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霞
[摘要] 天水地區伏羲文化資源豐富,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資產。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伏羲文化在傳承發展中存在內涵挖掘深度不夠、載體和主體逐漸缺失、缺乏特色創新等問題。可以通過深挖伏羲文化資源,統籌文化多元發展;拓展伏羲文化載體,培育鄉土文化人才;創新伏羲文化開發,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途徑傳承發展伏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 鄉村振興; 天水地區; 伏羲文化; 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 G127?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1005-3115(2024)02-0115-08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要任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永恒歷史意義。鄉村振興的靈魂在于文化振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伏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華夏文明中無可替代。伏羲文化肇始于天水地區,根植于農耕文化,鄉村是其傳承發展的基本載體。要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充分挖掘與傳承發展伏羲文化,以地域特色文化振興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立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以天水地區伏羲文化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伏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研究價值、傳承發展存在的問題、成因分析,探析伏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傳承發展路徑,以期能立足地方優勢,推動構建甘肅“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助力甘肅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伏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研究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根于鄉土社會、源于鄉土文化,是鄉村振興的根基。天水歷史悠久,遠古文化發達,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有8000多年文化史和2700年建城史,享有羲皇故里、媧皇故里、軒轅故里之譽,是海內外華人尋根祭祖的圣地,歷史上頻繁的民族融合與多元文化匯聚,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塊土地上,人文始祖伏羲“一畫開天”,創畫八卦,肇始文明。這一偉大創舉開辟了華夏文明的先河,奠定了伏羲文化的基礎,成了中華文化的活水源頭。天水伏羲文化在全國具有獨特性,經過數千年傳承的,當前以伏羲文化為競爭力和內核力的經濟模式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正在崛起,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若能對其文化內涵進行深度挖掘,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實現伏羲文化的產業化,助力鄉村振興,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帶領伏羲文化走向世界,才會真正彰顯其重大價值和意義。
(一)伏羲文化為天水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
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作用不容小覷。優秀地方傳統文化作為地方鄉民的精神原鄉,與經濟、生態、社會存在著多方互動關系,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據民間傳說、歷史文獻及文物考證,在上古時期天水境內,人文始祖伏羲主要功績有“創畫八卦,肇起文明,造網罟、教民漁獵,造書契、以替繩政,引火種、教民庖廚,定姓氏、以儷嫁娶,教養蠶、化布成衣,制琴瑟、以做樂曲,作歷度、制定節氣,龍紀官、分部治理”[1],為天水地區及人類文明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先民的精神生活也得到充實、提高。在天水發展壯大的伏羲氏族,后期有一部分成員向東遷徙,沿渭河下游的關中地區、黃河中游的中原地區等地繼續發展,所至之處皆物質殷實、精神充沛,同時吸納各種文明,由伏羲及歷代先哲們共同創造了亙古彌新的伏羲文化,肇起了中華文明,奠定了華夏幾千年文明昌盛的根基。
“伏羲文化是指以伏羲為代表的我國先民在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時期(至今八千年左右)創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成果的總和及對后世的影響。”[2]“伏羲文化是中國軸心文化的源頭,是人類智慧的結晶”[3],在華夏幾千年的文化長河里,始終保持著強勁的生命力。伏羲文化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為華夏文明發展壯大做出了巨大貢獻,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精神動力,同時也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天水是伏羲文化的肇始之源,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從不同領域充分挖掘伏羲文化內涵,傳承發展伏羲文化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兼容并包的協作精神等。伏羲文化孕育于天水的鄉村地區,在鄉村有著天然的傳承發展土壤,且通過神話傳說、民間祭祀、婚禮嫁娶等不同的生活、行為方式充分展現伏羲文化所在。因此,伏羲文化能加強當地村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為村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不僅能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還可以促使伏羲文化進一步走向世界。
(二)伏羲文化為天水鄉村振興提供文化資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當下“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4],優秀傳統文化更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優秀鄉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內容,在地方發展鄉村經濟中更是一個重要著力點。
天水市伏羲文化資源豐富多樣,“從大處著眼,主要由五個方面構成:‘羲皇故里、卦臺山和伏羲廟、秦安和甘谷伏羲遺跡、女媧廟、伏羲女媧傳說”[5]。從現有文物看來,“在物質文明方面,他發明結繩織網狩獵、捕魚;鉆孔磨擦取火;教先民進行農業生產;開創大型建筑藝術;制作彩陶、從事紡織等。在精神文明方面,他始畫八卦;創造文字;根據地域不斷擴大、部族繁衍增多的特點,創建社會管理制度;觀測氣候變化規律,制定歷度;改變先民原始群婚生活,推行婚姻家庭制度;還制造琴瑟、作唱樂曲等”[2]。這些文化資源種類豐富,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情風俗、文學藝術等不同類別,同時極具鮮明的地方特色,都可以成為旅游開發、商品開發的資源,讓伏羲文化進一步產業化。伏羲文化既是一種歷史文化,也是一種地域文化,其與天水的發展相伴,與當地的民俗民風相融合,滲透在當地居民的社會生活和文化的各個領域,呈現獨特的地域文化面貌。天水地區可以依托獨特的伏羲文化資源通過創意轉化、科技提升和市場運作等方式方法,創造具有鮮明區域特點和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服務產業形態,借助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發展的契機,賦予產品和服務新生命,促使地區進一步推進產業升級,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順應社會時代發展要求,結合市場需求導向,以伏羲文化為根基,發揮文化的“精神推動力”,將現有文化資源轉變為文化財富,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三)伏羲文化為天水鄉村振興拓寬新路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并提出要促進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發展。”[6]《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指出,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傳承發展農耕文明,激發優秀傳統鄉土文化活力,助力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出積極貢獻。文化振興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活力。
“伏羲文化的內容非常豐富,它包含著研究伏羲的生活環境、部族、生平、活動、貢獻等內容,尤其是伏羲對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所作的貢獻。它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內容之一,是中華文明、龍文化的源頭。”[2]伏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記憶,在天水廣泛傳播,是天水各族群眾共有的文化遺產。天水地區伏羲文化記錄了當地鄉村歷史、信仰、習俗和生活方式,孕育了豐富的鄉土文化,如宗族文化、節慶文化、耕讀文化、祭祀文化等,保留了古樹、古村落、古建筑等蘊含豐富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具有鄉村公共記憶景觀代表性。天水地區伏羲文化資源優勢得天獨厚,可以伏羲文化為魂,產業為載體,生態為基,擔負起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使命,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和產業振興力。伏羲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水地區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獨特優勢,統籌以伏羲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讓其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積極建立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有效機制,圍繞伏羲文化產業重點領域,有效激活鄉土文化,豐富發展文化產業,結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趨勢,將天水地區鄉村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因地、因時制宜,創造性地將伏羲文化轉化為具有影響力的地方特色文化產品和服務,如文化旅游、田園體驗、康養休閑、特色美食、特色民俗表演、鄉村手工藝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等,以伏羲文化為紐帶和橋梁,促進農業、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6],進一步筑牢鄉村振興之根。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伏羲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鄉村振興背景下,天水地區伏羲文化建設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進一步推動伏羲文化發展,仍面臨一些現實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激發伏羲文化活力,為鄉村振興持續賦能。
(一)伏羲文化內涵挖掘深度不夠
天水伏羲文化資源豐富,且享譽海內外。多年來,天水市致力于研究和開發伏羲文化,通過開展學術研討、維修古建筑群、配套娛樂設施、舉行伏羲公祭大典,舉辦伏羲文化旅游節,重點發展伏羲文化相關產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文化內涵及潛力遠未挖掘出來。
經過走訪,筆者發現大部分受訪者對伏羲文化內涵了解程度不高。在走訪過程中,當地居民和游客對于伏羲文化內涵了解大多僅限于伏羲傳說和創八卦等事跡,只能零散的敘述口口相傳中的伏羲故事,無法完整地理解伏羲文化。此外,在現有的文化產業中,并未將伏羲文化與現代生活有機融合起來。例如伏羲文化民俗民風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包括卦臺山民間祭祀伏羲典禮、伏羲廟會、嫁娶之禮、飲食風俗等,這些習俗在天水不同地區又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是并未形成文化產業化。在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尤為重要,天水自然景觀、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產業發展條件優厚,若能深度挖掘當地以伏羲文化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內涵,進行創造性轉化,充分利用當地伏羲民俗文化、神話傳說等內容,通過組織多樣的民俗活動,創作多類文藝作品等方式,將有力支撐文旅產業,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二)伏羲文化傳承發展的載體和主體逐漸缺失
隨著現代化、城鎮化的進程加快,一些原始村落建筑被遺棄,大量的鄉村青年進入城市務工、生活,鄉村地區呈現空心化,傳承與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才日益減少。鄉村青年進入城市后,更向往于扎根城市,對原所在地的鄉土文化并無太多興趣進行傳承。留守于村莊的老幼婦孺因受制于教育程度、身體狀況等影響無法較好的完成村莊各類事務、民俗活動。新農村建設、人員的流失,導致許多古村落沒落,依賴于鄉村土壤產生的傳統文化,也漸漸失去了相應的載體。
伏羲文化產生的土壤在鄉村地區,其較為原生態的一些文化形式,相關的文物古跡、自然風光、神話傳說等載體在村莊,傳承這些主體是當地村民。受傳統村落衰落、人才流失的影響,伏羲文化的傳承發展也損失不少。伏羲神話傳說無法在鄉村地區更好的進行口口相傳,民俗民風活動也脫離了原有情境和空間。在調研走訪中發現受訪者了解伏羲文化的的途徑雖然呈多樣化,但有效途徑主要存在于伏羲文化旅游節和史書典籍,從鄉村地區流傳的伏羲文化內容較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村莊建設和人才支撐,伏羲文化傳承發展幾千年,有強大的向心力,利用伏羲文化資源優勢,能進一步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三)伏羲文化傳承與發展缺乏特色創新
鄉村振興是國家現代化進程發展的需要,優秀傳統文化是鄉村振興的生命力,只有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文化,并進行創新性傳承發展,地方才能在鑄牢精神之魂的基礎上,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近些年,天水在傳承發展伏羲文化上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存在缺乏特色創新的問題。天水伏羲文化分布在不同區域,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這為其創新發展提供了優厚的條件,但是在傳承發展中內涵發掘不足,沒有創作出頗具地方代表性、傳播性較強的文藝作品;文化載體、宣傳方式單一,開發利用不足;不同區域的伏羲文化開發力度不同,發展不平衡,沒有充分體現地域特色;沒有整合不同區域的伏羲文化資源和天水市其他歷史文化資源,形成品牌效益;沒有拓展開發鄉村地區伏羲文化特色,未貼合新時代村民需求;部分以伏羲文化民俗民風活動為依托的鄉土文化產品,僅停留在觀賞層面上,缺乏吸引力、趣味性;未創造條件吸引、培育從業人員和專業人才隊伍投身伏羲文化傳承發展等。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伏羲文化傳承與發展路徑
習近平主席強調,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天水地區發展伏羲文化的優勢鮮明,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應結合時代特色,針對具體問題,持續進行探索,通過深挖文化內涵、整合各類資源、培育專業人才、打造特色品牌等方式,進一步推進伏羲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力量。
(一)深挖伏羲文化資源,統籌文化多元發展
伏羲文化源遠流長、內涵博大,是華夏文明的本源,有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天水地區伏羲文化資源深厚,開發利用空間頗大,要打破同質化發展模式,深度挖掘文化內涵,深入推動文化和旅游、科技、農業、生態等相關產業融合創新,發揮文化鑄魂、文化賦能作用。
1.深挖伏羲文化內涵,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伏羲作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開創了華夏文明的源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7]天水作為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伏羲文化資源豐富,挖掘伏羲文化內涵工作龐雜巨大,不能僅限于可見的文物古跡、自然景觀、文學藝術等資料,應深度挖掘利用文化資源,賦能發展潛力。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劇,伏羲文化包含的許多神話傳說、民俗風情、原始村落等鄉村文化不斷流失。地方文化資源是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要進一步將伏羲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就要進一步全面深度挖掘伏羲文化內涵。地方高校、民間學術機構要通過加大學術研究、文化調查等方式,深入挖掘伏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價值、有影響、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研究成果。地方政府應有序地組織專業人員對散落在鄉村地區的神話傳說、民俗活動、建筑雕塑古村落景致等伏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察、挖掘、搜集,并整理成伏羲文化資源庫。同時,積極指導主動融入有關高校、學會、研究會工作,加強與各行業、各部門、各領域社科人才的聯系與合作,著力推動甘肅省伏羲文化智庫平臺建設,積極促進傳統文化生產形態的數字化發展。圍繞伏羲文化的開發利用,以傳承伏羲文化精神為主題,集尋根祭祖、文化交流、旅游觀光等為一體,促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做大做強文化旅游產業,將文化與農業農村融合,建成一批集特色農產品種植、旅游觀光、民俗體驗、科普示范、鄉村民宿為一體的文化農業融合項目,發展以歷史、民族、民俗等文化體驗為主要內容和目的的特色鄉村文化旅游,助力鄉村振興。
2.整合優勢文化資源,統籌文化產業多元發展
“天水地域文化是以大地灣文化、伏羲文化、先秦文化、石窟文化、三國文化為主體,其他文化形式為補充而構成。”[8]文化底蘊深厚、類型多樣、多元交融,易于文化資源的整合利用和多元發展。
天水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有利于設計多樣化的旅游線路并推出特色旅游產品,可在鄉村景點旅游設施、旅游服務、旅游產品設計中增加伏羲文化內涵元素,將鄉村旅游和伏羲文化民俗民情有機融合,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有效的傳承發展途徑。“類型多樣的地域文化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靈魂所在”[9],加強地域文化的開發、利用,能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發展也可以進一步促進文化的傳承發展,在傳統文化和經濟發展互相促進的環境下,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因此,在天水地區鄉村振興中,應注重文化與經濟有機結合,挖掘、利用、創新以伏羲文化為主的鄉土文化因素,以文化內涵提升文化產品的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激發文化產品的潛力,吸引更多的人才致力于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進一步豐富伏羲文化內涵。同時,不斷挖掘拓展區域特色文化資源,多維度開發利用文化資源,建立文化產業資源系統,對不同類型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優化內部結構,以文化多元化促進文旅產業多元發展。
(二)拓展伏羲文化載體,培育鄉土文化人才
近年來,隨著鄉村地區人口外流,公共活動萎縮,傳統文化發展載體和實踐主體的漸趨減少,制約了文化的發展。因此,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需要拓展傳承和發展伏羲文化的有形載體,并大力培育鄉土文化人才,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1. 文化的傳承發展需要載體
拓展文化載體是鄉村地區傳承發展伏羲文化的重要環節。首先,要注重加強對大地灣、卦臺山等地遠古文化遺存、傳統村落等的保護,這些是伏羲文化原生態的載體。其次,要加大鄉村公共文化設施的投入,建設文化活動室,為鄉民文化生活提供保障。再次,要根據不同鄉村地區民俗組織形式多樣的伏羲廟會、祭祀、嫁娶等活動,增強村民與游客的參與性,讓村民實現物質精神雙豐收,進一步豐富伏羲文化內涵。最后,結合時代和市場需要,依托伏羲文化資源發展鄉土文化產業,為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有形的物質載體。
2. 人才是鄉土文化發展的主體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伏羲文化傳承發展的關鍵所在。首先,要大力發展鄉村經濟,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建設,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吸引農村青壯年回歸鄉村建設。其次,要挖掘培養鄉土文化本土人才,保護現有民間藝人,太昊伏羲祭典、秦安女媧祭典、伏羲廟會等特色地方活動都需民間藝人、村民的直接參與,培育最熟知鄉情的村民參與鄉村文化建設事半功倍。要充分挖掘、利用有專業特長、愛好文化事業、樂于奉獻的民間藝人等已有的鄉土文化人才,制定優惠政策、提供有利條件,通過提高待遇、加大培育等方式,鼓勵他們發揮所長,深入農村地區開展傳幫帶活動,引導培育一批有鄉土情懷,知鄉風鄉俗,愿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人才隊伍。最后,引進培育創意人才,注重拓展人才資源,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所在是人才,要以伏羲文化產業開發為契機,吸引文旅、文創、科技企業入駐鄉村地區,引進相關人才建設鄉村。同時,加強與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社會組織、社會企業等單位合作,搭建交流展示平臺、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創造有利條件,讓青年學生、文化志愿者、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到伏羲文化傳承發展中來,構建多元文化隊伍,再根據具體情況擇取熱心文化發展的有識之士進行有計劃系統培育,為傳承發展伏羲文化和鄉村持續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保障。
(三)創新伏羲文化開發,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要獲得新鮮血液的灌注,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10]伏羲文化自產生以來,本身就是不斷發展的,只有通過不斷的創新、開拓進取,及時有效地為伏羲文化注入新的內容和時代精神,才能促其煥發新的生機,獲得更長久的生命力。
當下,因以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契機,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載體,以互聯網+文化創意服務為基礎,利用“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機遇,對以天水伏羲文化為主的相關文化產業以推進“互聯網+文創”“非遺+文創” “旅游+文創”的形式,將天水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創意、“互聯網+”、節能環保、創意技術研發等有機結合,從人才振興、產業振興助推天水文化創意產業向科技型、創新型、可持續發展型發展,使中華優秀文化在鄉村振興中充分發揮作用。創新開發鄉村地區伏羲文化,不僅可以傳承保護大量散失在村莊的伏羲文化遺存,更可以將文化資源根植于鄉村建設中,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和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挖掘鄉村多元價值,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讓村民在鄉村文化產業發展中物質、精神皆受益。
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持久動力,沒有特色的鄉村文化,鄉村振興將失去靈魂和個性,在鄉村振興的建設中,必須創造富有品牌性的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針對分布在不同鄉村地區的伏羲文化進行創意開發,要保留獨特的鄉村傳統文化元素,體現差異性,注重內涵和品質,發展富有個性特色的鄉村文化產業。首先,立足天水伏羲文化優勢,創建核心品牌。伏羲文化所代表的中華本源文化,在全國具有獨特性,著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通過打造伏羲文化品牌,提升地區文化影響力,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高效發展,進而汲取更多力量反哺鄉村振興。其次,根據不同鄉村地區的伏羲文化特點和自然風貌特征,創建培育鄉村特色文化系列品牌。譬如伏羲神話傳說、文物古跡可以借助現代技術再現歷史故事、制作有影響力的動漫影視作品;卦臺山周圍自然景觀及附近“傳說中給予伏羲畫卦靈感的龍馬洞”[11]開發可以與伏羲創畫八卦、嫁娶之禮儀等結合打造地方特色生態文化旅游品牌;伏羲文化的祭祀、廟會、飲食等民俗風情可以形成多樣的民俗旅游品牌等。通過創意開發利用伏羲文化資源,形成地方著名的伏羲文化品牌系列。最后,整合文化資源,聚力打造區域特色文化品牌。立足大地灣文化、石窟文化、三國文化等重要文化資源,優化文化產業布局,統籌城鄉空間,以旅游景區、文化產業園區、特色文化村鎮為平臺,在文化旅游產業、文化創意產業、農業創意產業、餐飲業等行業推出相關文化內涵的品牌產品,以文化“軟實力”賦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聚力打造天水文化大品牌態勢。通過政府引導、牽線,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鼓勵數字文化企業發揮平臺和技術優勢,創作傳播展現天水伏羲特色文化的數字文化產品,打造獨具當地特色的主題形象,借力多種媒體力量宣傳,擴大影響力,向國內外力推天水文化品牌,讓天水伏羲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四、結語
鄉村振興是一項復雜、持久的系統工程,需要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不竭的動力。“伏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根文化,弘揚并發展伏羲文化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12]天水地區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守好文化根脈,傳承中華文明,挖掘利用并整合以伏羲文化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培育鄉土文化人才,將傳統元素與現代需求相結合,不斷賦予伏羲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將文化資源進行創新性傳承、創造性轉化,建成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文化產業特色鄉鎮、特色村落,打造特色文化產業品牌,推出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典型范例,促進伏羲文化持續傳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助推甘肅文化強省建設,為鑄就中華文華新輝煌貢獻甘肅力量。
[參考文獻]
[1]馬步真.天水·伏羲文化肇始之源[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8:122.
[2]李建成.伏羲文化概論[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4:4,42,105,44.
[3]霍志軍,吳云霞.伏羲文化源流探析[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1,(01):124-128.
[4]周靜茹.甘肅特色文化與文化強省建設的關聯性研究[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7,(01):97-128.
[5]劉雁翔,李建成,雍際春.天水伏羲文化及旅游開發論析[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6,26(04):15-20.
[6]《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政策解讀[N].中國文化報,2022-04-07.
[7]晏波,邵雅麗.緯書所見伏羲文化述略[J].2022,42(05):64-70.
[8]金鋒,趙秀文.地域文化及其當代價值彰顯路徑研究——以天水地域文化為研究視角[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7(04):88-96.
[9]孟召宜,渠愛雪,等.地域文化傳承創新與文化產業特色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12,273.
[10]史曉寰,伏廣彬,雷興長.新時代甘肅文化強省構建的思路與選擇[J] .社科縱橫,2020,35(02):99-104.
[11]劉惠萍.伏羲神話傳說與信仰研究[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8:125.
[12]宋云芳.天水地區伏羲文化研究[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9(0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