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王曉芳
摘要:與生涯教育融合是學科教學的應然使命?;趯W科內容的融合、基于學科自我概念的融合、基于學科價值認同的融合是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的三個層次。而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的三條路徑包括對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進行一體化設計,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科自我概念和充分發揮學科教師在二者融合中的作用。
關鍵詞:學科教學;生涯教育;融合;層次與路徑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4)18-0058-04
一、背景:與生涯教育融合是學科教學的應然使命
學科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愿景不僅是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具備適應其未來發展的能力和素養,使學生獲得全面而符合其個性的發展。生涯教育的融入不僅為學科教學提供了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形式,也更好地滿足了學生全面發展的心理需求。一方面,生涯教育融合學科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學科教學往往側重傳授知識和技能,但對學生的個性、興趣和價值觀等關注不足。將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相融合,學生將有機會深入了解自己的興趣、優勢和目標,從而更清晰地規劃自己的未來發展方向。這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學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一方面,生涯教育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有助于培養學生利用學科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傳統的學科教學往往強調理論知識的傳遞,缺乏針對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知識的練習。通過引入與生涯相關的實踐項目和案例,學生能夠將學科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將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相融合,不僅豐富了學科教學的內涵,也為學生未來的生涯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二、層次: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的三個層次
既然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相融合是一種必然趨勢,那么在現實操作層面,依據融合的層次不同,由淺到深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基于學科內容的融合、基于學科自我概念的融合和基于學科價值認同的融合。
(一)基于學科內容的融合
在這一層次上,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相互交織,通過深度整合學科中蘊含的生涯信息,如專業、職業、卓越人物等,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科學習體驗和職業發展指導。這種層次的融合是當前學科教學中最常見,但也是最淺層次的一種融合。
首先,基于學科內容的融合強調將生涯相關信息有機地融入學科教學中。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入實際案例、行業趨勢和職業發展路徑,使學生在學習具體學科知識的過程中,了解這些知識在未來實際職業中的應用和價值。例如,在學習化學時,可以通過實際案例介紹相關職業領域,讓學生了解化學專業在工業、醫藥等領域的應用,從而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其次,基于學科內容的融合也可以通過職業導向的項目或任務設計來實現。教師可以設計項目,要求學生在學科學習的同時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職業場景中的問題。這種實踐性的學習體驗不僅增強了學科學習的實用性,也幫助學生培養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其未來生涯發展提供了實際經驗基礎與準備。
最后,在基于學科內容的融合中,生涯教育的相關內容應當與學科教學無縫銜接。例如,在學習歷史學科時,可以介紹相關的歷史學家或研究者的生平經歷,并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歷史領域中的發展潛力。類似的引導方式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啟發學生對歷史專業領域的深入思考,為他們未來在相關領域的職業選擇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基于學科內容的融合是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的第一個層次。這種融合不僅使學科內容更具實用性,也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認知自己的興趣、優勢,為未來的生涯發展決策打下堅實基礎。通過整合學科中的生涯信息,可以使學科教學更具實際意義,為學生提供更有深度和廣度的學科學習體驗,并為其未來生涯發展提供更為明確的指導。
(二)基于學科自我概念的融合
基于學科自我概念的融合是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的第二個層次,是與基于學科內容融合相比更深層次的融合。這一層次的融合重點關注學科自我概念,尤其是學科自我效能感的培養。這一層次的融合致力于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自己、對學科的認知和信心,以提高學生的學科學習動機,增強其學科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首先,學科自我概念強調學生對自己在某一學科的認知與評價。通過促使學生對個體在學科學習中的角色、表現、潛力等進行深入思考,學科教學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例如,在語文學科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其在語言表達、文學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語文自我概念。
其次,學科自我效能感是學科自我概念的一個關鍵方面。它是個體對自己在特定學科中能夠成功完成任務的信心與信念。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科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他們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數學學科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解決一系列難度逐漸加大的問題,逐步幫助學生建立對數學學科的自我效能感,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在基于學科自我概念的融合中,教師的角色至關重要。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科學習表現,還需要注重引導學生建立積極的學科自我概念。通過及時的反饋、個別輔導、鼓勵或認可,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科態度。這種學科自我概念的培養對學生的學科學習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使他們更加愿意面對來自學科學習的各種挑戰,并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科學習活動中。
總的來說,基于學科自我概念的融合是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的關鍵層次之一。在這一融合層次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科學習的表面成績,更要重視學生對學科的深層次認知和信心建構。通過建立積極的學科自我概念,學生更容易應對學科學習中的困難,培養學科學習的長期動機,并形成對未來職業發展的積極態度。通過關注學科自我概念,尤其是學科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可以促使學生更積極地面對學科學習,提高其在學科領域的信心和自我認知水平。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科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也為學生的未來生涯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基于學科價值認同的融合
基于學科價值認同的融合是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的第三個層次,也是層次最高的一種融合,這個層次的融合關注個體對學科的認同程度以及學科所傳遞的價值觀。在這一層次上,學科的教學不僅需要關注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對學科的深層認同,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學科所代表的價值觀的理解。
首先,學科價值認同強調學科教學應當引導學生在學科中找到對自己意義重大的價值,這包括學生對學科所傳遞的核心理念、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認同。例如,在生物學科中,生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生命的奧秘、生態平衡的重要性,使學生形成對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生物多樣性的價值觀的認同。
其次,學科的社會意義和價值應當在學科教學中得以彰顯。學生能否形成學科價值認同不僅僅依賴于學科本身的內在價值,也與學科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密切相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科的社會意義和價值進行介紹。例如,在歷史學科中,通過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歷史事件對社會的影響,讓他們體會到歷史對于社會進步和文明傳承的價值,從而加深對歷史學科的認同。
最后,學生學科價值認同的形成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學科的價值不應該僅由教師灌輸,更應該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參與社會實踐來發現。例如,在化學學科中,化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環保活動,通過實際行動感受科學在環境保護中的價值,激發學生自主認同化學學科的動力。
此外,學科價值認同還涉及跨學科關聯。教師需要具備跨學科的教學理念,創造性地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價值觀進行有機融合。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強調學科之間的綜合性和互補性。例如,在地理學科中,通過融入經濟學和社會學的元素,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地理學科在解決全球性問題和推動社會進步中的價值。這有助于學生形成更為全面的學科認同,認識到學科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的。
總的來說,基于學科價值認同的融合是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的重要層次之一。通過引導學生形成對學科的認同,培養其對學科所代表的價值觀的理解,可以增強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深度和廣度。這種認同也是學科教學與生涯規劃相結合的橋梁,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學科的社會意義和價值,為未來的生涯發展提供更為明確的方向。
三、路徑: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的三條路徑
通過上述對基于學科教學融合生涯教育三個不同融合層次的分析,提出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的三條路徑:對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進行一體化設計、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科自我概念和充分發揮學科教師在二者融合中的作用。
(一)對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進行一體化設計
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的三條路徑,其中第一條路徑是對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進行一體化設計。通過深度融合學科教學和生涯教育,學生能夠在學科學習中獲得更多實際經驗,同時也更好地準備自己迎接未來的生涯挑戰。對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進行一體化設計需要考慮單學科設計與多學科設計兩個層面。
一方面,單學科設計強調將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的元素有機融合在特定學科課程中。在這個層面上,教師可以通過在學科課程中嵌入生涯相關的案例、實際項目,幫助學生將學科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例如,在化學學科中,可以通過設計實驗項目,讓學生不僅學習化學理論知識,還能親身體驗化學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從而引導他們更深入地了解該學科領域的職業路徑。另一方面,多學科設計則旨在通過整合多個學科的元素,打破學科間的界限,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的學科體驗。在多學科設計中,教師可以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有機融合,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例如,在解決環境問題的項目中,可以涉及生物學、化學、地理等多個學科領域,通過多學科的設計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獲得更全面的認知。
在單學科設計和多學科設計中,學科實踐作為結合點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是兩者之間緊密結合的重要連接點。學科實踐作為結合點,既可以在學科教學中引入實際應用元素,也可以通過多學科設計解決復雜的現實問題。學科實踐包括實驗、實地考察、項目研究等形式,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在真實情境中應用學科知識,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科實踐的關鍵在于將學科知識與實際場景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科的實際應用價值。通過學科實踐,學生能夠在實際問題中運用學科知識,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建立對學科的積極認同。例如,在歷史學科中,學生可以通過實地考察古跡,深入了解歷史文化,從而在實踐中增強對歷史學科的理解和興趣。又如,在物理學科中,進行實驗可以幫助學生親身體驗相關規律,加深對學科的理解,激發對物理學的興趣。
總之,對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進行一體化設計需要在單學科設計和多學科設計兩個層面中進行,并通過學科實踐將兩者有機結合。這種一體化設計能夠培養學生更全面的學科認知和實際應用能力,使其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各種生涯挑戰。
(二)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科自我概念
第二條路徑是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科自我概念。這一路徑注重學生在學科學習中形成對自己的認知,尤其是形成學科自我興趣與效能感。積極的學科自我概念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學科的投入程度,對其未來生涯發展的明確性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一方面,自我覺察的學科興趣是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學科自我概念的關鍵。學科興趣直接關系到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動機和投入程度。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己對各學科的興趣點,教師可以促使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喜歡的領域,并從中發現潛在的職業興趣。例如,在物理學科中,通過實驗和實際應用,幫助學生感受到物理現象的奧妙,從而激發對物理學科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自我察覺在學科效能感是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學科自我概念的另一關鍵。學科效能感指的是學生對于在某一學科中能夠成功完成任務的信心和信念。通過提供合適難度的學科任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科能力,并逐漸建立起積極的學科效能感。例如,在數學學科中,教師通過設置具有難度、梯度的數學問題或任務,讓學生逐步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對數學學科的效能感。
總之,教師需要通過適切的教學方法和引導手段,幫助學生發現并認識到自己的學科興趣和能力。通過個體化的輔導和鼓勵,教師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自主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科學習中不斷發現自己的潛力。通過幫助學生自我覺察學科興趣與效能,引導他們建立更積極、自信的學科自我概念,從而提升其學科學習的動機和深度。
(三)充分發揮學科教師在二者融合中的作用
充分發揮學科教師在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中的作用是第三條路徑,也是促使學生在學科學習中全面發展的關鍵環節。學科教師在這一融合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提高教學有效性、分享自身的生涯成長智慧等,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實用的學科學習體驗。
作為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學科教師在融合中發揮著教育的骨干作用。通過將生涯教育元素融入學科教學中,教師能夠提升課程的實用性和吸引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項目學習、實踐活動等,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促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的實際應用。例如,在化學學科中,教師可以設計實驗項目,讓學生體驗化學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從而提高化學學科學習的趣味性和深度。其次,學科教師可以將自身的生涯成長智慧與學生分享,為他們提供實際的生涯發展導向。通過分享自己在學科領域中的職業發展經驗、挑戰與收獲,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真實和貼近實際的職業認知。這種實際經驗的分享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還幫助他們更加明確自身未來的生涯發展方向。例如,在數學學科中,教師可以分享自己在數學領域中的職業路徑,啟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未來發展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最后,學科教師的參與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科學習效果,也對自身的教育專業成長產生積極影響。通過參與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的融合,教師將在專業成長上面臨更多的挑戰和機遇。這有助于促進他們深入思考、不斷創新,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關注教學實踐的質量,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不斷發展。例如,在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中,不管是學科教師還是生涯教師,都需要不斷學習和更新相關知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讓他們在專業成長中獲得更多的實質性收獲。
總而言之,學科教師在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融合中的作用不可忽視。通過提高教學有效性、分享生涯成長智慧、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生發點,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全面、實際的學科學習體驗。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的實際應用,還能促使教師在專業成長中不斷追求卓越。
參考文獻
[1]韋凱茵,陳宛玉,郭婷. 丹麥“洞察與展望”學校生涯教育項目的內容、效應及啟示[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19):20-23.
[2]崔霞.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跨學科融合的課程化探索[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15):52-54.
編輯/黃偲聰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