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其中,發文量排名前三的機構分別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克蘭菲爾德大學,發文量分別為22、17和14篇,這些機構是開展供應鏈中斷領域研究的主要機構。

表3 2003—2023年供應鏈中斷領域發文量前十的發文機構

在所有發文機構中,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為首的一眾美國高校成為了供應鏈中斷這一領域研究的中心。從發文機構的性質來看,高等院校以其雄厚的學術科研能力,成為在該領域的研究主力。從發文機構地理分布看,以美國、中國香港、英國和德國為中心,研究成果突出。一方面,這些國家地區擁有強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和研究機構,包括一流的大學和研究中心。這些機構通常有更多的資源和資金來支持研究項目,吸引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參與研究,從而產生更多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受產業和商業環境影響,這些國家/地區都是國際商業中心,擁有復雜的供應鏈網絡和廣泛多樣的跨國企業。這些國家/地區面臨著供應鏈中斷的實際挑戰。因此,有更多的動機來研究并解決這些問題。此外,企業界通常與學術界合作開展管理實踐研究,這些因素都極大促進了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知識交流。

(3)發文國家。通過對核心發文國家的分析,可以確定某一研究領域較為關注和成果較為成熟的地區,以了解該學科領域的研究趨勢和主要貢獻者,進一步促進學術交流和合作。通過對供應鏈中斷領域研究的發文國家進行分析,得出了發文量排名前五的國家(如表4所示)。

表4 2003—2023年供應鏈中斷領域發文量前五的國家

由表4可知,供應鏈中斷領域科研力量國家層面分布不均衡,發文量最多的國家為美國(323篇),其次為中國(132篇)、英國(105篇)、印度(69篇)和德國(64篇),發文總量達到693篇,占樣本文獻總數的85.51%,其中美國是最早對供應鏈中斷進行研究的國家,美國在供應鏈中斷領域發文數最多,其學術成果豐富,處在研究的核心位置。中國發文數量排名第二,雖然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起源于歐美發達國家,但是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科研力量不斷崛起,近些年也在積極開展相應研究,努力應對供應鏈中斷。

(二)供應鏈中斷可視化分析之“里”

1.供應鏈中斷研究重點分析

為進一步探究供應鏈中斷領域的前沿研究熱點及共同特征,深化主題的共現關系,對從WOS數據庫中檢索到的供應鏈中斷領域的樣本文獻采用對數似然比算法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基于網絡結構和聚類清晰度,CiteSpace給出模塊值(Q值)和平均輪廓值(S值)兩個度量指標,對圖譜繪制效果進行評估。通常,Q值范圍為[0,1),當Q值大于0.3時,所劃分的聚類結構具有顯著性;在S>0.7的情況下,聚類的集中度較高,若S>0.5,認為聚類是合理的[18]。本文中樣本文獻經過聚類得到Q=0.3473,S=0.6716,說明聚類顯著可信度較高,具有研究價值。

聚類排序越靠前,表示聚類的規模越大,樣本文獻聚類網絡被分為了8個類別,表示在供應鏈中斷領域國際研究聚焦的8個主要方向:博弈論、大數據分析能力、供應鏈彈性、供應鏈中斷、供應中斷、供應鏈管理、風險管理、供應商選擇。結合表1的關鍵詞共現結果分析以及相關文獻分析,國際上在供應鏈中斷領域有如下三個研究重點。

(1)供應鏈中斷概念界定研究:其主要聚類關鍵詞包括供應鏈中斷、供應中斷。國際學術界對供應鏈中斷的討論最早來源于對供應鏈脆弱性的研究。競爭市場中復雜的商業環境存在著各種不確定的干擾,這些干擾導致供應鏈易受攻擊,使供應鏈變得脆弱從而出現風險事故[19]。在供應鏈中斷研究的最初階段,學者們大多數是通過具體案例和中斷事故來確定中斷現象是否發生,尚沒有明確的定義[20]。理清供應鏈中斷的概念是研究開展的前提。大部分學者僅把供應鏈中斷視為單一概念,認為供應鏈中斷是一種計劃外的突發事件。如亨德里克斯(Hendricks)和辛格哈爾(Singhal)早期在研究供應鏈中斷對公司股價影響時,提出供應鏈中斷指的是一個公司無法匹配需求和供應的現象[21]。克雷格黑德(Craighead)等從公司財務和運營角度出發將供應鏈中斷定義為突發、意外或稀有事件干擾了供應鏈中的正常的物資和資本流通[16]。而威爾遜(Wilson)則從物流運輸角度將供應鏈中斷闡釋為物流秩序被擾亂,導致貨物的運輸出現停止的狀況[22]。可以看出最初供應鏈中斷的概念界定僅停留在對一家企業或行業所造成的影響,而后逐漸擴大到對上下游企業,即供應鏈中斷是上游參與方、物流網絡以及采購環境中發生的意外、非計劃事件對下游企業和供應網絡正常運營造成的威脅[23]。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產業升級,供應鏈網絡愈發復雜,中斷事件頻發。學術界進一步探究供應鏈中斷發生的成因并將其與概念界定聯系起來。前期追溯供應鏈中斷原因時僅僅簡單根據具體現象將其原因羅列出來,如自然災害、供應商問題、政治沖突等,這些都體現了供應鏈中斷的突發性。在此基礎上學者們按照一定的標準歸類,如將造成供應鏈中斷的原因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來自于供應鏈內部矛盾和操作不當,外因則來源于各類突發事件[24]。參考該分類方式又進行了細分,內因主要包括需求中斷、供應中斷、流程中斷等,外因則主要是環境中斷風險。除此之外,供應鏈結構設計的脆弱性也會在風險環境下導致中斷發生,學者們將此稱為第三方因素[25]。

當下供應鏈中斷作為新興的研究領域,其概念在學術界還沒有統一權威的定義,但隨著研究的深入概念界定不斷豐富擴展,對供應鏈中斷的成因、后果等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2)供應鏈中斷應對策略探究:其主要聚類詞包括大數據分析能力、供應商選擇、博弈論。在供應鏈中斷研究的初期,研究方法較為單一,主要以描述性分析、具體案例研究等為主。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供應鏈管理實踐中應對中斷風險的迫切需要,學者們開始將研究重點放在供應鏈中斷風險防范和供應鏈中斷風險應急管理上[26]。喬杜里(Chowdhury)和奎德斯(Quaddus)將供應鏈中斷應對策略分為主動策略和被動策略,以全面提高供應鏈中斷前后所需的準備、響應和恢復應對能力[27]。供應鏈網絡設計、供應商選擇作為應對供應鏈中斷的主動策略得到了學者的廣泛驗證。

供應鏈管理實踐中采取主動策略,如建立事前預警機制和進行供應鏈網絡的重構設計,以有效應對供應鏈不確定性和中斷風險。博弈論是學術界在研究供應鏈中斷領域較為常用的一種適用于多方參與決策問題的數學工具,通過構建供應鏈網絡博弈論模型幫助模擬和分析不同供應鏈參與方之間的競爭和合作關系,根據不同的模擬結果研究應對策略和協調機制從而有效降低中斷風險,妥善處理中斷風險所帶來的后果[28]。此外,供應商選擇也是應對中斷的有效策略。供應商是供應鏈的重要一環,與具有環境、社會和經濟實力的供應商建立伙伴關系可以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績效[29]。具有高水平可持續性的高效供應鏈能夠及時從供應中斷中恢復,并且在中斷的情況下,供應鏈將不受影響或受影響較小[30]。選擇具有可持續性的供應商是企業實現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獲得預期績效收益的有效手段[31]。例如,供應商多元化可以有效減輕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控制風險。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供應商可以降低地區性中斷事件的風險[32]。根據動態能力理論,合理的供應商選擇可以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解決問題、尋找機會并減輕威脅,提高供應鏈的韌性,以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和中斷事件的發生[33]。

伴隨著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以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在供應鏈管理領域廣泛應用,同樣也為應對供應鏈中斷風險策略提供了支撐。大數據分析能力提高了供應鏈數據的可視性和透明度,可以降低信息中斷風險和減少行為不確定性,并且允許供應鏈管理者實時監測供應鏈活動,從而及早察覺潛在的中斷事件,這種實時可見性有助于快速響應和采取緊急措施[34]。而區塊鏈技術能夠以其強大的可追溯性功能改善復雜的供應鏈問題(例如,產品安全、供應鏈可見性、透明度等),減少了內部風險,提高了供應鏈流程的效率[35]。

(3)供應鏈中斷風險管理領域探析:其主要聚類詞包括供應鏈彈性、風險管理、供應鏈管理。隨著近些年各類突發事件的頻發,對供應鏈中斷的研究不斷深入。這些突發事件的發生彰顯了提升供應鏈韌性和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如何抵御中斷風險、提升供應鏈韌性成為了供應鏈管理研究的重點問題。因此,供應鏈中斷的研究得到了學術界更多的關注。由于全球化協作程度提高、客戶期望提高、環境變動以及內部和外部風險事件的發生等因素,供應鏈容易面臨中斷風險。管理供應鏈中的風險是企業的一項關鍵能力,以便在當今日益動蕩和不可預測的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36]。供應鏈風險管理(SCRM)指通過供應鏈各成員間的協調與合作,對供應鏈進行風險識別、評估并監控供應網絡中潛在中斷的風險,以減輕中斷對供應鏈運營的負面影響,以確保供應鏈的盈利能力和連續性[37]。學術界一般將供應鏈風險分為中斷風險和運營風險。中斷風險通常是由阻礙供應鏈系統運行的計劃外事件引起,可能是由人為或自然事件災難造成的,如經濟衰退、技術變革、海嘯地震和恐怖襲擊;運營風險更多是供應鏈在流程、控制、人員或系統上出現問題從而造成供需不協調的狀況[38]。因此,中斷風險相對來說比運營風險更加不可控,對中斷風險的防御和控制是供應鏈風險管理重要的一部分,具有理論與實踐意義[39]。

“彈性”原本屬于機械工程領域的概念,隨著學科融合其概念延伸至供應鏈管理領域。供應鏈彈性是指供應鏈在受到干擾后,恢復至其原始功能狀態或更好狀態,同時對中斷做出反應策略以減少中斷所帶來的影響。在供應鏈管理研究中將供應鏈彈性概念化為企業的動態能力[40]。供應鏈中斷破壞了供應鏈的穩定性,阻礙了企業活力釋放。而供應鏈彈性可以使企業在沖擊或轉型中堅持下來,在面臨意外的中斷時能夠快速恢復。面對中斷時的快速恢復可以幫助企業保持現有或創造新的競爭優勢[41]。因此,應對中斷風險的核心在于供應鏈內、外部的協同,建立高效的資源分配和利益協調機制,提升供應鏈動態能力。

2.供應鏈中斷演進脈絡分析

時區視圖是CiteSpace軟件的一種視圖模式之一,以時間為基礎,將文獻的引用關系在時間軸上進行展示。這種視圖模式可以反映特定領域研究的發展歷程,進一步探究該領域研究的時間特征[13]。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的時區視圖功能繪制關鍵詞演化時區圖,基于時間維度分析供應鏈中斷研究的研究發展脈絡和動態變遷過程,以對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如表5所示。

表5 2003—2023年供應鏈中斷研究領域時間維度下的關鍵詞

(1)第一階段為初期萌芽階段(2003—2013年):這一階段的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為主,重點關注供應鏈中斷的概念定義和理論框架的建立。研究重點在于明確供應鏈中斷的概念,了解中斷風險的影響和成本后果,并提出應對供應鏈中斷的策略以抵御中斷風險。發文量較少,但具有重要研究意義的高質量高被引文多出現于此階段,為供應鏈中斷領域日后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2011年前后,受日本海嘯等全球性重大突發事件影響,世界范圍內對供應鏈中斷問題關注持續高漲,自然災害、人為因素以及政治沖突突顯了供應鏈中斷風險的多樣性和廣泛性。企業需要考慮如何規劃和管理供應鏈,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可能性,確保供應鏈的彈性和可持續性,由此展開了對供應鏈中斷的進一步研究。

(2)第二階段為穩步發展階段(2014—2018年):在此階段在供應鏈中斷領域研究成果加速涌現,發文量較前一階段顯著增加并注重研究成果的轉化,研究層次加深,涉及競爭優勢、優化、創新、運營管理、大數據、持續性等諸多研究內容。本階段的研究重點關注供應鏈中斷的定量分析和建模,利用數學模型評估中斷風險并提出應對策略對供應鏈進行優化和提升。這一階段涌現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內容呈現多樣化,是對第一階段研究成果的延伸,又為第三階段的研究奠定基礎,承上啟下。

(3)第三階段為爆發增長階段(2019—2023年):這一時期受新冠病毒感染全球大流行以及世界各地地緣政治沖突的影響,各行業供應鏈中斷現象頻發,企業注重于利用新技術識別、降低供應鏈中斷帶來的風險,以提升供應鏈彈性。這一階段研究熱點集中在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來預測、監測和管理供應鏈中斷。學者們更關注供應鏈的數字化和智能化,以加快供應鏈中斷發生后供應能力的恢復和供應鏈的重構。研究范圍擴展到與供應鏈中斷相關的研究領域,并加入了對全球價值鏈的重新思考。

總的來說,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經歷了不同階段,從早期的概念定義到數字化和智能化應對策略,未來的研究將更多地關注全球性挑戰和可持續性問題,以便更好地應對中斷風險,提升全球供應鏈彈性。

3.供應鏈中斷研究前沿分析

突現詞為某一時間段內出現頻率激增且集中的關鍵詞,體現了某研究領域不同時期的研究熱點,展現該領域的發展趨勢,可以從突現強度與突現持續時間兩個方面來展示。通過對突現關鍵詞的跟蹤,可以更好地了解當前的研究動向,為進一步的研究指明方向。利用CiteSpace軟件中的Burst(突現)功能獲得供應鏈中斷領域關鍵詞突現圖譜。

如表6所示,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突增始于2005年,國際上對供應鏈中斷研究熱點的持續時間呈現出由長到短的趨勢,可將供應鏈中斷研究分為三個階段。

表6 供應鏈中斷研究領域突現強度前20關鍵詞續表

第一階段為傳統的中斷風險下的供應鏈管理階段(2003—2010年),此階段供應鏈管理、成本、決策、故障等關鍵詞強度較大。其中供應鏈管理這一關鍵詞持續時間最長,表示國際上的學者將其作為研究重點。傳統的供應鏈管理主要通過建立反應迅速的精細化供應鏈進行成本控制,在提高效益的同時降低成本與風險[42]。這一階段對供應鏈中斷的研究更多關注中斷風險評估和預測,分析供應鏈中的風險,包括自然災害、國際政治不穩定、供應商問題等,以評估可能性和潛在影響,從而更好地進行供應鏈風險管理;識別供應鏈中斷所造成的故障和損失,從而更有效地解決中斷所帶來的后果。

第二階段是中斷風險下的供應鏈設計與重塑階段(2011—2017年),此階段緩解、設計、供應鏈風險、信息不對稱、模型等關鍵詞強度較大。與上一階段相比,此階段關鍵詞突現持續時間有所縮短,但與上一階段更關注風險的事前評估與預測不同,本階段側重于研究供應鏈中斷后的設計和優化。這是由于,隨著全世界經濟發展的復雜性上升,各類突發事件對供應鏈運行所帶來的沖擊更具突發性、意外性,由于供應鏈自身的復雜性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傳統的供應鏈在應對突發事件時更具脆弱性,從而更容易導致供應鏈中斷,所造成的影響也更嚴重[43]。基于此,本階段的研究重點變為了供應鏈中斷發生后如何能快速恢復正常運作和優化。

第三階段是數字技術賦能供應鏈中斷風險管理階段(2018—2023年),該階段以2019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大數據、供應鏈網絡等關鍵詞為主。由于2019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感染引發了全球大流行,其傳播迅速、不可預測,對全世界企業的供應鏈都造成了巨大沖擊。新冠病毒感染影響著供應鏈運行的多個方面,如財務、交付周期、需求變化和生產績效等[44]。全球大流行的災難性影響迫使學者們重新思考供應鏈管理的不同方面,如中斷管理、供應鏈彈性運營、供應鏈協作以及其他面對中斷風險優先考慮的問題,以開發創新供應鏈中斷管理策略,應對疫情和未來類似的災難。與此同時,數字技術如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的發展可以為供應鏈的優化和改進提供了技術支持,用于識別潛在中斷風險以做出快速響應[45]。大數據技術已被用于供應鏈中斷風險管理,但仍處于起步階段。深入研究數字技術在供應鏈中斷風險管理的應用將成為未來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四、結語

(一)結論

本文采用CiteSpace軟件,以WOS數據庫中的管理學領域有關供應鏈中斷的相關文獻為研究對象,由表及里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與聚類分析對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演變以及研究趨勢進行了可視化分析,得到以下三點結論。

(1)研究現狀視角。國際上,在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自21世紀初開始,發文數量成指數型增長,2020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響中斷現象頻發,發文量激增,目前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科研機構方面,該領域研究學者數量較多,形成了眾多研究團隊,但團隊間合作較弱。科研機構方面,發文機構以高等院校為主,存在地區分布不均的現象。歐美國家在供應鏈中斷領域研究較為成熟,美國處于核心地位,在該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學術成果。以中國、印度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對供應鏈中斷問題逐漸重視,研究不斷深入。整體上看,針對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發展態勢良好,知識網絡不斷完善,未來應推動學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跨區域交流,繼續提高發文質量和數量。

(2)研究熱點和重點視角。國際學術界對供應鏈中斷研究主要集中在供應鏈中斷的概念界定、應對策略以及風險管理三大領域。前沿熱點按照時間順序分為三個階段,由最初關注事前對供應鏈中斷的預防和識別到對供應鏈系統進行設計重塑,提升供應鏈自身風險抵抗能力以及風險沖擊的恢復能力,而近些年學術界更關注突發事件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和數字技術發展對供應鏈中斷的影響。雖然各階段供應鏈中斷領域研究熱點不同,但在該領域的研究一直不斷深入推進并與當時所處社會發展環境密切相關。供應鏈中斷所造成的具體影響、實施框架和優化策略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重點。

(3)演進脈絡視角。針對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一直緊跟社會發展和國際環境變動,與發文階段保持同步。國際供應鏈中斷的研究不斷擴展其研究范圍呈現多元化發展,研究層次不斷深入,從早期供應鏈中斷理論框架建立的定性研究,到利用仿真模型、博弈論進行風險沖擊預測的定量分析,再到數字技術的應用、全球性挑戰的應對,不斷推動著這一領域的發展和創新。而如今國際經濟貿易波動、地緣政治沖突升級,供應鏈仍面臨著各種復雜的風險,故針對供應鏈中斷的研究具有很強的可持續性。

(二)未來展望

通過對WOS數據庫收錄的有關供應鏈中斷領域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出,供應鏈中斷的科學領域正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伴隨著國際局勢的日益復雜以及各類突發事件影響擴大,企業管理者和學術界對供應鏈中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基于現有研究,供應鏈中斷領域仍存在較大的研究空間,未來在該領域有待進一步完善。

(1)完善供應鏈中斷理論體系,拓展研究方法。盡管學者們嘗試從不同角度闡釋供應鏈中斷的概念,但對于其驅動因素和相關維度的明確定義仍然存在模糊之處,這導致直到目前學術界對供應鏈中斷仍沒有統一、權威的概念,現有的供應鏈中斷的相關概念缺乏較強的說服力。并且,雖然現有研究成果中應用了社會網絡理論、動態能力等一些重要理論,后又引入了應急管理、人工智能等學科知識,但仍缺乏堅實完備的理論體系為供應鏈中斷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此外,目前在供應鏈中斷領域的研究多使用建模、案例、問卷調查等方法,對供應鏈中斷問題研究缺少使用樣本數據的實證分析。未來,應盡快對供應鏈中斷概念形成清晰的界定,構建系統的供應鏈中斷研究理論體系,積極拓展供應鏈中斷研究方法,進一步推動該領域研究發展。

(2)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升供應鏈的數字化水平。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供應鏈管理領域對其應用越來越廣泛,但目前學術界在供應鏈中斷領域運用數字技術的研究剛剛起步。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數字技術,開展供應鏈中斷風險的監測、評估,有效提升供應鏈對突發事件的敏感性。將數字技術融入供應鏈日常精細化管理,建立適應風險環境的彈性供應鏈運營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供應鏈對突發事件的抵御、恢復和學習的能力。因此,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建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供應鏈以預防中斷風險,降低供應鏈脆弱性,提升供應鏈彈性將會是未來的重要研究方向。

(3)立足國情,探索解決中國供應鏈中斷問題。目前國際上有關供應鏈中斷的研究成果較多,研究歷時較長。但國內在此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并且研究略滯后于實踐問題。而我國供應鏈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美國對我國實行的出口管制和技術封鎖、由于日本排污導致的進口限制等,立足于當前中國國情與國際供應鏈發展趨勢,加緊在供應鏈中斷風險領域的研究至關重要。基于我國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主動處理與供應鏈有關的各類風險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探尋新時代中國供應鏈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1]XU S, ZHANG X, FENG L, et al.Disruption risk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a literature review based on bibliometric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20,58(11):3508-3526.

[2]BLACKHURST J, CRAIGHEAD C W, ELKINS D, et al.An empirically derived agenda of critical research issues for managing supply-chain disrup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5,43(19):4067-4081.

[3]宋華.中國供應鏈韌性建設與高質量發展:內涵、機制與路徑[J].供應鏈管理, 2023,4(9):5-24.

[4]CHRISTOPHER M.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Harlow:fnancial times, prentice hall,2011:9-26.

[5]宋華.新冠肺炎疫情對供應鏈彈性管理的啟示[J].中國流通經濟,2020,34(3):11-16.

[6]DONTHU N, GUSTAFSSON A.Effects of COVID-19 on business and research[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0,117:284-289.

[7]林俊.新全球化環境下促進跨境供應鏈安全與效率的法律路徑[J].中國流通經濟,2022,36(12):68-80.

[8]侯劍華, 胡志剛.CiteSpace軟件應用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現代情報,2013,33(4):99-103.

[9]劉艷,王正榮,錢坤.我國綠色供應鏈研究的演變與新興趨勢——基于CSSCI文獻的CiteSpace可視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1):200-207.

[10]JTTNER U, PECK H, CHRISTOPHER M.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outlining an agenda for future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03,6(4):197-210.

[11]劉婧怡.供應鏈中斷:成因、后果及對策——供應鏈治理視角下的文獻述評[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2(4):130-144.

[12]程晏萍,黃千芷,董慈蔚.大數據在供應鏈管理中應用的研究現狀——基于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55(3):453-461.

[13]陳悅,陳超美,劉則淵,等.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2):242-253.

[14]劉俊華,劉亞洲,王福,等.基于Web of Science數據庫供應鏈物流領域熱點與前沿分析[J].技術經濟,2021,40(1):49-58.

[15]AMBULKAR S, BLACKHURST J, GRAWE S.Firms resilience to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scale development and empirical examination[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5,33-34(1):111-122.

[16]CRAIGHEAD C W, BLACKHURST J, RUNGTUSANATHAM M J, et al.The severity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design characteristics and mitigation capabilities[J].Decision sciences,2007,38(1):131-156.

[17]BODE C, WAGNER S M, PETERSEN K J, et al.Understanding responses to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insights fro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1,54(4):833-856.

[18]邵浩峪,胡玲玉,左巖.基于CiteSpace的供應鏈可視化研究知識圖譜分析[J].包裝工程,2023,44(15):153-160.

[19]SVENSSON G.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vulnerability in supply cha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2000,30(9):731-750.

[20]PAPADAKIS I S.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supply chains after disruptions:an event study[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6,11(1):25-33.

[21]HENDRICKS K B, SINGHAL V R.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on long-run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and equity risk of the firm[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9,14(1):35-52.

[22]WILSON M C.The impact of transportation disruptions 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07,43(4):295-320.

[23]KHAN J, ISHIZAKA A, MANGLA S K.Assessing risk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due to COVID-19 with fuzzy VIKOR Sort[J].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2022.

[24]HABEL J, JAROTSCHKIN V, SCHMITZ B, et al.Industrial buying during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a cross-cultural stud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20,88:195-205.

[25]PARAST M M, SUBRAMANIAN N.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risk drivers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nese supply chains[J].Supply chain managemen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21,26(4):548-562.

[26]BURGOS D, IVANOV D.Food retail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a digital twin-based impact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direction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21,152:102412.

[27]CHOWDHURY M M H, QUADDUS M.Supply chain resilience:conceptualization and scale development using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7,188:185-204.

[28]RZECZYCKI A.Supply chain decision making with use of game theory[J].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22,207:3988-3997.

[29]CHENG L, CRAIGHEAD C W, WANG Q, et al.When is the suppliers message “loud and clear”? mixed signals from supplier-induced disruptions and the response[J].Decision sciences,2020,51(2):216-254.

[30]SHAO Y, BARNES D, WU C.Sustainable supplier selection and order allocation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considering supply disruption in COVID-19 era[J].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2023,48(2):284-322.

[31]STEVIC', PAMUCˇAR D, PUKA A, et al.Sustainable supplier selection in healthcare industries using a new MCDM method:measurement of alternatives and ranking according to compromise solution(MARCOS)[J].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20,140:106231.

[32]PATEL K R.Enhancing global supply chain resilience: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mitigating disruptions in an interconnected world[J].2023,2(1).

[33]ORJI I J, OJADI F.Investigating the COVID-19 pandemics impact on sustainable supplier selection in the Nigerian manufacturing sector[J].Computers andindustrial engineering,2021,160:107588.

[34]NAGY J, FOLTIN P, ONDRYHAL V.Use of big data analysis to identify possible sources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through the dotmlpfi method[J].Logforum,2022,18(3):309-319.

[35]ALKHUDARY R, QUEIROZ M M, FNIS P.Mitigating the risk of specific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through blockchain technology[J].Supply chain foru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22:1-11.

[36]EMROUZNEJAD A, ABBASI S, SCAKYZ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a content analysis-based review of existing and emerging topics[J].Supply chain analytics,2023,3:100031.

[37]ABBASI S, DANESHMAND-MEHR M, GHANE KANAFI A.Designing sustainable recovery network of end-of-life product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a real and applied case study[J].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2022,2022:1-21.

[38]SHEKARIAN M, MELLAT P M.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supply chain disruption risk and resilience management:a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21,24(5):427-455.

[39]WONG C W Y, LIRN T C, YANG CC, et al.Supply chain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pays:an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20,226:107610.

[40]NIKOOKAR E, YANADORI Y.Preparing supply chain for the next disruption beyond COVID-19:managerial antecedents of supply chain resili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2022,42(1):59-90.

[41]WIELAND A.Dancing the supply chain:toward transformativ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21,57(1):58-73.

[42]郭茜,蒲云,李延來.供應鏈中斷風險管理研究綜述[J].中國流通經濟,2011,25(3):48-53.

[43]HOBBS J E.Food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and the COVID-19 pandemic:what have we learned?[J].Cana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revue canadian agroeconomie,2021,69(2):189-196.

[44]SHI X, LIU W, ZHANG J.Present and future trend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presence of COVID-19:a structured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Taylor and Francis,2023,26(7):813-842.

[45]MOOSAVI J, FATHOLLAHI F A M, DULEBENETS M A.Supply chain disrup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recognizing potential disruption management strateg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2022,75:102983.

Evolution and Trend Analysis of CiteSpace-based Researchon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LI Feng,ZHAO Shan-shan,ZHANG Lu,GUO Ye-fe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rumqi, Xinjiang 830012)

Abstract:At present, the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ex, severe, and uncertain, with frequent emergencies, greatly increasing the risk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Preventing the risk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and building a resilient, secure, stable, and smooth supply chain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goal for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This article uses CiteSpace software and the Web of Science core database to visually analyz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from 2003 to 2023,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hot topic distribution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By sorting out research results related to the supply chain, it further summarizes the focus, evolution, and research frontiers 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research.Research has shown that:1)Internationally,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ield of supply chain interruption is good, and the knowledge network is constantly improving.The United States is in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is field of research;2)The research on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mainly focuses on three major areas:defining the concept of supply chain interruption, coping strategies, and risk management;3)The development of the evolutionary framework closely follows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 stage of publication, gradually evolving from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model simulation and data-driven quantitative empirical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level continues to deepen.

Keywords:supply chain disruptions;visual analysis;CiteSpace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和中亞國家農業合作路徑與策略研究”(20CGL026);自治區研究生創新項目“碳減排約束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以數字化供應鏈為中介”(XJ2023G243);新疆財經大學科研創新項目“數字化背景下九洲恒昌煤炭供應鏈的運作模式及優化策略研究”(XJUFE2023D0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99er这里只有精品|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久久a级片| 91九色国产porny|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538精品在线观看|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国内精品免费| 99久久性生片|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女人在线|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亚洲黄网在线|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日本午夜影院|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精品久久777| 中文字幕啪啪|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国产视频a| 精品久久久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男人天堂| 国产视频你懂得| 99精品久久精品|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99在线观看| 麻豆精选在线| 国产激情第一页|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久久毛片基地|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黄色网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国产95在线 |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啪啪网|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中文纯内无码H| 亚洲综合天堂网| 69视频国产|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精品国产网站|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99|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久久精品91麻豆| 91免费在线看|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尤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三级|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