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艷秋 程瑤
[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而音樂療愈作為一種非藥物干預手段,具有潛力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干預建議:音樂選擇、音樂活動、音樂治療師的角色以及干預效果評估。通過綜合研究和實踐經驗,本論文旨在為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音樂療愈;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預建議
[中圖分類號]J6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4)06-0202-03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而音樂療愈作為一種非藥物干預手段,具有潛力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指老年人在情緒、認知和社交方面的良好狀態。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可能面臨許多心理健康問題,如抑郁、焦慮、孤獨、記憶力減退等。這些問題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會產生負面影響。
一些國內外老年人心理健康數據包括:
抑郁和焦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全球約有34億人患有抑郁癥,其中包括一部分老年人。老年人抑郁癥的患病率通常較高。
孤獨:據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中心的數據,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65歲及以上的美國老年人感到孤獨。
記憶力減退:根據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的數據,全球約有5000萬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或其他形式的癡呆癥,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音樂療愈作為一種非藥物干預手段,已被廣泛應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領域。本研究旨在通過實驗數據與評估,探討音樂療愈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
音樂療愈是一種利用音樂和音樂活動來改善身心健康的方法。它基于音樂對人類情緒、認知和生理反應的影響,通過有意識地選擇和使用音樂,以達到促進身心健康、緩解壓力和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音樂療愈可以應用于各個年齡段和人群,它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和形式進行,如音樂欣賞、音樂演奏、音樂創作、音樂治療等。其機制和效果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音樂可以通過刺激大腦中的感覺、認知和情緒區域,調節神經系統的活動,產生放松、愉悅和情緒調節的效果。音樂療愈也被用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干預,以幫助他們應對老齡化帶來的身心挑戰和問題。然而,盡管音樂療愈的效果被廣泛認可,但仍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探索其具體的作用機制和優化方法。這包括研究音樂療愈的生物學基礎、個體差異和適應性,以及音樂療愈與其他心理健康干預方法的結合應用等方面。通過深入研究和實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音樂療愈方法,為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一、音樂療愈的形式
音樂療愈是一種利用音樂和音樂活動來促進身心健康的治療形式。它可以通過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歌詞等元素,激發人們的情感、情緒和記憶,從而達到促進康復、減輕壓力、提升心理健康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音樂療愈形式:
音樂放松療法:通過放松的音樂和聲音,幫助人們放松身心,減輕焦慮和壓力。這可以包括聽音樂、冥想、音樂按摩等。
音樂治療:由專業的音樂治療師進行,通過音樂活動(如演奏樂器、唱歌、創作音樂)和音樂傾聽來幫助個體解決情緒、認知和社交問題。音樂治療可以用于各個年齡段和群體。
音樂療愈工作坊:提供音樂活動和互動的群體活動,通過音樂合作、創作和表演來促進個體的情感表達、社交交流和自我成長。
音樂療愈研究和教育:開展音樂療愈的研究和教育,培養專業的音樂治療師和音樂療愈專家,推動音樂療愈的發展和應用。
音樂療愈可以應用于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抑郁、創傷后應激障礙、自卑感等。它被廣泛應用于醫療機構、康復中心、心理健康機構和社區等場所。然而,對于每個個體來說,音樂療愈的效果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專業的音樂治療師進行評估和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制訂。
二、老年人心理的主要問題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包括黃昏心理、無價值感、不安全感、害怕孤單心理:
黃昏心理:老年人因為喪偶、子女離家工作、自身年老體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樂趣,有時候對生活前景感到悲觀,對任何人和事都懷有一種消極態度,這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孤寂感。由于退休后經濟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視,而產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現為發牢騷、埋怨,指責子女或過去的同事和下屬,或是自暴自棄。
無價值感:對退休后的無所事事不能適應,認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失去存在的價值。這種感覺不容易通過自身調節,容易引發孤獨癥、抑郁癥,造成家庭矛盾,不利于社會和諧發展。
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對外界社會反感,有偏見,從而封閉自己,很少與人交流,同時,也產生孤獨無助的感覺,變得恐懼外面的世界。
害怕孤單心理: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異常,這類老人既希望別人關心照顧,又害怕由于過分期望而出現過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絕與他人交往,因而會變得行為孤獨、性情孤僻,與周圍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老年人除了心理上的問題外,還有健康的問題,健康的問題是老年人最為關注的問題,現在老年人健康的問題儼然發展成了一個社會問題。在參與藝術惠民的實踐中,一些老年人通過學習音樂心情好了,疾病也好了。
三、音樂療愈方法干預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建議
目前,國內關于中老年人的音樂心理學研究更多地關注音樂療愈對中老年人心理疾病的輔助治療效果,或者是對生理疾病引起的心理問題的干預。然而,利用音樂教學與音樂活動促進中老年人身心協同發展,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狀態的研究還相對較少,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認識音樂活動對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并與社會因素共同探索適合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音樂活動形式,也是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的必要準備的重要組成部分。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首先,應加強對中老年人音樂心理健康的研究,探索音樂對老年人認知功能、情感狀態、社會互動等方面的影響機制,以及不同音樂形式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具體作用。其次,需要加強社會對音樂活動的支持和倡導,鼓勵中老年人積極參與音樂教學和音樂表演等活動,提升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心理素質。同時,也需要建立更多的音樂活動場所,為老年人提供更多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
關于音樂療愈干預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建議如下:
音樂選擇:根據老年人的喜好和需求,選擇適合他們的音樂。可以選擇輕松、愉悅的音樂,如古典音樂、輕音樂、民族音樂等,以幫助老年人放松身心,減輕焦慮和抑郁情緒。
音樂活動:組織老年人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如合唱、音樂欣賞會、音樂游戲等。這些活動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社交互動,提升他們的情感體驗和生活滿意度。
音樂治療師的角色:音樂治療師在干預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可以通過音樂創作、演奏、歌唱等方式與老年人進行互動,幫助他們表達情感、釋放壓力,并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輔導。
干預效果評估:對音樂療愈方法的干預效果進行評估是必要的。可以使用量表、觀察和訪談等方法進行評估,以了解干預的效果和改善的程度。評估結果可以為后續的干預提供指導和調整。
多學科合作:在音樂療愈方法的干預中,需要多學科的合作。音樂治療師、心理學家、社工、醫生等專業人員可以共同參與,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
家庭支持:家庭成員的支持和參與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預至關重要。家庭成員可以鼓勵老年人參與音樂活動,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營造積極的家庭氛圍。
音樂療愈方法對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干預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選擇適合的音樂、組織音樂活動、發揮音樂治療師的作用,可以幫助老年人減輕壓力、改善情緒,提升生活質量。同時,評估干預效果和家庭支持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四、推動音樂療愈應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建議
音樂在促進中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具有潛在的價值。研究表明,音樂對情緒的調節作用可以幫助老年人緩解焦慮和抑郁情緒,提升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此外,參與音樂活動也可以促進老年人的社交互動,減少孤獨感,增進社會聯系,有利于維持積極的心態和心理健康。在推動音樂療愈應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有如下幾個建議:
提高意識和宣傳:加強對音樂療愈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中的作用的宣傳和推廣。通過媒體、社區教育等渠道,向公眾普及音樂療愈的概念、原理和效果,增加人們對其重要性的認識。
建立專業團隊:組建專業的音樂治療團隊,包括音樂治療師、心理學家、社工等專業人員。他們可以共同合作,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音樂療愈服務。
開展培訓和教育:提供音樂療愈相關的培訓和教育機會,培養更多的音樂治療師和相關專業人才。同時,為醫護人員、社工等其他專業人員提供音樂療愈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他們對音樂療愈的認識和運用能力。
開展科研和實踐:加強對音樂療愈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中的科學研究,積累更多的證據支持。同時,開展音樂療愈在實踐中的探索和應用,不斷優化和改進干預方法,提高干預效果。
建立合作機制:建立與養老院、社區機構等相關機構的合作機制,共同開展音樂療愈活動。通過合作,可以更好地將音樂療愈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持續的支持和服務。
加強評估和監測:建立音樂療愈干預效果的評估和監測機制,定期對干預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通過評估結果,及時調整和改進音樂療愈的實施方式,確保其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中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推動音樂療愈應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通過提高意識、建立專業團隊、開展培訓和教育、開展科研和實踐、建立合作機制以及加強評估和監測,可以促進音樂療愈在老年人心理健康中的廣泛應用和有效實施。
結?語
在當代社會的新背景下,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關注老年人的全面發展和幸福感,通過促進音樂療愈應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可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在音樂療愈應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應采取以下措施:
加強音樂療愈設備建設:應加大對音樂療愈設備的投入,提供人才培養的數量,確保老年人能夠順利得到相關服務。
加強音樂療愈技能培訓:應通過社區、家庭等多元主體提供各類適合音樂療愈學習實踐的機會,為音樂療愈人才提供實習機會,幫助他們提升能力,同時,服務于老齡化社區和老齡化家庭。
加強對音樂教育工作者和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對中老年人音樂心理健康需求的認識,增強他們的音樂教學和活動組織能力。最后,應鼓勵音樂專業人士與老年人群體共同參與音樂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以確保音樂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加速發展,關注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變得尤為重要。通過加強對音樂心理健康的研究和推廣,我們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幫助他們度過幸福的晚年生活。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關注,也需要政府、學術界、社會組織和企業等多方的合作和支持。相信隨著我們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養老環境,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讓他們過上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
參考文獻:
[1]?張文宏,張君安.社會資本對老年心理健康的影響[J].河北學刊,2020(1):89.
[2]宋士杰,宋小康,趙宇翔,朱慶華.互聯網使用對于老年人孤獨感緩解的影響——基于CHARLS數據的實證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9(1):56.
[3]岳楠.音樂教育對老年人心理特征影響的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1.
[4]羅小平,余瑾.老年·音樂·精神——老年精神音樂學簡明讀本[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172.
[5]申臘梅.十年來中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綜述[J].前沿,2014(Z2):137-139.
[6]傅宏,陳慶榮.積極老齡化:全球視野下的老年心理健康研究和實踐探索[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5(5):713-720.
(責任編輯:金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