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天水放馬灘秦簡《墓主記》文本性質的多元性

2024-06-26 06:13:53朱赟斌
絲綢之路 2024年2期

朱赟斌

[摘要] 關于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秦簡《墓主記》的文本性質,學界多有爭論。學者們從文學、歷史與宗教信仰等不同視角考察,分別將其命名為“志怪故事”“邸丞謁御史書”“祠鬼”等。這些命名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能展現文本的整體面貌。從文體發生學的角度來認識《墓主記》文獻的“流動性”、文本的綜合性以及文體的“嵌套結構”等方面的特征,可以達到對文本的深度認識。《墓主記》文本可能因某種目的而專門設定了嵌套式結構,這種結構包含多種文體,使其具有多元文本的性質特點。

[關鍵詞] 天水放馬灘; 秦簡; 《墓主記》; 文本性質

[中圖分類號] K877.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1005-3115(2024)02-0044-07

甘肅天水放馬灘秦簡中被整理者命名為《墓主記》的簡文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根據《天水放馬灘墓葬發掘報告》(后文簡稱《報告》),該文本共包括七枚竹簡,出土時附著在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外側,形制與《日書》乙種一致,可能從屬于同一簡冊。其簡長23厘米,寬0.6厘米,厚0.2厘米,每枚簡滿簡書寫,天頭有圓點,現存260余字,字體書風和結構與《日書》乙種也相似,可能為同一書手所為[1]127。

一、放馬灘秦簡《墓主記》及其研究史回顧

天水放馬灘秦簡《墓主記》記述了一位名叫“丹”的人經歷的死而復生的故事。為研究之便,現將《秦簡牘合集》釋文摘錄如下(分段為筆者所加,后文“文本的結構”部分有具體討論):.

八年八月己巳,邸丞赤敢謁御史:

大梁人王里□徒曰丹,□今七年,丹【刺】傷人垣離里中,因自【刺】殹,□之于市三日,葬之垣離南門外。

三年,丹而腹生。丹所以得復生者,吾犀武舍人。犀武論其舍人尚命者,以丹未當死,因告司命史公孫強,因令白狐穴屈(掘)出。丹立墓上三日,因與司命史公孫強北之趙氏之北地柏丘之上。

盈四年,乃聞犬狐雞鳴而人食。其狀類益,少麋(眉),墨,四支(肢)不用。

丹言曰:“死者不欲多衣。死人以白茅為富,其鬼賤于它而富。”丹言:“祠墓者毋敢嗀,嗀,鬼去敬(驚)走。已,收腏(餟)而釐之,如此鬼終身不食毆。”丹言:“祠者必謹騷(掃)除,毋以淘□祠所。毋以羹沃腏(餟)上,鬼弗食毆。”[2]203

李學勤等認為其與《搜神記》等志怪小說相類,應是志怪小說之濫觴。孫占宇等認為從其涉及的“禱祠”等內容來看,仍應該從屬于“日書”甲乙篇,屬于術數類文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墓主記》文本性質進行深入探究,運用跨學科知識,對《墓主記》的文本內容、形式、結構、語言等方面進行深入剖析,探討其文本性質,為古代文獻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以便更好地理解先秦及秦代的宗教信仰、巫神文化、社會風俗以及志怪小說的出現及發展等。

涉及《墓主記》文獻考釋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期刊論文和專著兩大類。期刊論文如何雙全《天水放馬灘秦簡綜述》[3]23-32(后文簡稱《綜述》)、李學勤《放馬灘簡中的志怪故事》[4]43-48,專著如孫占宇《天水放馬灘秦簡集釋》[5]296、孫占宇、晏昌貴《秦簡牘合集(肆)》[2]203。此外,武漢大學“簡帛網”等學術網站也涉及部分文字考釋的札記,如李曉梅《讀放馬灘秦簡〈丹記〉札記》[6]、陳侃理《放馬灘秦簡〈丹〉篇札記》[7]、宋華強《放馬灘秦簡〈志怪故事〉札記》[8]等。總體而言,該文本的文字考釋已基本解決。

《墓主記》文本性質研究的成果大致可分為單一型研究和復合型研究兩大類。單一型研究包括三種類型。

首先是文學研究。其主要表現為作為小說文本的“志怪小說”研究,成果體現為小說主題“死而復生”的產生、流變等方面的研究,如李學勤《放馬灘簡中的志怪故事》[4]43-48討論了該文本與魏晉志怪故事的關系,認為該文獻為《搜神記》的濫觴;丁丁《秦簡中的志怪故事與復生類志怪小說的淵源》[9]和蔣文《事鬼指南:也談放馬灘簡舊所謂“志怪故事”的文本性質》[10]等,也論及該文本“復生”主題在志怪小說中可能存在的影響。再如主題比較學的研究,如黃杰《放馬灘秦簡〈丹〉篇與北大秦牘〈泰原有死者〉研究》[11]從兩篇出土簡牘對比研究,認為該文本可以看作是“從事喪葬、祭祀事務的人”虛構的“丹故事”,但其認為該文本屬于喪葬文書。以上研究基本都認定《墓主記》為早期流傳的小說,結合志怪小說如《搜神記》等特點展開研究,有一定說服力。

其次是歷史研究。其主要圍繞文中涉及史實背景、職官、地理、法律等詞語展開,如前面提到的李學勤《放馬灘簡中的志怪故事》專門論證了《墓主記》的歷史背景,如故事涉及的年代、地名以及人名等。職官類,如孫慰祖《“邸丞”辨》[12]認為,“赤”即郡吏而非縣道之丞。歷史地理類,如雍際春《邽丘、上邽縣地望考辨》[13]認為,邽縣約在秦統一后改稱上邽縣,后被成紀、天水所取代,治地不在今天水市,而在其東40里的今天水市北道區所在。法律類,如何有祖《再論秦漢“棄市”的行刑方式》,[14]認為,以往“棄市”的行刑方式爭議于斬首或者絞刑,但結合益陽兔子山秦牘“刑殺”等詞語,提出《墓主記》中所載的“棄市”當理解為“棄尸于市”,“棄”指拋棄而非殺。此外,有學者還論及文中“禱祠”內容與“日書”的關系,“邸丞謁御史書”與文書行政的關系等,如前文提到的黃杰《放馬灘秦簡〈丹〉篇與北大秦牘〈泰原有死者〉研究》一文認為,該文獻可能屬于術士所作,隨葬死者,屬于喪葬文書,目的是替死者考慮,著眼于讓死者安息、得到好的享祭、衣食豐足。而且《墓主記》一文所涉及的時間可能為實錄,即術士寫就文獻的日期,應在下葬時間之后不久或者同一天。此外,孫占宇《放馬灘秦簡乙360-366號“墓主記”說商榷》[15]一文,論及了該文獻的文書格式,認為該文獻盡管采用了官文書的格式,但實際內容與考古墓葬所見的鎮墓文、告鬼神冊、解除書等不同,不能歸入告地書之類的鎮墓文書。以上研究,多指向“明神道之不誣”的“史學”傾向。日本學者海老根量介的文章《放馬灘秦簡鈔寫年代蠡測》[16],主要辨析了《墓主記》簡文“八年八月己巳”的具體年代。

再次是宗教信仰研究。前面部分研究中“死而復生”的主題,往往與戰國秦的社會宗教信仰息息相關,結合墓葬“同現”的術數文獻,如孫占宇等認為該文獻應該從屬于該墓葬《日書》甲乙篇[5]296,再如李紀祥《甘肅天水放馬灘〈墓主記〉秦簡所反映的民俗信仰初探》[17]等。

單一型研究各具重要意義。從文學角度來看,《墓主記》與后世魏晉時代的志怪小說相關,對于志怪小說乃至中國古代小說的起源有認識價值,也對認識早期“九流十家”之“小說家”有一定幫助。從歷史角度來看,《墓主記》顯然與墓主人的關系密切,該文本中的“丹”與墓主人之間的關系,也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內容。魏晉志怪小說,在時人看來屬于“明神道之不誣”(干寶《搜神記》序)的“史”類文獻,《墓主記》也可以從史類文獻的角度來研究,比如“棄市”到底是丟棄還是絞刑都值得深入探究。從宗教信仰角度來看,“丹”死而復生的經歷與文本中的禱辭相關內容,對于認識秦人的宗教信仰也具有很重要的價值。文學、歷史、宗教信仰三個方面的研究大致指向了《墓主記》文本性質的三個維度,即志怪小說、歷史文書以及術數文本,但總體而言,各執一詞。

相比較而言,復合型研究,如王謙與馬軼男等的文本多元性研究更值得重視。王謙《放馬灘秦簡〈丹〉篇是志怪小說嗎?》提出文本具有過渡性特征:“從源流來說,《丹》類文獻表現出從方術文獻向志怪小說過渡的特點,它們是方術文獻之流,同時也是志怪小說之源。”[18]馬軼男《放馬灘秦簡〈丹〉篇文本性質的再思考》指出了文本的多元性:“細審簡文,我們可以發現《丹》篇似乎是由多種龐雜內容雜糅而成,有官文書的形式,有志怪故事的敘事方式,似乎也有術數類內容,但這也恰恰說明了《丹》篇的性質絕不會是上述三種文獻的任何一種。”其進一步認為:“《丹》篇內容和形式雖與告地書有異,但是同為喪葬類文書,創作這兩種文獻的人應當都是從事喪葬事務的人,借用官文書的形式以增加權威也是他們常用的方法。”[19]

以上兩篇研究成果都指向了文本具有的多元特征,值得肯定,但兩篇的結論仍有討論的余地。前者認為文獻是從方術文獻向志怪小說過渡,突出了文本的過渡性,但這種說法尚缺乏切實證據,而且也不應把文獻具有的兩種性質看成是源與流的關系,因為相比術數文獻,志怪小說與史傳文學的關系更為密切。后者指出該文獻雜糅的特點,將文獻雜糅的原因歸結為從事喪葬事務的人,借用官文書的形式來增加權威,文獻作者是否為從事喪葬事務的人值得懷疑,而且將文獻歸入喪葬類文書也存在問題。比如文本最后一部分禁忌的內容以及與《墓主記》一起編入簡冊的日書,與睡虎地秦簡將日書與“詰咎”篇的編聯相一致。相比而言,將其作者認定為從事“術數”的人,甚至“日者”更為合理有據,文獻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喪葬類文書。

總之,以上單一型研究和復合型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同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對文獻結構缺乏整體性認識,也對早期文本的文體特征缺乏合理認識。這需要對文獻進行綜合性研究,具體分析文本的結構及命名,然后建立在此基礎之上,更進一步研究文本結構或者命名困境背后的文本文體特征。

二、放馬灘秦簡《墓主記》的多元文本性質

《墓主記》在書寫內容上較為豐富,從任何一個角度展開研究,都不能得到全面認識。以下從該文本結構和命名分別展開討論,分析以往研究的不足,以便獲得新的認識。

(一)文本結構

《墓主記》緊緊圍繞主人公“丹”傳奇的生死經歷組織行文,包括“引子”“正文”“結尾”三部分。

引子采用官文書的格式。其屬于上行文,內容包括文書的行文時間、地點以及行文者和呈遞對象,其符合官文書的行文規范。

正文即文書的具體內容。首先總體回顧了主人公的祖籍以及七年之前發生的刑事案件,大梁人“丹”因傷人被棄市和埋葬的地點等。然后分別論述主人公死后七年之間發生的奇異事件,包括兩個階段:三年之后的死而復生,主要依靠犀武及其舍人的行動,由司命史公孫強將主人公死而復生并移居趙地的過程;七年之后也就是目前主人公身體恢復情況,日常飲食和身體各部分的變化。

結尾論述主人公死而復生后對死后經歷的講述,主要是針對生者對死者祠祀中應該注意的“禁忌”事項,論述具體包括簡述內容。

(二)文本命名

關于《墓主記》的命名,包括“墓主記”“志怪故事”“丹”“祠鬼”“丹記”“邸丞謁御史書”等。整理者認為:“經整理,內容有《日書》和紀年文書兩類。前一類內容與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的(按:此處指睡虎地秦簡日書)基本相同,因此定名為《日書》。《日書》簡冊的長度不一,內容稍有區別,又可有甲乙種之分。紀年文書系邽臣向御史呈奏的‘謁書,敘述一名叫丹的人的故事。推測丹為M1墓主,所以把這部分內容定名為《墓主記》。”[3]232009年,甘肅省考古文物研究所整理出版了放馬灘秦簡所有的圖版和釋文,《墓主記》被重新命名為“志怪故事”[1]127。正如方勇指出的,這可能受到了李學勤先生文章的影響[20]。孫占宇結合睡虎地秦簡“詰咎”篇,認為“‘丹篇作為一篇專門講述鬼怪‘習性的的篇目,也屬于方術的范疇,也應當歸入日書,而不是‘墓主記。 因此筆者傾向于將本篇改題為‘丹”[21]。類似的觀點如王輝的“丹”或者“丹記”[22],胡平生、李天虹根據文書形制命名為“邸丞謁御史書”[23]。現在看來,以上命名值得逐一剖析研究。

其一,“墓主記”的命名。何雙全認為:“從墓葬情況看,絕不是一縣之丞的墓,只能是名為丹的人的墓。”[3]29這是整理者何雙全最初的命名根據。該觀點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指出了秦簡文本中“丹”與墓主人之間應該有關系。《天水放馬灘墓葬發掘報告》指出:“根據內容看,盡管是離奇的神怪故事傳說,但與一號墓主不無關系,很可能是依墓主的特殊經歷而編創的故事,所以有一定寫實的因素。此書以謁告文書形式寫出,文中所提到的邽丞、地名、職官都可找到依據,為此可以確認此紀年及其歷朔當為實錄。”[1]130該文本采用文書形式對應了文本結構中“引子”的部分,但“丹”是否與墓主為一人值得懷疑,因為僅從文本的“引子”部分找不到可信的根據,甚至我們認為墓主為“邸丞赤”的可能更大。《報告》也指出:“由此看來,一棺一槨墓代表著一個階層,其中最大的一號墓可能是士十二級人物。單棺墓又代表著另一個階層,均為一般人民。”[1]129

其二,“志怪故事”的命名。李學勤最早指出其與《搜神記》的關系,其后多有研究者認為該文本文體為“小說”,主題為“死而復生”,與后世《志怪小說》相似。在《天水放馬灘墓葬發掘報告》中,吸收了以上學界的研究觀點,“全文以謁書形式陳述,似上呈文書,有紀年、有職官、有事由。我們原定名《墓主記》,視故事內涵情節,現定為《志怪故事》,但它仍與一號墓主有內在聯系,不能完全視為與其毫無關系的傳說神話,因為它的葬俗也比較特殊,必有緣故”[1]127。整理者盡管采用了“志怪故事”,但同時也指出該文本的文書形式以及與墓主的內在聯系。如果結合文本結構來看,文書的具體內容,即主人公“丹”生前、死后、復生的經歷,與東晉干寶所記《志怪故事》相似。魏晉志怪故事多略陳梗概、情節簡單,一般不采用多種手法的鋪排渲染描寫,這與秦簡大體一致。盡管《搜神記》多有時間的具體書寫,如《馬生人》“秦孝公二十一年”[24],但無一篇采用類似“邸丞赤敢謁御史”的上行文書格式,也無采用文書格式來行文者。“志怪故事”盡管與該文本主體內容一致,但文本開頭的“引子”和最后部分論及的“禁忌”有很大區別,實難一概而論。

其三,“丹”“丹記”“祠鬼”的命名。孫占宇之所以將該文本命名為“丹”“祠鬼”篇,主要考慮了該篇的方術、日書性質[15]46-49。其后孫占宇在《秦簡牘合集》釋文校注中采用了“丹”的篇名。王輝命名為“丹”“丹記”,是因為認識到該篇的志怪故事屬性,但作為文體的“志怪故事”,不應直接作為篇題,故以故事的核心人物而得命名[22]383。前者指出了文本的術數性質,與文本結構最后部分“禁忌”的內容相呼應,值得肯定。但“丹”的命名略顯籠統,“祠鬼”又顯得狹隘,有點以偏概全。后者認識到該篇的“志怪”形制,與文本核心內容一致,但仍舊忽略了開頭文書和結尾日書的性質。

其四,“邸丞謁御史書”的命名。胡平生、李天虹的命名可能是考慮到本篇行文與秦漢簡牘中習見的官文書格式相近,在與《搜神記》卷15“方相腦”對比的基礎上,提出“我們傾向于這是一件輾轉相抄的前代官文書,其最初的制作就是地方官吏聽到民間有這樣一件事情,便報告了上級”[23]。該解釋在李學勤“志怪故事”的基礎上,考慮了文本“引子”部分的文書性質,并將文書正文部分與志怪故事對比,提出了官文書向志怪故事轉變的可能性。唯一的缺憾是文本結構中結尾“禁忌”部分,尚未較好落到實處。

經過以上討論,發現文本結構與命名之間的關系:引子——“墓主記”“邸丞謁御史書”,正文——“志怪故事”“丹”“丹記”,結尾——“祠鬼”。以上命名皆具有一定道理,但仍缺乏較為合理的解釋。《墓主記》文本每部分的內容,分別與歷史、文學及宗教信仰有關,這正是文本多元性質的體現。

北大秦牘《泰原有死者》與《墓主記》有相類似的祭祠禁忌內容,但該文本沒有涉及具體年代和當事人,僅有“獻之”“咸陽”“死者”等內容,未凸顯文書格式。另外,也沒有敘述如“丹”一樣起死回生的情節,僅僅論述祭祠的禁忌。由此可見,《泰原有死者》文本性質僅僅是一元或者一元為主,《墓主記》則具有顯著的文本多元性質。

三、余論:重新認識放馬灘秦簡《墓主記》的文獻、文本及文體

以上研究得出《墓主記》文本多元性質的結論,主要原因是“文獻不足故也”。《報告》指出放馬灘墓葬共14座,包括秦墓13座和漢墓1座。秦墓分為6座單棺墓和7座一棺一槨墓。放馬灘秦簡皆出土于M1,其屬于一棺一槨墓,為該墓葬群規模最大、陪葬物品最豐富的一座墓,何雙全認為墓主可能為“軍人”[25],祝中熹認為可能為“日者”[26]。如果墓主身份得到確認就是“丹”,文本命名為“墓主記”就沒有太大問題,但目前研究仍無定論。鑒于如此情況,以下從文獻、文本及文體角度嘗試總結。

一是文獻的“流動性”。通常根據內容將簡牘分為簡牘文書和簡牘典籍,但從《墓主記》來看,同一文本仍然可以同時具有文書和典籍的形態。“從文體形成角度看,早期金石陶瓦上的文字與文字的載體不可分離,文字具有紀念性,是構成禮儀的要素,還不是意義自明的文體;檔案文書從載體中游離出來,特別重視行文格式,但這些文書都是實用性的,文事一體,時過境遷,文告、契約、遣冊等就再也沒有撼動人心的力量了;只有那些借景抒情、借事明理、舍事言理的典籍才構成真正的文體。中國傳統文體學只注意到那些作為典籍的書,而忽略了這些典籍的書是從文字的書、檔案的書發展而來。”[27]

二是文本的綜合性。《墓主記》不能用后代文本性質的分類去刻意歸類,志怪小說、文書行政或者術數信仰等,只是《墓主記》體現的某一個方面,并不是全部。作為文書的“邸丞謁御史書”與作為小說的“志怪故事”“丹”“丹記”以及日書的“祠鬼”等,融為一體。《墓主記》體現出早期文本的“渾沌”,屬于多種性質文本的綜合體。

三是文體的“嵌套結構”。章學誠說:“蓋至戰國而文章之變盡,至戰國而著述之事專,至戰國而后世之文體備。故論文于戰國,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28]從發生學的角度來看,各文體應具有自身的發展成熟過程,不可能誕生之初即達到成熟。吳承學認為:“先秦文獻所引之同文異體現象具有深刻而豐富的文體學意蘊:它反映了中國古代文體分類學有一定模糊性,有些文體之間存在相關性與交叉關系。”[29]結合吳承學提出的“同文異體”觀點來看,《墓主記》體現出了多種文體的交叉關系,其實是早期文史不分家的狀態,其可能是為特定目的而設定的“嵌套結構”,它對文體學的研究具有探源的意義,不容忽視。

簡牘文獻的大量出土,不僅可以與傳世文獻互證,而且提供了新知。對于認識中華文明、建構中國話語、增強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參考文獻]

[1]甘肅省考古文物研究所.天水放馬灘秦簡[M].北京: 中華書局,2009.

[2]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編.秦簡牘合集(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3]何雙全.天水放馬灘秦簡綜述[J].文物,1989,(02):23-31.

[4]李學勤.放馬灘簡中的志怪故事[J].文物,1990,(04):43-48.

[5]孫占宇.天水放馬灘秦簡集釋[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3.

[6]李曉梅.讀放馬灘秦簡《丹》記札記 [DB/OL].簡帛網,http://www.bsm.org.cn/?qinjian/6408.html.

[7]陳侃理.放馬灘秦簡《丹》篇札記 [DB/OL].簡帛網,http://www.bsm.org.cn/?qinjian/5925.html.

[8]宋華強.放馬灘秦簡《志怪故事》札記 [DB/OL].簡帛網,http://www.bsm.org.cn/?qinjian/5427.html.

[9]丁丁.秦簡中的志怪故事與復生類志怪小說的淵源[J].戲劇之家,2014,(07):353-354.

[10]蔣文.事鬼指南:也談放馬灘簡舊所謂“志怪故事”的文本性質[J].古典文獻研究,2021,24(03):193-199.

[11]黃杰.放馬灘秦簡《丹》篇與北大秦牘《泰原有死者》研究[J].人文論叢,2013,(01):433-458.

[12]孫慰祖.“邸丞”辨[J].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2013,(01):453-455.

[13]雍際春.邽丘、上邽縣地望考辨[J].歷史地理,2003,(01):133-144.

[14]何有祖.再論秦漢“棄市”的行刑方式[J].社會科學,2018,(11):137-145.

[15]孫占宇.放馬灘秦簡乙360—366號“墓主記”說商榷[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5):46-49.

[16]海老根量介.放馬灘秦簡鈔寫年代蠡測[J].簡帛,2012,(01):159-172.

[17]李紀祥.甘肅天水放馬灘《墓主記》秦簡所反映的民俗信仰初探[A].漢學研究中心.民間信仰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4:167-179.

[18]王謙.放馬灘秦簡《丹》篇是志怪小說嗎?[J].珞珈史苑,2019,(01):146-147.

[19]馬軼男.放馬灘秦簡《丹》篇文本性質的再思考[J].國學學刊,2019,(02):19.

[20]方勇,侯娜.讀天水放馬灘秦簡《志怪故事》札記[J].考古與文物,2014,(03):72-73.

[21]孫占宇.放馬灘秦簡日書整理與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8.

[22]王輝.《天水放馬灘秦簡》校讀記[J].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1,(01):367-385.

[23]胡平生,李天虹.長江流域出土簡牘與研究[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660.

[24]馬銀琴譯.搜神記[M].北京:中華書局,2020:122-123.

[25]何雙全.天水放馬灘戰國秦墓出土地圖初探[J].文物,1989,(02):12-23.

[26]祝中熹.對放馬灘木板地圖的幾點新認識[J].隴右文博,2001,(02):15-23.

[27]羅家湘.出土文獻的文體學意義[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2):90-92.

[28]羅炳良譯注.文史通義[M].北京:中華書局,2012:90.

[29]吳承學,李冠蘭.命篇與命體——兼論中國古代文體觀念的發生[J].中國社會科學,2015,(01):18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拍爱| 久久www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国产成人91精品|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欲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91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免|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91久久大香线蕉|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午夜精品区|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日本一区高清|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播放|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洲手机在线|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91色在线观看|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中文一级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日本在线亚洲|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色悠久久久| 免费看a毛片| 国产流白浆视频|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30p| 亚洲综合第一区| 亚洲天堂777| 久一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免费欧美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