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水生植物是園林工程造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分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濕生植物4類,具有豐富的生態功能和良好的景觀效果。為探討水生植物在園林造景中的實際應用,以北京市為例,討論了水生植物的分類和園林價值,分析了北京市水生植物應用中存在的植物種類選擇單一、配置缺乏科學性和藝術性、養護管理不當等主要問題,并從水面造景、水體邊緣造景、瀑布造景、駁岸造景和庭院水體造景等方面介紹了水生植物在園林工程造景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 園林工程造景;水生植物;應用研究;北京市
中圖分類號:S688.9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7.043
水生植物作為自然界中一類獨特的生物資源,不僅在生態修復、水質凈化方面具有顯著作用,更因形態美觀、花色豐富而成為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元素[1-2]。北京市擁有豐富的水生植物種類和多樣的生態環境,為園林工程造景提供了廣闊的設計空間[3]。研究以北京市為例,分析了園林工程造景中水生植物的應用,旨在為該地的園林造景工作提供參考。
1 "水生植物的分類與園林價值
1.1 "水生植物的分類
1.1.1 "挺水植物
挺水植物是指生長在水體邊緣,根系固定在水底泥土中,而莖葉則挺立并大部分露出水面的植物[4]。這類植物多分布在1.5 m以下的淺水區,一般根系發達并深深扎入水底泥土中,以吸收水分和養分;莖較為堅韌且能支持葉片挺立于水面之上;葉片形態多樣,部分挺水植物為適應水陸兩棲環境進化出特殊的通氣結構,可在空氣中進行光合作用,同時能防止水分過度蒸發。北京市常見的挺水植物有蓮(Nelumbo nucifera)、香蒲(Typha orientalis)、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菖蒲(Iris tectorum)、水蔥(Schoenoplectus tabernaemontani)、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蘆竹(Arundo donax)、水芹(Oenanthe javanica)、黃菖蒲(Iris pseudacorus)、西伯利亞鳶尾(Iris sibirica)、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及鴨拓草(Commelina communis)等。
1.1.2 "浮水植物
浮水植物可分為浮葉植物和漂浮植物。浮葉植物是指根系扎根在水底泥土中,莖部并不伸出水面,葉片則漂浮于水面的水生植物。這類植物的葉片通常具有疏水性,無明顯地上莖,多數莖較細弱,無法直立,但根系發達,可在較深的水域生存。北京市常見的浮葉植物有睡蓮(Nymphaea tetragona)、鳳眼蓮(Eichhornia crassipes)、芡(Euryale ferox)、歐菱(Trapa natans)及荇菜(Nymphoides peltata)等。與浮葉植物類似的漂浮植物也是生活在水體表面的植物,但漂浮植物整個植株完全無根或者根系非常有限且不固定于水底泥土中,可以自由地漂浮在水面上,隨著水流或風移動。這類植物直接從水體中吸收養分和水分,并通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北京市常見的漂浮植物有浮萍(Lemna minor)、槐葉蘋(Salvinia natans)、水鱉(Hydrocharis dubia)、大薸(Pistia stratiotes)、貍藻(Utricularia vulgaris)及羽葉滿江紅(Azolla pinnata)等。
1.1.3 "沉水植物
沉水植物又稱潛水植物或底生水生植物,是一類完全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其根、莖、葉全部都生長在水面以下[5]。這類植物具有高度的水生適應性,能在光照較弱、氧氣較少的水下環境中正常生存和繁衍,通常葉片狹長而薄,有助于增加單位體積內的葉片面積,以充分吸收水中的光線進行光合作用;同時部分沉水植物能通過提高葉綠素a和葉綠素b的比值,增強對藍光的利用效率,從而更好地在光照條件較差的水下進行光合作用。北京市常見的沉水植物有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微齒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金魚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穗狀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穿葉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及大茨藻(Najas marina)等。
1.1.4 "濕生植物
濕生植物是指偏好生長在長期濕潤、土壤水分含量較高或者季節性積水的環境中,但并不長期浸泡在水中的植物。濕生植物嚴格來說不屬于水生植物,但在園林工程造景中,該類植物多被用于近水景觀的營造,因此在園林設計中一般作為水生植物被應用。北京市常見的濕生植物有垂柳(Salix babylonica)、美人蕉(Canna indica)、梭魚草(Pontederia cordata)、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等。
1.2 "水生植物的園林價值
1.2.1 "生態功能
水生植物可以吸收并利用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減少水體富營養化現象,有效抑制藻類過度繁殖,從而凈化水質;同時部分水生植物可以通過根系吸收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減少水體污染。水生植物可以為魚類、昆蟲、鳥類等生物提供食物來源和產卵、孵化的場所,維持水域的生物多樣性。水生植物還可以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增加水體溶解氧含量,同時其根系有助于穩定河岸,防止水土流失。
1.2.2 "景觀效果
水生植物形態各異、色彩豐富,可以打造出層次感豐富的濕地景觀和湖泊景致,增添自然之美。不同類型水生植物的搭配可形成不同的空間結構,豐富水面和水下的景觀視覺效果。在園林設計中,水生植物還可用來創造不同的意境,形成不同的景觀主題效果。例如,蓮花被贊為“出淤泥而不染”,常被賦予純潔、高潔的象征意義;蘆葦、菖蒲等也有驅邪避兇、祈福安康的寓意。一些水生植物還與地方風俗習慣、民間故事密切相關,可用于營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水體景觀。
2 "水生植物在北京市園林工程造景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受限于植物材料的可獲得性和對水生植物多樣性認識的不足,北京市部分園林工程在應用水生植物時,往往只采用少數幾種植物,導致營造的景觀過于單調;同時生物多樣性不夠豐富,造成生態系統較為脆弱。
2)部分園林工程中水生植物的配置缺乏科學性和藝術性,未充分考慮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生態需求,導致植物生長不良或景觀效果不佳。
3)部分園林水景缺乏專業的養護團隊和適當的維護措施,導致植物病蟲害蔓延、水體富營養化及景觀效果退化的現象發生。
4)在園林工程景觀設計中,水生植物的應用往往過于注重其景觀效果,而忽視了對其生態功能的利用和對其文化價值的挖掘。
3 "水生植物在北京市園林工程造景中的應用策略
結合上述問題,北京市通過綜合考慮水體的深度、水質、光照條件等因素,根據園林工程的實際情況,合理配置不同類型的水生植物,營造豐富的景觀效果,有效利用水生植物進行園林工程造景。具體而言,通過混合種植不同高度、顏色和花期的水生植物,創造出多層次、四季分明的景觀效果;同時考慮植物之間的相互影響,避免種間競爭。考慮到水生植物可吸收水中的營養物質和重金屬離子,從而減少水體污染的生態功能,在水體生態修復中利用不同水生植物對不同污染物的富集作用實現水體修復,在緩解水污染的同時營造良好的景觀效果。此外,將水生植物與傳統文化結合,采用荷花、睡蓮等具有傳統文化意義的水生植物,體現歷史文化的底蘊;同時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利用水生植物創造具有現代感和創新性的景觀,如水上花園、生態浮島等,提升園林工程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3.1 "水面造景
水面造景以浮水植物為主,通過合理種植各類浮水植物在水面上形成五彩繽紛的景觀效果。例如,睡蓮以其優雅的姿態、豐富的花色成為水面的主要焦點,其葉片漂浮于水面,花朵亭亭玉立,增添了寧靜雅致的氣氛;荷花花朵艷麗,可豐富水面色彩;鳳眼蓮生長迅速且覆蓋力強,同時具有較強的凈化水質的能力,在適宜的管理條件下可用于水體修復;浮萍與槐葉蘋等小巧輕盈的植物也可在水面形成一片片綠色的“地毯”,隨水流上下起伏,既增加了水面的動態感,又可吸收水中多余的營養物質,起到一定的凈化作用。水體面積較大時,可以大面積片植浮水植物打造遠景,形成大氣、壯觀的景觀效果;水體面積較小時,可小面積孤植或叢植浮水植物,可組合種植多種不同植物,形成自然、多層次的景觀效果。此外,可以使用苦草和金魚藻等完全生活在水下的沉水植物進一步豐富水體底部,尤其是近岸處的觀賞層次。
3.2 "水體邊緣造景
水體邊緣造景側重于利用挺水植物和濕生植物,結合地形地貌特點,營造出既自然又富有層次感的岸線景觀。例如,在水體邊緣種植香蒲、菖蒲、蘆葦等挺水植物,形態各異、高低錯落,既有動態搖曳之美,又有靜態凝練之韻,為水體賦予了豐富的邊界紋理。同時,水體邊緣造景可以有效穩固河岸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還可以使用垂柳、美人蕉和梭魚草等濕生植物豐富岸邊植被,垂柳輕柔的枝條隨風輕擺,美人蕉、梭魚草鮮艷的花色和茂盛的葉片點綴岸邊,形成了一種生機盎然的近水景觀。
3.3 "瀑布造景
瀑布造景以流水為主體,通過工程設計,模擬自然瀑布的跌水效果,并結合綠色植被,營造出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觀賞景觀。瀑布流水潺潺,與蓮、香蒲、蘆葦等挺水植物相得益彰,可將其種植在瀑布落水區域或水潭邊緣,以其挺拔的身姿和季節性的花穗,柔化瀑布的剛硬感,增添柔和的自然氣息。在距離瀑布落水區域較遠的水域,可以布置睡蓮、芡等浮葉植物,其葉片漂浮于水面,能夠緩解部分水流沖擊,減少水體的波動,同時其美麗的花朵在水面上綻放,吸引人們的目光,為瀑布景觀增添一抹亮色。對于瀑布遠處水面開闊的區域,可以選擇用浮萍和槐葉蘋等漂浮植物進行裝點,原理與水面造景相同。瀑布落水區域和水潭底部則可以種植苦草、金魚藻等沉水植物,其生命力較強、耐水流沖刷,可為水生動物提供棲息地,同時通過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量,改善水質。通過多種水生植物的結合,形成一個動靜結合、層次分明的水體景觀。
3.4 "駁岸造景
駁岸造景時,可以將蓮、香蒲、蘆葦等挺水植物叢植或片植在岸線的邊緣,通過其根系穩固土壤,減少水流對岸線的沖刷;同時這些植物的生長高度和形態豐富了駁岸的垂直層次,在不同季節為駁岸增添色彩和動感。在近岸的平靜水面區域,可以種植睡蓮、浮萍等浮水植物為水面增添一抹亮色,但不應大面積栽植,以免形成大色塊,導致景觀單一和審美疲勞;而是應該結合駁岸走勢營造遠近、疏密結合的斷續曲線,柔化水域和水岸的過渡。對于植被無法生長的石岸,可通過種植菖蒲、水鳶尾、千屈菜、蘆葦等水生植物,利用其枝葉美化石岸;同時可以在駁岸附近的土壤中孤植垂柳等濕生喬木,為水體景觀營造背景,充分美化石岸。
3.5 "庭院水體造景
庭院池塘的水面可以通過種植荷花、芡等浮葉植物進行造景,受水體面積限制,不應大面積栽植。以荷花為例,將按適當距離叢植在水體中,形成水面與葉面相輔相成的水面景觀。在池塘的水下區域,可以通過種植金魚藻等沉水植物豐富水底景觀,同時可以起到增加水中溶氧量的作用,為池塘中飼養的觀賞魚類及其他水生生物提供生活條件。池塘岸邊還可以孤植喬木,形成池塘的背景,豐富景觀層次。
4 "結語
研究對北京市水生植物的分類、園林價值及其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水生植物可分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濕生植物4類,不僅能夠提供生態功能(凈化水質、維持生物多樣性、改善水體溶解氧含量等),還能夠創造出豐富的景觀效果,增添自然之美。目前,植物種類選擇單一、配置缺乏科學性和藝術性、養護管理不當等是北京市在水生植物應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影響了水生植物在園林工程中的效果和可持續性。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水生植物、合理配置不同類型的水生植物、考慮植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將水生植物與傳統文化結合及利用水生植物創造具有現代感和創新性的景觀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結合實際,研究展示了水生植物在水面造景、水體邊緣造景、瀑布造景、駁岸造景和庭院水體造景5種園林景觀營造中的應用方式,通過科學合理的配置和管理,水生植物能夠有效提升園林工程的景觀價值和生態功能,為城市居民提供美麗、和諧的休閑環境。
參考文獻:
[1] " 倪蒙,儲忝江,劉梅,等.水生植物種類及覆蓋率水質凈化效果研究[J].水產科學,2023,42(6):1063-1071.
[2] " 遲明宏,劉敏,徐迎春,等.水生觀賞植物不同種植組合對富營養化水體的凈化效果[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23,40(3):636-647.
[3] " 杜新強,何立瀅,任思睿,等.中國北方地區水資源演變和供水構成變化特征[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23,53(2):566-577.
[4] 宋濤,王玉杰,羅雪梅,等.不同挺水植物對模擬污水中C、N凈化效果研究[J].四川環境,2022,41(5):12-16.
[5] " 阿斯哈,高海燕,沈一孌,等.兩種沉水植物在不同水深和生長時期對入侵植物的響應[J].植物保護學報,2023,50(6):1561-1570.
(責任編輯:敬廷桃 "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