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
【摘?? 要】琵琶的音色多變,表現(xiàn)形式多樣。在琵琶演奏中,聲響模仿占據(jù)著非常關鍵的地位,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琵琶音樂語言。在琵琶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技法,模仿出暴風雪聲、雨滴聲、鳥兒聲、蜜蜂聲以及各種樂器的聲音,這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琵琶演奏的內(nèi)容,能夠讓觀眾真正感受到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和情感。本文主要闡述聲響模仿在琵琶演奏中的運用價值,分析聲響模仿在琵琶演奏中的運用分類和具體案例,探討琵琶演奏中聲響模仿對音樂內(nèi)涵的把握,展望聲響模仿在琵琶演奏中的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聲響模仿? 琵琶演奏? 技巧運用? 音樂表達
文章編號:1008-3359(2024)06-0099-06
中圖分類號:J632.33
文獻標識碼:A
在琵琶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常常通過一些特殊的技法,對各種聲響進行有效模擬,從而達到更好的演奏效果。聲響模仿在琵琶演奏中的運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比如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就對狂風驟雨、竊竊私語、黃鸝鳴叫、泉水流動、刀槍鐵鳴等聲響進行了模仿。到了現(xiàn)代,琵琶演奏對聲響的模仿,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古典音樂,整個聲響模仿的范圍得到了明顯的拓展,切實優(yōu)化了琵琶演奏的飽滿性,進一步強化了琵琶演奏的表現(xiàn)力。
一、聲響模仿在琵琶演奏中的運用價值
模仿是人類的天性,在很早的時候,人們利用吹奏樂器對動物的聲音進行模仿,以此來達到吸引獵物或者驅趕野獸的目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居住場所逐漸從室外轉移到室內(nèi),吹奏樂器開始被應用于表演。《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篇》中提到,音樂起源于人們對自然界各種聲響的模仿。人類對自然中各種聲響的模仿,形成了早期音樂的雛形。下面將簡要分析聲響模仿在琵琶演奏中的運用價值。
(一)增加琵琶演奏的感染力
對于琵琶作品而言,作曲家會從琵琶本身的構造和特征出發(fā),通過科學合理的技法,對其他聲響進行有效模仿,從而將琵琶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更好地體現(xiàn)出來,為情節(jié)的發(fā)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增加琵琶演奏的感染力。在琵琶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可以通過聲響模仿,更加深入地體會作品想要表達的情感,并且通過各種各樣的技法,詮釋作品的內(nèi)涵,向觀眾傳遞深厚的情感,使琵琶演奏更加飽滿。對于觀眾而言,可以在聲響模仿的暗示下,深入體會琵琶作品中的情感,實現(xiàn)與琵琶作品的靈魂互通。這樣,通過帶入自己的情感和經(jīng)歷,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琵琶的實際價值和神奇魅力。以《國民大典》為例,方錦龍先生對古典吉他、民謠吉他以及西塔爾等多種樂器的聲響進行了模仿,這樣不僅能夠讓琵琶演奏更加符合地域音樂的風格,而且能夠讓觀眾穿越時間和空間,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奇妙感覺,引發(fā)觀眾與琵琶作品之間強烈的情感共鳴。
(二)有效凸顯地域特色
有些琵琶作品會通過聲響模仿呈現(xiàn)某個地區(qū)獨特的樂器特征,從而進一步凸顯琵琶作品的地域特色。相關研究資料表明,琵琶最早源自兩河流域,后來隨著絲綢之路,被傳入我國。在指法方面,琵琶保留了許多傳統(tǒng)技巧,同時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又不斷吸納其他樂器的手法和表現(xiàn)形式,因此它可以模仿許多樂器,整體的表現(xiàn)力非常強。比如,在琵琶的三四弦相把位,右手放在稍微比傳統(tǒng)撥弦位置下一點的地方,指尖觸弦硬挺彈奏,就能模仿京韻大鼓的聲響,凸顯北京的地域特色;左手和弦按音,右手在三四把位反彈琴弦,就能模仿古典吉他的聲響;左手和弦按音,右手將掃弦、拂弦、捂弦結合起來,就能模仿民謠吉他的聲響,凸顯歐美的地域特色。聲響模擬在琵琶演奏中的應用,能夠讓演奏者更加準確地把握不同的地域特征,從而讓琵琶演奏充滿地域特色,進一步彰顯琵琶作品的內(nèi)涵。
(三)提高琵琶演奏的創(chuàng)新性
在琵琶演奏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琵琶演奏就會在歷史的發(fā)展中掩埋于滾滾塵埃之下。聲響模仿在琵琶演奏中的應用,能夠讓琵琶演奏更加豐富化、多元化。在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創(chuàng)作者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將各種聲響與音樂旋律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優(yōu)化琵琶作品的獨特性和新穎性,強化琵琶作品的藝術魅力,讓琵琶演奏始終充滿活力,這對琵琶演奏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會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聲響模仿能夠讓觀眾對琵琶演奏始終保持新鮮感和好奇心,避免觀眾在聆聽過程中產(chǎn)生乏味、枯燥的感覺,使琵琶演奏始終受到觀眾的喜愛和青睞。
二、聲響模仿在琵琶演奏中的運用分類
(一)對自然界的聲響進行模仿
大自然是許多作曲者的靈感來源,也是藝術表達的重要對象。在許多琵琶作品中,可以看到大自然的身影。運用琵琶模仿大自然的聲響,能夠更加直觀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幫助觀眾體會琵琶作品的精髓。在琵琶演奏中,對自然界的聲響模仿主要體現(xiàn)在暴風雪、細雨、動物等方面。首先,對暴風雪的聲響進行模仿。在琵琶演奏中,經(jīng)常需要對暴風雪的聲音進行模仿,從而凸顯琵琶作品中蘊含的精神內(nèi)涵,給觀眾帶來更加震撼的聽覺感受,引發(fā)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其次,對細雨的聲響進行模仿。在琵琶演奏中,可以通過右手豐富的技巧以及左手的推拉吟柔,呈現(xiàn)出大自然中細雨的聲音,讓觀眾仿佛置身于淅淅瀝瀝的細雨中,感受到萬物復蘇的春天景象。最后,對動物的聲音進行模仿。在琵琶演奏中,《海青拿天鵝》《平沙落雁》《天鵝》等作品都需要對鳥兒的聲音進行模仿;而《野蜂飛舞》則涉及蜜蜂“嗡嗡嗡”的聲音。值得注意的是,在模仿大自然的聲響時,應在保留大自然聲響特征的前提下進行必要的藝術創(chuàng)作,以使琵琶演奏更加打動人心。
(二)對樂器的聲響進行模仿
在琵琶演奏中,對新疆樂器的聲響模仿非常常見。新疆樂器大體上可以分為四種,分別是吹奏樂器、拉弦樂器、打擊樂器、彈撥樂器。對于吹奏樂器而言,主要包括蘇爾奈、乃依等;對于拉弦樂器而言,主要包括艾捷克、胡西塔爾、薩塔爾等;對于打擊樂器而言,主要包括達甫、手鼓、納格納鼓等;對于彈撥樂器而言,主要包括冬不拉、彈撥爾、都塔爾、熱瓦普等。在琵琶演奏中,可以通過對這些樂器的模仿,呈現(xiàn)出音樂的異域風情。除此之外,在琵琶演奏中,還需要對古琴、木魚以及鼓的聲音進行模仿。古琴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傳統(tǒng)樂器,具有按音、散音以及泛音三種音色。對于按音而言,它主要代表人的聲音;對于散音而言,它主要代表地上的聲音;對于泛音而言,它主要代表天上的聲音。古琴與琵琶在演奏上具有許多相似之處,借助琵琶模仿古琴的聲音,能夠達到十分不錯的演奏效果。在《虛籟》第二十三小節(jié),左手需要在弦上進行滑動,并且結合彈挑以及半輪的顆粒感,對古琴的聲響進行有效模仿。在演奏的時候,演奏者的左手需要處于較為放松的狀態(tài),以大拇指在背板上為支點,在弦的位置上下滑動。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每一個滑音而言,都需要達到似有若無的聲響效果,從而給觀眾帶來古琴的感覺。最開始的時候,木魚主要作為一種法器被應用。到明清時期,木魚的樂器功能被人們挖掘,在潮劇、粵劇以及民間音樂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十分不錯的應用效果。鼓屬于打擊樂器的范疇,具有非常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在古代,鼓樂經(jīng)常被應用于狩獵、祭祀以及出征等大型集體活動,具有慶祝、助威等重要作用。在當前社會,鼓樂主要被應用于賽龍舟、舞獅、集會等。在琵琶演奏中,可以借助特殊的技法,對鼓的聲音進行模仿,從而營造熱鬧、喧囂的氛圍。
(三)對古代戰(zhàn)爭場面的聲響進行模仿
對于古代戰(zhàn)爭而言,會通過梆子聲、鑼聲以及鼓聲傳遞信號。梆子作為一種樂器,經(jīng)常在分散人群或者聚集人群的時候使用。并且,由于梆子的聲音能夠傳播到很遠的地方,它在古代戰(zhàn)爭中常被用作放箭的信號。一旦弓箭手們聽到梆子的聲音,他們就會做好萬箭齊發(fā)的準備。
鑼是一種金屬體鳴類樂器。在古代,鑼也被人們稱為“金”。“鳴金收兵”便說明鑼在古代戰(zhàn)爭中代表退兵的信號,戰(zhàn)士們一旦聽到鑼聲就會收兵。鼓能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戰(zhàn)鼓主要由鱷魚皮制成,聲音也能傳到比較遠的地方,在古代戰(zhàn)爭中擊鼓是進軍的信號。士兵一聽到鼓聲,就會奮勇前進。琵琶演奏可以通過對梆子聲、鑼聲以及鼓聲,生動呈現(xiàn)古代戰(zhàn)爭的場面。
三、聲響模仿在琵琶演奏中的具體案例
(一)自然界聲響模仿案例
以《草原小姐妹》為例,它主要講述在暴風雪中,蒙古族孩子努力保護羊群的小故事。在第二段開頭的時候,通過包含小三度音程的和弦,將上一段比較歡快的基調(diào),轉變?yōu)楸容^緊張的基調(diào);在兩個琵琶音之后,在左手上增加了小二度的綽音,在右手通過挑輪的技法,同時演奏的力度加大,速度逐漸加快,模仿暴風雪來臨的聲響;然后將左手的滑音與右手的雙弦輪結合在一起,模仿風雪交加的聲響。
以《春雨》為例,它在引子部分通過泛音的方式,對雨滴進行模仿,并借助弱奏營造一種煙雨蒙蒙、安靜閑適的唯美景象,向觀眾呈現(xiàn)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象。在第一段,利用弱起的旋律,左手推拉吟柔、右手四指輪接挑彈的技法,對江南的音樂特征進行模仿,促使觀眾切身感受到江南水鄉(xiāng)的細雨氛圍;在第二段,通過右手長輪加挑弦、左手分解和弦的技法,展示江南的春雨景象;在第三段,通過右手勾剔、彈挑相結合的技法,速度逐漸變快,然后右手使用挑、三輪指的技法,使得音響變得更加豐富,進而由開始的雨水滴落轉變?yōu)榧氂昃d綿,隨著右手變成滿輪技法,細雨變得急促,轉變?yōu)橐粓龃笥?在第四段,通過雙弦輪強力度的演奏,呈現(xiàn)春雨洗禮萬物的場景,接著雙弦輪轉變?yōu)殚L輪,演奏速度和演奏力度逐漸放緩,大雨又開始轉變?yōu)樾∮辍?/p>
以《海青拿天鵝》為例,通過左手的滑音、右手的長輪加挑輪,模仿海青展翅高飛的聲響;通過左手的吟弦技法、右手輪指與彈挑力度的變化,模仿海青鳴叫的聲響,同時通過對音色力度的合理控制,呈現(xiàn)海青尋找獵物時的飛行狀態(tài),以及海青找不到獵物時微微的鳴叫聲。
以《野蜂飛舞》為例,它在引子部分,通過四指到一指的順序,演奏力度不斷加大,模仿蜂群從遠處飛來的聲響,然后通過半音、跳音,模仿蜂群在眼前振翅飛舞的聲響,最后通過變化模進的技巧以及高音區(qū)反復的方法,模仿蜂群襲擊廚娘和織布工的聲響,以此來向觀眾呈現(xiàn)野蜂飛舞的場景。
(二)樂器聲響模仿案例
以《龍船》為例,它主要有兩個部分組成,分別是熱鬧的鑼鼓以及優(yōu)美的民間小曲。對于整個作品而言,都采用鑼鼓、民間小曲交替出現(xiàn)的方式。在演奏的過程中,可以將雙彈、雙挑、掃弦等技法有效結合起來,并且通過演奏力度的變化,對鼓的聲音進行模仿,營造出賽龍舟現(xiàn)場的熱烈氛圍。以《春蠶》為例,它的創(chuàng)作靈感主要來源于新疆民歌《埃介姆》《牧羊曲》《你的天上沒有月亮》以及《自由的生活》。在開頭的部分,通過強力度的輪指,模仿吹奏樂器乃依的聲響,向人們呈現(xiàn)出沙漠中的荒涼感。在后面的小節(jié)中,通過弱音彈奏的技法,模仿彈撥樂器熱瓦普的聲響,讓音色變得比較沉悶。以《陳隋》為例,通過帶音與打音的虛音技法,同時配合揉弦,讓觀眾仿佛聽到宮女的訴苦,感受宮女在當時環(huán)境下的無奈;然后用右手大指抵住四弦,中指三指在下方的區(qū)域通過單彈做摘音的技法、左手敲打琴弦,模仿出木魚的聲響,呈現(xiàn)宮女在寺廟許愿的場景。
(三)古代戰(zhàn)爭場面聲響模仿案例
以《霸王卸甲》為例,它在第一段通過強勁、快速、干凈、利落的掃拂,營造出一種緊張、激烈的戰(zhàn)爭氛圍,模仿出能夠讓士氣大振的戰(zhàn)鼓聲。在第七段,通過彈、拂、掃、挑的技法,同時將重音落在弱拍上,呈現(xiàn)出雖然項羽與劉邦之間的兵力懸殊,但是士兵們?nèi)匀粖^勇向前的場景。在第八段,通過更加強勁有力的掃拂,并且速度明顯加快,旋律明顯精簡,體現(xiàn)出楚軍打算放手一搏、拼死反抗的精神,呈現(xiàn)出激烈的兩軍交戰(zhàn)場景。在第九段,通過不規(guī)則、慢速的長輪,搭配左手的推拉吟柔技法,象征楚軍大勢已去,突出項羽內(nèi)心悲涼的情感。在第十段,通過左手推拉弦、并二弦、并三弦,以及右手掃、挑、彈、挑的技法,模仿古代戰(zhàn)爭中各種兵器相互碰撞的聲音;并且借助二度拉弦與連續(xù)并弦相互穿插的方式,模擬戰(zhàn)士在馬上廝殺、轉彎的聲音。
四、琵琶演奏中聲響模仿對音樂內(nèi)涵的把握
在琵琶演奏的過程中,對聲響的模仿需要切實遵循真實性和直觀性的基本原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代表琵琶演奏是對事物表象的簡單呈現(xiàn)。琵琶演奏作為一種重要的基礎音樂創(chuàng)作時,創(chuàng)作者會通過不同的演奏技法和演奏方式,同時結合琵琶本身的表達形式,展現(xiàn)出抽象和凝練的基本特征。演奏者需要深入挖掘琵琶在音樂方面的特點和優(yōu)勢,對各種聲響的精髓進行提煉,對音樂內(nèi)涵進行正確把握,以此來深化音樂作品的主題,達到良好的聲響模仿效果。在琵琶演奏過程中,聲響模仿不僅需要演奏者具有高超的琵琶技藝,還需要演奏者融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全面呈現(xiàn)出作品的音樂內(nèi)涵,從而有效帶動觀眾的情感,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從某種角度來看,琵琶演奏其實是一個二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演奏者在進行聲響模仿的時候,需要對創(chuàng)作者的基本信息、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進行詳細的了解,分析作品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從而將音樂內(nèi)涵真正傳遞給觀眾。
五、聲響模仿在琵琶演奏中的創(chuàng)新措施
在幾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琵琶的演奏形式一直是持續(xù)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nèi),可以從琵琶制作者、琵琶傳授者、作曲者、演奏者四個方面,對聲響模仿在琵琶演奏中的發(fā)展進行科學合理的創(chuàng)新。
首先,積極探尋新的琵琶制作材料。琵琶制材對琵琶演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能夠直接決定琵琶演奏的音質(zhì)。在唐朝以前,人們主要用竹子制作琵琶;到了唐朝,人們發(fā)現(xiàn)用木頭制作琵琶,琵琶的張力以及音調(diào)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明清時期,黃楊木開始被廣泛應用于琵琶制作中,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琵琶音色的明亮程度,同時也讓琵琶的結構變得更加穩(wěn)定。到了現(xiàn)代,琵琶的制材逐漸趨于多元化,非洲黑檀木、巴西玫瑰木以及我國的沉香木等,均被應用于琵琶的制作中。這在保持琵琶傳統(tǒng)特色的同時,也讓琵琶能夠對各種聲響進行有效模仿,真正滿足不同音樂風格的演奏要求。由此可見,隨著琵琶制材的不斷豐富,琵琶能夠模仿的聲響也在不斷增加。在未來制作琵琶的過程中,應積極探尋新的琵琶制作材料,從而為琵琶演奏的聲響模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進一步促進琵琶演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其次,優(yōu)化琵琶演奏技藝傳授工作。在傳授琵琶演奏技藝的時候,教師需要從琵琶演奏的內(nèi)在特征出發(fā),引導學生在腦海中構建音樂描繪的具體畫面,幫助學生從美學的角度,真正體會琵琶演奏的神奇魅力,有效激發(fā)學生對琵琶演奏的學習興趣。或者也可以應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將琵琶作品描繪的畫面清晰、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有效解決學生想象力不足的問題,幫助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當然,琵琶演奏離不開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因此教師還需要對音樂理論知識的講授給予足夠的重視,全面強化學生對基本功的練習,使他們的琵琶演奏技藝能夠真正為音樂服務,從而對各種聲響進行更加逼真的模擬,進一步突出音樂的風格,帶給觀眾們良好的聽覺體驗。
再次,作曲者大膽創(chuàng)新。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作曲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往往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曲者必須大膽打破傳統(tǒng)模式的桎梏,在前人聲響模仿的基礎上,探究新的聲響模仿方式和聲響模仿技巧,實現(xi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有效結合,為琵琶演奏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使琵琶演奏能夠呈現(xiàn)出全新的藝術形象,在舞臺上大放異彩。
最后,演奏者提高聲響模仿的逼真程度。琵琶演奏與生活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很多琵琶演奏的聲響模仿都是對生活中常見聲響的模仿。在演奏與聲響模仿有關片段時,演奏者要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從而顯著提高聲響模仿的逼真程度。在日常生活中,演奏者要具備一雙發(fā)現(xiàn)聲音的耳朵,仔細聆聽各種各樣的聲響,以此來更加精準地呈現(xiàn)音樂的風格,向觀眾傳遞音樂中蘊含的意境和畫面。除此之外,演奏者還可以通過對混響器、壓縮器、合成器以及均衡器等音樂設備的合理應用,切實優(yōu)化琵琶演奏的飽滿度和立體感,提高琵琶演奏中聲響模仿的真實性,從而為觀眾帶來更加優(yōu)質(zhì)的聽覺感受。
六、結語
聲響模仿在琵琶演奏中的運用,能夠增加琵琶演奏的感染力,有效凸顯地域特色,提高琵琶演奏的創(chuàng)新性。在琵琶演奏的過程中,應結合琵琶作品的情感和內(nèi)涵,不斷加強對聲響模仿的研究和應用,充分發(fā)揮琵琶在音樂演奏中的實際價值和內(nèi)在魅力,進而為觀眾帶來一場精妙絕倫的聽覺盛宴。
參考文獻:
[1]張冬莎.淺議琵琶演奏技法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參花,2024(10):80-82.
[2]李穎.基于創(chuàng)新路徑的琵琶演奏藝術傳承研究[J].百花,2024(01):61-63.
[3]瞿敏.琵琶曲中擬音技巧的運用——以《龍船》為例[J].大觀(論壇),2023(11):72-74.
[4]江洋.琵琶舞臺演奏中的聲音追求與思考[J].樂器,2023(09):64-67.
[5]齊江,張悠悠.琴弦上的駝鈴聲——琵琶獨奏曲《龜茲舞曲》的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xiàn)[J].樂器,2023(08):38-41.
[6]鄒華.擬音技法在揚琴音樂中的重要作用[J].黃河之聲,2023(11):162-165.
[7]張凌.當代琵琶演奏新技法探微[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23(02):60-70.
[8]吳玨.琵琶演奏中的音色分析[J].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作,2022(08):28-31.
[9]張旭婕,汪岷.琵琶作品中模擬音效的運用[J].黃河之聲,2022(15):143-145.
[10]周麟一.汪派琵琶之“簡”——以《月兒高》(李廷松演奏譜)三代傳承人演奏音響為例[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22(01):9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