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省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新要求,全面推動清廉湖南的建設。在加強清廉邵陽建設的過程中,加強對家風建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千年寶慶府邵陽文化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名人家風文化資源,具備良好的清廉建設基礎。在邵陽市紀委監委的倡導下全市各地積極挖掘本地資源,扎實推進清廉家風建設。本文探討的主題是新時代黨員干部家風建設的重要性及其措施。
【關鍵詞】黨員干部|清廉邵陽|政治生態|家風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邵陽市紀委、監察委認真貫徹落實湖南省委相關部署和要求,堅持不懈推進清廉邵陽建設,堅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形成具有邵陽特色的樣板。在加強清廉邵陽建設的過程中,加強對家風建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俗語有云,“家風正則政風清。”黨員干部的家風,不僅僅關系到自己的小家庭,還關系到黨風政風。[1]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談到要把家風建設作為領導干部作風建設重要內容。他在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曾強調“所有黨員、干部都要戒貪止欲、克己奉公,切實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于人民。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防止“枕邊風”成為貪腐的導火索,防止子女打著自己的旗號非法牟利,防止身邊人把自己“拉下水”。因此,加強對黨員干部的家風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時代要求。
一、黨員干部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一)黨員干部家風建設有利于發揮黨員示范引領作用
“以吏為師”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優良傳統,自古以來各級官員的言行都直接影響著下屬和群眾。因此,加強家風建設能有效釋放上行下效的正能量,促進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從而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在革命戰爭時期,我們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比如毛澤東、劉少奇,我們邵陽的唐健如、袁也烈、姚喆、石新安等等,他們在工作上吃苦耐勞、一心為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家庭上也從來不搞特殊,不僅嚴格要求自己,對子女親屬要求也非常嚴格,寧愿把困難留給自己也不給組織添麻煩。正是在這種良好家風的帶動下,在當時的社會營造出良好的社會風氣,才會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從而形成一股強有力的社會合力,取得了革命戰爭的最終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也存在某些黨員干部對自己的家屬,子女平時疏于教導,導致家風不正,最后全家誤入歧途,在社會上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黨員干部的家庭與干部個人是息息相關的一個整體,其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干部在社會、在群眾心里的形象。
(二)黨員干部家風建設有利于促進權力健康運行
家風的好壞集中反映著黨員干部的權力觀。良好的家風一方面有利于干部自身修身養性、專心高效工作,另一方面對家庭成員也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提高家屬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幫助糾正違規行為。從近幾年公布的案件來看,有些案例中干部個人并沒有有腐敗的行為,但是默許縱容身邊的子女親屬謀取私利,最后被身邊的子女親屬拖下水。因其子女或近親屬“狐假虎威”,甚至形成“家族集團”的模式把人民賦予干部的公權力作為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踏破道德與法律的底線,罔顧社會規則和他人合法權益肆意妄為。可見對親屬監管不嚴也是黨員干部工作失責的體現,而黨員干部樹立良好的家風有利于更好的把握權力與親情的“分界線”,筑牢拒腐防變的家庭防線,為持續優化邵陽政治生態貢獻出每一個家庭的力量。
(三)黨員干部家風建設有利于推動法治建設
優良家風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強大正能量。[2]古往今來,德教和法治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道德是“軟約束”,通過調整民眾的內心確信來引導人民向善;法律是“硬約束”,通過立法的形式要求民眾對剛性法條的遵守以及不利法律后果的承擔用強制力規制人民的行為,它們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我國在法治建設的過程中加強對家風建設,有利于在增強法治意識的基礎上提升自我道德,增強民眾行為的自覺性,從而彌補法治功能上的空缺,從源頭上減少腐敗犯罪發生的可能性,進而推動公平正義的法治文明建設。
二、當前黨員干部家風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黨性修養不夠
一些黨員干部自己本身不重視黨性教育,沒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忘記了黨的根本性質和宗旨,從而導致政治上蛻變、經濟上貪婪、生活上放縱。還有一些黨員干部,既不約束也不管教近親屬,出于自己工作忙、對家庭的照顧少而產生的愧疚和補償心理,甘愿淪為家庭成員謀利的“通行證”。這是我們黨員干部家風出現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從警示片中的采訪中可以看到許多走上錯誤道路的黨員干部在深刻反思后,認識到自己發生蛻變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放棄了初心使命,放棄了理想信念,沒有樹立好榜樣,甚至讓全家陷入精神迷茫、信仰缺失的泥潭中不可自拔。
(二)價值取向異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西方一些不好的思想,例如拜金思想,自私自利也影響著我們干部的價值觀。一些黨員干部私欲爆棚,金錢至上、貪圖物質、追求奢華;還有些黨員干部家屬不能正確看待干部手中的權力,自認為高人一等,盲目攀比,從而出現“一人當官全家涉腐”的現象,直到身陷囹圄才幡然悔悟。
(三)法治意識不足
受中國數千年的封建傳統觀念及人治思維影響,少數黨員干部對法治缺少信仰,自身法律知識貧乏、守法意識缺乏、法治精神困乏,把人民賦予干部的公權力作為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甚至形成嚴重“物質化”、過于“功利化”、過分“庸俗化”的家風,縱容自己的近親屬和兒女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在幕后大肆斂財。
三、黨員干部如何建設優秀家風
(一)立德立家,增強黨性修養建設
黨員干部要把德放在首位,做德才兼備的干部。黨員干部自己必須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共產主義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政績觀。在嚴于律己的前提下,黨員干部還應該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給家人做好榜樣——對妻子要求和自己“志向相投”;對子女嚴慈相濟,在勤勉工作的同時關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對親戚朋友公私分明。例如,出生于湖南省邵陽縣塘渡口的唐健如將軍,雖然身為部隊高級干部,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始終保持了一位老黨員、老紅軍嚴于律己、嚴于治家的優良作風。1982年他偕同夫人孩子,輕車簡從回到了闊別50多年的故鄉塘渡口。面對侄女想要他出面幫忙調配工作的請求,唐健如不但沒有答應,反而回過頭來做她的思想工作,要求她安心工作,要把困難留給自己,不要給領導和組織添麻煩。正是這樣的家風教育了廣大群眾,也有力地促進了家風、民風的根本好轉。
(二)崇尚法治,推進法治文明建設
文明家風是道德的彰顯,文明家風使國家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優良家風是建設法治社會強大的正能量,而黨員干部優良家風的形成也離不開法治社會的建設,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明建設有利于黨員干部形成良好家風。當法治成為全社會成員共同的信仰,法律成為全社會成員共同自覺遵守的準則,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環境,才能促使黨員干部形成長久穩定的法治思維,促使黨員干部用法治方式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在生活中形成遵紀守法的家庭氛圍。
(三)融家風建設于黨校廉政教育之中,助力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
我們邵陽市委黨校應當立足干部教育培訓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發揮基層黨校端正干部思想、規范黨員行為的治本功能,通過把家風教育融入到黨性教育課程中開展培訓和學習,為全市清正的政治生態持續注入源頭“活水”。首先,市委黨校在各級各類培訓班次中可以開設家風廉政專題課程,切實增強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意識,逐步提升黨性修養,讓黨員干部認識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保持廉潔自律,傳承良好家風,教育好自己的身邊人和子女,才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其次,可以跳出課堂為陣地的傳統授課格局,探索開發“體驗式”教學模式。一是立足家風教育主題,激活紅色基因辦學。以邵陽市委黨校黨性教育基地為載體,充分利用邵陽本地名人家風資源,比如位于新邵的北宋理學創始人周敦頤的周氏家風、位于隆回的清代啟蒙思想家魏源家風、位于洞口的東漢太尉楊震的楊氏家風,以及姚喆家風、石新安家風、袁也烈家風等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開發形成“參觀一處舊址、聆聽一堂黨課、觀看一部記錄片、參加一場紅色體驗”為主題的實境課堂。二是開展警示教育基地教學。組織學員到檢察院法紀教育基地、邵陽市廉政教育中心等地參觀學習,將反面案例與正面教育相結合,著力提升廣大黨員干部廉潔齊家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最后,培訓考試進課堂。為黨員干部隊伍筑起鋼性柵欄,把考試結果作為黨員干部評先表彰、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讓學習真正做到入腦入心。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王奕朝.黨員干部必須修好家風課[J].黨政干部論壇,2020(2):22-23
[2]張麗華.優良家風是建設法治社會的強大正能量[J].決策探索(下),2019(09):46-47
(作者簡介:王珂珂,中共邵陽市委黨校社會與生態文明教研部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憲法學與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