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一種可持續的兩黨主導體系:政治轉型后韓國政黨體系演變探析(1987—2022年)

2024-06-25 09:27:06李春福
關鍵詞:政黨體系

摘要:以黨爭政治為核心的政黨政治是西方代議制民主的本質屬性。韓國政黨政治因政黨間聚散離合頻繁飽受詬病,其政黨體系不穩定成為學界的主流觀點。本文區分政黨的變化與政黨體系的變化,并基于有效政黨數目與制度化兩個層面,通過分析政治轉型后韓國政黨體系的變化過程并探析影響這一變化的主要動因。研究發現:韓國的政黨體系受第三黨與小黨的沉浮影響有所波動,形式上近似多黨體系,而實際運行上呈現明顯的兩黨主導特征,整體上屬于兩黨主導體系;進入三黨體系以上的只發生在轉型初期、兩次總統被彈劾等重大政治事件契機下,并且持續時間都并不長;韓國政黨體系的獨特之處在于,在個別政黨的制度化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其政黨體系仍呈現出兩黨主導的特征;這種可持續性由總統制政府形式、選舉制度、選民基礎決定,短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另外,5年總統單任制是1987年以來貫穿韓國政黨體系演變的重要影響因素。

關鍵詞:韓國政黨體系;5年總統單任制;兩黨主導;第三黨;競爭主軸

中圖分類號:D73文獻標識碼:A

DOI:10.12186/2024.03.009

文章編號:2096-9864(2024)03-0078-10

韓國政黨政治因各政黨頻繁改名,且政黨間聚散離合頻繁而飽受詬病,其政黨體系不穩定成為學界的主流觀點。本文認為,這種觀點的弊端在于,其并未嚴格區分政黨的變化與政黨體系的變化,也并未整體把握韓國政黨體系演變過程及基本特征。基于此,本文首先界定政黨體系的概念及判定標準,并以此為基準,科學精細化分析韓國政黨體系性質的演變過程,進而探析影響這一演變的主要因素。其次,結合2020年以來的變化,探討韓國政黨體系的延續性與變化性,并對其發展趨勢及性質進行整體研判。

一、政黨體系的界定:概念及判定標準

D.Maurice[1]認為,一國政治中多個政黨共存,政黨體系就是各政黨間互動的形式和模式。S.Giovanni[2]進一步明確政黨體系是“政黨間相互競爭而產生的互動體系”。P.Paul和L.J.Erik[3]認為,政黨間的互動關系既有競爭,也包括結盟、聯合等合作關系,將政黨體系定義為政黨間競爭與合作的結構。M.Peter[4]綜合若干學者的定義,認為政黨體系是由各政黨以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體,不同于且超越單個政黨層面的概念。他進而區分政黨的變化與政黨體系的變化,主張個別政黨層面的變化,如新政黨的產生、政黨重組、分裂、改名與消滅,若不影響體系內政黨競爭的方向或體系內角色,則可視為新生政黨代替舊政黨,而不能視作政黨體系的變化。樸炅美[5]則從繼承政黨(successor party)的特征角度分析韓國的政黨政治,主張韓國的政黨雖聚散離合頻繁,但政黨競爭仍以兩個大黨為主軸,政黨體系實質上仍維持基本的延續性,從而印證了政黨的變化與政黨體系的變化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縱觀各國的政黨發展史,經過多次選舉個別政黨雖有沉浮,政黨的制度化水平較低,但其政黨體系保持相對穩定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綜上所述,政黨體系是指一國政治發展過程中政黨間相互競爭互動的場域,具體表現為主要的政黨數量、實力對比和彼此的競爭結盟關系,其核心特征在于政黨的數目與互動性質。界定政黨體系的類型與性質并非易事,須通盤考慮政黨體系的性質與有影響的政黨數目[6]88。政黨數目層面,學界通常以有效政黨數目來劃分政黨體系[7]。該指標依據各政黨在國會的議席數,測量政黨體系中實際發揮影響力的政黨數目。計算有效政黨數目的公式為:

其中,N代表有效政黨數目,n代表獲得選票(或議席)的政黨總數,∑表示加,i代表不同的政黨,Pi表示每一個政黨在議會中的席位比重或選舉得票所占的百分比,分別為議席有效政黨數目和選舉有效政黨數目。直觀觀察到的政黨數量只能反映一國政治中實際存在的政黨數,而有效政黨數目則可以衡量政黨體系中各政黨的相對規模和實力,便于分析政黨體系的整體特征。根據有效政黨數目的具體數值,可將政黨體系較精細地劃分為一黨主導體系(<1.75)、兩黨體系(1.75~2.25)、兩個半政黨體系(2.25~2.75)、多黨體系(>2.75)[8]。本文在計算議席有效政黨數目的基礎上,結合政黨間實際競爭結盟狀況,參考雷伊標準從數量上來界定韓國政黨體系簡單運用有效政黨數目來判定韓國政黨體系類型,群小政黨與無黨派議席容易被忽略,且群小政黨的碎片化程度直接影響其數值,因此需要考慮具體的議席分布,進行綜合分析,尤其是分析是否存在具備國會交涉團體地位的第三黨、其與兩大黨的競合關系。韓國現行“國會法”(第33條第1項)規定,議席數20席以上的政黨可以單獨組成國會交涉團體。

另外,從政黨體系的性質角度看,制度化水平是判定政黨體系穩定性的另一個重要標準。在一個穩定的政黨體系中,主要政黨的實力對比、社會基礎、生存策略和競爭結盟關系是基本確定的。正如曾慶捷[6]85所指出的,與選舉制度、政府模式不同,一國的政黨體系不是在憲法或其他正式制度中確定的,而是產生于政治家、政黨和選民之間復雜的互動。梅因沃林從政黨間競爭模式、政黨的社會根基、政黨與選舉的合法性和政黨的組織結構四個維度,較系統地提出衡量政黨體系制度化水平的因素[9]。但梅因沃林的制度化考察實際上只涉及政黨間關系、政黨與社會和政黨自身三個方面,顯然遺漏了政黨與國家(權力)之間的關系[10]。畢竟政黨體系指涉的是政黨在爭取、執掌、參與、影響國家政治權力過程中形成的互動模式。因此,判定政黨體系制度化必須綜合上述四個維度加以考察。本文基于有效政黨數目與政黨體系制度化兩個標準,綜合分析1987年以來韓國政黨體系的演變。

二、有效政黨數目標準下韓國政黨體系的演變

1987年政治體制轉型后,韓國真正進入多黨競爭的時代,競爭性的政黨體系開始正式形成。共同民主黨(及前身)和國民力量黨(及前身)雖多次發生更名、重組等變化,但作為代表進步系和保守系的主要政黨,始終主導著韓國政治。除兩個大黨外,其他政黨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對政黨體系的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本文的有效政黨數目測算基準除國會議員選舉外,還考慮了重大的政黨合并、分裂、重組等政黨體系變化較大的關鍵節點。由于韓國國會自2004年以來實行一人兩票(小選區制為主,比例代表制為輔)混合選舉制度,對其只計算國會議席的有效政黨數目,分析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韓國的議席有效政黨數目最低為1.59,最高為3.33,均發生在轉型初期;其余絕大多數時間段均為2.00~2.75,即屬于兩黨體系或“兩個半”政黨體系。進入三黨及以上體系的只有三次,并且是以經歷三次重大歷史事件為契機所產生的,即政治轉型后第一次國會議員選舉(1988.4—1990.1),盧武鉉政府末期執政黨的分裂、重組(2007.5—2007.8),以及樸槿惠被彈劾引發的多黨體系(2017.1—2018.2),并且持續時間都不長。雖然這一期間也有不同的第三黨或第三政治勢力,時而扮演重要角色,但兩大政黨始終占據國會絕大多數議席,主導韓國的政黨政治。具體分析,1987—2022年韓國政黨體系的演變可分為以下五個時期。

(1)轉型時期(1987年大選到1992年3月國會議員選舉前):由多黨體系過渡到不對等的兩黨主導體系。轉型初期(1987.12—1990.1)有效政黨數目在3以上,為較溫和的多黨(四黨)體系,后期(1990.1—1992.3)議席有效政黨數目為1.59(<1.75),屬于一黨主導下不平衡的兩黨體系。其背景是前者作為轉型后第一次選舉,呈現“三金一盧”為代表的高度分裂的地域主義色彩,后者則因人為的三黨合并所導致。三黨合并開啟了保守系(民主自由黨)與進步系(民主黨)兩大黨對立的格局,后續也基本維系這一兩黨競爭格局。

(2)鞏固時期(1992.3—2000.4國會議員選舉前):由不平衡的兩黨主導體系到事實上的兩黨主導體系,其最顯著的標志是1997年12月大選首次實現政權輪替。前期(1992.3—1996.4)有效政黨數目為2.0~2.5,形式上介于兩黨體系與兩個半政黨體系之間。其間,民主自由黨(1995年12月更名為新韓國黨)與民主黨(1995年9月更名為新政治國民會議)議席一減一升,因第三黨不斷分裂重組、呈現極端不穩定,實際運行進入相對平衡的兩黨體系,但前者作為執政黨仍保持較大議席優勢。后期(1996.4—2000.4)有效政黨數目大體為2.5~2.8,屬于兩個半政黨體系,而大部分時期實際上也由兩大黨主導。1996年4月國會選舉后有效政黨數目為2.83(>2.75),體現出新韓國黨、新政治國民會議(黨)和第三黨自由民主聯合(黨)不平衡的三黨體系。此后新韓國黨(1997年11月重組為大國家黨)實力逐漸減弱,新政治國民會議則逐步上升。這一實力變化也反映在1997年12月的大選中,后者與自由民主聯合(黨)組成選舉聯盟,實現首次政黨輪替。金大中當選總統后,韓國政黨體系呈現為執政黨聯盟(新政治國民會議及自由民主聯合)與反對黨大國家黨對立競爭的格局,為事實上的兩黨主導體系。

(3)確立時期(2000年4月—2008年4月國會選舉前):兩大黨實力趨于平衡,為兩黨主導體系確立時期。前期(2000.4—2004.4)有效政黨數目大體為2.1~2.3,較之上兩屆顯著下降,呈現較明顯的兩黨體系特征。其緣由是自由民主聯合(黨)脫離執政聯盟后,其議席銳減失去國會交涉團體地位,大國家黨和執政的新千年民主黨(原新政治國民會議)議席則一減一升,形成均勢的兩黨主導。這一格局也體現在2002年的總統選舉上,執政黨候選人盧武鉉獲得 48.9% 的選票,力壓反對黨李會昌(46.6%),大選首次出現兩黨競爭格局。后期第17屆國會(2004.4—2008.4)有效政黨數目基本為2.25~2.50,比上一屆稍有所上升但沒有明顯變化。進步系的政黨(開放國民黨)首次獲得半數以上議席,關鍵得益于盧武鉉被彈劾后大幅反彈。大國家黨則基本維持上屆議席,激進系民主勞動黨首次進入國會并獲10席,躍升為第三大黨。盧武鉉政府末期(2007.5.7—2007.8.18)因執政黨內部的分裂有效政黨數目一度超過2.75,但不久因合并原因,有效政黨數目下降至2.3。第17屆國會整體上維持兩大黨加若干小黨的“2+N”體系,屬于兩黨主導體系。

(4)再平衡時期(2008年4月—2016年4月國會議員選舉前):兩大黨議席數發生變化,逐步走向再平衡時期。前期(2008.4—2012.4)議席有效政黨數目為2.1~2.5,與上屆國會基本持平。在2008年國會選舉中,執政的大國家黨議席增幅較大,單獨過半;進步系的統合民主黨議席數目銳減,但仍然保持第二大黨的地位;自由先進黨議席有所上升,躋身為第三大黨,仍不能單獨組成國會交涉團體。第18屆國會整體上呈現出大國家黨(2012年2月更名為新國家黨)相對獨大的局面,但依舊由保守系與進步系兩大政黨所主導,屬于不平衡的兩黨體系。第19屆國會(2012.4—2016.4)有效政黨數目為2.0~2.4,較之上屆略有下降。新國家黨議席數目有所減少但仍保持第一大黨地位,民主統合黨議席數目則大幅增加,進入相對均勢的兩黨體系。這一點也集中體現在2012年12月大選上,執政黨候選人樸槿惠獲51.6%選票,打敗反對黨候選人文在寅(獲選票48%),呈現兩黨勢均力敵的競爭格局。另外,除2016年2—4月國民之黨從共同民主黨分裂出來,導致議席有效政黨數目略有上升外,其余時期都在 2.25 以下,維持比較穩定的兩黨體系。

(5)重塑趨穩時期(2016.4—2022.12)。2016年4月,國會議員選舉有效政黨數目為 2.65,呈現“二強一中”不平衡的三黨體系格局。執政的新國家黨(2017年2月更名為自由韓國黨)議席數目減少,失去第一大黨地位;共同民主黨躋身第一大黨;新創立的國民之黨獲得38席,躍升關鍵第三黨。進入2017年,有效政黨數目突破3,形成短暫的“2+2+N”多黨體系(2017.1—2018.2)。其起因是樸槿惠受到彈劾后,正黨(2017年1月)從新國家黨分裂出來,導致政黨體系由兩個大黨(共同民主黨、自由韓國黨)、兩個準大黨(國民之黨、正黨)和若干小黨(正義黨、無黨派)構成。2018年以后,有效政黨數目持續下降,趨向兩黨主導,其主要原因是正黨與國民之黨經過多次議員退黨、分裂、重組后急劇衰弱,失去第三黨地位。2020年4月,國會議員選舉有效政黨數目為2.09,政黨體系又重新回歸到之前的兩黨主導體系,第22屆國會議員選舉有效政黨數目為2.19,與上一屆基本持平。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韓國政黨體系中的議席有效政黨數目雖有起伏變動,但亦呈現穩定的特征,尤其是2000年后這一格局日趨穩定,整體趨向兩黨或兩黨主導體系。

三、制度化視角下韓國政黨體系的演變

政黨體系的制度化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政黨在大選中獲勝而執政的能力;二是政黨間實力(國會席位)對比變化;三是政黨的選民基礎;四是政黨的制度化水平[11]。以下從上述四個層面分析政治轉型后韓國政黨體系呈現整體穩定、部分發生變化的特點。

1.韓國政黨體系的整體穩定

其一,1987年政治體系轉型以來,現共同民主黨(及前身)和國民之力黨(及前身)兩大政黨輪流贏得總統選舉,并且以10年為周期交替執政,其他道(廣域)市與地方各級選舉也都由這兩大黨主導。從執政機會和掌權能力層面看,其他黨則不具備這種實力,其兩黨主導性質非常明顯。

其二,以國會各政黨的議席數為基準,國會自1990年三黨合并以后也一直由兩大政黨主導。國會中最大政黨所獲議席沒有超過70%(若超過則可視為一黨主導體系),且兩大政黨席位總和超過90%,視為兩黨競爭的政黨體系。國會大黨議席比率見表2。從表2可知,韓國的政黨體系大多數時間都符合這一條件,尤其是2000年以后這一趨勢更加明顯,趨于較穩定的兩黨主導體系。以2020年國會選舉為例,因首次實行準聯動型比例代表制,參加比例代表議員席位競逐的政黨高達35個,但在300個議席中兩大政黨(包含其衛星政黨)共占據283席,占比為94.3%,創歷史新高。

其三,從政黨認同與選民基礎看,韓國兩大政黨的名稱雖有變化,但其主要政綱沒有發生明顯變化,選民對兩大政黨的支持仍保持較大穩定性。以第20屆國會選舉為例,2016年國會選舉國民之黨躍升為第三黨,這在很大程度上緣于部分選民對兩大政黨均不滿轉而投向國民之黨。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選民完全背棄了對兩大黨的支持,兩大黨的選民基礎仍較穩固。相反,國民之黨、正黨和其他多數群小政黨作為新生的(從兩大黨分離出來)分離政黨,其人員構成、理念、政策均不穩定,缺乏可持續的固定的選民基礎[12]。2020年國會選舉第三黨與群小政黨議席數目銳減甚至泡沫化,便證明其選民基礎的脆弱性。

2.韓國政黨體系的部分變化

韓國的政黨體系在維持兩黨主導、整體穩定的同時,在政黨內部與政黨間互動層面還存在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其一,兩大黨自身都經歷過分裂、重組。首先,進入21世紀共同民主黨(及前身)經歷三次大的分裂和重組:第一次是盧武鉉執政后,開放國民黨從新千年民主黨分離出來,在2004年選舉中成為第一大黨;第二次是開放國民黨經過分裂和重組(2007.5—8),組建大統合民主新黨;第三次是2016年2月,國民之黨從共同民主黨分裂出來。其次,國民之力黨(及前身)在2000年以后保持相對穩定。除2017年1月正黨從新國家黨分裂出來短暫存在外,其余時期仍保持基本穩定。

其二,兩大黨內部的派系政治與分歧。首先,就共同民主黨(及前身)而言,除因黨內分歧曾先后發生三次大的分裂和重組外,黨內還長期存在親盧(武鉉)主流系和非盧派系間分歧,在盧武鉉執政時期和2015年黨代表選舉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其次,在國民之力黨(及前身)內部,主流與非主流派系之間也長期存在分歧,典型的有親李(明博)派系與親樸(槿惠)派系間分歧。例如,2008年國會選舉,大國家黨主流派(親李派系)大舉刷掉親樸派系候選人,導致其脫黨組建“親樸連帶”參選。樸槿惠當選總統后,轉而出現親樸派系排擠打壓親李派系的情形。這些黨內派系政治分歧,折射出在以理念對立為競爭主軸的兩黨主導體系下,其他利益或價值的多元訴求在黨內的表現形式。

其三,其他群小政黨的不穩定性。韓國政黨體系雖由兩大黨主導,但始終不乏有一定影響力的第三黨或小黨,其沉浮變化比較頻繁。首先,第三黨方面有20世紀90年代的統一國民黨和自由民主聯合(黨)、2016年的國民之黨和正黨,都歷經崛起、衰弱、泡沫化直至被合并或消亡的階段。現存的僅有國民之黨,且只維持3席比例代表議席。其次,激進系政黨也經歷多次分裂和重組,其起源是2000年成立的民主勞動黨[13]。2008年進步新黨從民主勞動黨分裂出去,2011年民主勞動黨與國民參與黨(親盧武鉉系,以柳時敏為黨代表)、進步新黨內脫黨派(新進步統合連帶,現正義黨前身)合并組成統合進步黨(2014年被韓國憲法裁判所強行解散)。2012年進步正義黨又從統合進步黨分裂出去,后改名為現今的正義黨。現正義黨作為代表激進系的主要政黨占據6席,為國會第三大黨,而2024年第22屆國會選舉遭到全軍覆沒,能否東山再起尚需觀察。

綜上分析可見,政治轉型后,韓國的兩大黨雖經歷更名、重組,但選民基礎仍保持基本穩定;政黨間合并、重組也大體在進步系、保守系、激進系內部發生,群小政黨大多分別合并于其主要政黨;政黨體系始終由代表進步、保守的兩大黨主導,并維持整體穩定。

四、兩黨主導體系可持續性的原因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1987年政治轉型以后韓國的政黨體系屬于整體穩定、部分變化的兩黨主導體系。一方面,無論是議席有效政黨數目,還是兩大黨在國會的席位與占比,都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另一方面,無論主要政黨還是群小政黨都不同程度經歷分裂、合并、重組。這種政黨體系的部分變化與整體延續性,其原因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進行分析。

1.總統單任制

如上所述,韓國政黨政治的顯著特征,就是以兩大黨競爭為主軸,政黨間聚散離合頻繁。究其原因,這與1987年以后實行的5年總統單任制密切相關。5年單任制的明顯弊端就是總統在任前期“執政黨的總統化”和任末“跛腳鴨”現象助長執政黨內派系矛盾,致使政黨合并、分裂和重組[14]。

其一,總統執政前期為掌握政局主導權,致力于創立或塑造總統政黨,導致執政黨更名或政黨間重組影響政黨體系,如盧泰愚時期三黨合并誕生的民主自由黨(1990年)、金泳三時期新韓國黨(1995年)、金大中時期新千年民主黨(2000年)和盧武鉉時期開放民主黨(2003年)。李明博執政初期,親李(明博)派系與親樸(槿惠)派系間矛盾導致后者大規模脫黨參選。樸槿惠掌握黨權(2011年11月)后才實現基本統合,大國家黨也更名為新國家黨(2012年2月),但派系矛盾依然嚴重。

其二,單任制下任期末總統支持率低迷,臨近大選時總統對執政黨的影響力顯著下降。執政黨若不能推選出有競爭力的總統候選人也會發生分裂,由此引發政黨間重組對政黨體系產生沖擊。例如,金泳三執政末期,李仁濟脫離新韓國黨創立國民新黨,新韓國黨則由李會昌主導與進步系小黨合并創立大國家黨;盧武鉉執政末期,開放國民黨經過分裂、重組,組成大統合民主新黨;樸槿惠執政末期,圍繞彈劾樸槿惠新國家黨內親樸與反樸勢力嚴重對立,導致正黨分裂出走,新國家黨也更名為自由韓國黨。

其三,總統制政府形式下,國政運營通常以單一政黨為核心進行,與議會制不同,除執政黨外,其他政黨很難參與聯合內閣。沒有贏得總統選舉的第三黨與小黨在大選后小黨化、泡沫化甚至消亡,因而也選擇在大選前與兩大黨合并或合作。2022年大選前夕,曾任第三黨代表的安哲秀(國民之黨)宣布支持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該黨也被合并于后者。韓國政治自轉型后,兩大黨以10年為周期(實際上執政黨通過重組,實現連續贏得兩次大選)輪流執政,政黨體系仍維持較穩定的兩黨主導體系。

總而言之,韓國政黨間聚散離合以總統(人物)與總統職位競爭為核心進行,總統卸任后其政黨也大多會退出歷史舞臺,政黨制度化水平較低。韓國政黨體系的獨特之處在于,在個別政黨的制度化水平較低的情況下,政黨體系仍呈現收斂于兩黨主導的特征,其重要原因就在于5年總統單任制。

2.選舉制度

選舉制度也是影響一國政黨體系的重要因素。首先,根據迪韋爾熱定律,在“小選區-相對多數制”占絕大多數的選舉制度下,選民的投票趨向更集中于兩大政黨,從而傾向于產生兩黨主導體系。自2004年以來,韓國國會選舉實行“一人兩票并立且小選區為主”的混合選舉制度,即選民將一票投給小選區的政黨候選人,將另一票則投給支持政黨,小選區內獲得相對多數的候選人獲勝。其次,在總統制政府形式下,在大選(總統選舉)實行一輪相對多數制的條件下,第三黨或群小政黨與兩大政黨之一聯合才有勝算的可能,比起采取兩輪多數制更容易形成兩黨主導體系[15]。政治轉型后,韓國總統選舉也一直采取相對多數制,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地域主義弱化、兩大陣營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即便在特殊情況下,如保守系(2007年)、進步系(2017年)政黨明顯占優勢條件下,有依靠個人影響力參選的第三候選人(2007年保守系的李會昌、2017年中道進步傾向的安哲秀),其敗選后所屬政黨(自由先進黨、國民之黨)也未能躋身為主要政黨。同時,在現行國會議員選舉制度下,在小選區議員選舉中,小黨只有與兩大黨之一結盟并獲得候選人資格后才有機會贏得議席。例如,2012年國會選舉中,激進系統合進步黨獲得小選區7個議席,關鍵原因在于與第二大黨統合民主黨實行了選舉聯合。即便是比例代表議席,小黨也受到制度性限制的歧視:只有獲得政黨得票率3%以上,或者在小選區內獲得5席以上才可以分配議席,況且整個議席中比例代表議席少之又少,群小政黨即使獲得議席數目也非常有限。

3.選民基礎

政黨體系是社會裂痕結構通過選舉在政治層面的反映,政黨-選民關系,尤其是政黨的選民基礎將直接影響政黨體系的變化[6]89。所謂社會裂痕,就是圍繞社會主要議題形成的核心意見分歧,通常在選舉中以政黨間理念與政策競爭為主軸體現,如圍繞經濟、社會政策的“左右之爭”和社會中圍繞某些特定議題(如宗教、族群等認同方面)形成的對立結構等。

韓國政黨政治的顯著特征,就是進步與保守兩大陣營對立[16]。韓國政治轉型后,其政黨政治就逐步形成了以“地域”“理念”“對朝政策”為主軸的兩極對立,共同民主黨(及前身)和國民力量黨(及前身)競爭就是這種二元政治的典型代表。前者基于湖南地域,代表進步理念;后者基于嶺南地域,代表保守理念。進入21世紀以后,與韓國社會的“南南沖突”相結合,理念分歧逐步成為政黨競爭的主軸,進步、保守成為區分韓國政黨身份的核心標簽。除兩大黨外,進入政黨體系的其他群小政黨也無一例外地被納入兩大陣營競爭格局。

這種兩大陣營對立、競爭的格局包含兩個重要特征。一是理念對立是競爭的主軸,尤其是圍繞對朝政策、“南南沖突”形成的進步與保守之爭最為明顯。轉型以后,韓國的政黨競爭主要圍繞半島和平與社會福利議題展開,但針對前者議題兩黨都保持一貫性,且居于主導地位,對于后者則呈現出復雜甚至矛盾的立場。例如,雖然新國家黨(國民力量黨前身)與資本、財閥等右翼勢力關系更為緊密,但在2012年大選中新國家黨因大力主張經濟民主化、糾正財閥不公正行為等而贏得大選。反觀共同民主黨在經濟、社會福利等議題方面,黨內存在諸多分歧,兩黨在經濟政策上均呈現新自由主義基調,經濟、社會議題未能獨自成為競爭主軸。二是就理念對立而言,呈現保守、中間、進步選民并存且勢均力敵的格局。主要的輿論調查顯示,自2002年以來自認為既不是進步也不是保守的中間選民占多數,這也使得兩大黨盡力爭取中間立場或“搖擺”選民。近期的選舉結果表明,兩大黨獲勝的關鍵原因在于足夠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17]。但結合支持兩黨的進步、保守核心選民,兩黨都有不可忽視的鐵桿支持者(大約各占25%~35%),從而使得兩大黨又不能完全疏忽這些訴求,兩黨競爭整體上呈現中間保守與中間進步間對立的態勢,形成兩大黨主導選舉的競爭格局。

事實上,2020年國會議員選舉中共同民主黨與國民力量黨兩黨的席位相差雖然較大,但仔細分析,兩黨在小選區獲得的支持率分別為49.9%和41.5%,相差不大。在小選區相對多數制下,得票率輕微的變化都可能帶來議席的較大變動,而在政黨得票率方面后者反而高于前者,這反映在其所獲比例代表議席上(分別為17席、19席)蘊含著兩黨勢力隨時可能變化的因素。選舉的投票率高達66.2%,創1992年以來歷史新高,兩大黨所獲議席比率占94.3%,這表明兩大陣營選民高度凝聚和被動員。而在2022年大選中,兩大黨候選人得票率差距僅為0.73個百分點,支持率相加高達96.39%,其兩黨主導特征更加明顯。

理念問題上的進步與保守對立,圍繞經濟、社會議題的左右之爭,都促使兩黨體系的形成。尤其是對朝政策、南北關系及與此相關的民族或國家認同,仍是政黨競爭的主軸,兩黨又有較穩定的湖南、嶺南地域支持,這就奠定了兩黨主導的選民基礎。因此,即便有第三黨出現也不久就泡沫化,政黨體系仍維持較穩定的兩黨主導體系。

五、結語

通過分析可知,政治轉型后30多年來(1990年三黨合并后),韓國兩大黨始終主導政黨政治,政黨體系整體上保持穩定,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小選區與相對多數制相結合的議會選舉制度;二是圍繞政黨競爭的主軸,兩黨均有較堅實的政治社會基礎,尤其是兩大黨都具有理念與地域相結合的較穩定的選民基礎;三是相對多數制與5年單任制相結合的總統制。

選民基礎在短期內不會發生重大變化或根本重組,而選舉制度的重大變化將直接削弱兩大黨的地位,因此其發生改動也很難突破兩黨主導格局,政黨體系在短時期也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例如,2019年底通過的《選舉法》修正案,原草案規定國會300個議席中比例代表為75席且實行完全聯動制,但因共同民主黨反對,最后比例代表縮減為47席(2024年又縮小為46席)且設置聯動上限30席,政黨得票的聯動比率也下調至50%。況且,2020年選舉中兩大黨相繼成立衛星政黨,使其修訂有名無實。

另外,5年單任制與相對多數制相結合的總統制,進一步強化了韓國兩黨主導的政黨政治特征。無論是小黨(如2012年統合進步黨)、第三黨(如1997年自由民主聯合)還是第三政治勢力(如2011年樸元淳),均可能對兩黨主導格局構成一定的挑戰,但又不能完全取而代之,必須與兩大黨之一進行一定的攜手聯合才可能獲勝或維持其政治地位。同時,這種影響又是相互的,兩大政黨面對新的環境做出的回應,立場調整、選舉策略也非常重要。現今面對2024年國會議員選舉,無論是共同民主黨還是國民力量黨,與同屬進步系(祖國革新黨)、保守系小黨(改革新黨)和無黨派議員間的復雜關系與互動,都將對兩黨主導體系產生一定的影響。

后續影響韓國政黨體系走向的還有以下幾個重要因素。首先,經濟、民生議題等新的競爭主軸導致的選民基礎分化對兩黨主導的沖擊,尤其是占整個選民1/3以上的“20”“30”世代(18—39歲,包括剛滿18—19周歲的首投族)年輕選民的支持。其次,兩大黨重新定位、增強凝聚力和擴大其外延問題。兩大黨在穩定基本盤的基礎上,如何爭取中間選民與“搖擺”選民,并且平衡兩者是兩黨都面臨的關鍵問題。再次,制度因素可能的變化。現今5年總統單任制是1987年政治轉型以來貫穿韓國政黨體系演變的重要影響因素,如修憲實行任期縮短為4年且允許連選連任,推行準聯動型比例代表制,禁止成立比例衛星政黨等,這些都可能對未來的韓國政黨體系產生較大影響。

以黨爭政治為核心的政黨政治是西方代議制民主的本質屬性。在已有關于韓國政黨體系的研究中,因政黨更名、分裂重組頻繁,其政黨體系不穩定成為學界的主流觀點。本文區分了政黨的變化與政黨體系的演變,并從有效政黨數目與制度化兩個層面,系統分析了政治轉型后韓國政黨體系的變化過程及其主要動因,發現:韓國的政黨體系雖受第三黨與小黨沉浮的影響有波動,形式上近似多黨體系,而實際運行上呈現明顯的兩黨主導特征,整體上屬于兩黨主導體系;進入三黨體系以上的只發生在轉型初期、兩次總統被彈劾時期,并且持續時間都并不長;韓國政黨體系的獨特之處在于,在個別政黨制度化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其政黨體系仍呈現出兩黨主導的特征;這種可持續性由總統制政府形式、選舉制度、選民基礎決定,并且短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參考文獻:

[1]MAURICE D.Political parties: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M].London:Methuen,1954:203.

[2]GIOVANNI S.Party and party system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M]. Paris:ECPR Press,2005:44.

[3]PAUL P,JAN E L.Comparing party system change[M].New York:Rutledge,1998:5.

[4]PETER M.Party system change:Approaches and interpretation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58.

[5]樸炅美.對韓國政黨的繼承政黨設定的小考[J].現代政治研究,2009(2):5-30.

[6]曾慶捷.政黨與政黨體系[M]∥王正緒,耿曙,唐世平.比較政治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21.

[7]LAAKSO M R,TAAGEPERA R.The effective number of parties:A measure with application to West Europe[J].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1979,12(1):3-27.

[8]RAE D W.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laws[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1.

[9]李新廷.政黨體制的制度化水平與民主轉型:梅因沃林的政黨體制學評析[J].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19(6):66-75,84.

[10]葉麒麟.從類型到制度化:西方民主政治場域中政黨體制研究的視角轉移[J].教學與研究,2011(12):81-87.

[11]殷俊,馬春暖.可持續的兩黨主導:臺灣地區政黨體系演變的趨勢[J].臺灣研究集刊,2019(1):30-31.

[12]鄭振民.政黨政治變化與選民型政黨[M].首爾:INGANSARANG出版社,2018.

[13]葛小輝.韓國政黨為何頻繁改名[J].世界知識,2017(5):30-32.

[14]郭振英.韓國政黨的聚散離合與政黨體系的不穩定性[J].韓國政黨學會報,2009(1):122-128.

[15]康元澤,樸元浩,金錫浩.韓國政治的再重組與2017年總統選舉分析[M].首爾:NANAM出版社,2019.

[16]陳英宰.政黨政治的進化[M].首爾:延世大學出版文化院,2020:248.

[17]高源.21屆國會選舉與2021年地方補選的勝敗決定因素及其政治含義[J].政治與公論,2021(1):41-72.

[責任編輯:侯圣偉]

收稿日期:2024-03-11

作者簡介:李春福(1976—),男,黑龍江省五常市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鄭州輕工業大學特約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比較政治、政黨政治、韓國政治與外交、東亞政治發展。

猜你喜歡
政黨體系
“帶領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政黨”
布達拉(2022年8期)2022-05-30 10:48:04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探索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創新應用
中國外匯(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14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黨制度的“三個新”
立憲主義與政黨——以法國為例
如何建立長期有效的培訓體系
現代企業(2015年1期)2015-02-28 18:43:18
公民社會與政黨共建的探索
精品(2015年8期)2015-01-03 08:08:05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國外政黨加強和創新群眾工作述評
民主黨派政黨認同的有效構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蜜臀|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女人18毛片久久| 欧美在线天堂|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免费三区| 国产拍在线| 婷婷激情五月网| 国产精品99一区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91毛片网|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伊人天堂网| 免费无遮挡AV|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精品欧美视频|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国产99精品久久|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欧美精品另类| 毛片免费试看|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 a级毛片免费网站|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久久精品丝袜|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无套av在线|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亚洲综合二区|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伊人网址在线| 99热亚洲精品6码| 97国产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欧美日本中文| 高清色本在线www|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欧美日本激情| 亚洲综合片| 色偷偷一区|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91色国产在线|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免费aa毛片| 色婷婷天天综合在线|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伊人久综合|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日韩无码黄色| 欧美h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