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陳文奎
摘要: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琵琶行(并序)》中“斂容”一詞注釋為:“顯出端莊的臉色。”就詞義看,此注釋未能落實重點實詞“斂”的詞義,容易讓學生誤認為“斂”是“顯示”的意思;就人物表情看,此注釋只簡單地說琵琶女“顯出端莊的臉色”,而對其前后表情變化缺乏必要的交代,有語焉不詳之嫌。注釋既要有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又要避免因交代不周而產生誤解。鑒于此,這條注釋應加以修訂完善。
關鍵詞:《琵琶行(并序)》;斂容;注釋;商榷
統編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語文》必修上冊《琵琶行(并序)》一文中,將“整頓衣裳起斂容”句中“斂容”一詞注釋為:“顯出端莊的臉色。”筆者認為此注釋簡而不詳,不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和文意理解,值得商榷。現陳述理由如下:
首先,就詞義看,文中的注釋太過籠統,未能落實重點實詞“斂”的詞義,很容易讓學生憑經驗簡單地“對號入座”,認為這里的“斂”是“顯示”的意思。如此“對號”,大謬不然。“斂”是一個會意兼形聲字,《說文解字》訓為:“收也。從攴,僉聲?!眱L,收縮、聚攏;攴,手持卜棍,用手……?!皵俊北玖x為用手使之聚攏,即聚集、收集;引申為約束、節制之義,收斂、斂容等詞語中的“斂”皆為此義。注釋中的“顯出”一詞從何而來?因未做必要交代,難免讓人產生疑惑。
其次,就人物表情看,只簡單地說琵琶女演奏結束、自述身世時“顯出端莊的臉色”,因對其前后表情變化缺乏必要交代,故有語焉不詳之嫌。端莊,是指神情、舉止端正莊重。既然說琵琶女“顯出端莊的臉色”,那么,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她的臉色先前是“不端莊”的?眾所周知,“端莊”的反義詞是“隨意、輕浮”之類。鑒于此,我們是否還可以進一步追問:琵琶女先前的神情、舉止是隨意的,甚至是輕浮的嗎?毫無疑問,答案是否定的。從“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到“沉吟放撥插弦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懷有深深“天涯淪落之恨”、不愿以藝示人、欲說還休的琵琶女形象,絲毫沒有給人隨意、輕浮之感。既然如此,那么“顯出端莊的臉色”又是從何說起呢?追本溯源,其實這里的“端莊”,并不是說琵琶女從一般倡女慣有的媚人之態轉為嚴肅之態,而是說琵琶女從亢奮的表演情態轉變為端正莊重的情態,顯示了琵琶女對聽其自敘身世之人的尊敬之意。
查閱多種工具書,筆者發現,《漢語大詞典》釋“斂容”為“正容。顯出端莊的臉色?!彼e例句中就有“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一句。教材對“斂容”一詞的注釋或許取自此類工具書。著名語言學家周大璞先生曾說:“準確地辨明每個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義,是作注的基礎?!币棺⑨寽蚀_、規范,就不應機械搬用相關辭書的釋義,而要結合文本的具體語境靈活解釋,這是作注釋的一條基本原則。筆者認為,具體到“斂容”一詞的注釋,既要落實“斂”的詞義,也要兼顧前后文的內容,說清楚琵琶女情態變化的過程乃至變化緣由。只有如此,才能既有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又避免了因交代不周而使學生產生誤解。鑒于此,筆者建議,教材中的這條注釋應修訂完善為:“斂容:收斂起演奏時的亢奮情態,使神色端正莊重。表示恭敬?!?/p>
作者簡介:徐國(1976— ),男,山東省泰安英雄山中學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與各學段銜接教育。陳文奎(1964— ),男,山東省泰安英雄山中學正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