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外語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價值觀維度的評價和反饋機制。“三維”評價體系以“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為支撐,探究教學評價對三維教學目標達成度的支撐關系以及對教學過程的反撥作用,旨在構建適合外語課程教學評價的實踐框架。
【關鍵詞】外語教學|全人培養|教學評價體系
近幾年高校教師外語課程思政建設成果顯著,課程思政建設理念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融入到外語教學的研究和實踐中。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課程思政內涵的研究、教材建設、課程設計等方面,在外語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效分析和教學評價體系的系統研制方面的探索有待深入。
一、外語課程思政教學評價研究綜述
新時期外語教學可以在形成性和終結性考核中對課程思政進行達成度的評價。文秋芳[1]建議外語教學中“根據測試內容設計具有價值導向的測試題”;翟崢[2]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學生每周交反思日志等方式對思政目標的達成度進行形成性考核;竇菊花[3]在英語綜合課程教學中制定了形成性評價課前測評量表,將教學活動賦值到“價值觀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三維教學目標中。從上述評價方式可見,外語教師多采用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測量法,主要通過單元作業、測試考題、問卷調查、反思日志、質性訪談的形式進行教學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測量知識學習中個人素養的直接生成狀態和階段性思想動態。
潘海英[4]將現有的外語教學目標細化設計為課程思政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簡稱“三維教學目標”)。為了在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和教學評價的有機交融中體現思政目標達成度的綜合評價,需要建立一個“三維教學目標”綜合達成度的微觀考核參照模型。
二、外語課程思政評價框架
鑒于“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理念,外語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就是要將人才培養目標的三要素(知識、能力和思政目標)按照課程特點細化成具體的指標點,與教學要求和教學評價的指標點進行整合,使思政教學目標通過教學要求在考核方式中以量化形式來體現。外語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在能力層面概括為語言應用能力、思維能力和職場能力,在思政層面可以具化為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和人文素養。
(一)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設計原理
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就是要將教學要求、教學目標和教學評價有機組合,以實現情感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的規劃與落實,對知識、技能、情感進行三位一體的全面評價。教學要求與“三維教學目標”形成矩陣支撐關系,教學要求權重的分布通過教學評價以量化考核的形式得以呈現,三項參數的互動關系如表1所示:
表1中縱向維度是“教學要求”細化的指標點,與橫向維度的“教學目標”形成矩陣支撐關系。表中三個大寫字母“H, M, L”是英語單詞“high”“medium”和“low”的首字母縮寫。“H”代表兩個參數的表述貼合或者形成直接關聯;“M”表示縱向參數簡單關聯橫向參數的內涵后建立支撐關系;“L”表示縱向和橫向參數進行內容延伸和關聯后確定存有支撐關系。符號“--”表示縱向和橫向參數之間難以存在對評價體系構建有意義的邏輯關聯。例如:“教學要求1-1”對“思政目標3-1”具有高支撐度,兩個指標點的內容貼合度高;“教學要求2-1”對“思政目標3-2”具有中等支撐度。
(二)教學評價對教學要求的支撐
課程可以通過A-E五項綜合(演講、作業、平測、月考、期末考試)考核方式檢測教學要求的達成度。A-D是形成性考核,E是終結性考核,五項考核成績的匯總形成了總評成績。按照滿分100%計算,五個考核分項的分數占比是10%、10%、10%、30%(10%*3)和40%;每個分項綜列的百分數代表課程思政目標通過教學要求在該考核分項中的權重分布,即思政培養目標達成度的構成。下面以《西班牙語聽力(3)》舉例說明。
考核方法A:演講
1.目的:提高教材單元主題相關詞匯和表達方式的口語使用率。
2.主題:語言(語言學習)、地理概況、英雄人物、藝術、親子關系等。
3.評分標準:①三觀積極正確;②文化現象闡述明晰,有思考,有觀點;③語言表達基本正確;④現場有思維交流。
4.評價構成:滿分10分,教師評價結合同伴互評。
5.對教學要求(課程思政目標)的支撐度:教學要求1和2全部覆蓋,思政目標3-1在“演講”的考核中,占比1.2%,思政目標3-2占比0.3%,占比總和為1.5%,“演講”考核形式對思政教學目標具有很高的支撐度。
考核方法B:作業
1.目的:督促課前預習和監管自學成效,反映學習狀態和學習態度
2.《西班牙語聽力(3)》每周1-2次作業,分筆頭和口頭兩種方式。作業以獨立完成和小組合作完成為主。筆頭作業上傳學習平臺,教師批閱;口頭作業是錄音和課堂展示。作業是教材或補充材料聽力內容的配套練習、電影觀后感、戲劇表演等學習任務
3.評閱:筆頭作文評價細致,不僅對學生文化觀、價值觀、情感喜好做點評,還對學生階段學習的狀態給予反饋
4.評價構成:成績計算百分制,課堂展示部分,允許同伴互評
5.對教學要求(課程思政目標)的支撐度:教學要求1-1覆蓋,教學要求2全部覆蓋,思政目標3-1在“作業”的考核中,占比1%,思政目標3-2占比0.3%,占比總和達到1.3%,“作業”考核形式對思政教學目標具有較高的支撐度。
考核方法C:平測
《西班牙語聽力(3)》的“平測”是單元聽寫,主要考查學生課本知識掌握情況,因而對思政教學目標不具有支撐度(如表1所示)。
考核方法D:月考
2.每4-6周為考核周期進行的階段性測試,筆試作答
3.內容:基礎知識測試占30-40%,能力測試占60-70%;簡答、判斷、選擇和完形填空試題中,簡答題為開放性問題,可以考查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為載體的“價值意蘊”。[5]
4.對教學要求的支撐度:教學要求1-2對思政目標3-1支撐度低,月考對課程思政目標的考核分值為0.2%;教學要求2-1對思政目標3-2支撐度中等,考核分值是0.3%。在“月考”考核中,思政目標考核占比總和是0.5%,“月考”考核形式對思政教學目標有支撐度。
考核方法E:期末考試
期末考試的內容與形式跟月考相似,綜合性更強。對教學要求(課程思政目標)的支撐度與“月考”對課程思政目標考核達成度的分值相同(如表1所示)。
(三)教學評價對教學目標的支撐
考核方法A和B對教學要求的支撐力度最大,高度支撐“思政目標”的實現。這是因為“演講”和“作業”為學生圍繞文化主題表達觀點、情感、喜好提供了實踐平臺,是實現課程思政目標考核的有力抓手。考核方法D和E側重考查學生外語思辨能力,同時能檢驗學生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道德觀;考題中蘊含文化內涵和生活哲理的素材能引發學生關注和思考,教師通過“開放式”簡答題能夠考查學生中外文化觀、價值觀等,因此對思政目標有一定的支撐性。考核方法C是外語聽力教學使用范圍最廣泛、最基礎的評價方法,這種考核方法“價值內化的程度”不明顯。
三、結語
《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假設模型》體現了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和教學評價三個參數的互動關系,實現了思政目標融合到培養目標中并和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一樣,能被教學要求的分解指標點所支撐。
外語課程思政評價體系的研制是外語教學縱深發展的迫切需要。課程思政建設具有目標導向性和內容導向性,思政目標的考核有利于逆向反思課程教學設計,對教學活動、教學語料和教學方法都有反撥作用。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文秋芳.大學外語課程思政的內涵和實施框架[J].中國外語,2021,18(02):47-52.
[2]翟崢,王文麗.基于課程思政鏈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實踐探索——以英語通識課“媒介素養”為例[J].外語電化教學,2021(06):63-67,10.
[3]竇菊花,楊勁松.外語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建構[J].長春大學學報,2021,31(12):88-92.
[4]潘海英,袁月.大學外語課程思政實踐探索中的問題分析與改進對策[J].山東外語教學,2021,42(03):53-62.
[5]段云華.高校“課程思政”實效評價體系構建[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8(11):105-10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課題(外語學科專項)“新文科背景下以價值塑造為導向的西班牙語人才培養模式探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WY2021073-C);黑龍江大學第四批課程思政建設項目“西班牙語聽力(3)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設計”(項目編號:HDKCSZ2023013)】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