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洋


當天時、地利、人和具足,事則能成,自古皆然。精品中藥材的打造,同樣也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如此才能性味醇厚,成就卓越品質。
一、道地藥材品質佳
暫且跳過“天時”,先來說說“地利”—中藥材的“地利”主要通過“道地藥材”來體現。“道地藥材”指名優正品而又生長在適宜條件和特定產區的藥材,這點對于藥材質量的影響非常大,可以保證藥材質量優良,功效顯著,因此也深為歷代醫家所重視。
“道地藥材”有兩個重要條件:一個是基原(品種),一個是產區。梁代陶弘景《神農本草經集注》序錄云:“案諸藥所生,皆的有境界?!碧拼鷮O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云:“古之醫者……用藥必依土地,所以治十得九……凡草石藥,皆須土地堅實,氣味濃烈,不爾,治病不愈?!边@個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才能孕育出最適合在這個地區生長的藥材,可以保證質量更好,功效也更佳。比如人參,我國東北地區產的野山參素為人津津樂道。又如陳皮,廣東新會所產最負盛名,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當地的茶枝柑經過陳化后,會形成獨特的地理標志性藥材。當然,“道地藥材”的產區也會隨著土地、經濟、人文等各種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比如“浙八味”之一的浙貝母,現在的產量就已經很少了。
二、仁心養護增功效
“人和”指人的因素,也就是人類的活動對于藥材的影響,包括產地的初步加工、藥材的傳統炮制以及人類對藥材資源的保護。
1.枯燥的初步加工
中草藥采收后大多新鮮,藥材內部含水量比較高,若不及時處理很容易壞掉,嚴重影響藥材的質量和療效。因此,除了少數要求鮮用或保持原狀的藥材外,大部分都要在產地進行初步加工。藥材經產地初步加工,既能夠剔除其中的雜物和非藥用部分,保證藥材的質量,還可以防止霉變和蟲蛀,便于儲藏和運輸,有利于藥材的進一步加工炮制。
常見的初步加工方法包括揀選、清洗、切制、修整等步驟;某些情況下,還會采用特殊的處理方法,如熏硫磺來加速干燥過程,或發汗來促進藥材內部水分的蒸發。例如,白芍采挖后需要先洗凈,除去頭尾和細根,置沸水中煮后去除外皮、曬干;當歸、黃芪采挖后需要先揉搓,否則藥材可能出現中空或不夠致密,達不到理想的藥效。這些過程枯燥乏味,每一步都在考驗著工人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目前,老齡化的問題使擁有特色技能的藥工變得日漸稀缺,亟需更多的年輕人參與中藥的傳承與發展。
2.繁瑣的炮制工藝
中藥材從產地初步加工到進入臨床應用,中間還要經過復雜的炮制工藝,才能發揮最佳的藥物功效。比如,生品何首烏的功效是潤腸通便,經過炮制后顏色變得烏黑光亮,這時候才具有補益的作用。宋代《太平圣惠方》中記載何首烏需“九蒸九曬”;《證類本草》引用《圖經本草》曰“九蒸九曝,乃可服”。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何首烏赤白各一斤,用黑豆蒸,如此九蒸九曬,乃用……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發,為滋補良藥?!敝T如此類,幾乎每味中草藥都要經過炮制的過程才能進入醫生的處方。
中醫中藥自古就講仁心仁術,百年老店同仁堂的古訓“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至今一直是行業的標準與共識??梢哉f,每一味藥材都是藥工精心塑造的結果。
3.艱巨的資源保護
中藥材包羅萬象、品類繁多,單《本草綱目》中的分類就有“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蟲部、鱗部、禽部、獸部”,這些都是大自然給人類的饋贈。
雖然中藥材品類繁多,但是藥材資源相對有限,在開發利用的同時更要給予積極的保護。這方面,中藥人從古至今始終秉承著敬畏自然的法則,珍惜藥物資源,維護自然界的平衡和藥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例如珍貴的滋補藥雪蛤,其來源是東北林蛙;關于捕捉林蛙明確規定:產卵的時候不捕捉。又如名貴的中藥材鹿茸,其來源是成年雄鹿的鹿角;關于采集鹿茸明確規定:鹿茸的采集要等到它們自然脫落、骨化之前割取。以上都體現了中藥材取之有度的原則。
令人憂心的是,現代人類活動已經對自然界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很多中藥材都瀕臨滅絕,而環境的污染也深深影響著藥材的質量。遠的不說,日本倒行逆施、自作主張的核污水排海行為,就可能會對諸如海藻、昆布、珍珠母、烏賊骨、牡蠣等來自海洋的中藥材造成污染。
總之,維持生態穩定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情,對于藥材資源的保護任重而道遠。
三、司歲備物盡天時
最后說說中藥的“天時”,也就是“時間”。我們生活在四維時空之中,時間與空間會給每個生命打上“烙印”,也必然影響著中藥材的性味與功效。不同的季節采收不同的藥材,而不同的年份對藥物的功效也有著深刻的影響。
1.四季有不同
中藥材質量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而不同季節采收藥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比如桂枝,其藥用部位是嫩枝,性溫,味辛,功擅溫經通陽;而春季和夏季正是陽氣生發的季節,因此,在春夏二季采收的桂枝具有更多的生發之氣—換句話說,這個季節桂枝有效成分的含量最高。又如地黃,其藥用部位是根莖,性寒,味甘,功主養血填精;而秋冬之季陽氣收藏,植物的營養物質都收藏于根部,因此,地黃的最佳收獲期是10月底至11月初。孫思邈在《千金翼方·采藥時節第一》說:“夫藥采取不知時節,不以陰干曝干,雖有藥名,終無藥實,故不依時采取,與朽木不殊,虛費人功,卒無裨益?!?/p>
2.司歲以備物
“司歲備物”的理論出自《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先歲物何也……天地之專精也……非司歲物何謂也……散也,故質同而異等也。氣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辈煌哪攴萦胁煌倪\氣特點,不同的運氣備不同的藥物,而這種藥物得天地之氣滋養后藥性更純正醇厚,品質也最佳—換句話說,藥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最多。因此,為保證中成藥的功效最佳,最好根據不同的年份采收制備。比如,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司歲,宜備溫熱之藥;太陽寒水司歲,宜備寒涼之藥。又如,2024年整體的氣候特點是潮濕多雨,宜備甘溫之藥?!八練q備物”理論,對指導中藥的種植、采收、儲備、選用,乃至打造精品藥材具有深遠的意義,值得進一步研究和發掘。
總之,中醫中藥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粹,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智慧,傳承千載而歷久彌新。時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際,讓我們匯集天時、地利、人和,打造真正的中藥材精品,造福國人,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