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機群梯次使用計劃,是基于航空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的本質要求。本文根據當前機群梯次使用計劃難于現實執行面臨的主要困難,提出一種機群最優梯次使用計劃的計算方法,并對飛機大修統籌、使用壽命控制等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思路和建議。
【關鍵詞】航空裝備|機群|梯次使用
航空裝備完好率是直接反映裝備技術狀況和評價裝備維修保障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支撐航空兵部隊戰斗力的基礎要求。影響航空裝備完好率的因素不僅受到日常維修工作質量的影響,還必須進行定期檢查,部附件的到壽更換及機體(發動機)的大修等質量控制工作。根據航空裝備“全系統、全壽命”管理要求,通過強調航空裝備的梯次使用,來促進各級裝備維修管理部規劃使用,保持整個機群的優化使用狀況良好、保持機群剩余壽命儲備指標良好,為支撐航空部隊戰斗力的夯實裝備保障。一是必須保持機群的完好率,滿足機群出動數量及完成任務的需求;二是必須有效控制飛機的壽命輸通,保證剩余壽命的有計劃消耗和及時補充,完成飛機的大修進廠出廠的有效循環,使整個機群的剩余壽命優化的均勻分布,形成一個良好的優化排列狀況,保持機群剩余壽命的戰略儲備;三是必須準確預測航材的需求并保證足量供應。
當前航空兵部隊飛機梯次使用計劃規劃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幾項突出問題:一是梯次使用計劃不能滿足調配的決策需求,飛機使用隨意,計劃得不到真正落實;二是主動解決困難的積極性和方法不多,故障得不到及時排除,影響計劃落實;三是不超過機群剩余壽命標準限值當做唯一標準,問題逐年累計,剩余壽命安全裕度越來越小,飛機完好率下降,出動受限,戰斗力下降;四是航材供應困難,長期頻繁的以串件的方式調整使用直升機,年度使用計劃落實壓力大。
一、制定機群梯次使用計劃原則
制定梯次使用計劃時,必須按照優化控制的目標要求,保證機群盡快進行正常的大修循環,以保證整個機群壽命正常輸通,力爭達到最佳的梯次狀態(最優機群總壽命要大于等于總規定壽命的50%,根據保障法規規定要求不低于總壽命的40%)。一是要遵循航空裝備日歷壽命、時間壽命與飛行任務時間基本匹配的原則,既保證航空裝備的使用效益,又要保證飛行任務的完成;二是對于余壽較多的機群,也要按照時間壽命控制制定優化梯次使用,以達到飛機有壽部附件的均衡更換,以保證航材供需關系;三是要科學地擬定飛行任務計劃,主動調控飛機使用,持續保持部隊戰斗力水平。
二、梯次使用計算方法研究
在每年年初,根據下達的年度飛行訓練任務和特定的約束條件,基于當前的單機剩余壽命以及給定的大修間隔,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構建目標函數,可以獲得較為理想的梯次使用計劃。
三、實驗結果
假設飛機機群的編制數量為10架,年底結算每架機的剩余飛行時間分別為180h、230h、370h、420h、530h、750h、910h、1100h、1340h、1460h,該機型的大修壽命為1600小時,通過計算得出,設定的機群余壽占機群總壽命約為45.56%,滿足于40%控制范圍內。
給定2個年度飛行任務飛行小時為6400h(占機群總壽命40%),4000h(占機群總壽命25%),利用本文研究的最優梯次使用方法計算分別畫出梯次曲線。與40%梯次直線進行比較,仿真得出的梯次線不需要進行誤差彌補,真實貼近于余壽線,可以達到工程計算上足夠精度。(見圖1)
四、結語
飛機(直升機等)完好率是體現維修保障能力的綜合指標,更是航空兵部隊戰斗力生成的基本保證。為了持續保證部隊的戰斗力水平,確保整個機群剩余壽命的補充和任務消耗相對平衡,本文研究的梯次優化優化算法研究,通過科學制定梯次使用計劃,達到裝備優化使用、航材精準供應、裝備調整等工作,以夯實航空兵部隊戰斗力。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張乾,王遠達.飛機梯次使用方法研究[C].創新驅動,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吉林省第七屆科學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上),2012-10-26.
[2]王毅,徐成杰,梁偉,毛紅保.基于多目標規劃的飛機使用計劃模型研究[N].長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2-15.
[3]張乾,王遠達.考慮日歷壽命的飛機梯次使用研究[J].飛機設計,2014(34):1.
[4]費軍,余麗華.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計算機網絡安全評估[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1,28(10).
[5]劉嘉,田豐維,肖楚琬,劉松福.一種航空裝備使用最優梯次間隔時間計算方法[J].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學報,2021,36(2).
(作者簡介:趙雪峰,武警部隊海警總隊第二航空大隊,質量控制室主任,中職,碩士,研究方向為航空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