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廣東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9課《古詩三首》拓展訓練。
【教學目標】
1.在學習三首古詩的基礎上,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詞。
2.學習硬筆書法章法布局的知識,賞析硬筆書法不同形式的美,培養硬筆書寫的興趣。
3.嘗試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創作硬筆書法作品,培養細心觀察、認真書寫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在體會古詩詞表達意境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古詩的行款要求,做到書寫規范整潔,大小勻稱,整體美觀。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二、指導誦讀
1.指導學生朗讀《從軍行》。
師:這首詩描寫的是邊塞戰事的場景,表現了戍邊將士不怕犧牲的精神。你們能具體說說嗎?
生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邊塞的遼闊景象,勾勒出了戍邊將士戰斗、生活的環境;詩的后兩句以戍邊將士的口吻抒發了“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壯誓言。
師:我們在誦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2:前兩句讀得低沉、緩慢一點,讀出荒涼的感覺;后兩句語速稍快,至最后“終不還”高昂,讀出戍邊將士的氣勢和豪情。
教師指名試讀后評價。
學生再讀,教師評價。
(設計理念:體會詩詞所描寫的意境以及詩人所表達的情感,不僅有助于學生熟記、理解詩詞,更有助于學生富有感情地朗讀。)
2.指導學生富有感情地朗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師:《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描寫了作者秋夜將盡的黎明時分步出籬門、面向北方嘆息、落淚的場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我們在誦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生1:表達了詩人的滿腔悲憤和對王師北伐的熱切期盼。
生2:前兩句語速慢點,讀得穩重有力,讀出中原山水的開闊、森嚴之感;后兩句用沉痛的語氣讀,讀出深沉之情。
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呢?詩句的開始部分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生3:平穩一點、流暢一些。
師:怎么讀“愁何在”“喜欲狂”?
生4:語調要上揚,讀出“喜欲狂”的感覺。
師:五、六兩句中“放歌”“縱酒”“作伴”“還鄉”反映了詩人怎樣的心情?怎么讀出來?
生5:表現了詩人的愉快、興奮之情,我們要讀出酣暢淋漓的感覺。
師:最后兩句呢?
生6:要讀得輕快、迅疾,表現出詩人迫切還鄉的心情。
教師指名分別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理念:在指導學生對第一首古詩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第二、三首古詩放手讓學生討論,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三首古詩因作者所處的背景不同,所描寫的場景不同,表達的意境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有感情地朗讀是以理解詩的意境為前提的。)
3.三首詩詞整體讀一讀,注意語氣、語調、語速的不同和變化。
師:古詩詞的誦讀,是以理解古詩詞為基礎的。而理解古詩詞,需要我們熟悉詩詞所表達的意境,體會詩人的心情以及所要表達的情感。
師:想象詩歌所呈現的畫面,再次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設計理念:古詩詞的誦讀,需要熟悉詩詞所表達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讀不同的詩,因意境不同,所以語氣、語調及語速也應有所不同及變化,只有這樣,才能讀得準確、讀出感情。)
三、指導書寫
1.過渡:老師課后練寫了《從軍行》這首詩,大家想不想看一看?
教師出示橫寫范式(見圖1)。
2.從這幅作品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設計理念:出示教師范寫的橫式書寫,一方面是考慮到書寫的規范、工整及完整性,另一方面是為學生做好示范引領。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練習書寫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3.師:這幅作品,除了完整地寫出了詩詞,還有哪些內容?
生:告訴了我們誰書寫的,右下角還有印章。
師:我們把這部分稱為落款。
4.師:這幅作品在書寫時注意到了什么?
生:空上靠下、勻稱整齊、要有字距等。
學生交流后歸納橫式書寫的特點。
(設計理念:橫式書寫是學生常見的,也是學生正常使用的格式。通過討論交流,學生將橫式書寫“上空下靠、勻稱整齊、要有字距”的特點概括出來,形成明確的認識,對提升作業的整齊度、整潔讀、美觀度是大有裨益的。)
5.了解豎式作品。
師:既然有橫寫的,那么我們可以豎著寫嗎?想知道豎式是怎么寫的嗎?
教師出示豎寫范式(見圖2)。
師:誰來讀一讀?
指出:這種款式上下長、左右短,叫條幅。
6.師:大家發現什么了嗎?
生1:從上往下豎著寫的。
生2:從右往左寫的。
生3:也有落款。
(設計理念:關于豎式書寫,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以讀入手,容易發現其特點。教師展示自己的書寫范式,不僅能給學生以美的感受,還能激發學生的書寫欲望,為學生的書寫練習選擇豎式打下基礎。)
7.師:條幅格式的作品包括哪幾個部分?
生:我認為包括正文、落款兩個部分。
8.師:完整的條幅格式的作品分為正文和落款兩個部分。
9.師:條幅的書寫有哪些特點呢?
生1:我覺得字要寫得規范、端正。
生2:我認為條幅中落款部分的字比正文中的字要稍微小一點。
(設計理念:豎式書寫是書法作品中常見的款式,因此格式中的幾個部分是明晰的。豎式書寫具有“字居格中、規范端正、講究落款”的普遍特點。)
10.引導學生比較、歸納橫式與豎式書寫的不同。
11.教師小結:橫式是現代常用的書寫格式,豎式是古人的書寫格式。橫寫式,既便于書寫又便于閱讀。從左到右逐字書寫,從上到下依次書寫,不致墨水或墨汁未干時被手指或手臂無意間抹出污漬,而書法需要體現藝術性。以豎行形式,上下字之間便于連接,且從右向左閱讀,與古人閱讀方式吻合,實現了人們傳承古韻的理想。
四、書寫練習
1.你喜歡哪一種款式?說說理由。
2.復習書寫姿勢的要求。
師:大家還記得握筆書寫的三個“一”要求嗎?演示給老師看一下。
(設計理念:《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掌握執筆要領,書寫姿勢正確,不急不躁,專心致志。”正確的“雙姿”,即寫字姿勢、握筆姿勢是學生認真、正確書寫好漢字的基礎。特別是小學階段,“雙姿”的正確與否對學生今后書寫速度的提高與書寫質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其一生。因此,學生的“雙姿”訓練應常抓不懈。)
3.用你喜歡的一種款式書寫一首古詩。(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中選一首)
(設計理念: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不同的書寫格式可以有不同的認知和喜好,利于主動、愉快地書寫作品。)
4.指導學生練寫,明確書寫要求。
(1)根據不同的章法形式,確定書寫的順序。
(2)細心書寫,保持整潔,不掉字、錯字,不涂改。
(3)講究書寫的提按,能寫出筆畫的輕重變化。
(4)注意結字的端正工整,把字寫勻稱、美觀。
5.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款式,選擇合適的練習紙張。
6.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五、賞析、拓展
1.學生作業賞析。
讓學生說一說:你喜歡哪一幅作業?為什么?
評價要點:(1)款式是否完整、合理。(2)書寫是否規范、端正。(3)結構是否勻稱、美觀。(4)筆畫是否具有美感。
(設計理念:教師展示優秀作業,能夠讓學生感受書寫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激勵學生端正、規范、認真書寫。教師指出書寫中的問題,可以督促學生改掉書寫隨意、不規范的毛病。)
2.作品賞析。
師:除了今天我們學到的條幅,硬筆書法與軟筆一樣有很多款式。
教師投影出示各種款式、風格的名家硬筆書法作品。結合展示向學生介紹扇面(折扇、團扇)、中堂、對聯、橫批、冊頁等。
(設計理念:通過欣賞感知硬筆書法的以小見大、硬筆書法形式的多樣活潑,讓學生感受其藝術形式的美,在拓寬學生認知面的同時激發其學習興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六、總結
師: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包括硬筆書法在內的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以書法的形式書寫古詩詞,二者珠聯璧合,相得益彰,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久遠、獨特的體現,又能提升人文素養。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皆以能作詩詞、善寫書法而名留青史。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查一查這方面的資料。相信同學們也能夠學好中國詩詞,寫好中國漢字,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傳播!
【教學反思】
《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進學校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行動。各級各類學校要加強經典誦讀和規范漢字書寫教育。”《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提出:“中小學書法教育要注重基本書寫技能的培養,不斷提高書寫水平。同時在教學活動中適當進行書法文化教育,使學生對漢字和書法的豐富內涵及文化價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基于這樣的目標和要求,我設計了此“誦讀古詩詞 學寫古詩詞”課例,旨在誦讀、書寫訓練領域探索貼近學生實際的、有傳承與實踐意義的教學嘗試,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審美情趣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市城東鎮壯志小學)
編輯: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