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騫

小小尺蠖,一屈一伸而行。古人觀察之,深思之,得到靈感,觸發“退讓與隱忍”的人生哲思;今人觀察之,并模擬其運動方式,創新創造了科技作品,還共享了文明成果,造就了世界輝煌。由是觀之,善于觀察,謀得靈感,加以創造,共享成果,當是復興路上青年對待世事萬物的方法。
在對大自然的觀察中,我們可以得到靈感,獲得哲思。“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先祖對小生物“屈”與“伸”的哲思,延伸出了“識時務者為俊杰”的人生境界,教人們剛柔相濟;還延伸出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處世智慧,教我們適時隱忍;還延伸出了蘇軾“用舍由時,行藏在我”的豁達精神,教我們淡然處之……
靈感植根于自然之間,想要收獲哲思,則離不開觀察、思考。“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荀子觀察并思考了蚯蚓這一生物,強調做人要用心專一才能辦大事;“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白居易觀察了傲立風雪中的翠竹,并思考要如何追求高潔孤傲,堅貞不屈……由此觀之,正是對自然的細致觀察和深度思考,才有了哲思的靈感,才有了對萬事萬物更清晰的洞察、認知。
等觀察思考、獲得靈感之后,我們便可以師法自然,進一步地模仿、發明、創新、創造。
創造源于靈感,源于自然。國內的科學家通過模仿尺蠖的運動,發明出了主動懸掛系統,有效地升級了火星車,為科技強國、創新強國作出了貢獻。縱觀科技發展史,無數發明創造都離不開自然帶來的靈感。抗荷服解決了超高速殲擊機駕駛員加速時腦部缺血的難題,而它的設計靈感正是來自長頸鹿身上限制血壓的皮膚。世界上第一種紅外制導空對空導彈“響尾蛇”,它的設計靈感來源于蛇的“熱眼”功能及其舌頭上天然紅外線感知能力。我們秉承著創造精神,從自然中獲取靈感、哲思,還要大膽創新,方能結出科技之碩果,造福人類。
在獲得靈感、創新創造的基礎上,我們發揮共享精神,可造就世界輝煌。“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國外的宇航局借鑒中國的科創成果,從尺蠖運動中獲得靈感,設計了月球車。中國科學家對此表示“歡迎共享”,彰顯出大國胸襟與風范。的確如此,當今世界,“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我們要共享成果,共同發展,造福人類,促進共贏。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而一國之計在于青年。新時代青年當以古人今賢為榜樣,觀察自然,尋靈感,獲哲思;模仿自然,謀創新,求創造;大展才干,再共享成果,惠及全人類,定能繪就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