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在《紅樓夢》中,其中的悲劇元素如同細密的紋理和網絡,貫穿于全書的邊邊角角,其不光是一部講述特殊時代背景下榮辱興替、愛恨情仇的文學大作,更是揭露人性命運和社會矛盾的哲理巨著。在曹雪芹書寫《紅樓夢》時,他用獨特的視角、敏銳的洞察力以及無盡的悲憫,將人生之悲劇血淋淋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引發了人們對生命意義、情感的脆弱和社會的無常的深思。《紅樓夢》的悲劇主要是源于人性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在《紅樓夢》中,各個人物多多少少都受困于權力的斗爭、情感的糾葛、社會的壓迫,他們的悲劇不光是人物命運的真實寫照,更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縮影。在《紅樓夢》的作品撰寫過程中,作者利用了細膩的筆觸,對人物在命運旋渦中的掙扎過程、抗爭過程進行了描述,并給了這些人物一個悲劇性的歸宿。而這樣的悲劇,既代表著作者對人性的深刻剖析,也代表著作者對一個社會時代縮影的深度批判。
一、《紅樓夢》的創作背景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作品之一,其創作背景較為復雜,蘊含了曹雪芹的文學修養積淀、社會時代背景、傳統文化、本人親身經歷、前人作品啟示等眾多要素,這些共同構成了一部偉大的時代之作。《紅樓夢》的創作歷史背景是封建社會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轉變的時期,彼時,社會矛盾十分尖銳,政治開始腐敗,經濟不斷衰退,再加上富貴家族矛盾日益激化,都對曹雪芹的作品創作過程帶來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曹雪芹通過細膩的筆觸、敏銳的洞察力,揭示了封建社會的弊端,展現出了賈府這個富貴家族中的人性沉淪以及掙扎。
《紅樓夢》是一部觀照人性的百科全書,其中蘊含的大量悲劇元素讓人沉痛又引人深思。這些悲劇元素的構成,不光成為故事的重要情節轉折點,更代表的是曹雪芹對生活、對人性、對社會的深度剖析以及全面反思。長久以來,悲劇和人類文明的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便是相伴相生的。悲劇可以揭示人性的復雜以及脆弱,可以展現出社會的殘酷以及不公。作為我國古典文學史的巔峰代表作之一,《紅樓夢》中的悲劇元素更是揭露了人生百態和世事無常。
二、《紅樓夢》中的悲劇元素
(一)富貴家族的沒落之悲
《紅樓夢》書寫的是一個以軍功起家的富裕家族如何走向衰敗的故事,重點是賈府內圍,活動中的主要人物是賈府中上下等級的女子。占據小說中心地位的是主人公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人之間的愛情之悲劇。曹雪芹稱這部作品為“閨閣昭傳”“悲金悼玉”,一掬“千紅一窟(哭)”“萬艷同杯(悲)”之淚。作者站在了獨特的視角,以富有深刻社會人文內涵的敘述方式,通過對不同女子的生存環境進行描寫,尤其是青春少女生存的不幸,映射出了富貴之家的實際情況以及其走向衰落的必然趨勢。在小說的開頭中,作者在類似敷陳大義的幾回書中,通過夢幻式的人物宣揚了富貴的無常性、“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的宿命論,以及佛教中否定人生價值的“色空”觀。但是在小說中,作者非常全面地描寫了小說的敘事主體,通過生動鮮活的方式,描寫出了富貴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顯示出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質疑、反思,以及一定的批判傾向。
世界上已經再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像《紅樓夢》一樣,如百科全書一般,真實鮮活地描寫出一個富貴大家族從繁榮走向衰落的面貌。《紅樓夢》寫出了賈府從興盛到衰敗的過程,站在不同的維度展現出了這種富貴之家存在的問題。小說里開頭之處,通過旁觀者冷子興之口,說明了先前興盛的賈府:“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劃)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將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小說也從不同的維度對富貴之家逃不脫的命運旋渦進行了描述。例如,賈氏寧榮二府相連,占了大半條街,廳殿樓閣崢嶸軒峻,陳設豪華,主子們錦衣玉食,享用奢侈。為少婦秦可卿辦喪事,講排場,不惜巨資;為賈元春省親,大興土木,接待大典隆重豪華,連元妃都感到奢華過甚。女子們在日常生活里盡情享受,不管是節日還是誕辰,哪怕是隨便出個主題,都能夠大擺一番宴席,讓賈府上下十分熱鬧,給日常閑得發愁的生活帶來一點兒樂趣。而男主子們則仰仗家族,作威作福,精神十分空虛,私情縱欲:賈敬妄圖羽化登仙,最終的結局是中毒喪命;賈赦已經須于白發,卻還想著謀奪年輕少女,為了占有一把古董扇子,甚至把人家搞得家破人亡;賈政勉強維持著家庭的門面,但是一個碌碌無能的庸人;在賈府的下一代人中,賈珍、賈璉更是卑劣庸俗,只會干一些下落無恥的勾當;再下一代如賈蓉,沒頭沒腦,只會干一些不正經的事,典型的潑皮無賴。這個富貴之家即便是不被抄家,其最后也必然會走向衰落。
(二)宗法制下女子的苦情
《紅樓夢》這部小說,其重點描寫的就是賈府這個富貴之家的內院,尤其是男女之事,其中包括男女主子,不同等級的男女奴仆,還有一些寄居在賈府的親眷,以及偶爾來到賈府的外來之人。通過對不同人物的苦樂辛酸進行描述,小說清晰直觀地描寫出了這個時代的男女輕重之別、主仆貴賤之別、嫡庶尊卑之別、王系親疏之別,以及在維系賈府這種富貴家族的宗法禮俗的荒謬,眾多糾紛斗爭成了《紅樓夢》這部小說的故事轉折節點。在賈府,主仆名分非常之嚴格,不管是奴仆還是丫鬟,都是主子隨意使喚的工具,只能夠俯首帖耳,主子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合主子的心意,便會被主子嚴厲懲罰。若是主子斗氣,最后的憤怒也會直接發泄到丫鬟身上。大丫鬟金釧和賈寶玉曾說一句玩笑話,便直接被號稱厚道的王夫人扇了個耳光,最終被攆了出去,一番羞辱之后,金釧投井自盡,主子賞了金釧的娘五十兩,算是盡了主仆之情。主仆名分延伸到了宗法嫡庶名分,顯得十分荒謬。
趙姨娘是賈政收房的丫鬟,為他生了兒育了女,也算是賈府“半個主子”,但是仍然脫不掉奴才的標簽,動輒被打罵訓斥,而丫鬟也從未把她當作自己的主子,就算是自己的親女兒探春,也從未把她看作為自己的母親,只知道靠攏王夫人。某次趙姨娘埋怨探春不孝順,不體恤母親,探春不顧眾人在場,當眾反駁:“誰家姑娘們拉扯奴才了?”探春力圖擺脫“姨娘生的”這個與生俱有的劣勢,在賈府中,她覺得自己處于劣勢地位,即便是再精明能干,也不可避免地要遠嫁。在這個富貴之家,男主子們納妾非常隨意,看上哪個丫鬟就占有哪個丫鬟。賈母對此現象也表現得非常之坦率,“小孩子們年輕,饞嘴貓兒似的,那里保得住不這么著。從小兒世人都打這么過的。”而作為女子,則需要遵守三從四德,不能夠動半點兒情思。李紈青年喪夫,寡言少語,在賈府中守寡,度過了自己的大半青春歲月。傻大姐偶然撿到了“春囊”,十之八九是賈璉之流的閨房玩物,卻引出了一次抄檢大觀園的大事件:司棋被搜出一封情書,箱子里有他哥哥寄存的男人襪靴;晴雯容貌姣好,面相妖冶,有勾引賈寶玉的嫌疑,直接被不分青紅皂白地從大觀園攆出。司棋最后落了個撞墻自盡的結局;晴雯帶著自己的難言之隱,最終夭亡。這些主子、姑娘們的婚姻也只能夠聽從這個大家族的專斷:賈元春才選鳳藻宮,給家族增添了一番榮耀,最后卻丟失了天倫親情,最終抑郁而終;迎春年幼時喪母無助,性格木訥本分,沒有辦法忤逆自己父親十分荒唐的婚姻抉擇,只能夠嫁給一個既混賬又兇惡的男人,最后被丈夫折磨致死;探春雖心存高遠,卻也只能夠遠嫁,成了一只斷線的風箏;惜春從小性格懦弱,疲于家庭的淫亂糾紛,最終選擇逃避,獨坐青燈古佛旁,了卻自己一生。賈府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隱含的是“原應嘆息”,代表的是貴族小姐即便是生在富貴家族,也逃不了人生不幸的結局,展現出了在這樣時代背景之下眾多女子的命運,也是中國封建末世讓人憂思且永遠逃不開的話題。
(三)愛情和婚姻的悲劇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用大量的筆觸去描寫賈寶玉和林黛玉兩人之間的愛情悲劇,筆觸之細膩,情感之動人,與其相對照的是薛寶釵的婚姻悲劇。賈寶玉和林黛玉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從幼年開始,兩小無猜,在親密互動玩耍中萌芽。在成長過程中,愛情由于兩人心性一致和相互關切凝聚而成。在這樣的家庭里,愛情不被允許,不可表達,不能言說,只能夠永遠地埋藏在心里。而由于薛寶釵這第三人的存在,讓兩人之間的愛情生出了疑慮、誤會、猜忌,斗爭、吵架代替了兩人之間的溫馨甜蜜話語,愛情的蜜汁化為了辛酸淚水。林黛玉作為寄居賈府的小姐,沒有依靠,而薛寶釵作為客居,有著富裕的家庭作為依靠;林黛玉生來害怕受人歧視,性情多疑,有時候愛發點兒小脾氣,而薛寶釵則從無顧慮,行事落落大方,深得賈府上下喜歡;林黛玉性格單純,不懂得應酬之道,也不會像薛寶釵那樣,在王夫人正為金釧投井之事而心情不佳時,適當時找好時機,用適當的話語進行勸解安慰,給出事情處理的妥善意見,消除王夫人的煩惱。賈府的話事人從現實的功利角度抉擇,將林黛玉冷酷地拋到一旁。林黛玉的愛情和她的生命在賈寶玉和薛寶釵舉行婚禮之后,于鼓樂之中徹底毀滅。薛寶釵又何嘗幸福,聽從家長之命,遂了自己的心愿,最終和賈寶玉成為夫婦,但是面對心里只有其他人的丈夫,薛寶釵也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遇,代表的是另外一種不幸,這樣的不幸表現在兩人之間是沒有愛情的悲劇婚姻。而造成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三人之間的愛情悲劇的,則是這個家族的家長,可他們又何嘗是成功者?賈寶玉出走之后,徹底宣告了這個家族的美夢破滅。
三、《紅樓夢》中的哲理思考
(一)人生的虛幻和無常
《紅樓夢》中的悲劇,在人生的無常和虛幻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小說里的人物身處大家族,不論曾經如何顯赫一時,最后都難逃走向衰敗和死亡的必然。而這種無常,也讓人們深刻體會到生命何其脆弱,人生何其短暫。與此同時,小說里描寫的家族繁榮和衰敗也都是一時的幻象,真正可以實現永恒的只有超越物質的情感及價值。
(二)愛情的復雜和無常
《紅樓夢》中的悲劇,在愛情的復雜和無常上表現得淋漓盡致。賈寶玉和林黛玉兩人之間的愛情既純真又深沉,背負的是整個家族,但是命運何其無常,社會的束縛、時代的傳統,讓他們的愛情必然會走向悲劇。而這種悲劇,也讓人們深刻地意識到,愛情并不是人和人之間簡單的情感交流,而是與家庭、社會、命運等多個方面息息相關。小說里在賈寶玉和林黛玉之外,也再現了其他人之間的愛情糾葛,如賈寶玉和薛寶釵兩人之間的婚姻,王熙鳳和賈璉兩人之間的恩怨,都體現出了愛情的復雜性和無常性。
(三)社會的殘酷和不公
《紅樓夢》中的悲劇,通過描寫四大家族,展現出一個時代的縮影。四大家族雖然曾經顯赫一時,但是最終都必然會走向衰敗和死亡。這種衰敗和死亡的必然,不光是家族本身的問題,更代表的是整個封建社會的必然走向。封建社會可笑的等級制度、俗套的倫理觀念,讓眾多人物都在這樣的命運捉弄之下走上了悲劇的道路。而這種由社會所展現出的殘酷及不公,讓人們不禁對封建制度的弊端、人性的弱點進行深刻反思。
(四)人性的沖突和矛盾
小說中很多人物都曾陷入情感的糾葛以及道德的困境,如身處于封建社會的賈寶玉,他既要承擔振興家族的希望,又要堅守自己內心的善良,這種從家族到自己內心的內外沖突及矛盾,導致他最后也走向了悲劇。而林黛玉作為典型性的悲劇人物,性格的敏感、聰明及獨立,讓她在這樣的社會里顯得格格不入,最終也走向了悲劇。這些人物的悲劇結局都深刻揭示了人性何其復雜及脆弱,也展現出了封建社會對人的不公以及殘酷。
綜上所述,《紅樓夢》的悲劇元素主要是表現在作者對生命的敬畏和命運無常的感慨。《紅樓夢》將生命的脆弱和短暫展現得淋漓盡致,不管是賈府從繁榮走向衰落,還是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生死離別,都讓人可以切實感受到生命何其無常,何其珍貴。通過這些悲劇元素,曹雪芹提醒讀者,人要珍惜當下,只有去追求人生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拋棄那些虛無的東西,才可以尋找到人生的真諦,也唯有如此,才可以追求真我,勇敢面對困境及挑戰。這部作品中的悲劇元素,既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又具有人生哲理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